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土地规划与监管技术研究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土地规划与监管技术研究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土地规划与监管技术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洪,雷朋才,袁磊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7030595201
  • 页数:611 页
图书介绍: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土地规划与监管技术研究》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2 研究的总体目标 1

1.3 研究总体思路 2

1.4 主要研究内容概述 3

1.4.1 基于土地调查的低丘缓坡山地开发三维调查技术开发与集成 5

1.4.2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地质环境与生态适宜性评价 6

1.4.3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土地立体规划技术研究 6

1.4.4 低丘缓坡山地产业选择与用地标准制定技术研究 7

1.4.5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土地规划实施监管技术研究 7

1.4.6 新技术条件下的低丘缓坡山地开发政策机制研究 8

1.4.7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技术集成综合示范 8

第2章 基于土地调查的低丘缓坡山地开发三维调查技术开发集成 9

2.1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三维调查技术模式研究 9

2.1.1 提出了面向低丘缓坡山地开发的三维土地利用现状的概念模型、数据模型和存储模型 9

2.1.2 确立了基于土地调查的低丘缓坡山地开发三维调查技术模式和精度指标 10

2.1.3 研究的三维调查技术与以往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三维地形测量的差别 11

2.2 低丘缓坡山地高精度无人低空航测遥感数据快速获取技术研究 13

2.3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移动综合三维调查装备硬件集成 17

2.3.1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三维调查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与系统组成 18

2.3.2 改装出低丘缓坡山地开发车载三维调查装备 19

2.4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移动综合三维调查装备数据集成与软件开发 21

2.4.1 改进出支持三维定位和三维成果输出的GPS/PDA软件 21

2.4.2 研发出支持自动生成三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软件算法及软件 22

2.4.3 开发出车载土地业务多源异构数据管理软件 30

第3章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地质环境与生态适宜性评价 33

3.1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的地质环境评价 33

3.1.1 低丘缓坡山地、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态风险评价 33

3.1.2 山地地质灾害生态风险评价与防范 39

3.2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的生态环境要素响应与风险分析 44

3.2.1 基于“基底要素-干扰结构-主导服务”的山地生态功能分区 44

3.2.2 低丘缓坡山地建设开发综合生态风险评价 50

3.3 低丘缓坡山地城镇景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56

3.3.1 低丘缓坡山地人地耦合系统生态承载力评价 56

3.3.2 低丘缓坡山地城镇社会-生态系统生态文化健康评价 63

3.4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生态适宜性评价 67

3.4.1 基于GRNN和邻域算法的土地开发多宜性权衡 67

3.4.2 基于有序加权平均的低丘缓坡山地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 74

3.4.3 基于综合阻力模型的山地开发生态适宜性评价 77

第4章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土地立体规划技术研究 84

4.1 县域存量城乡建设用地挖潜与规模控制技术研究 84

4.1.1 山坝统筹存量城乡建设用地挖潜研究 84

4.1.2 坝区农村居民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以大理海东区为例 99

4.1.3 山坝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技术 108

4.2 基于生态安全的县级区域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建设用地布局调整优化技术研究 123

