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作物光温生态
作物光温生态

作物光温生态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严斧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2337367
  • 页数:46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我国主要作物的光温生态研究成果进行简介、归纳和分析,并对光温生态一般原理进行探讨。
《作物光温生态》目录

第一章 水稻光温生态研究 1

第一节 中国野生稻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光温生态特性 1

一、稻属的野生种和栽培种 1

二、中国野生稻资源考察、研究与利用 2

三、中国野生稻的种类及其地理分布 2

四、普通野生稻种的光温生态特性 3

第二节 栽培稻种的起源、传播和分布 4

一、世界栽培稻种的起源和传播 5

二、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和传播 5

三、水稻生产分布和生态区划 9

第三节 栽培稻种的生态分化与基本生态类型 12

一、生态分化 12

二、基本生态类型 12

三、亚洲与非洲热带水稻品种生态型 14

第四节 中国水稻品种资源及其光温生态特性演变概况 16

一、中国水稻常规品种资源概况 16

二、中国水稻常规品种与杂交水稻光温生态特性演变概况 17

第五节 水稻光温生态研究历史的回顾 19

一、关于常规水稻品种阶段发育的研究 19

二、关于水稻品种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高温短日生育期)的研究 24

第六节 水稻常规品种的感光性 26

一、与水稻品种光周期感应有关的概念 26

二、品种感光性分级 29

三、品种地理纬向分布与感光性的关系 30

四、品种熟期性与感光性的关系 33

五、籼、粳品种感光性的差别 35

六、光温生态效应互作 36

七、光周期反应与稻株器官的关系 37

八、光周期反应的叶龄与秧龄效应 39

九、两重光周期反应 41

十、第一光周期反应和第二光周期反应 41

十一、光周期效应的可逆性 44

十二、日长变化趋势和日长幅度与品种光周期反应特性的关系 44

第七节 水稻常规品种的感温性 45

一、品种感温性的概念与分级 45

二、品种地理分布与感温性的关系 46

三、品种熟期性与感温性的关系 47

四、籼、粳品种感温性的差别 47

五、水稻发育与积温 48

六、地温与水温对水稻发育的影响 51

第八节 水稻常规品种的短日高温生育期(基本营养生长性) 51

一、概念的发展 51

二、短日高温生育期的分级 51

三、品种类型间短日高温生育期的差异 52

四、短日高温生育期与品种感光性和感温性的关系 53

第九节 中国水稻常规品种的光温生态型和气候生态型 54

一、光温生态型(光温反应型) 54

二、气候生态型 56

三、中国区域性地方品种的光温生态型和气候生态型 57

第十节 水稻常规品种光温生态特性的时空递变 60

一、地理性递变 60

二、季节性递变 64

三、从光温生态递变的观点来划分水稻品种光温生态型 67

第十一节 杂交水稻光温生态研究 69

一、杂交水稻及其亲本的光温生态特性和光温生态型 69

二、杂交水稻光温生态特性与亲本的关系 71

三、杂交水稻光温生态特性的时空递变 73

第二章 小麦光温生态研究 79

第一节 小麦的起源、传播及其生产分布和生态区划 79

一、小麦属的种 79

二、小麦的起源和传播 79

三、小麦的生产分布和我国小麦气候生态区划 80

第二节 小麦光温生态特性和阶段发育 81

一、小麦的春化特性和春化阶段 82

二、小麦的光周期反应和光照阶段 88

三、小麦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的始期与末期 94

四、小麦发育与积温 95

五、光温生态效应互作 97

六、冬型小麦品种春化过程中的短日光周期效应 99

七、小麦不同发育阶段对光温条件的反应 100

八、小麦主茎总叶数与光温条件的关系 101

九、小麦幼穗分化与光温条件的关系 107

十、光温条件对小麦株高和穗部性状的影响 109

第三节 中国普通小麦品种的光温生态型分类 111

一、中国小麦品种资源概况 111

二、普通小麦品种生态型的研究进展 111

三、分类依据 112

四、分类方案 114

第四节 小麦光温生态特性的时空递变 120

一、地理性递变 120

二、季节性递变 127

三、从光温生态递变的观点来划分小麦光温生态型 129

第五节 对T.д.李森科阶段发育理论研究的简要回顾与评论 130

一、T.д.李森科植物阶段发育理论的产生和基本观点 130

二、对T.д.李森科植物阶段发育理论的简要评论 131

第三章 大豆光温生态研究 137

第一节 中国的野生大豆 137

一、中国野生大豆资源及其空间分布 137

二、野生大豆光温生态特性及其时空递变 138

三、野生大豆的光温生态类型 141

第二节 栽培大豆的起源、演化、传播、分布和生产分区 142

一、起源地 142

二、野生大豆向栽培大豆的演化 143

三、栽培大豆的传播及我国大豆的生产分布和区划 143

第三节 中国栽培大豆品种资源概况和品种熟期组与生态型划分 145

一、中国栽培大豆品种资源概况 145

二、大豆品种熟期组划分 146

三、中国大豆品种气候生态型分类 149

第四节 栽培大豆品种的光温生态特性 150

一、光周期反应 150

二、感温性 152

三、“长青春期”、“短青春期”和扁茎大豆品种的光周期反应特性 154

