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发展评价与路径研究
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发展评价与路径研究

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发展评价与路径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汤建尧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109239302
  • 页数:170 页
图书介绍:作者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湖南“四化两型”实际,对湖南现代农业发展进行评价和路径选择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一是基于湖南进行“四化两型”建设这一实践,重新审视农业发展历程中的各种问题,深度剖析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现代化,信息化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个“四型两型”背景下能够充分描述和反映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状况,能对现代农业发展从整体上进行合理评价的现代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在构建“四型两型”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熵值法测算了1993-2015这23年间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得分,明确了湖南现代农业所处的阶段及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分析了“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依赖,体现出湖南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是强制型与诱致型并存,激进型、渐进型与渗透型混合的特点。这些观点和主张,对“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的发展,不无裨益。
《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发展评价与路径研究》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2.1 研究目的 1

1.2.2 研究意义 2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3

1.3.1 国外研究现状 3

1.3.2 国内研究现状 8

1.3.3 述评 13

1.4 研究的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 13

1.4.1 研究的内容 13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5

1.4.3 技术路线 16

1.5 主要创新点与存在的问题 16

1.5.1 可能的创新点 16

1.5.2 不足之处 17

第二章 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理论 18

2.1 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范畴 18

2.1.1 现代农业的概念 18

2.1.2 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 18

2.1.3 现代农业发展的运行模式 19

2.2 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21

2.2.1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21

2.2.2 诱致性创新理论 22

2.2.3 农业资源开发理论 23

2.2.4 农业发展的阶段理论 23

2.2.5 农业发展的路径依赖理论 24

2.2.6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25

2.2.7 城乡统筹发展理论 25

2.2.8 循环农业理论 26

2.2.9 可持续农业理论 27

2.2.10 农业比较优势理论 28

第三章 国内外主要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比较与启示 29

3.1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演变 29

3.1.1 美国现代农业发展历程 29

3.1.2 日本现代农业发展历程 31

3.1.3 韩国现代农业发展历程 32

3.1.4 法国现代农业发展历程 34

3.1.5 德国现代农业发展历程 35

3.2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发展模式 36

3.2.1 美国模式 36

3.2.2 东亚模式 37

3.2.3 西欧模式 38

3.3 国内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演变 39

3.4 国内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发展模式 40

3.4.1 东部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40

3.4.2 中部产业化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41

3.4.3 西部特色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41

3.4.4 台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41

3.5 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实践对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44

3.5.1 选择符合省情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44

3.5.2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45

3.5.3 重视市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45

3.5.4 政府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持不可或缺 46

3.5.5 重视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 46

3.5.6 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可持续农业 46

第四章 湖南现代农业发展演化与现状分析 48

4.1 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演化 48

4.1.1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探索阶段 48

4.1.2 现代农业起步阶段 50

4.1.3 现代农业起飞阶段 52

4.2 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条件分析 56

4.2.1 调查地区数据统计的描述性分析 56

4.2.2 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条件 58

4.2.3 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 59

4.2.4 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主要呈现的特点 61

4.3 “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63

4.3.1 “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63

4.3.2 “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发展受制约的原因 67

4.4 “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农民的视角 69

4.4.1 模型选择和变量选取 69

4.4.2 数据来源和样本特征 72

4.4.3 计量结果与分析 75

4.4.4 结论与政策建议 78

第五章 “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 79

5.1 “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和原则 79

5.1.1 湖南现代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79

5.1.2 湖南现代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80

5.1.3 指标体系的筛选方法 80

5.2 “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81

5.2.1 指标体系的具体框架 81

5.2.2 湖南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82

5.3 评价方法的选择 85

5.3.1 权重确定方法的选择 85

5.3.2 评价方法的选择 86

5.4 现代农业发展阶段的划分 87

5.4.1 准备阶段 87

5.4.2 起步阶段 88

5.4.3 初步实现阶段 88

5.4.4 基本实现阶段 88

5.4.5 最终实现阶段 89

第六章 “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发展评价的实证分析 90

6.1 数据选取 90

6.2 “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发展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92

6.3 “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测评 93

6.4 “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发展测评的结果分析 94

6.4.1 湖南现代农业发展总水平的分析及预测 94

6.4.2 湖南现代农业各子系统的具体成效分析 97

6.5 结论 102

第七章 “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104

7.1 “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分析 104

7.1.1 认知动力 105

7.1.2 价值动力 106

7.1.3 环境动力 107

7.2 “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行为分析 108

7.2.1 建立模型和选择计算方法 109

7.2.2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111

7.2.3 结果与分析 114

7.2.4 结论 117

7.3 “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依赖 117

7.3.1 强制型与诱致型两种实现路径并存 118

7.3.2 激进型、渐进型与渗透型路径并存 119

7.4 “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实现策略 120

7.4.1 搞好设计规划,促进现代农业优化发展 120

7.4.2 加强产业之间的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创新发展 121

7.4.3 注重环境保护,促进现代农业绿色发展 121

7.4.4 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循环发展 122

7.4.5 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现代农业人本发展 122

第八章 “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案例分析 123

8.1 岳阳市屈原管理区“两型”农业 123

8.1.1 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基本概况 123

8.1.2 两型经济社会状况 124

8.1.3 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 126

8.1.4 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现状 127

8.1.5 屈原管理区两型农业发展评价 128

8.2 长沙县现代农业 130

8.2.1 案例选择依据 130

8.2.2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30

8.2.3 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 132

8.2.4 资源节约与环境优化现状 134

8.2.5 长沙县两型农业发展评价 135

8.3 长沙市开福区现代农业 137

8.3.1 长沙市开福区基本情况 137

8.3.2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37

8.3.3 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 139

8.3.4 资源节约和环境优化现状 140

8.3.5 开福区两型农业发展评价 141

8.4 张家界市农业 142

8.4.1 张家界市农业发展背景 142

8.4.2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43

8.4.3 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 145

8.4.4 资源节约与环境发展现状 146

8.4.5 张家界市农业发展评价 147

第九章 “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49

9.1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49

9.1.1 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149

9.1.2 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 149

9.1.3 大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 150

9.2 完善农地流转制度 150

9.2.1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150

9.2.2 落实农地“三权分置”政策 150

9.2.3 强化土地流转管理监督机制 151

9.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51

9.3.1 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多中心协同供给机制 151

9.3.2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152

9.3.3 加强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152

9.3.4 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52

9.4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53

9.4.1 改革农技推广体系 153

9.4.2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 153

9.4.3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的建设 153

9.4.4 培育“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 154

9.4.5 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154

9.5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154

9.5.1 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 154

9.5.2 探索财政支农新方式 155

9.5.3 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 155

9.6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155

9.6.1 创新金融支农服务方式,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156

9.6.2 推动完善农村保险体系,降低农民的生产经营风险 156

9.6.3 推动农业信贷担保机制创新,确立农地经营权及宅基地的抵押担保权能 157

9.7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157

9.7.1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业 157

9.7.2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58

9.7.3 打造三产融合平台 158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159

10.1 本书的基本结论 159

10.2 研究展望 161

参考文献 162

后记 17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