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高中语文教材基础知识全解
高中语文教材基础知识全解

高中语文教材基础知识全解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谢守郁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龙门书局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8815077
  • 页数:6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非同步类教辅书,其囊括高中阶段化学所有知识,讲解全面细致、透彻深入,重点、难点和常考点突出,集基础性、应考性和可查找性为一体,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本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常备工具书。
《高中语文教材基础知识全解》目录

语言文字运用篇 3

第一部分 现代汉语及其语音 3

一、现代汉语 3

(一)现代汉语的含义 3

(二)现代汉语的特点 3

(三)现代汉语的三要素 3

(四)普通话 3

(五)现代汉语方言 3

(六)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 3

二、现代汉语语音 3

(一)语音学的基本概念 3

(二)汉语拼音方案 4

(三)拼音规则 5

(四)其他注音方法 6

(五)音变 6

(六)语音的节律 10

三、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 11

(一)考点解说 11

(二)命题导向 11

(三)解题方法 12

(四)经典例释 13

附录1 认清容易读错的500字音 14

附录2 常见多音字表 19

附录3 容易误读的成语50例 26

附录4 成语中的难读字 27

附录5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及其说明 27

中学生最易读错的字音集锦 33

第二部分 现代汉语书写符号 40

一、汉字的产生及特点 40

(一)汉字的产生 40

(二)汉字的特点 40

二、汉字的形体和构造 40

(一)汉字的形体 40

(二)汉字的构造 40

三、笔顺 41

四、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41

(一)汉字的整理 41

(二)汉字的标准化 41

五、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42

(一)考点解说 42

(二)命题导向 42

(三)解题方法 43

(四)经典例释 45

附录1 汉字笔顺规则表 46

附录2 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 46

附录3 中学生易写错的字集录 47

附录4 易写错的字汇编 49

附录5 历年高考题易错成语集锦 55

附录6 易混淆的字的辨析 56

一、独体形近字辨异表 56

(一)笔画数相同的 56

(二)笔画数不同的 57

二、合体形近字辨析表 57

(一)音同形似类 57

(二)音近形似类 60

(三)形近音不同 62

附录7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70

第三部分 标点符号 78

一、标点符号的种类 78

(一)点号 78

(二)标号 81

二、标点符号的位置 83

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83

(一)考点解说 83

(二)命题导向 83

(三)重难点提示 83

(四)真题赏析 87

附录1 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 88

附录2 标点符号用法歌诀 89

第四部分 现代汉语语汇 90

一、语汇 90

二、语汇单位 90

(一)语素 90

(二)词 91

(三)固定短语 91

三、词的构造 92

(一)单纯词 92

(二)合成词 92

四、词义 93

(一)词的基本性质 93

(二)词义的基本类型 93

五、词语的联系 94

(一)同义词的辨析 94

(二)同义词的作用 95

六、词类 96

七、成语 103

八、熟语 104

九、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 105

(一)考点解说 105

(二)命题趋势 105

(三)解题技巧 105

(四)真题赏析 112

附录1 常用虚词辨析集萃 114

附录2 易混淆的词辨析集释 119

附录3 高考易错成语集萃 132

附录4 惯用语大全 146

附录5 常见熟语解释大全 148

第五部分 句子 163

一、语法单位 163

二、短语 163

(一)短语的种类 163

(二)短语层次的划分 167

三、句子 168

(一)句子的分类 168

(二)单句的语法结构 169

(三)复句 180

(四)句群 183

四、辨析病句 185

(一)考点解说 185

(二)命题导向 185

(三)病句类型 185

(四)重点提示 187

(五)辨析方法 188

(六)病句修改 189

第六部分 修辞 190

一、词语的锤炼 190

(一)意义的锤炼 190

(二)语音的锤炼 191

二、句式的选择 192

(一)长句和短句 192

(二)整句和散句 192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 193

(四)肯定句和否定句 193

(五)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194

(六)陈述句和疑问句 195

三、辞格(Ⅰ) 195

(一)比喻 195

(二)比拟 196

(三)借代 196

(四)拈连 197

(五)夸张 198

四、辞格(Ⅱ) 198

(一)双关 198

(二)仿词 199

(三)反语 199

(四)婉曲 200

五、辞格(Ⅲ) 200

(一)对偶 200

(二)排比 201

(三)层递 201

(四)顶真 201

(五)回环 202

六、辞格(Ⅳ) 202

(一)对比 202

(二)映衬 202

(三)反复 203

(四)设问 203

(五)反问 203

(六)通感 203

(七)警策 203

第七部分 语言运用 204

一、压缩语段和扩展语句 204

(一)压缩语段 204