四、光周期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155

五、区域性大豆品种的光温生态研究 155

第五节 栽培大豆品种光温生态特性的时空递变 156

一、光温生态型的纬向递变分布和季节递变分布 156

二、不同熟期品种生育期等农艺性状的时空递变 159

第六节 栽培大豆开花后的光周期反应、前期光周期处理的后效应和开花逆转 164

一、栽培大豆开花后的光周期反应 164

二、大豆前期光周期处理的后期效应 165

三、大豆后期长日处理发生开花逆转 165

第七节 大豆结荚习性及其与品种光温生态特性的关系 166

一、大豆结荚习性 166

二、结荚习性与品种光温生态特性的关系 167

第四章 其他禾谷类作物、油料作物和棉花光温生态研究 169

第一节 玉米光温生态研究 169

一、玉米的起源和传播 169

二、中国玉米的生态分布和生产区划 170

三、中国玉米品种的基本类型和资源概况 171

四、玉米的感温性与有效积温 172

五、玉米的光周期反应特性 172

六、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玉米种质对光周期反应的差异及在杂种优势中的利用 174

七、玉米的器官形成与品种光温反应特性的关系 177

八、玉米地方品种的气候生态型 177

九、玉米生育期等植株性状的时空递变 178

第二节 高粱光温生态研究 181

一、高粱的起源、传播和分布 181

二、高粱的光温生态特性 181

第三节 谷子(粟)光温生态研究 183

一、谷子的起源、进化和传播 183

二、中国谷子的生态与生产区划 183

三、中国谷子的品种资源概况 184

四、谷子的地理生态群 185

五、谷子的光温生态特性 185

六、谷子生育期的时空递变和叠加变化 188

七、谷子的生育型 189

第四节 黍稷光温生态研究 189

一、黍稷的起源、进化和传播 189

二、中国黍稷的生态与生产区划 190

三、中国黍稷的种质和品种资源概况 190

四、黍稷的光温生态特性 191

五、中国黍稷品种的光温生态型 192

第五节 大麦光温生态研究 192

一、大麦的起源、传播和生态分化 192

二、大麦的分布和中国大麦生态与生产区划 193

三、中国栽培大麦品种资源概况 195

四、大麦栽培品种的春化效应 195

五、大麦栽培品种的光周期反应 197

六、不同生态型栽培大麦品种在形态上和叶穗相关生长上的差异 198

第六节 油菜光温生态研究 199

一、油菜的起源、传播和分布 199

二、中国油菜品种资源概况 201

三、油菜品种的春化反应和光周期反应特性 202

四、油菜品种的光温生态型 204

五、中国油菜地方品种生态型 207

第七节 花生、向日葵、芝麻光温生态研究 208

一、花生的起源、进化和传播 208

二、花生种质和品种资源概况 209

三、中国花生的生态与生产区划 209

四、花生对温度的要求和感温性 210

五、花生的光周期反应特性 211

六、向日葵的光温生态特性 211

七、芝麻的光温生态特性 212

第八节 棉花光温生态研究 213

一、棉花的起源、传播、分布、生产分区和品种气候生态型 214

二、温度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216

三、棉花栽培种的光周期反应 216

第五章 麻类、薯类、糖料作物和烟草光温生态研究 219

第一节 苎麻光温生态研究 219

一、苎麻的起源、传播和分布 219

二、苎麻野生种的光温生态特性 220

三、苎麻的品种资源和生态型 220

四、苎麻栽培种的光温生态特性 221

第二节 黄麻光温生态研究 222

一、黄麻的起源、传播和分布 222

二、黄麻的品种资源和生态型 223

三、黄麻栽培种的光温生态特性 223

第三节 红麻(洋麻)光温生态研究 225

一、红麻的起源、传播和分布 225

二、红麻的光温生态特性 225

第四节 其他麻类作物光温生态研究 227

一、茼麻(青麻) 227

二、大麻 228

三、亚麻 229

第五节 甘薯光温生态研究 230

一、甘薯的起源、进化和传播 230

二、中国甘薯生产的分布与区划 231

三、甘薯品种资源概况 232

四、中国甘薯品种的光温生态特性和光温生态型 232

五、甘薯的光周期反应与开花结实 234

第六节 马铃薯光温生态研究 235

一、马铃薯的起源和传播 235

二、中国马铃薯的品种资源概况 235

三、中国马铃薯的生态与生产分区 235

四、马铃薯块茎生长与光温条件的关系 237

五、马铃薯开花结实与光温条件的关系 239

第七节 甘蔗光温生态研究 239

一、甘蔗的起源、进化和传播 239

二、中国甘蔗的种质和品种资源概况 240

三、中国甘蔗的分布和生态与生产区划 240

四、甘蔗生长对温度的要求和感温性 241

五、甘蔗对光周期的反应 241

第八节 甜菜光温生态研究 244

一、甜菜的起源、进化和传播 244

二、中国甜菜的生态与生产区划 244

三、甜菜的感温性和春化 245

四、甜菜的光周期反应特性 246

第九节 烟草光温生态研究 246

一、烟草的起源、进化和传播 247

二、中国烟草生产的分布和生态与种植区划 247

三、中国烟草种质和品种资源概况 248

四、烟草品种对温度反应的特性 248

五、烟草品种对光周期反应的特性 250

第六章 作物光温生态基本原理探讨(一)——外在表现:递变、叠加、阶段性 253

第一节 作物光温生态型原生分布及其生育期等性状的时空递变 253

一、地球上光照与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具有严格的时(季节)空(纬度、经度、海拔)递变规律 253

