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第3卷  马克思主义在论战和研究中日益深化  1875-1895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第3卷  马克思主义在论战和研究中日益深化  1875-1895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第3卷 马克思主义在论战和研究中日益深化 1875-1895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庄福龄,杨瑞森,梁树发等总主编;张云飞本卷主编;袁雷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010192833
  • 页数:649 页
图书介绍:本卷阐述19世纪80年代到1895年期间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内容包括德国党的发展和理论交锋,《哥达纲领批判》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对东方社会及其发展道路的探索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对古代社会的研究和对唯物史观的深化;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总结、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研究这个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和表现出的新趋势,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策略进行新探索。论述了19世纪20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新问题和理论分歧。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第3卷 马克思主义在论战和研究中日益深化 1875-1895》目录

卷首语 1

第一章 187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探索和理论扩展 6

第一节 187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 6

一、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和资产阶级新社会思潮的泛起 7

二、欧美工人运动的日益高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新趋向 12

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国际传播和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 15

四、19世纪后期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及其提出的理论问题 20

第二节 187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理论研究 24

一、马克思恩格斯在1875年到1883年期间的革命活动 25

二、马克思恩格斯在1875年到1883年期间的理论研究 30

三、恩格斯在1883年到1895年期间的革命活动 35

四、恩格斯在1883年到1895年期间的理论研究 39

第三节 187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主要特征 43

一、自然史研究和人类史研究的统一 43

二、史前史研究和成文史研究的统一 47

三、西方社会研究和东方社会研究的统一 52

四、分析竞争和预测垄断的统一 57

五、暴力革命原则与和平斗争手段的统一 62

六、社会发展唯物论和社会发展辩证法的统一 67

第二章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在指导创立工人政党时期的丰富和发展 73

第一节 19世纪后半期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73

一、第一国际的解散及其历史地位 74

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建立和发展 78

三、欧美各国工人政党的普遍建立 81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提出和特征 85

第二节 《哥达纲领批判》关于共产主义发展的理论及其贡献 90

一、清算拉萨尔主义错误和帮助德国工人党制定正确纲领 90

二、全面系统批判拉萨尔主义 92

三、论“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 97

四、社会形态预测的科学方法和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102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和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 10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捍卫和发展 114

一、与“苏黎世三人团”的斗争 115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 117

三、努力掌握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 120

四、工人阶级解放的自主性选择 123

第四节 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125

一、坚持党的建设的政治原则 126

二、制定党的纲领的科学原则 128

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科学原则 132

四、开展党内斗争的科学原则 135

第三章 研究自然科学新成就和《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构思 138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思想的提出和构想 138

一、批判19世纪后期自然科学中的错误思想 138

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任务 142

三、马克思晚年研究自然科学和创作《数学手稿》 144

四、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创作过程和体系设想 151

第二节 客观自然界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155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55

二、客观自然界的辩证运动图景 157

三、运动的客观性、普遍性和永恒性 160

四、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 163

五、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170

第三节 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规律 172

一、物质运动的形式和科学分类的原则 173

二、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175

三、数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和张力 177

四、数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和规律 178

五、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 181

第四节 科学认识的方法和辩证逻辑 184

一、辩证逻辑的科学性及其价值 184

二、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划分与统一 188

三、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 190

四、辩证逻辑的科学方法 194

五、科学认识的辩证性质和要求 198

第五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性质和社会功能 202

一、作为现实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202

二、作为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的科学技术 205

三、作为文化繁荣表现的科学技术 207

四、作为普遍交往形式的科学技术 209

五、作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式的科学技术 211

第六节 从自然运动向社会运动的过渡 213

一、自然运动向社会运动过渡的基础 213

二、自然运动向社会运动过渡的主体 216

三、自然运动向社会运动过渡的条件 218

四、自然运动向社会运动过渡的目标 220

第四章 《人类学笔记》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对史前史的探讨 223

第一节 史前社会和文明发生的科学探讨 223

一、文化人类学进化论学派的崛起和问题 224

二、人类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完善 226

三、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人类学的历史进程 228

四、马克思对史前史的研究及其成果 232

五、恩格斯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研究及其成果 236

第二节 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历史作用 238

一、两种生产理论的形成过程 238

二、两种生产的划分和互补 241

三、人自身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45

四、家庭形式的演变和经济关系的发展 247

五、氏族制度的演变和经济关系的发展 249

第三节 史前社会发展阶段的演变、特征和发展 252

一、划分史前社会发展阶段的技术标准 252

二、史前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其特征 254

三、史前社会的主要社会结构 256

四、自然条件对史前社会发展的影响 259

五、史前技术、道德和宗教的基本状态 261

第四节 分工的发展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264

一、分工的发展 264

二、私有制的产生和继承权的发展 266

三、阶级的产生 269

四、国家的起源、本质和消亡的必然性 271

五、性别支配的产生和妇女解放的前景 273

第五节 文明时代的产生、特征和发展方向 275

一、从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 275

二、文明时代的商品生产和社会分工特征 277

三、推动文明时代的贪欲和财富动力 279

四、文明时代的奴役形式和阶级实质 281

五、文明时代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走向 283

第五章 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科学探索和未来设想 286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 286