4.2.1 概述 123

4.2.2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与用地需求预测 124

4.2.3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情景设计与用地布局优化 132

4.2.4 模型参数与数据制备 136

4.2.5 空间布局优化 142

4.2.6 建设用地布局情景模式评价与优选 153

4.2.7 县域尺度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土地优化布局系统研发 154

4.3 低丘缓坡项目区山地城镇土地利用立体规划理论与技术研究 161

4.3.1 概述 161

4.3.2 低丘缓坡建设开发土地利用特点与平原平坝地区的差异性分析 171

4.3.3 山地城镇土地立体规划的用地布局与规划指标 196

4.3.4 三维数值模拟技术研究 233

第5章 低丘缓坡山地产业(工业)选择与用地标准制定技术研究 240

5.1 低丘缓坡山地工业建设开发生态关联研究 240

5.1.1 山地工业开发中基本生态问题分析 240

5.1.2 生态系统对山地工业园区的作用 241

5.1.3 山地工业园区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山地工业园区生态功能论 243

5.1.4 山地工业园区与生态系统关联的时空分异 246

5.1.5 低丘缓坡山地工业开发生态适宜评价模型和技术方法 253

5.2 低丘缓坡山地工业选择与用地布局研究 257

5.2.1 低丘缓坡山地产业选择 257

5.2.2 低丘缓坡山地工业开发负面清单 272

5.2.3 低丘缓坡山地工业布局与用地模式研究 279

5.3 低丘缓坡山地工业用地标准制定技术研究 303

5.3.1 现有相关标准分析 303

5.3.2 区域等别划分及重点工业行业甄别 308

5.3.3 数据来源 318

5.3.4 低丘缓坡山地区域工业用地开发影响因素分析 323

5.3.5 坝区工业园区和典型企业用地情况分析 335

5.3.6 低丘缓坡工业园区用地控制指导指标 346

5.3.7 低丘缓坡山地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355

第6章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土地规划实施监管技术研究 384

6.1 指标体系构建和关键监测指标遴选及其监测方案设计 384

6.1.1 生态风险表征指标体系 384

6.1.2 地质灾害指标体系 384

6.1.3 关键监测指标遴选及监测方案设计 386

6.2 数据收集、整理及数据库建设 392

6.2.1 基础地理数据 392

6.2.2 野外监测数据 398

6.2.3 数据库建设 405

6.3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生态风险与地质灾害预警模型 407

6.3.1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生态风险过程模拟 408

6.3.2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地质灾害预警 445

6.4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生态风险与地质灾害监管和预警平台建设 471

6.4.1 系统工作流程 471

6.4.2 主要功能模块 471

第7章 新技术条件下的低丘缓坡山地开发政策问题机制研究 479

7.1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的需求与困境——以云南省为例 479

7.1.1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利用的潜力与方向 479

7.1.2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利用政策实施的迫切性及成效 479

7.1.3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82

7.2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利用的制度路径 484

7.2.1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利用的制度原则 484

7.2.2 探索构建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利用管理新机制 486

7.3 关于促进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 488

7.3.1 总体要求 489

7.3.2 工作程序及要求 489

7.3.3 开发建设保障措施 491

7.3.4 对试点工作的要求 492

7.4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利用管理制度体系设计 492

7.4.1 规划 492

7.4.2 用地审核 494

7.4.3 土地确权 495

7.4.4 土地征收和转用 495

7.4.5 地质与环境保护 496

7.5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政策评价技术导则研究 497

7.5.1 评价原则 497

7.5.2 评价指标体系 498

7.5.3 指标量化方法 500

第8章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技术集成综合示范 502

8.1 基于土地调查的低丘缓坡山地开发三维调查集成技术示范 502

8.1.1 示范地点与范围 502

8.1.2 示范内容 503

8.1.3 示范过程分析 504

8.1.4 示范成果总结 522

8.2 低丘缓坡项目区建设开发生态适宜性评价技术示范 529

8.2.1 示范过程分析 529

8.2.2 示范目标实现状况和取得成果的分析 531

8.2.3 示范成果总结 536

8.3 低丘缓坡山地项目区土地立体规划技术示范 537

8.3.1 示范过程分析 537

8.3.2 示范目标实现状况和取得成果的分析 538

8.3.3 示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情况分析 539

8.3.4 示范成果简介 539

8.3.5 示范成果总结 541

8.4 低丘缓坡山地项目区工业类型选择技术示范 543

8.4.1 示范目标实现状况和取得成果的分析 543

8.4.2 示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情况分析 544

8.4.3 这次示范尚没有解决的问题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544

8.4.4 其他需要分析说明的问题 544

8.5 低丘缓坡山地项目区建设开发生态风险和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示范 545

8.5.1 示范过程分析 545

8.5.2 示范目标实现状况和取得成果的分析 545

8.5.3 示范成果简介 553

8.5.4 示范效果分析 559

8.6 集成示范总结 562

8.6.1 集成示范形成的最终成果 562

8.6.2 集成示范解决的关键问题 566

8.6.3 集成示范成果的应用前景 568

8.6.4 集成示范的创新性分析 568

参考文献 570

附表 581

附图 603

附件 60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