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斯蒂芬·格林布莱特文化诗学思想研究
斯蒂芬·格林布莱特文化诗学思想研究

斯蒂芬·格林布莱特文化诗学思想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陶永生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0322201
  • 页数:429 页
图书介绍:本论著以新历史主义视域中格林布莱特的文化诗学批评观为研究个案,结合其具象化批评实践活动,通过重点分析他的经典性论断和代表性论著,逐步演绎出其批评思想的来龙去脉和精髓要旨,目的在于从理论的源头上厘清与把握文化诗学批评观的学理思路和实践走向,揭示其“文化的主体性”与“主体性的文化”、“历史文本化”与“文本历史化”、“权力话语化”与“话语权力化”等多重互文批评范畴的文化品格、历史语境和政治内涵。与此同时,重估和重构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批评流派的发展脉络与理论框架,并开诚布公、实事求是地阐明其理论价值与历史局限,对中国文化诗学批评理论的当代阐释和主体重建无疑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启示价值和历史观映鉴意义。我们有着充沛的理由与依据来确信,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批评理论一旦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文学批评生态,势必助力于其自身批评实践的疆域扩展与理论完善,夯实在“立场自醒、理论自觉和价值自省”的思想基础之上,还将强力拉动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向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的“生态型批评”理想不断靠拢,从而保持一种涵养传统与吸纳新知“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批评态势。
《斯蒂芬·格林布莱特文化诗学思想研究》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6

第二节 格林布莱特的学术经历 16

第三节 研究文献综述 23

第四节 本论著的逻辑线索和基本架构 40

第一章 文化诗学批评理论的学术渊源 44

第一节 文化诗学批评思想的多重来源 46

第二节 方法论视野下与格尔兹“文化人类学”的同质异构性 54

第三节 新阐释学视域下与利科“文本占有论”的间性弥合 78

第四节 文本论视野下与詹姆逊“政治诗学”的内在互文性 98

第二章 史学维度的文化诗学批评形态 117

第一节 “新史学”维度 120

第二节 认识论层面的文化整体观 131

第三节 主体论指向的历史本源观 142

第四节 本体论向度的诗学意义观 150

第五节 实践论矢量的“文本无边界”说 164

第三章 诗学维度的“文本阐释”观 174

第一节 “文本性与文学性”的双向调查 177

第二节 “比较视域”本体 181

第三节 碎片的“共鸣性”文本 189

第四节 “历史性与文化性”的文本间性 198

第五节 社会话语的“审美能量”观 204

第四章 “自我塑型”论 216

第一节 “历史记忆”的文化塑造 219

第二节 “文化景观”的生活形塑与哲学表达 228

第三节 文化生产流通的“社会能量”转换论 238

第四节 “自我塑型”论的话语架构及阐释实践 246

第五节 “公共文化镜像”的自我塑型 260

第五章 “意识形态批判”论 274

第一节 “文化解读”的“意义生成说”视域转换 277

第二节 语境化的“思辨的理解”作用力场 284

第三节 意识形态化的“凝视的理解”话语机制 291

第四节 权力结构的“隐喻性”表征形式 300

第五节 从“文本间性”理论到“主体间性”实践的“旨趣”转换 312

第六章 批评实践的范式转换 326

第一节 以文学文本阐释为主轴的多元化批评范式 329

第二节 “情结”批评范式的“知识论转向” 337

第三节 形象诗学语境下的“共鸣”阐释 352

第四节 文学意义的“泛文化”阐释实践 365

结语 383

第一节 当下文论生态面临的整体形势和共同任务 384

第二节 格林布莱特文化诗学的学术贡献与理论影响 390

第三节 “本土化”语境下文化诗学批评思潮的中国形态 397

参考文献 409

后记 4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