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重读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前沿问题新探
重读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前沿问题新探

重读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前沿问题新探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锋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11735881
  • 页数:281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对《1844年手稿》历史观的探讨、对《1844年手稿》“异化”内涵性质的重新界定、对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内容的重新解读、对马克思异化理论历史地位的判定、对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哲学地位的重新认识、对《1844年手稿》“人本主义”的辨析、对《1844年手稿》“人道主义”相关问题的考察、对马克思早期哲学与费尔巴哈关系的辨析等八个主题,在深入的文本学研究基础上,从学术层面为《1844年手稿》的基本思想及价值进行充分的学术辩护,恢复其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应有之历史地位,引导读者确立对马克思这部早期著作的“正面看法”、“正面形象”。
《重读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前沿问题新探》目录

绪 论 1

第一节 围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学术争论 1

一、西方学者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高度评价 1

二、苏联、我国学界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质疑 3

三、为什么要为《手稿》“辩护” 6

四、本书的学术宗旨与语言风格 8

第二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的方法论 11

一、如何科学界定《手稿》等早期著作的历史地位 11

二、《手稿》研究的“价值中立”原则:一种不同于西方学界同一提法的方法论原则 20

第三节 本书的五个“学术创新” 23

一、《手稿》历史观与唯物史观“精神实质”一致的“文本学证明” 23

二、《手稿》异化劳动理论、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系统性解读” 24

三、马克思早期人学在马克思主义人学史上的“四大开创性贡献”的揭示和阐明 25

四、《手稿》“人本主义”的新探讨 26

五、《手稿》劳动观的再思考 27

第一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历史观性质的探讨 29

第一节 饱受“争议”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历史观 29

一、学界关于《手稿》历史观的主要解读范式 29

二、对流行观点的质疑 31

第二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历史观与唯物史观“精神实质”的一致性 33

一、第一个文本学证据 34

二、第二个文本学证据 37

三、第三个文本学证据 41

第三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历史观的出发点究竟是什么 46

一、劳动实践活动是《手稿》历史观的真正出发点 47

二、《手稿》历史观的逻辑结构和理论实质 50

第二章 马克思早期哲学与费尔巴哈的关系 52

第一节 “两次转变论”对马克思早期哲学与费尔巴哈的关系的解读 54

一、“两次转变论者”如何看待马克思早期哲学与费尔巴哈的关系 54

二、“两次转变论者”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定位和评价 56

第二节 马克思早期哲学是“费尔巴哈式”的旧唯物主义哲学吗 57

一、马克思在接纳费尔巴哈影响的同时,就对后者持一分为二、批判地吸收的态度 57

二、费尔巴哈合理思想只是马克思当时众多思想来源之一 58

三、“马克思早期哲学是费尔巴哈式的旧唯物主义”的说法根本忽视了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关系”及“辩证法”的重要地位 60

