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脱贫攻坚研究  以四川为例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脱贫攻坚研究  以四川为例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脱贫攻坚研究 以四川为例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郝儒杰著
  • 出 版 社: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50433694
  • 页数:207 页
图书介绍:本书随着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略的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下,立足四川脱贫攻坚的实践,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社会调查研究等方法,研究和考量当下社会各界关于脱贫攻坚的关注热点、重点和难点,有利于研究和认识中国贫困问题的特点、有利于扩宽消除中国贫困问题的理论视野、有利于科学认识和把握脱贫攻坚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脱贫攻坚研究 以四川为例》目录

1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3

1.2.1 有利于研究和认识中国贫困问题的特点 3

1.2.2 有利于拓宽脱贫攻坚的理论研究视野 4

1.2.3 有利于科学认识和把握脱贫攻坚的规律 5

1.2.4 有利于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6

1.3 研究现状 7

1.3.1 国内研究评述 7

1.3.2 国外研究评述 17

1.4 研究方法 20

1.4.1 文献研究法 20

1.4.2 调查研究法 20

1.4.3 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法 20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20

1.5.1 研究的重点、难点 20

1.5.2 研究的创新点 21

2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消灭贫困的论述 23

2.1 马克思、恩格斯对消灭贫困理论的开创与批判 23

2.1.1 基本原则 23

2.1.2 基本内容 24

2.1.3 理论贡献 28

2.2 列宁对消灭贫困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36

2.2.1 基本原则 36

2.2.2 基本内容 37

2.2.3 理论贡献 38

3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消灭贫困的理论论述 41

3.1 毛泽东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消灭贫困的理论根基 42

3.1.1 基本原则 42

3.1.2 基本内容 45

3.1.3 理论贡献 51

3.2 邓小平奠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消灭贫困的理论基石 54

3.2.1 基本原则 54

3.2.2 基本内容 55

3.2.3 理论贡献 59

3.3 江泽民进一步完善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消灭贫困的理论 62

3.3.1 基本原则 62

3.3.2 基本内容 63

3.3.3 理论贡献 65

3.4 胡锦涛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消灭贫困理论进行了重要补充 66

3.4.1 基本原则 66

3.4.2 基本内容 67

3.4.3 理论贡献 69

3.5 习近平开辟了新时代我们党消灭贫困理论的新视野 70

3.5.1 基本原则 71

3.5.2 基本内容 73

3.5.3 理论贡献 80

3.6 中国共产党人消灭贫困的理论贡献 84

3.6.1 共性特征 84

3.6.2 个性特征 86

3.6.3 理论贡献 90

4四川省脱贫攻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94

4.1 脱贫攻坚面临的机遇 94

4.1.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 95

4.1.2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稳健推进 96

4.1.3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 97

4.1.4 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稳步推进 98

4.1.5 绿化全川行动全面推进 99

4.2 脱贫攻坚面临的挑战 101

4.2.1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难度较大 102

4.2.2 劳动力大规模外流影响贫困地区发展 104

4.2.3 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 105

4.2.4 社会经济增速放缓,农村发展活力低下 106

4.2.5 科技、人才等脱贫支撑力量不足 108

5四川省脱贫攻坚的部署与特征 110

5.1 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 110

5.1.1 总体要求 110

5.1.2 目标任务 111

5.1.3 对象范围 112

5.2 脱贫攻坚的总体特征 113

5.2.1 以创新理念助力脱贫模式创新 113

5.2.2 以协调理念助推脱贫资源整合 114

5.2.3 以绿色理念促进生态脱贫发展 114

5.2.4 以开放理念拓展帮扶平台建设 115

5.2.5 以共享理念推进脱贫成果惠民 116

6四川省脱贫攻坚的现状与问题 118

6.1 帮扶队伍的现状分析 118

6.1.1 个人家庭情况分析 118

6.1.2 业务能力情况分析 120

6.1.3 政策保障情况分析 122

6.2 脱贫对象的现状分析 124

6.2.1 自然地理因素分析 124

6.2.2 脱贫动力因素分析 125

6.3 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27

6.3.1 健全完善相关制度 127

6.3.2 确保职责责任明确 127

6.3.3 健全考核评价制度 128

7四川省脱贫攻坚的重点与难点 131

7.1 脱贫攻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131

7.1.1 科学看待脱贫攻坚的长期性 131

7.1.2 辩证看待脱贫攻坚的艰巨性 132

7.2 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 133

7.2.1 重劳动力转移与轻地区自我发展的矛盾 133

7.2.2 贫困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134

7.2.3 绿色发展与脱贫的矛盾 134

8四川省脱贫攻坚的方法与措施 137

8.1 脱贫攻坚的方法 137

8.1.1 “靶向式”攻坚法 137

8.1.2 乡村干部例会法 145

8.2 脱贫攻坚的措施 149

8.2.1 干部扶贫 149

8.2.2 生态扶贫 150

8.2.3 “互联网+党建”扶贫 151

8.2.4 易地搬迁 152

8.2.5 开办“农民夜校” 152

8.2.6 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 153

8.2.7 产业扶贫 154

8.2.8 医疗精准扶贫 155

8.2.9 金融扶贫 156

8.2.10 社会资本扶贫 157

9四川省脱贫攻坚的效果与评价 158

9.1 现阶段脱贫攻坚的效果分析 158

9.1.1 “六个精准”落实成效显著 158

9.1.2 “五个一批”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159

9.1.3 聚焦摘帽、精准帮扶,脱贫成效明显 160

9.1.4 四大片区攻坚与面上攻坚整体推进 161

9.1.5 企事业单位对口定点扶贫成效明显 162

9.2 现阶段脱贫攻坚措施的初步评析 163

9.2.1 集中力量解决影响贫困群众最迫切的问题 163

9.2.2 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164

9.2.3 企事业单位倾力帮扶彰显行业特色 165

10四川省脱贫攻坚的思考与展望 168

10.1 脱贫攻坚的主体与客体 168

10.1.1 脱贫攻坚的客体推进向度 168

10.1.2 脱贫攻坚的主体推进向度 170

10.1.3 主客体双重推进向度相统一 171

10.2 脱贫攻坚的历史唯物主义审视 174

10.2.1 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关键 174

10.2.2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立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保证 175

10.2.3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途径 175

10.3 脱贫攻坚的几点展望 176

10.3.1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实现精准帮扶 176

10.3.2 脱贫攻坚还需把“扶志”与“扶智”结合起来 177

10.3.3 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共识 177

参考文献 180

附录 186

附录一 第一书记情况登记表 186

附录二 帮扶工作组情况表 187

附录三 联系单位帮扶情况表 188

附录四 贫困村情况表 189

附录五 贫困户情况表 190

附录六 领导联系情况表 191

附录七 年度四川省脱贫攻坚验收考核抽查调查问卷表 192

附录八 乡村干部例会工作开展登记表 198

附录九 村级组织及群众困难诉求收集登记表 199

附录十 未解决困难诉求汇总表 200

附录十一 村级组织及群众困难诉求汇总表 201

附录十二“农牧民星期天”活动开展情况登记表 202

附录十三 考核过不过,群众说了算 203

后记 20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