一、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的迅速传播及其广泛影响 286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社会矛盾的激化和革命可能性 289

三、土地、无产阶级同盟军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新课题 292

四、马克思恩格斯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历史进程 294

五、马克思恩格斯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主要成果 296

第二节 东方社会在“世界历史”中的可能前景 299

一、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的发展历程 299

二、世界历史的形成、影响及其阶级实质 301

三、世界历史对东方社会的建设性作用 303

四、世界历史对东方社会的破坏性作用 306

五、世界历史提供给东方社会的发展机遇 308

第三节 社会形态演进中的亚细亚问题 310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提出过程 310

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形成条件 312

三、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 316

四、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科学扬弃 318

五、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历史定位 321

第四节 东方社会的结构和性质 323

一、史前公社和农业公社的区分 323

二、东方农业公社的社会结构 325

三、东方农业公社的社会性质 328

四、东方农业公社的社会解体 330

五、东方社会发展的可能性及其选择 333

第五节 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科学设想 336

一、俄国民粹派探讨俄国跨越发展的努力 336

二、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形成和发展 339

三、俄罗斯实现跨越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341

四、俄罗斯实现跨越发展的可能和现实 343

五、东西方革命互补与俄罗斯跨越前景 345

第六节 历史科学理论的超历史品格 348

一、历史哲学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层次性 348

二、破除西方中心主义发展理论的独断性 351

三、破除俄国民粹主义发展理论的空想性 353

四、运用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理论的条件性 356

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的科学性 358

第六章 《历史学笔记》等史学成果对唯物史观的验证和发展 361

第一节 187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研究 361

一、史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地位 361

二、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历史学的主要进程 364

三、马克思晚年研究世界历史的成果 367

四、恩格斯晚年研究西欧古代历史的成果 370

五、马克思恩格斯的史学方法 374

第二节 马克思史学成果对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分析和验证 378

一、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 379

二、奴隶制度的发展和灭亡 380

三、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动摇 384

四、资本主义因素的萌发和发展 386

五、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起点 389

第三节 恩格斯史学成果对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分析和验证 391

一、德意志人史前社会的演进轨迹 391

二、马尔克的出现、结构及性质 394

三、法兰克时代和封建制的出现 398

四、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401

五、原始基督教的历史和群众运动的规律 404

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影响历史发展的动力因素的史学分析 406

一、物质生产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407

二、政治革命在历史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408

三、法制变革在历史发展中的保障作用 411

四、社会交往在历史发展中的显著作用 414

五、科学技术在历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416

第七章 政治经济学视野的扩展和《资本论》手稿的整理与出版 420

第一节 马克思晚年政治经济学研究视野的新扩展 420

一、研究以美国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经济的新进展 421

二、研究以俄国为典型的土地问题和地租问题 427

三、撰写《资本论》后几卷的艰苦工作和科学精神 430

第二节 流通过程的分析和研究 432

一、恩格斯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卷的工作 432

二、资本流通过程的各个环节 437

三、资本流通过程理论的价值 443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的分析和研究 446

一、恩格斯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三卷的工作 446

二、资本总生产过程的环节 450

三、资本总生产理论的价值 466

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批判讲坛社会主义的斗争 473

一、讲坛社会主义的兴起及其危害 473

二、马克思对瓦格纳的批判及其理论贡献 474

三、恩格斯对洛贝尔图斯的批判及其理论贡献 483

四、恩格斯对布伦坦诺的批判及其理论贡献 491

五、恩格斯对洛里亚的批判及其理论贡献 494

第八章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499

第一节 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规律 499

一、批判复活德国古典哲学中消极因素的理论思潮 500

二、哲学基本问题和实践标准 502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 508

四、批判唯心主义宗教观和道德观 512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516

六、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理解全部社会史锁钥的新派别 522

第二节 拓展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向度 525

一、纠正对唯物史观的“经济唯物主义”的庸俗理解 525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27

三、人们创造历史的能动性和受动性 530

四、社会发展的规律、动力和合力 532

五、生产诸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536

六、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 538

第三节 论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 541

一、论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和理论贡献 541

二、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545

三、始终注意马克思主义的总的联系 548

四、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552

五、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方法 554

六、根据原著研究马克思主义 556

第九章 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发展新趋势和探索无产阶级斗争策略 560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分析垄断资本主义的先兆 561

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 561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注和研究垄断现象 564

三、恩格斯在1883年后科学分析垄断征兆 568

第二节 捍卫和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572

一、批判“现代社会长入社会主义”的谬论 573

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策略的捍卫和阐明 577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585

第三节 《法德农民问题》等文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同盟军思想 590

一、批判农民问题上的机会主义观点 591

二、科学制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纲领 595

三、科学阐述培养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战略任务 599

第四节 科学制定无产阶级维护和平、反对世界战争的策略 602

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变动和世界战争的危险 602

二、科学预测帝国主义战争的后果 605

三、科学论述无产阶级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策略 607

第五节 恩格斯晚年揭露和批判机会主义 610

一、第二国际的创立 611

二、科学分析机会主义滋长和抬头的社会历史原因 615

三、科学论述与机会主义斗争的策略和意义 620

参考文献 625

大事记 630

索引 638

后记 64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