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刑法原理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刑法原理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刑法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齐文远,童德华,周祥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19724504
  • 页数:289 页
图书介绍:全球化已成为我国刑法理论研究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正如本书内容中所具体展开的那样,当前刑法学中几乎所有的争议都与全球化有关。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存在于一个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全球化的时代,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全球化这一概念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实际上无论我们是否认可或者是否意识到,全球化的视野已经成为我国刑法学人的一种思考方式,或者说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研究范式。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刑法原理》目录

第一章 刑法全球化与中国刑法学的应对 1

一、“刑法全球化”概念的提出 1

二、法律全球化概念的分析 4

三、刑法研究视角的转换:刑法全球化思维 8

第二章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刑法学的基本立场 16

一、中国刑法学的应然品格 16

二、中国法学如何走向世界 23

三、中国法学走向世界的路径:“实践法学”的提倡 25

四、教义主义抑或实践主义:中国刑法学的路径选择 29

第三章 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刑法观的调整 34

一、“三位一体”的刑法观之形成 34

二、“三位一体”刑法观的中国展现 36

三、“三位一体”刑法观的中国展开 42

第四章 对我国刑法走向的思考 51

一、有所作为与有所不为:刑法应对社会风险的路径选择 51

二、建构我国刑事法治应避免过度犯罪化倾向 57

三、制定“刑法修正案”应遵循的原则 64

第五章 “民生法治观”下刑事立法的风险评估 73

一、民生法治观的提出 73

二、危险驾驶入刑时的民生保障旗号 73

三、危险驾驶入刑理由的质疑 75

四、保障民生视角下危险驾驶入刑的负面效应 78

五、违法驾驶行为不入罪的替代法律措施 83

第六章 刑法理念与制度的序列性问题 87

一、理念与制度序列性争端之南来 87

二、刑法的基本理念与理解上的偏差 88

三、理念稀缺与制度瑕疵之间的权衡之一:事实层面 91

四、理念稀缺与制度瑕疵之间的权衡之二:规范层面 93

五、结语 96

第七章 刑法教义学的概念及其价值 97

一、刑法教义学的概念界定 98

二、刑法教义学与规范刑法学的关系梳理 99

三、学界对刑法教义学价值的批判及笔者的初步回应 102

第八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108

一、刑法的时间效力与溯及力问题 108

二、刑法的空间效力问题 111

三、刑事司法协助 126

第九章 形式和实质的犯罪论问题 138

一、刑法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 138

二、四要件与三阶层犯罪论体系共生论 154

三、规则与行为功利主义违法观之争论 168

第十章 事实推定在盗窃无形物犯罪中运用的司法判例分析 189

一、裁判事实及其争议 189

二、推定与罪刑法定原则 190

三、事实推定的类型与基本要求 193

四、推定窃电量的有关规定和裁判之评价 194

第十一章 犯罪客体研究的实证化思路——以传播淫秽物品罪的客体界定为例 197

一、犯罪客体问题的还原 197

二、传播淫秽物品罪客体之界定 198

三、犯罪客体(法益)解释论机能的实际体现 202

第十二章 罗克辛的客观归属论之形成及其评价 205

一、刑法中现代客观归属论的理论前奏 205

二、罗克辛的客观归属论形成之根据 208

三、罗克辛的客观归属论的基本构造 210

四、罗克辛的客观归属论的评价 214

第十三章 刑事责任的解构与重构 218

一、刑事责任在刑法中的地位 218

二、刑事责任的含义 220

三、期待可能性与责任能力的关系 221

四、违法认识可能性与期待可能性的关系 223

五、小结性说明 227

第十四章 刑事替代责任制度比较研究 229

一、序说 229

二、历史回溯 229

三、代理责任制度 233

四、转嫁刑责任制度 237

五、存废的基本观点 238

第十五章 “累犯加重犯”研究 243

一、问题的提出 243

二、刑法司法解释立法化现象的评价 243

三、“累犯加重处罚”的合理性 245

四、盗窃罪“累犯加重处罚”的合法性 246

第十六章 网络社会与刑事司法公正 251

一、网络民意影响司法裁判的内在机制分析 251

二、网络社会民意对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影响 255

三、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的复杂关系 258

四、“网络社会”中的大众话语与精英话语之间的矛盾与沟通 264

第十七章 大众死刑观的塑造与废除死刑的路径分析 270

一、死刑存废之争中民意论题研究的困局 270

二、网络社会中媒介对民意的塑造功能 271

三、东西方各种媒介塑造死刑观的比较分析 272

四、中国废除死刑的具体路径 278

第十八章 死缓制度的合理性反思 281

一、死缓制度的适用易导致多种弊端 281

二、死缓制度并不具有明显的人道性价值 283

三、死缓制度与现代法治理念相冲突 285

四、死缓制度在逻辑上不能自洽 286

五、结语 28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