四、马克思早期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乃至一切旧唯物主义之间存在重大差异 64

第三节 对“两次转变论者”一个重要论据的质疑 68

一、“自由自觉劳动”是抽象、理想化的劳动形式吗 69

二、《手稿》是用抽象、理想化的“自由自觉劳动”来批判现实劳动吗 72

第三章 与“两次转变论者”的进一步对话:两个焦点问题 76

第一节 我们与南京大学学者的学术对话 77

一、是否存在独立的“费尔巴哈阶段”:与“两次转变论者”的第一次对话 77

二、与“两次转变论者”的第二次对话:两个焦点话题 78

第二节 评南京大学学者关于青年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定性 80

一、“两次转变论者”关于青年马克思“思维方式”及其与费尔巴哈关系的一个值得注意的说法 80

二、我们与“两次转变论者”在学术见解上的某些“相似性” 81

三、对具体说法的回应 87

第三节 “两次转变论”究竟有无“文本依据” 96

一、“两次转变论”的“文本依据”之 98

二、“两次转变论”的“文本依据”之二 101

三、“两次转变论”的“文本依据”之三 105

四、“两次转变论”的“文本依据”之四 113

五、“两次转变论”的“文本依据”之五 121

第四节 如何正确看待马克思对其思想进程、早期著作的回忆或评价 126

一、南京大学学者关于“如何看待马克思本人对其早期思想历程的回忆”的具体论断 126

二、对南京大学学者相关说法的质疑 127

第四章 《手稿》是“费尔巴哈式著作”吗:与《提纲》的比较研究 135

第一节 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十一条的解读 135

一、问题的提出 135

二、《提纲》十一条的逐条阐释 136

第二节 《手稿》与《提纲》的内在一致性:以二者的比较研究为依据 145

一、《手稿》是否缺乏“实践”观点,不能说明和揭示人的“能动性” 146

二、《手稿》是否以“实践”为其认识论的核心观点 152

三、《手稿》与《提纲》第三条的关系是怎样的 154

四、《提纲》第四条是否与《导言》《手稿》等早期著作构成“对立” 156

五、《手稿》是否同样重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161

六、《提纲》第五、八、十、十一条与《手稿》的关系 166

第五章 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重新解读 171

第一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一个严整的理论体系 171

一、异化劳动的前提、原因 172

二、异化劳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174

三、异化劳动的后果 176

四、异化劳动的历史形态 178

五、异化劳动的是非功过 179

六、消灭异化劳动,进而实现劳动者和全人类的解放的条件 181

第二节 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体系 182

一、经济异化理论 183

二、政治异化理论 188

三、社会关系异化理论 190

四、精神异化理论 192

第六章 异化理论的定位:“不成熟思想”,还是“一以贯之的思想” 195

第一节 马克思1844年后是否放弃了“异化”概念 196

一、马克思前后期均重视并大量使用“异化”概念 196

二、1844年后马克思对“异化”概念使用频率下降的原因 197

第二节 1844年后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内涵、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199

一、马克思前后期“异化”概念的内涵、性质并未发生变化 199

二、“马克思前后期‘异化’概念内涵、性质一致”的依据 200

第三节 马克思前后期关于异化劳动“历史性”、“是非功过”的看法 203

一、马克思前后期关于异化劳动“历史性”的基本看法的一致性 203

二、马克思前后期关于异化劳动“是非功过”的基本看法的一致性 206

第四节 马克思前后期关于“异化”具体形式的描述或揭示之比较 207

一、劳动产品、社会财富与劳动者的异化 208

二、劳动活动与劳动者的异化 209

三、劳动条件与劳动者的异化 210

四、资本与劳动的异化 211

五、分工与劳动者的异化 213

六、生产目的与劳动者的异化 214

七、货币与私有财产的关系的异化 215

八、社会联系的异化 216

九、人与人的异化 218

第七章 重新认识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的哲学地位 220

第一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代表的马克思早期著作的人学思想 222

一、人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 223

二、劳动使人根本超越动物,是人与动物的首要区别 224

三、人是社会性的存在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在“社会联系”中存在 225

第二节 马克思前后期人学思想之比较 226

一、马克思的后期著作“继承”而不是“放弃”了早期人学的基本思想 226

二、马克思早期人学在马克思主义人学史上的“四大开创性贡献” 230

第三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人的本质”概念性质的辨析 233

一、学界关于《手稿》“人”、“人的本质”概念的一种流行说法 233

二、《手稿》的“人”、“人的本质”是抽象、先验的概念吗 235

第八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本主义”辨析 240

第一节 “人本主义”在马克思思想中的“一以贯之性” 241

一、《手稿》的“人本主义” 241

二、马克思后来同样坚持“人本主义” 243

第二节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本主义”的几点辩护 248

一、《手稿》的“人本主义”有其具体、明确的思想内涵,是“合理的”“正义的”、“可实现的” 248

二、马克思用人本主义及其道德观念来批判资本主义黑暗现实并无不妥之处 251

三、“人本主义”与“唯心主义”无必然联系,唯物主义者亦可持有人本主义立场 254

四、《手稿》的“人本主义”思想不宜定性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257

五、《手稿》的“人本主义”与“唯物史观”并不构成“对立” 258

索 引 262

参考文献 275

说 明 2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