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文笔诗心  中国文学的叙事与抒情传统
文笔诗心  中国文学的叙事与抒情传统

文笔诗心 中国文学的叙事与抒情传统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洲良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01018402X
  • 页数:4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以“春秋笔法”为核心,依次探讨了《春秋》、《史记》、韩柳古文和明清小说的叙事特点,旨在说明中国叙事文学的“春秋笔法”传统;下编以“兴”的美学嬗变为引领,通过诗史互渗、诗体分析和魏晋至唐代诗人诗歌艺术的阐释,旨在说明中国抒情文学的“比兴”传统。
上一篇:破狱下一篇:残次品 完结篇 上
《文笔诗心 中国文学的叙事与抒情传统》目录

上编 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 3

第一章 春秋笔法:内涵外延与本质特征 3

一、内涵:春秋五例 3

二、外延:一名三义 10

三、特征:尚简用晦 21

第二章 春秋笔法:渊源流变与会通 25

一、春秋笔法的渊源与形成 26

二、春秋笔法的流变与会通 45

第三章 春秋笔法:《春秋》、《左传》、《国语》之叙事 66

一、约言示义:《春秋》的记事特征 66

二、《春秋》与“百国春秋”、《竹书纪年》之记事 72

三、《春秋》与甲骨文、青铜铭文之记事 76

四、《左传》、《国语》之叙事 79

第四章 史迁笔法:寓论断于序事 87

一、述而不作:借史料之取舍传心中之隐曲 88

二、据事直书:词不迫切而意独至 93

三、侧笔旁议:托他人之口代作者之言 98

第五章 史迁笔法:藏美刺于互见 104

一、引言 104

二、属辞比事 107

三、人物摹写 112

第六章 史迁笔法:定褒贬于论赞 119

一、史书论赞与“君子曰” 120

二、史迁论赞与“太史公曰” 123

三、论赞之“显”:妍媸毕露 125

四、论赞之“隐”:微婉以讽 128

第七章 古文笔法:韩柳古文的褒贬和讽喻 132

一、辞令褒贬 133

二、导扬讽喻 138

三、风格特色 142

第八章 小说笔法:叙述者和视角 145

一、引言 145

一、春秋笔法与叙述者 148

二、春秋笔法与叙事视角 158

第九章 小说笔法:结构和寓意 171

一、引言 171

二、“缀段”形态 意脉贯穿 174

三、“网状”结构 纪传关锁 187

第十章 小说笔法:叙事和技巧 207

一、露珠映日 一叶知秋 208

二、草蛇灰线 绵针泥刺 212

三、曲笔回护 褒贬有度 217

四、明镜照物 妍媸毕露 221

下编 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 231

第十一章 “诗”之兴:兴的三重内涵及其嬗变 231

一、祭祀之兴:隐喻象征 232

二、政教之兴:美刺寄托 237

三、诗学之兴:韵味无穷 245

第十二章 诗具史笔:《诗》亡然后《春秋》作 252

一、“《诗》亡然后《春秋》作”的文献解读 252

二、赋诗言志的话语模式及其功能 256

三、诗具史笔的诗学价值 259

四、诗具史笔的理论缺失 263

第十三章 史蕴诗心:《春秋》作而《诗》未亡 269

一、史蕴诗心及其表现 270

二、史蕴诗心的意义和价值 279

第十四章 游仙:精神世界的诗意漫游 286

一、游仙的涵义 286

二、游仙的渊源与流变 287

三、游仙诗:游仙的艺术表现 294

第十五章 三曹诗歌的意象与风格 299

一、曹操与曹丕的诗歌意象 299

二、曹植诗歌的意象与风格 303

第十六章 宫体诗的现代阐释 309

一、贵形略神 309

二、贵情略理 312

三、宫体诗与南朝审美意识 316

四、简短的结语 320

第十七章 唐太宗诗歌诗论及其作用 322

一、前代之承续 322

二、诗作之短长 323

三、作用之得失 326

第十八章 李白的浪漫精神与诗美特征 332

一、李白的浪漫精神 332

二、李白的诗美特征 338

第十九章 杜甫的写实精神与诗美特征 345

一、杜甫的写实精神 345

二、杜甫的诗美特征 351

第二十章 白居易诗歌的讽喻特色和诗论 361

一、白诗的讽喻特色 361

二、白居易诗教理论 366

第二十一章 唐代诗人简论 369

一、陈子昂诗:风雅兴寄 慷慨不平 369

二、王维诗: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373

三、岑参诗:雄俊瑰丽 尚奇主景 377

四、李贺诗:虚荒诞幻 奇崛冷艳 381

五、李商隐诗:深情绵邈 绮丽精工 384

主要参考文献 3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