(二)扩展语句 207

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209

(一)考点解说 209

(二)考试类型 209

附 歧义的几种类型 211

附 遣词用语应注意的问题 219

三、选用、仿写、变换句式 220

(一)考点解说 220

(二)考试内容 220

附录1 广告词的拟写 227

附 公益广告语集锦 228

附录2 图文转换 234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241

第一部分 文学常识 241

考点透析 241

基本知识 241

一、作家作品 241

1.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241

2.中国现代、当代作家 251

3.外国作家作品 257

4.常见作家并称集萃 261

5.作品并称集萃 264

二、文学体裁 265

(一)散文 265

1.古代散文 265

2.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历程 265

3.现代散文 265

4.散文的分类 266

5.散文中的特殊样式 266

(二)小说 266

1.小说的概念 266

2.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266

3.小说的分类 267

4.古典小说的几种形式 268

(三)戏剧 268

1.戏剧的概念 268

2.中国古代戏剧发展历程 268

3.戏剧的分类 269

(四)诗歌 270

1.诗歌的概念 270

2.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270

3.诗歌的分类 271

附 律诗怎样排序 273

附 诗歌知识 273

(五)其他集释 274

1.赋 274

2.骈文 274

3.原 274

4.辨 274

5.说 274

6.论 274

7.奏议 274

8.序跋 275

9.赠序 275

10.铭 275

11.祭文 275

12.八股文 275

13.杂记 275

14.童话 275

15.民间故事 275

16.寓言 275

17.传说 276

18.传奇 276

(六)史书体例 276

1.编年体 276

2.纪传体 276

3.纪事本末体 276

4.国别体 276

5.通史 276

6.断代史 276

三、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学社团、文学思潮 276

备考方略 281

真题赏析 281

第二部分 古代文化知识 283

一、姓名和称谓 283

(一)人称姓名 283

1.直称姓名 283

2.称字、号、斋各、谥号 283

3.称官名、爵名 283

4.称籍贯 283

5.几项兼称 283

(二)谦称、敬称、贱称 283

1.谦称 283

2.敬称 283

3.上称下或平辈之间称呼 284

4.贱称 284

5.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 284

(三)名、字、号 284

(四)谥号、庙号、年号 284

1.表扬性的 284

2.批判性的 284

3.表同情的 284

(五)年龄称谓 285

(六)作品命名 285

1.以“地名”命名 285

2.以“书室名”命名 285

3.以“谥号”命名 285

4.以“名号”命名 285

5.以“字”命名 285

6.以“官职”命名 286

7.以“年号”命名 286

二、官职和科举 286

(一)官职 286

1.中央官职 286

2.地方官职 286

(二)科举 286

1.汉代实行征辟和荐举制 286

2.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 286

3.学校与教师 287

三、地理常识 287

(一)地区名 287

(二)政区名 287

(三)山川关隘名 288

四、宗法和礼俗 288

(一)宗法问题 288

(二)尊卑问题 289

(三)忌讳 289

(四)避讳 289

五、历法 289

(一)纪年法 289

(二)纪月法 289

(三)纪日法 290

(四)纪时法 290

(五)其它常用时间词表 291

六、饮食器用 292

七、文史典籍 292

第三部分 名句名篇 294

一、考点解读 294

二、基本知识 294

(一)《考试大纲》要求背诵的篇目 294

1.散文10篇 294

2.诗歌30首 297

(二)高中课本中的名句 300

(三)补充名言名句 305

1.先秦名句 305

2.两汉魏晋南北朝名句 307

3.唐五代名句 308

4.宋、辽、金名句 309

5.元、明、清名句 310

三、备考方略 311

四、真题赏析 311

古代诗文阅读篇 315

第一部分 文言字音与字形 315

考试大纲要求 315

基本知识详解 315

一、异读字 315

1.破音异读 315

2.通假异读 316

3.古音异读 316

二、通假字 316

1.音近相通 316

2.形近相通 316

附 通假字集录 316

重点难点突破 319

一、双声通假 319

二、叠韵通假 319

三、同音通假 320

四、形近通假 320

高考真题赏析 320

第二部分 文言实词 322

考试大纲要求 322

考点解读 322

命题特点 322

基本知识详解 322

一、一词多义 322

附 120个文言实词例释 322

二、古今异义 345

(一)词义扩大 345

(二)词义缩小 346

(三)词义转移 346

(四)词义弱化或强化 346

(五)感情色彩变化 346

附 古今异义集录 346

三、偏义复词 352

四、词类活用 352

(一)名词的活用 352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352

2.名词的使动用法 353

3.名词的意动用法 353

4.名词直接作状语 353

(二)动词的活用 354

1.动词活用为名词 354

2.动词活用为使动词 354

(三)形容词的活用 354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354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354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54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54

