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宋代“三礼”诠释研究
宋代“三礼”诠释研究

宋代“三礼”诠释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潘斌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010199177
  • 页数:732 页
图书介绍:所谓“三礼”,是指儒家经典中的《周礼》、《仪礼》和《礼记》的合称,为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蓝本。宋代是中国儒学发展的新时期,其理学思潮标志着传统儒学发展的高峰,理学家将礼的思想纳入理学的发展脉络之中,将礼与天理相联系,确立了礼的本体地位。相较而言,宋代的礼学虽然没有出现像汉、唐时期那样有影响深远的三礼注疏作品,也没有像清代学者那样考证辨析之精深,注疏之广博,但其礼学思想仍然空前发达,自成体系,自有特色,自有独特的成就,成为古代礼学发展史上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书从文献、学术、思想等多角度、立体地研究宋人的“三礼”诠释,分上下篇,即从个案研究与专题研究来呈现和揭示宋代“三礼”诠释的基本内容、特点、价值取向、现实启示:上篇个案研究,主要是对宋代“三礼”诠释的名家名著展开具体探讨;下篇专题研究,主要是围绕宋代‘三礼’诠释之体式、宋代“三礼”诠释与理学思想体系之建构、修身齐家、治国理政等,展开对宋代“三礼”各家思想的归纳和辨析,肯定理学家在“三礼”之学上的学朮造诣,彰显“三礼”之学在宋代学朮中的重要地位。
《宋代“三礼”诠释研究》目录
标签:诠释 研究

绪论 1

一、“三礼”的文本问题 1

二、历代“三礼”诠释之概况 48

三、宋代“三礼”诠释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59

四、宋代“三礼”诠释研究的现状 64

五、本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69

上篇 个案研究 75

第一章 北宋“三礼”诠释名家名著研究 75

第一节 北宋《周礼》诠释名家名著 75

一、李觏的《周礼》诠释 75

二、王安石的《周礼》诠释 90

三、张载的《周礼》诠释 107

四、王昭禹的《周礼》诠释 114

第二节 北宋《礼记》诠释名家名著 120

一、刘敞的《礼记》诠释 120

二、李觏的《礼记》诠释 129

三、王安石的《礼记》诠释 136

四、王安石后学的《礼记》诠释 146

五、张载、吕大临的《礼记》诠释 170

六、二程的《礼记》诠释 196

第三节 北宋“三礼”综论类名家名著 207

一、聂崇义的“三礼”诠释 207

二、陈祥道的“三礼”诠释 216

第二章 南宋“三礼”诠释名家名著研究 228

第一节 南宋《周礼》学名家名著 228

一、易祓的《周礼》诠释 228

二、叶时的《周礼》诠释 235

三、郑伯谦的《周礼》诠释 245

四、朱熹的《周礼》诠释 254

五、王与之的《周礼》诠释 259

第二节 南宋《仪礼》名家名著 271

一、张淳的《仪礼》诠释 271

二、李如圭的《仪礼》诠释 285

三、朱熹的《仪礼》诠释 298

四、杨复的《仪礼》诠释 315

五、魏了翁的《仪礼》诠释 326

第三节 南宋《礼记》学名家名著 334

一、朱熹的《礼记》诠释 334

二、魏了翁的《礼记》诠释 352

三、卫湜的《礼记》诠释 360

四、黄震的《礼记》诠释 384

下篇 专题研究 395

第三章 宋儒“三礼”诠释之体式 395

第一节 解体、说体 395

一、解体 395

二、说体 400

第二节 义体、疏体、章句体 404

一、义体 404

二、疏体 408

三、章句体 411

第三节 考辨体、集解体、序体 412

一、考辨体 412

二、集解体 414

三、序体 416

第四节 图解体 417

第五节 宋儒“三礼”诠释体式反映的学风 423

第四章 宋儒于“三礼”之辨疑 426

第一节 宋儒于“三礼”作者和成书之辨疑 427

一、宋儒于《周礼》作者和成书之辨疑 427

二、宋儒于《仪礼》作者和成书之辨疑 453

三、宋儒于《礼记》作者和成书之辨疑 460

第二节 宋儒于“三礼”经文和旧注之辨疑 480

一、宋儒于“三礼”经文之辨疑 480

二、宋儒于“三礼”旧注之辨疑 489

第三节 宋儒于“三礼”辨疑之方法 500

一、以文献为佐证 501

二、以义理审核 504

第五章 “三礼”诠释与宋儒理学思想体系之建构 510

第一节 《周礼》、《仪礼》诠释与理学体系之建构 511

第二节 《礼记》诠释与辟释老 520

第三节 《礼记·大学》诠释与宋儒理学思想体系之建构 524

一、《大学》的思想内容及特点 525

二、《大学》与程朱理学体系之建构 527

三、《大学》与湖湘学体系之建构 536

四、《大学》与陆九渊心学体系之建构 541

第四节 《礼记·中庸》与宋代理学思想体系之建构 545

一、《中庸》的思想内容及特点 545

二、《中庸》与宋代理学本体论之建构 548

三、《中庸》与宋代理学心性论之建构 558

四、《中庸》与宋代道统论之建构 570

第五节 《乐记》与宋代理学思想体系之建构 577

一、《乐记》的思想内容及特点 577

二、张载的“天理人欲之辨” 580

三、二程、朱熹的“天理人欲之辨” 582

四、胡宏、张栻的“天理人欲之辨” 589

五、陆九渊的“天理人欲之辨” 593

第六章 宋儒“三礼”诠释与修身齐家 598

第一节 “三礼”诠释与宋儒之修身 599

一、宋儒论《大学》的内圣外王之道 599

二、“三礼”诠释与理想人格的构成要素 601

三、“三礼”诠释与成圣之途径 610

第二节 “三礼”诠释与宋儒之齐家 615

一、《书仪》于“三礼”之诠释及应用 616

二、《家礼》于“三礼”之诠释及应用 626

第七章 宋儒“三礼”诠释与治国理政 634

第一节 “三礼”诠释与宋代教育、人才选拔 634

一、学校建置及教学理念 634

二、贡举之科目及试题 637

第二节 “三礼”诠释与移风易俗 643

第三节 “三礼”诠释与议礼制礼 649

一、关于丧服之讨论 649

二、关于祭礼之讨论 657

三、关于明堂建置之讨论 666

四、其他问题之讨论 670

第四节 “三礼”诠释与议政论政 672

一、“理想国”理论 673

二、治国方略和政策 675

三、据“三礼”提出施政措施 681

四、据“三礼”规劝皇帝 687

结语 691

参考文献 708

索引 720

后记 7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