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生成史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涂光社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海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45120974
- 页数:339 页
序&汪涌豪 1
自序 1
引言 1
第一章 传统思维方式、理论形态和概念、范畴特征的形成 5
第一节 思维倚重“象”与运用线条的双绝 5
一、从八卦说起 6
二、倚重“象”的普遍性 8
三、尽意莫若象:“象”也是参与思维运作的媒介 11
第二节 从纹理、线条到方块字——“象”与“文”的互动与互促 16
一、线条功能发挥的极至 16
二、“象”与“文”的结合——以“象形为先”的汉字 19
第三节 古代文论表述和范畴概念的民族特色 25
一、以经验描述为主的论说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类推比况 25
二、不舍“象”和“约定俗成”的范畴概念 30
第二章 传统文学观念形成的轨迹 36
第一节 先秦:传统文学观廓定前的时代 43
一、从《诗》说看文学观念意识的萌生 43
二、“文”、“文学”、“文章”之辨 46
三、先秦诸子论“言” 49
第二节 汉魏六朝文学观念的演进脉络 51
一、两汉:“文章”意义的转移和以“丽”论文 51
二、魏晋:“自觉时代”渐臻成熟的文学观 54
第三节 《文心雕龙》中充分展示的美文文学观 59
第三章 古代文论范畴的哲学依据 65
第一节 阴阳五行:古代的辩证思维学说 66
一、阴阳说的缘起 66
二、“五行”的出现可能更早 68
三、阴阳五行说对文艺理论的影响 69
第二节 气论:先秦两汉的本根说 71
一、先秦奠就的基石 71
二、汉和汉以后的“气”论 74
三、“气”范畴与文艺学 76
第三节 神形论:精神现象的考察 79
一、“神”“形”对应意识的产生 79
二、“神”“形”之辨: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论题 81
三、神:神奇、微妙、灵通 83
第四节 仁学:维系人心的孔孟之道 85
一、儒学与传统文化 85
二、永恒的孔孟,永恒的仁学 87
1.孔子厘定了基本框架 87
2.孟子完善了体系 89
三、中庸之道:仁学的实践方法论 91
四、仁学与文学艺术 94
第五节 尚虚无、尚自然、尚超越的老庄哲学 96
一、尚虚无 98
1.思维论中的虚静说 99
2.尚虚无对审美理论的影响 101
二、尚自然 103
1.法自然 103
2.尚素朴 104
3.贵真 106
三、尚超越 107
1.大,道的同义语 108
2.对世俗的超越 113
3.对自我的超越 115
第四章 先秦:传统文学观成型前文论范畴概念的不同渊源 119
第一节 源于哲学者 119
一、“象” 119
二、“道”、“德”、“理” 122
三、“和”与“同” 125
四、“文”与“质” 127
五、“势” 129
第二节 诗学范畴 132
一、“志” 132
二、“意” 135
三、“雅”与“郑(俗)” 137
四、“兴”、“观”、“群”、“怨” 138
五、“赋”、“比”、“兴” 140
第三节 诸子的“言”、“辞”之论 141
一、“言辞”备受重视引发的思考 141
二、“言”、“意”之辨 144
第四节 极富创意和影响深远的《庄》学范畴 146
一、“游”:生命精神的自由游履 147
二、“忘”:心游境域与思维对象的弃取 151
三、“体”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157
四、“竟(境)”:精神游履所及之境域 161
五、与“自然”通同的“天”与“真” 164
第五章 汉代:美文文学观形成时期的范畴、概念 175
第一节 西汉前期论说中与文辞相关的范畴概念 179
一、陆贾、贾谊政论中偶及的文辞概念 179
二、《淮南子》中的相关概念 181
三、《春秋繁露》中的相关概念 185
四、司马迁的文学观及其“发愤著书”说 187
第二节 与美文文学观形成俱兴的汉赋及其评论 190
一、赋:汉代首屈一指的文体 190
二、汉赋独大与言辞表达进步、“小学”兴盛的关联 194
三、美文评论中的范畴概念 197
1.“文学”、“文章”意涵的转移 197
2.以“丽”论文和“丽文”说 199
四、《七略》与《汉书·艺文志》中的启示 201
第三节 《诗经》学中的范畴概念 205
1.教化、“怨刺”之说 206
2.从“六义”为用到对“风”和“赋”、“比”、“兴”的再诠释 207
第四节 对繁冗浮华和虚妄不实文风的批判 211
一、刘向、刘歆父子说文辞 212
二、扬雄和桓谭对汉赋流弊的反思 213
三、《论衡》的“疾虚妄”、尚“实诚” 217
四、维护正统思想的班彪、班固父子 222
五、东汉中后期各家儒道杂糅的文论概念 224
1.张衡 224
2.马融以及王符、苟悦、仲长统 226
第六章 魏晋文论的范畴概念 229
