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赖锡安,黄立人,徐菊生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2823603
  • 页数:39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测量与研究的成果。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意义 1

1.1.1现今地壳运动的定义 1

1.1.2研究我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意义 2

1.2本书的结构、内容和特点 4

第二章 中国大陆现代地壳运动的新构造背景 6

2.1中国大陆新构造环境 6

2.2中国大陆新构造变形的基本状况 7

2.2.1西部地区 7

2.2.2东部地区 14

2.3各块体间的相对运动 16

第三章 中国大陆重要活动区(带)新构造运动特征 21

3.1青藏地区 21

3.1.1西昆仑构造带 21

3.1.2阿尔金构造带 22

3.1.3青藏高原南缘及内部地区 23

3.2川滇构造区 25

3.2.1主要断裂 26

3.2.2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27

3.3天山地区 27

3.3.1北天山构造区 28

3.3.2南天山构造区 28

3.4华北平原地区 29

3.4.1地震活动特点 29

3.4.2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30

3.4.3地球物理场及深部构造特征 30

3.4.4新构造运动与现今断裂作用 30

3.5东南沿海地区 31

3.5.1地震活动特点 31

3.5.2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32

3.5.3地球物理场及深部构造特征 32

3.5.4新构造运动与现今断裂作用 33

第四章 空间大地测量新技术 35

4.1概述 35

4.2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 37

4.2.1 VLBI基本原理 37

4.2.2 VLBI测地基本方程 38

4.2.3 VLBI技术的应用及主要成果 40

4.3卫星激光测距(SLR) 42

4.3.1 SLR基本原理 42

4.3.2 SLR技术的应用及主要成果 44

4.3.3流动SLR 48

4.4全球定位系统(GPS) 54

4.4.1 GPS基本原理 54

4.4.2 GPS技术的应用及国际GPS服务(IGS) 56

4.4.3其他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58

4.4.4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发展与展望 67

4.5卫星测高(SRA) 73

4.5.1卫星测高基本原理 73

4.5.2卫星测高技术的应用 76

4.6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81

4.6.1 InSAR基本原理 82

4.6.2 InSAR技术的应用 90

第五章 空间大地测量基准 98

5.1基本概念 98

5.2 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 99

5.2.1协议地球参考系的定义 99

5.2.2 ITRF及其发展 100

5.2.3 ITRF参考架间的转换参数 102

5.2.4 ITRF与IGS 103

5.3 1984世界大地坐标系(WGS84) 106

5.4 WGS84与ITRF间的转换 107

5.4.1 WGS84与ITRF之间的一致性检验 107

5.4.2 WGS84与ITRF的转换 109

5.5局部参考框架 109

第六章 GPS观测数据预处理 112

6.1 GPS定位误差分析和模型改正 112

6.1.1大气折射 112

6.1.2多路径效应 117

6.1.3钟差 117

6.1.4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和变化 119

6.1.5地球物理效应 120

6.2 GPS相对定位软件 121

6.2.1 GAMIT/GLOBK 122

6.2.2 GIPSY 125

6.2.3 Bernese 128

第七章 空间大地测量与板块运动 131

7.1引言 131

7.2板块运动测定的地质-地球物理方法及其重要进展 132

7.2.1 数学模型 132

7.2.2主要研究成果 133

7.3板块运动测定的空间大地测量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137

7.3.1空间大地测量基本观测量 137

7.3.2建立板块运动模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数学表达式 138

7.3.3用空间大地测量建立现今板块运动模型的研究和进展 140

7.4几点讨论 145

第八章 中国大陆及主要活动块体现今地壳水平运动的基本特征 149

8.1中国大陆亚板块及活动构造块体划分 149

8.1.1活动亚板块和构造块体 149

8.1.2活动地块区与活动地块 151

8.2全国GPS监测网 152

8.2.1攀登项目GPS网 153

8.2.2全国GPSA、B级网 154

8.2.3全国GPS一、二级网 155

8.2.4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156

8.3区域性地壳运动基准的确定 159

8.3.1区域性地壳运动基准确定的方法 159

8.3.2相对稳定点组的确定 162

8.4中国大陆现今地壳水平运动的基本特征 170

8.4.1由网络GPS站获得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 170

8.4.2速度场的基本特征 172

8.5中国大陆地壳构造运动的动力学问题 175

8.5.1问题的提出 175

8.5.2资料和方法 175

8.5.3动力学问题的讨论 178

第九章 中国大陆主要活动构造区(带)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率分布 190

9.1区域GPS监测网 190

9.1.1川滇GPS监测网 190

9.1.2华北(含首都圈)GPS监测网 190

9.1.3青藏(青藏高原及喜马拉雅地区)GPS监测网 191

9.1.4河西走廊GPS监测网 192

9.1.5天山一塔里木及伽师地区GPS监测网 192

9.1.6东南沿海(福建地区)GPS监测网 192

9.2中国大陆主要活动构造区(带)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率分布 195

9.2.1时间跨度为1991~2001年的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现今地壳水平运动统一速度场 195