(四)数词的活用 354

1.活用为名词 354

2.活用为动词 354

3.活用为形容词 354

4.活用为副词 354

重点难点突破 355

一、字形推断法 355

二、结构推断法 355

三、语法推断法 355

四、语境推断法 355

五、联想推断法 356

高考真题赏析 356

一、利用形符表意来推断(一定要注意语境) 357

二、利用结构特点来推断 357

三、利用语法特点来推断 358

四、利用前后语境来推断 358

五、利用迁移联想来推断 359

第三部分 文言虚词 361

考试大纲要求 361

考点解读 361

命题特点 361

基本知识详解 361

文言虚词的分类 361

(一)代词 361

1.人称代词 361

2.指示代词 362

3.疑问代词 362

(二)副词 362

1.程度副词 362

2.范围副词 363

3.时间副词 363

4.语气副词 364

5.频率副词 364

6.谦敬副词 365

(三)介词 365

1.表时间 365

2.表处所 365

3.表原因目的 365

4.表对象 365

5.表凭借 365

6.表被动 365

(四)连词 365

1.并列关系 365

2.递进关系 365

3.选择关系 365

4.承接关系 365

5.转折关系 366

6.因果目的关系 366

7.假设关系 366

8.修饰关系 366

(五)助词 366

1.结构助词 366

2.语气助词 366

(六)叹词 366

附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举例 366

重点难点突破 378

一、常考虚词易混用法区辨 378

1.“以”用作介词和连词的区别 378

2.“而”作连词用要辨明各种关系 379

3.“之”用作代词和结构助词的特征 379

4.“其”用作副词和连词易混为代词 379

5.“则”用作承接连词和并列连词的区别 380

6.“于”作介词用所处的位置特征 380

7.“乃”作副词要分清不同用法 380

8.“何”用作代词与副词的区分 380

二、文言虚词用法的推断技巧 380

1.标志确认法 380

2.结构成分判断法 381

3.句位推断法 381

4.代入理解法 381

5.迁移联想法 381

6.语境分析法 382

高考真题赏析 382

一、利用句式标志确认法来推断 382

二、利用句位推断法来推断 383

三、利用结构成分判断法来推断 383

四、利用迁移代入理解法来推断 383

五、利用语境分析法来推断 384

第四部分 文言句式 385

考试大纲要求 385

考点解读 385

命题特点 385

基本知识详解 385

一、判断句. 385

二、被动句 386

三、倒装句 386

1.宾语前置 386

2.谓语前置 387

3.定语后置 387

4.介宾短语后置 387

四、省略句 387

1.省主语 387

2.省谓语 387

3.省宾语 387

4.省介词 387

5.省量词 387

五、词类活用 387

六、常见复句类别 388

1.表并列关系 388

2.表承接关系 388

3.表递进关系 388

4.表选择关系 388

5.表转折关系 388

6.表因果关系 388

7.表假设关系 388

8.表条件关系 388

9.表目的关系 388

七、固定句式 388

(一)表示关系 388

1.表示选择 388

2.表示假设 388

3.表示因果 388

4.表示转折 389

(二)表示语气 389

1.表示疑问 389

2.表示反问 389

3.表示感叹 389

4.表示揣测 389

5.表示陈述 390

重点难度突破 390

一、怎样区辨判断句 390

二、怎样区辨被动句 390

三、怎样补出省略成分 391

1.主语省略,要看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省 391

2.谓语省略,要看相似结构的对应位置 391

3.动词、介词之后省宾语,古代汉语为常事 391

4.量词、介词“于”,经常会省去 392

四、怎样区辨倒装句 392

1.宾语前置要具备四项条件 392

2.定语后置的判断方法 392

五、词类活用一般要根据语境从语法角度去分析 393

高考真题赏析 393

一、单独设题考查 393

二、放入对翻译正误的判断中考查 394

三、放入理解文意中考查 394

四、放入理解翻译中考查 394

第五部分 文言文翻译 396

考试大纲要求 396

考点解读 396

命题特点 396

基本知识详解 396

一、与文言文翻译有关的要求和方法 396

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396

2.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396

3.几种文言特殊表达的翻译技巧 398

二、文言断句 399

1.发语词前要断开,复音虚词领头裁 399

2.时间、方位词前分,“故”“然”谦词前面停 399

3.助词煞尾序数看,呼语、叹词前后断 400

4.特殊句式不放过,凝固结构要斟酌 400

5.注重修辞面面观,寻找主干首尾串 400

重点难点突破 400

一、断句的实际操作 400

二、翻译的实际操作 401

三、实战演练 402

高考真题赏析 403

一、断句考查 403

1.取自前面文言文阅读材料 403

2.另取文言文阅读材料 403

二、翻译考查 404

1.翻译涉及特殊句式和重点词语的句子 404

2.翻译表达作者观点或文中人物观点的句子 404

3.翻译评价主要人或事物的句子 405

4.翻译叙述客观事实及结果的句子 405

第六部分 文言文阅读 407

考试大纲要求 407

考点解读 407

命题特点 407

基本知识详解 407

一、“分析综合”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407

二、文盲文阅读的方法 408

重点难点突破 408

高考真题赏析 410

一、上海卷考查型 410

二、全国卷以及各省市卷考查型 412

第七部分 古代诗歌鉴赏 417

考试大纲要求 417

考点解读 417

命题特点 417

基本知识详解 417

一、诗歌的形象 417

1.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417