第一节 “文气”说在范畴创设上的历史贡献 229
一、曹丕《典论·论文》以及同时代文论的“重气之旨” 229
二、“气”范畴的属性、特征及其对文论的影响 232
三、“文气”说的拓展:以韩愈的“气盛言宜”为例 236
第二节 文“气”的范畴概念系列 238
一、主体之“气”:显现于灵性活力、意志品格和艺术个性 238
1.灵感论中的“气” 239
2.气格、气调、气体、元气 241
二、媒介运用、作品构成中的“气”:显示于展开态势、语言韵致 244
1.“气”与“势”联系与组合 245
2.“气脉”、“气韵”、“气力”、“气骨” 247
3.“神气”说和“因声求气”说 249
三、重“气象”的诗论 253
1.发端于唐,昌盛于宋 254
2.明清诗论中的“气象”说 256
第三节 陆机《文赋》在范畴概念运用上的贡献 259
一、早期文论范畴概念的集成性运用 260
二、说“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范畴三维组合出现的理论意义 262
三、“三分”探源 264
四、达于精微的三维模式:以刘勰的理论思考为例 267
附:《文心雕龙》中文学三要素相互关系的示意图 272
第七章 《文心雕龙》:缜密文论体系中各得其所的范畴系列 273
第一节 玄学影响下的文论范畴创用 273
一、玄学和哲学思辨精神的复归 273
1.玄学——玄远之学 273
2.玄学的兴盛与哲学思辨精神的复归 275
二、文学艺术理论批评在玄学思潮中的取舍 276
三、刘勰对玄学思想观念的接受 280
四、刘勰对玄学理论范畴的移植 284
1.“本”与“末” 284
2.“才”与“性” 286
3.“一”与“多” 289
4.“言”、“象”、“意” 291
第二节 《文心雕龙》的范畴系列 296
附:《文心雕龙》理论结构示意图 299
一、“文之枢纽”的范畴系列 300
二、“剖情析采”中成为篇题的范畴 304
1.“神思” 304
2.“体性” 306
3.“风骨” 309
4.“通变” 312
5.《定势》之“势” 313
6.“情采” 317
7.“比兴” 319
8.“隐秀” 327
9.“附会” 328
三、用而未释的范畴概念 329
四、有模糊把握,也有精切解析 331
五、《文心》的范畴系列及其历史地位 333
- 《近代以来中国大众话语的生成与流变》罗崇宏著 2019
- 《南朝学术与文论》袁济喜著 2019
- 《由过渡而树立 中国现代文论的发生》(中国)陈雪虎 2019
- 《中国早期小说生成史论》(中国)陈洪 2019
- 《华乐大典 琵琶卷 文论篇》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编 2016
- 《盘瓠神话文论集》“中国神话学”课题组编 2017
-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二一编 第1册 战国时期道家之宇宙生成论》郑倩琳著 2015
- 《茅盾研究八十年书系 第10册 茅盾史实发微·茅盾的文论历程》庄钟庆著 2014
- 《创新思维法 打破思维定式,生成有效创意 修订本=BREAKTHROUGH THINKING A GUIDE TO CREATIVE THINKING AND IDEA GENER》(美)托马斯·沃格尔著 2020
- 《生成对抗网络项目实战=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PROJECTS》(印)凯拉什·阿伊瓦著 2020
- 《出版社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观察报告》刘婷婷著 2018
- 《“互联网+”时代沈阳智慧旅游公共平台建设与研究》孙占伟著 2019
-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史话》刘广林主编 2017
- 《沈阳市工业旅游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赵楠著 2019
-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分章练习冲刺模拟试卷 中级2013中大网校中国法制出版社指定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辅导用书》李旸,赵波著 2013
- 《这本书 Book 01》黄俊郎文画 2004
- 《沈阳师范学院1981届唐宋文学研究生毕业论文集》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 1982
- 《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 2》房伟主编 2011
- 《摄影师的朝圣》(日)野町和嘉著;邱永辉译 2012
- 《周作人自编集 鲁迅的青年时代》周作人著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