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探索  来自武汉江夏的“中国经验”
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探索  来自武汉江夏的“中国经验”

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探索 来自武汉江夏的“中国经验”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江立华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0304467
  • 页数:236 页
图书介绍:本选题全面梳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内涵和实践,总结经验及教训,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意涵、逻辑和机制,并在实地调查研究基础上,对武汉市江夏区通过新产业、新社区、新文化建设美丽家园的一系列创新理念和先进举措做了社会学提炼和概括。
《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探索 来自武汉江夏的“中国经验”》目录

第一章 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 1

一 城乡一体化的提出:背景、概念以及发展 1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二元结构亟须破解 2

(二)城乡一体化的概念:理论演进与实践深化 10

二 从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的突破 16

(一)城市化的发展与我国现实 16

(二)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19

(三)新型城镇化时代的到来 22

三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异同辨析 25

(一)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差异分析 26

(二)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共通之处 28

四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一体化 32

(一)以新型城镇化来引领城乡一体化的合理性 32

(二)以新型城镇化来引领城乡一体化的必要性 34

(三)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一体化的地方实践 37

第二章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多元实践形态 40

一 能人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法泗模式 40

(一)法泗街基本情况 40

(二)能人带动下的新农村建设实践路径 42

(三)能人带动模式的特点 46

(四)能人带动模式可资借鉴的经验 49

二 企业运作: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五里界模式 51

(一)五里界基本情况 51

(二)企业运作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实践路径 53

(三)企业运作模式的特点 56

(四)可资借鉴的经验 59

三 特色产业带动:安山模式 61

(一)安山概况 61

(二)特色产业带动下的城乡一体化实践路径 63

(三)特色产业拉动型模式的特点 67

(四)产业带动模式可资借鉴的经验 70

第三章 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空间布局优化 73

一 从“城乡分离”到“城乡统筹” 73

(一)城乡统筹规划的内涵 73

(二)城乡统筹规划的原则 75

(三)城乡统筹规划中的问题 77

二 江夏区城乡空间布局的现状 78

(一)统筹区域功能布局,引领城乡协调发展 79

(二)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80

(三)完善基础设施布局,推进基础设施共享 81

(四)构建生态环境布局,落实生态文明建设 81

(五)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布局,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优质化 82

三 城乡统筹规划中的江夏特性 83

(一)规划目标:突破二元、城乡融合 84

(二)规划模式:着眼整体、“全域”覆盖 85

(三)规划理念:以人为本、生态为重 88

(四)规划策略:功能复合、重点突出 89

(五)规划体系: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91

(六)规划实践: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93

四 江夏区统筹规划对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意义 94

(一)注重理念创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创新 95

(二)坚持发展特色,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提升 96

(三)强化环境意识,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生态建设 97

(四)突出示范引领,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辐射功能 98

(五)优化管理体系,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顺利推进 99

第四章 产镇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撑和动力 101

一 产镇融合 101

(一)产“城”融合到产“镇”融合 101

(二)产镇融合的基本内涵 103

(三)产镇融合的作用原理 105

二 产镇融合战略下江夏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108

(一)新型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109

(二)新型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110

三 江夏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推进产镇融合的路径选择 116

(一)统筹规划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 116

(二)优化城镇建设与产业空间布局 117

(三)实现产业集聚与人口转移均衡发展 119

(四)完善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 121

(五)破除体制障碍,为产城融合提供制度保障 123

(六)建设生态新区,提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125

四 江夏区产镇融合对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意义 126

(一)坚定不移走产镇融合发展之路 126

(二)让人民共享产城融合发展红利 127

(三)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产城融合的全过程 128

第五章 完善设施: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平台 129

一 城乡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30

(一)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130

(二)城乡能源设施建设 131

(三)农村生态保护设施建设 133

(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135

(五)网络信息化设施建设 137

(六)城乡市场体系建设 138

二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路径与特征 139

(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路径 139

(二)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中的江夏特征 143

(三)规划编制全域化:城乡衔接、功能明确 145

三 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经验 146

(一)坚持科学规划,促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146

(二)坚持因地制宜,促进设施功能差别化 148

(三)坚持创新机制,促进投资渠道多元化 151

(四)坚持尊重民意,促进民众力量参与化 154

第六章 优化社会治理与服务: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活力 156

一 优化社会治理与服务 157

(一)优化社会治理与服务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157

(二)优化社会治理与服务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手段 158

(三)优化社会治理与服务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现实要求 158

二 社会治理与服务的优化实践 159

(一)优化社会治理与服务的现实困境 159

(二)社会治理优化现状 163

(三)江夏区社会服务优化现状 170

三 江夏区优化社会治理与服务的新探索 174

(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174

(二)政府主导、多元参与 175

(三)科技引领、方法创新 176

(四)统筹管理、项目推进 177

(五)品牌打造、文化支撑 178

(六)绩效考核、服务导向 179

四 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建议 181

(一)制度衔接,促进城乡优质服务资源共享 181

(二)明确范围标准,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81

(三)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供给资金渠道多元 182

(四)加强人才培养,优化公共服务队伍结构 182

(五)以服务为导向,建立干部政绩考核制度 183

第七章 动力再造:城乡一体化的模式创新 184

一 国内部分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的模式研究 184

二 江夏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以及个案分析 188

(一)江夏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格局和工作思路 188

(二)江夏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问题与个案分析 189

三 江夏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构成以及动力机制 194

(一)江夏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主体及构成 195

(二)江夏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196

四 江夏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动力增能模式创新的基本经验 202

(一)发挥政府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核心推动力作用 202

(二)发挥市场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拉动作用 205

(三)发挥民间力量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协同作用 207

(四)发挥创新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驱动作用 208

第八章 江夏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经验、问题与对策 211

一 江夏区城乡一体化的现状 212

二 江夏区城乡一体化的经验 213

(一)优化体制机制,根本破解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困境 214

(二)空间规划先行,全面把握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布局 215

(三)重视生态文明,全力维护城乡一体化的环境基础 216

(四)发展重点集镇,大力稳固城乡一体化的过渡枢纽 217

(五)完善融资渠道,有效夯实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支撑 218

三 江夏区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219

(一)城乡社会治理的非协同性开始显现 219

(二)重点镇建设缺乏可持续性动力 220

(三)分离式城镇化的问题逐步突出 221

(四)城乡规划中的“社会规划”相对缺失 222

四 进一步促进江夏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建议 224

(一)坚持走城乡一体化之路,创新城乡社会治理 224

(二)强化中心镇建设,打造城乡一体的新枢纽 226

(三)努力构建“合一式”城镇化,推动城乡基本权益平等化 227

(四)积极做好社会规划,树立“以人为本”的城乡一体化理念 229

五 总结:全面实现以人为本的城乡一体化 232

后记 23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