2.抒情主人公形象 418

3.意境 418

二、诗歌的语言 418

1.清新明快 418

2.平淡自然 418

3.洗练工丽 418

4.质朴直率 419

5.委婉含蓄 419

6.豪放旷达 419

7.雄浑俊逸 419

8.沉郁悲愤 419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420

1.表达方式 420

2.表现手法 420

3.行文结构 421

4.修辞手法 421

5.抒情方式 422

四、诗歌的分类 422

1.咏史怀古诗 422

2.伤春惜别诗 422

3.羁旅行役诗 422

4.托物言志诗 422

5.即事感怀诗 422

6.谈禅说理诗 422

7.边塞征战诗 423

8.山水田园诗 423

9.赠友送别诗 423

10.悼亡游仙诗 423

附1 诗歌中的基本意象 423

附2 诗歌中的常见典故 425

重点难点突破 427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 427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429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30

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31

高考真题赏析 433

一、单篇鉴赏 433

二、比较鉴赏 435

现代文阅读篇 441

第一部分 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441

一、考试大纲要求 441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 442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 443

(一)理解概念性词语的含义 443

(二)用多角度解说的形式考查对概念的外部特点的理解 444

(三)考查对本质特征的理解把握 445

(四)理解指代性、比喻性、引申词语的含义 446

四、典型高考题例 447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448

一、考试大纲要求 448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 448

(一)对说明对象的性质或特点有所断定 448

(二)从文中提出一个或几个观点给以判定 449

(三)对陈述科技(客观)事实后得出的结论给予判断 450

(四)对文中相关概念之间的比较 451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 451

(一)判定的重点 451

(二)解题方法 452

四、典型高考题例 45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56

一、考试大纲要求 456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 457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 457

(一)概括式转述 458

(二)具体式转述 458

(三)同义变式转述 458

四、典型高考题例 459

根据文中内容进行推断 462

一、考试大纲要求 462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 463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 465

四、典型高考题例 466

第二部分 散文阅读 470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470

一、考试大纲要求 470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 470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 472

四、典型高考题例 473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476

一、考试大纲要求 476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 476

(一)句子的特殊含义 477

(二)深层含义 479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 482

四、典型高考题例 482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85

一、考试大纲要求 485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 485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 487

(一)快速、整体把握,明确主旨 487

(二)快速审题,筛选信息 487

四、典型高考题例 487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490

一、考试大纲要求 490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 490

(一)从关键词的角度来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 490

(二)从文章的层次结构方面来考查对文章思路的把握 491

(三)从文章局部重要内容理解的角度来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491

(四)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的内容或结构的角度来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491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 493

