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高等教育属性论  教育政策对高等教育属性选择的新视角
高等教育属性论  教育政策对高等教育属性选择的新视角

高等教育属性论 教育政策对高等教育属性选择的新视角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付八军著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210038887
  • 页数:321 页
图书介绍:作者认为高等教育属性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层次性、多样性和无限性。宏观层面的高等教育实践,源于政府(教育政策)对高等教育属性的选择和利用。
《高等教育属性论 教育政策对高等教育属性选择的新视角》目录

引言 1

上篇:高等教育属性的本体论研究 23

第一章 高等教育属性的内涵 23

第一节 事物的属性 24

一、从属性问题的前提条件来把握属性的内涵 25

二、从属性的五个基本特点来把握属性的内涵并提升属性问题的认识方法论意义 31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本质 38

一、高等教育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概念 39

二、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来界定高等教育本质的尝试 44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特有属性 54

一、“高”、“专”与“高”、“博”之争 54

二、“高”与“专”在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59

第二章 高等教育属性的类别 65

第一节 高等教育属性分类 66

一、对象事物的属性分类 66

二、高等教育的特有属性与普遍属性 70

三、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 73

四、宏观层面的高等教育属性体系 81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和产业性 84

一、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产业性 85

二、高等教育具有与其他公益事业不同的公益性 94

三、高等教育产业性与公益性的共存与冲突 95

四、高等教育的产业性、公益性与教育政策之关系 98

中篇:高等教育属性的实践论研究 105

第三章 中美两国对高等教育属性选择的嬗变 105

第一节 美国对高等教育属性的选择 106

一、殖民地时期:突出政治属性 106

二、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时期:在育人属性的基础上突出文化属性 110

三、从南北战争到二战时期:在育人属性的基础上突出经济属性 115

四、二战期间:突出政治属性 121

五、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在育人属性的基础上突出生产力属性 123

六、20世纪7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在育人属性的基础显现商品属性 127

七、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育人属性的基础上全面展现高等教育的生产力属性、商品属性、市场属性和交流属性 129

第二节 中国对高等教育属性的选择 135

一、中国古代时期:在社会属性的基础上突出政治属性 136

二、晚清时期:在社会属性的基础上显现生产力属性 139

三、“中华民国”时期:建立在国家对高等教育社会属性的选择基础之上 140

四、1949年至1952年新中国成立初:在社会属性的基础上突出政治属性 144

五、1953年至1966年文革之前:在社会属性的基础上显示经济属性 147

六、1966年至1976年十年文革时期:典型而又单一的政治属性 150

七、1977年至1992年:在社会属性的基础上展显生产力属性 152

八、1992年至今:在社会属性的基础上突出市场属性并显现出商品属性 156

第四章 中美两国对高等教育属性选择的比较与分析 161

第一节 中美对高等教育属性选择的相同之处及其启示 162

一、高等教育属性处在一个不断暴露的过程 162

二、政府对高等教育属性的选择处在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 164

三、宏观层面的高等教育实践仍然表现为政府对高等教育属性的选择 165

四、政府对高等教育属性的选择具有历史上的稳定性和前景上的同向性 168

五、中美两国对高等教育生产力属性的同时期展现与教育救国论 173

第二节 中美对高等教育属性选择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178

一、在最根本的价值指向上,美国偏向高等教育的育人属性,而中国偏向其社会属性 179

二、在利用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上,中国更加突出高等教育的政治属性,而美国更加突出高等教育的文化属性 185

三、在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推动上,由于政府对不同高等教育属性的偏重,中美两国展现出了不同的改革与发展路径 187

四、文化传统与政治制度,是解析中美对高等教育属性选择产生差异的钥匙 189

下篇:高等教育属性的价值论研究 198

第五章 中国当前应当展现的高等教育属性 198

第一节 展现高等教育的商品属性 199

一、展现高等教育商品属性的理论基础 199

二、展现高等教育商品属性的条件分析 205

三、展现高等教育商品属性的成功范例 213

四、展现高等教育商品属性的现实意义 216

五、展现高等教育商品属性的补充说明 220

第二节 展现高等教育的生产力属性 225

一、展现高等教育生产力属性的必要性 226

二、展现高等教育生产力属性的途径 234

三、高等教育可以同时兼顾的两个方向——科技与人文 244

第三节 展现高等教育的职业属性 250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251

二、中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动因 255

三、遵循“普教”与“职教”的相互关系规律来推进“高职” 256

四、中国台湾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260

第六章 全球未来高等教育属性的走向预测 268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政治属性将逐渐淡化 269

一、学界关于政治强化与政治淡化的两种观点 269

二、社会政治变革与发展的总趋势呈现民主化 271

三、政府对高等教育政治属性的选择将由信仰教育走向知识教育 274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文化属性将不断升温 277

一、高等教育文化属性展现的社会表现 278

二、高等教育文化属性展现的社会意义 280

三、高等教育文化属性展现的条件分析 282

四、高等教育文化属性展现的应对策略 286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育人属性将得以彰显 295

一、高等教育发展史是一部把人当作工具和手段的历史 296

二、以人为本的呼声成为教育理论界不可逆转的潮流 299

三、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实践在向我们蹒跚走来 301

结语 303

参考文献 306

后记 3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