二、作物种间光温生态趋同适应和种内光温生态趋异适应 254

三、作物光温生态型原生分布的时空递变与其原产地外界光周期和温周期条件时空递变的一致性 256

四、作物品种光温生态特性和光温生态型分布的时空递变表 258

五、不同作物不同光温生态型品种异地异季种植时生育期等性状的时空递变 260

第二节 作物光温生态时空效应叠加 261

一、作物品种光温生态型形成过程中光温生态时空效应叠加 262

二、作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光温生态时空效应叠加 262

三、在作物异地异季引种过程中光温生态时空效应叠加 262

第三节 作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光温生态反应的阶段性递变 264

一、作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光温生态反应随光温条件的季节性递变而发生阶段性递变 264

二、作物品种光温生态特性和外界光温生态条件共同制约其生育型递变 266

第七章 作物光温生态基本原理探讨(二)——内在动因:基因调控与生物化学机理 269

第一节 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的基因调控 269

一、水稻感光性和抽穗期遗传的基因调控 269

二、小麦光温生态特性和生育期的遗传及其基因调控 280

三、其他作物春化反应以及感光性和成花遗传的基因调控 282

第二节 作物光温反应的生物化学机理 286

一、冬性作物春化反应的生物化学机理 286

二、光敏色素及其作用 290

三、光周期与作物的酶和激素等生理活性物质含量变化的关系 291

四、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时的碳氮代谢生理活动的变化 294

第八章 作物生育期的光温生态模型 299

第一节 建模的意义、发展历程、模型种类 299

一、建模的意义 299

二、建模研究的发展历程 299

三、模型种类 300

第二节 春播与夏播作物生育期的光温生态模拟模型 302

一、水稻生育期的光温生态模拟模型 302

二、大豆生育期的光温生态模拟模型 306

三、玉米生育期的光温生态模拟模型 307

四、棉花生育期的光温生态模拟模型 307

五、其他春播与夏播作物生育期的光温生态模拟模型 309

第三节 秋播越冬作物生育期的光温生态模拟模型 309

一、小麦生育期的光温生态模拟模型 309

二、大麦生育期的光温生态模拟模型 312

三、油菜生育期的光温生态模拟模型 312

四、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动态模拟模型 313

第九章 作物光温生态原理在作物育种、引种和良种繁育上的应用 315

第一节 作物光温生态育种目标演变与发展趋势 315

一、水稻光温生态育种目标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315

二、小麦光温生态育种目标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318

三、其他作物光温生态育种目标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319

第二节 作物光温生态特性与作物引种 323

一、作物引种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简短回顾 324

二、水稻引种 325

三、小麦引种 331

四、其他喜温作物引种 335

五、其他越冬作物引种 340

六、麻类、薯类与糖料作物引种 341

第三节 作物品种光温生态特性与加速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 345

一、加速水稻育种进程和良种繁育的研究 345

二、加速其他喜温作物育种进程和良种繁育的研究 346

三、加速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育种进程和良种繁育的研究 347

四、加速麻类良种繁育的研究 352

第四节 作物光温生态特性与杂交制种 353

一、杂交水稻制种 353

二、杂交玉米制种 356

三、杂交小麦制种 357

四、杂交油菜制种 358

第五节 作物南繁育种 359

一、作物南繁育种理论(农作物异地培育理论)的探讨 360

二、南繁基地的光温生态条件 361

三、主要作物南繁时的生育特点 361

四、主要作物南繁技术要点 367

第十章 作物光温生态原理在作物布局和栽培上的应用 369

第一节 作物及其品种的光温生态特性与作物布局 369

一、作物及其品种的光温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根本依据 369

二、作物与品种布局研究方法的新发展 370

三、我国主要作物与品种的气候生态布局 371

四、地区性作物与品种布局研究案例 378

五、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作物与品种布局的影响 384

第二节 作物及其品种的光温生态特性与作物栽培 386

一、作物生育型与作物栽培法 386

二、作物生育型与作物产量结构和产量 387

三、作物光温生态特性与作物栽培期的选择 388

四、作物品种生育型与田间栽培看苗管理 395

附件1 中国106个气象台、站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和年降雨量 397

附件2 中国106个气象台、站记录的各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400

附件3 北半球各纬度每月1日(月/日)日照时数(时:分)变化表 403

附件4 我国部分名山气温垂直递降 403

附件5 其他30种作物光温生态特性简介 404

参考文献 41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