(一)文章结构的特点 493

(二)考查方向的特点 493

四、典型高考题例 49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97

一、考试大纲要求 497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 497

(一)从对局部内容进行归纳的角度考查 497

(二)从对局部内容的深层理解的角度来考查 498

(三)从对全文内容整体把握的角度来考查 499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 501

四、典型高考题例 502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505

一、考试大纲要求 505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 505

(一)从作者的观点态度方面考查 507

(二)从景物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情感特点相结合的角度考查 507

(三)从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态度的角度考查 508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 509

四、典型高考题例 509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512

一、考试大纲要求 512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 513

(一)归纳概括性推断的考查 514

(二)理解性推断的考查 514

(三)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考查 516

(四)拓展性想象的考查 517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 518

四、典型高考题例 518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521

一、考试大纲要求 521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 522

(一)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并分析其作用的角度考查 522

(二)从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并分析其作用的角度考查 523

(三)从鉴赏文章语言并分析其作用的角度考查 523

(四)从各个知识的角度综合赏析 524

(五)以开放型的方式在文章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考查 524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 526

(一)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527

(二)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527

(三)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528

四、典型高考题例 528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531

一、考试大纲要求 531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 532

(一)依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阐发的观点或道理 532

(二)依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阐发的内容或情感 533

(三)依据文章主旨,归纳或评价作者表达的思想 534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 535

四、典型高考题例 536

第三部分 小说阅读 539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39

一、考试大纲要求 539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 539

(一)通过小说题目明晰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39

(二)通过小说情节明晰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40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 541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541

一、考试大纲要求 541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 542

(一)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542

(二)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43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 544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544

一、考试大纲要求 544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 545

(一)鉴赏人物的形象特点 545

(二)鉴赏人物的语言特点 548

(三)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 549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 553

分析概括并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553

一、考试大纲要求 553

二、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 553

(一)选题特点与考查角度 553

(二)从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 554

三、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 555

四、典型高考题例 556

趣味语文篇 565

第一部分 楹联 565

一、楹联的概念 565

二、楹联的特点 565

三、楹联的分类 566

(一)从形式上分 566

(二)从字数分 567

(三)从张贴处所及其使用的范围来看 567

(四)从楹联的平仄要求上分 571

(五)从上下联语意关系分 571

(六)从对仗的种类上分 572

(七)从楹联的写作手法上分 572

(八)极特殊的楹联形式 576

四、学对歌诀 577

第二部分 谜语 579

一、谜语的起源 579

二、谜语的组成 579

三、谜语的分类 579

(一)民间谜语 579

(二)灯谜 580

(三)特殊谜 582

第三部分 趣味成语 584

一、动物成语 584

(一)有关“虎”的成语 584

(二)其他动物成语 584

二、成语脑筋急转弯 585

三、反义成语 585

四、带“然”的成语 586

五、可以颠倒的成语 586

六、与历史名人相关的成语 586

七、成语俗语对照 587

第四部分 谚语 588

一、学习 588

二、修养 589

三、意志 589

四、交际 590

五、养生 590

六、运动 591

七、态度 592

八、时令 592

九、农林 593

十、畜牧 594

十一、物象 594

第五部分 惯用语 596

一、来源于日常用语的惯用语 596

(一)方言类 596

(二)生活类 596

(三)学习类 596

(四)文艺类 597

(五)体育类 597

(六)医疗类 597

二、来源于制度、习俗的惯用语 597

三、来源于宗教、迷信的惯用语 597

四、来源于历史事件的惯用语 598

五、来源于传说、故事的惯用语 598

六、来源于谚语的惯用语 598

七、来源于歇后语的惯用语 599

八、来源于书面语的惯用语 599

九、其他 600

(一)数字 600

(二)褒义的喻人惯用语 600

(三)贬义的喻人惯用语 600

第六部分 歇后语 601

一、构成 601

二、渊源 601

三、特点 601

四、分类 602

(一)谐音类 602

(二)喻事类 602

(三)喻物类 604

(四)故事类 605

第七部分 广告语 607

一、幽默广告词选录 607

二、经典广告词赏析 607

三、全球百年最佳广告 612

四、行业广告语选录 612

五、公益广告 6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