9.2.2由网络GPS站获得的我国大陆主要构造区(带)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率分布 198

9.2.3由1991~2001年速度场获得的速率分布特征分析 203

9.2.4结论 213

9.3应变场分析 213

9.3.1几种应变场计算的方法 214

9.3.2应变场及特征分析 219

第十章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垂直运动观测与研究 223

10.1高程基准 223

10.1.1高程系统的基本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223

10.1.2高程基准与海面地形 224

10.1.3 GPS测量的大地高和高程 226

10.2我国地壳垂直运动测量的现状及发展 227

10.3大尺度地壳垂直运动的定量描述 228

10.3.1地壳垂直运动模型 229

10.3.2精密水准测量资料的选取 231

10.3.3计算结果 234

10.3.4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垂直运动速率等值线图的编绘 234

10.3.5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垂直运动速率梯度图的编绘 235

10.4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垂直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其所揭示的地球物理意义 241

10.4.1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垂直运动的基本态势 241

10.4.2块体运动的差异 242

10.4.3地壳垂直运动与地震活动 245

10.4.4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垂直运动揭示的地球物理意义 247

第十一章 中国沿海的现今海面变化与海陆相对变化 249

11.1影响海陆相对变化的因素 249

11.2局地海陆相对变化的观测——验潮 250

11.3局地海陆相对变化的确定 252

11.3.1影响瞬时海面高度的因素 252

11.3.2局地海面变化的简化模型 252

11.3.3周期项的选定 253

11.3.4中国沿海一些主要验潮站的局地海陆相对长趋势变化 254

11.4统一参考基准下的中国沿海的海面变化 256

11.4.1验潮站参考基准的统一 257

11.4.2中国沿海的海平面变化 259

11.4.3全球海平面变化 261

11.5中国东部沿海的地壳垂直运动及其与海面变化的关系 264

11.5.1沿海陆地地壳垂直运动均衡基准下东部沿海地区的地壳垂直运动 264

11.5.2地壳垂直运动与沿海海面变化的关系 267

11.6卫星测高技术及海平面变化 267

第十二章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研究活动断裂带的运动学与动力学 269

12.1断裂带现今运动的观测系统 270

12.1.1断层形变台站观测(定点) 270

12.1.2断层形变流动测量(场地) 271

12.1.3断层网络区域形变测量 271

12.2几条主要活动块体边界带现今运动研究 272

12.2.1京津唐断裂带现今运动研究 272

12.2.2红河、程海断裂带现今运动研究 273

12.2.3小江、曲江断裂带现今运动研究 275

12.2.4鲜水河断裂带现今运动研究 277

12.3中国大陆主要断裂带现今运动基本方式、动力学机理与模型研究 278

12.3.1断裂带的定常滑动(稳定状态)?0 278

12.3.2断裂带的加速滑动(亚临界状态)?A(t) 280

12.3.3断裂带的震前临界预滑(临界状态)?EP(t)与同震位错UE(失稳状态) 281

12.3.4断裂带的震后蠕滑与无震蠕滑事件、非线性蠕变模型 283

12.3.5断裂带在大气圈、水圈作用下的运动 286

12.3.6断裂带蠕变的流变模型及数值模拟 286

12.3.7 断裂带现今运动研究对推进中国大陆岩石圈动力学、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地震预报的作用 295

第十三章 断层运动参数反演 300

13.1顾及先验信息的断层运动参数非线性反演方法 300

13.2数字模拟试验 302

13.2.1重力反演的数字模拟试验 302

13.2.2 GPS观测基线变化的数值模拟 308

13.3红河断裂带(RRFZ)现今活动段运动参数测定 310

13.3.1重力变化反演RRFZ活动段运动参数 312

13.3.2 GPS基线变化反演RRFZ活动段运动参数 315

13.3.3 RRFZ重力和GPS基线变化联合反演 317

13.4利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1976年唐山地震双断层位错模式 320

13.4.1利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的唐山地震双断层位错模式 320

13.4.2讨论和分析 326

参考文献 327

附录一 338

中国大陆937个GPS测站在ITRF200框架下的速度场(1998~2001) 338

附录二 363

中国大陆937个GPS测站速度场(相对于欧亚板块)(1998~2001) 363

附录三 388

1.在弹性半空间Z ≤0(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有限矩形位错在地表面引起的重力变化的解析表达式(Okubo,1992) 388

2.在弹性半空间Z ≤0(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有限矩形位错在地表面引起的位移的解析表达式(Okada,1985) 3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