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近代以来  论语  注疏辨正
近代以来  论语  注疏辨正

近代以来 论语 注疏辨正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洪杏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0127875
  • 页数:48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中西之辨”这一时代背景下,以人生的有待性价值(孟子所谓“求之有道”而“求在外者”)与无待性价值(孟子所谓“求有益于得”而“求在我者”)的分辨为前设,将近代以来的《论语》注疏置于三重语境下:老子、孔子出现前后中国人心灵眷注的焦点发生了由“命”而“道”的深刻转换;炎汉以降、近代以前,《论语》注疏先后历经了伦理政治化、玄学化、理学化、朴学化,但对“道”的瞩望始终未曾衰减;当今世界文化出现了严重危机,中国文化相对于西方文化迟迟未能真正进入近代、现代。在此理解前设、复杂语境下,本研究致力于深入考察、系统辨正近代以来的《论语》注疏,探究《论语》章、篇之精义及隐贯全书的孔子之“道”,寻问新时期《论语》注疏的现代转换之途。主要观点如下:(1)近代以来的《论语》注疏是《论语》注疏史上语境最复杂、面临挑战最强、体例创新最多的一段时期。考辨这时期的注疏,有助于探究《论语》章、篇之精义及隐贯全书的孔子之“道”,寻问新时期《论语》注疏的现代转换之途。(2)“时代的双重脱序”导致了当前的《论语》热内藏着深重的危机。长达两千多年的《论语》注疏史,“道”一直是其最后的价值归宿,新时期的注疏正可以从这里汲取最珍
《近代以来 论语 注疏辨正》目录
标签:辨正 注疏

自序 1

导论:跨进近代门槛的《论语》注疏 3

引言 西学:“骑在炮弹上飞过来”的入侵者? 3

一 从夷夏之辨到中西之辨(1870年前后至1895年前后) 6

二 三种“体”、“用”论与《论语》注疏之致思(1895年前后至1919年前后) 14

三 三种文化坐标系张力下的《论语》注疏之演递(1919年前后至1949年前后) 32

四 两岸格局与《论语》注疏之断续(1949年前后至2010年前后) 58

五 结语:《论语》注疏的现代之路在何方? 60

上编:体例辨正篇 67

小引 67

第一章 “依篇疏解”施于《论语》的依据、难题 69

一 从“依章疏解”到“依篇疏解” 69

二 “依篇疏解”的根据、意义 76

三 制约“依篇疏解”的第一重因素 81

四 制约“依篇疏解”的第二重因素 108

第二章 《论语》若干迻译示例辩难 137

一 “就章迻译”:从“话解”到“译文” 137

二 若干迻译示例辩难 142

中编:章句辨正篇 205

小引 205

第一章 从《学而》到《里仁》章句辨正 207

一 《学而》“学而时习之”章 207

二 《学而》“孝弟也者”章 220

三 《为政》“为政以德”章 229

四 《为政》“思无邪”章 233

五 《为政》“五十而知天命”章 246

六 《为政》“孝乎惟孝”章 254

七 《八佾》“绘事后素”章(附:《八佾》“礼之本”章) 259

八 《里仁》“吾道一以贯之”章 266

第二章 从《公冶长》到《述而》章句辨正 284

一 《公冶长》“性与天道”章(附:《述而》“默而识之”章) 284

二 《雍也》“人之生也直”章 294

三 《述而》“游于艺”章 298

四 《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章 304

第三章 从《子路》到《宪问》章句辨正 308

一 《子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章(附:《述而》“昭公知礼乎”章) 308

二 《宪问》“知我者其天乎”章 313

三 《宪问》“公伯寮想子路于季孙”章(附:《述而》“天生德于予”章、《子罕》“子畏于匡”章) 317

第四章 从《季氏》到《尧曰》章句辨正 324

一 《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章(附:《述而》“知之次”章) 324

二 《阳货》“性相近也”章(附:《阳货》“唯上知与下愚不移”章) 328

三 《尧曰》“尧曰”章 333

下编:主题辨正篇 343

小引 343

第一章 “义”、“利”之辨 345

一 君子唯义、小人唯利? 345

二 孔子之前中国人心灵眷注的重心在于“命” 351

三 孔子之后中国人心灵眷注的重心在于“道” 354

四 “道”、“命”之辨 358

第二章 “文”、“质”之辨 362

一 “君子”说、“历史嬗替”说、“仁”说 362

二 从君子人格的养成看“文质彬彬” 365

三 从社会风尚的淳化再看“文质彬彬” 370

第三章 “形上”、“形下”之辨 376

一 朱子:“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376

二 近代以来注家之“中庸”观(一) 382

三 近代以来注家之“中庸”观(二) 388

四 近代以来注家之“中庸”观(三) 394

第四章 “内圣”、“外王”之辨 403

一 “修己”、“为政”纽结上的“教之” 403

二 “修己”而“为政”的极境:“无为而治” 410

三 “修己”、“为政”的错落:“境界”、“权利”之辨 417

参考文献 419

附录一:钱穆《论语新解》探微——以“学为人之道”为致思线索 442

附录二:近代以来《论语》注疏的又一范本——对黄克剑《论语疏解》的解读 456

后记 476

鸣谢 48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