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天理与人欲的历史蕴含与现代意义
天理与人欲的历史蕴含与现代意义

天理与人欲的历史蕴含与现代意义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鹏伟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010191454
  • 页数:327 页
图书介绍:该书是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著作,旨在以宋明理学天理与人欲这一对范畴为核心,深入宋明理学具体语境和大的时代和思想背景,系统梳理天理和人欲这一对概念的历史蕴含,对“五四”以来关于“存天理去人欲”的误解和误读进行拨乱反正性的解读与诠释,揭示这一命题的真实涵义和价值指向,并以当代性的视角和当代社会的问题意识对天理与人欲的现代意义予以发掘,分析天理与人欲在当代社会的现实表现及其在人格培育、德性涵养、民族精神和人生信仰方面的重要意义。本书从天人关系论、天理论、人性论和修身工夫论等方面探讨了天理的道德本体义涵,探讨了道德本体与伦理规范的区别,分析了宋明理学本体论不同理论形态的差异,阐明了“欲”和“人欲”的区别,从体用、源流和存有三重角度深入探讨了天理与人欲的关系,梳理了宋明理学修身工夫论的不同路径,讨论了义利王霸之辨问题上的两种不同视角及其关系。
上一篇:权力意志 下下一篇:周易知识通览
《天理与人欲的历史蕴含与现代意义》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天人关系论 14

第一节 “天”的含义 15

一、“天”的字源意义 15

二、“天”的观念意义 16

第二节 关于“天”的各种语词及其内涵 19

一、天命 20

二、天道、天德、天心 22

第三节 原始儒学天人合一的两种进路 28

一、《中庸》、孟子的天人合一论 28

二、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论 32

第四节 天人相分论 33

第二章 天理论(上) 36

第一节 先秦文献中的“天理” 36

第二节 理学中“天理”的含义 39

一、道德本体论与道德形上学 41

二、存有之理、存在之理、形构之理 44

三、道德本体与伦理规范 47

第三节 “天理”道德本体论的创立 51

一、邵雍的“象数” 52

二、周敦颐的“诚”与“太极” 54

三、张载的天理、天德与太虚 57

四、程颢的“天理” 65

第四节 天理的不同存有 69

一、本体论上“体用”范畴的三种进路 70

二、理学的视角及其判定 75

三、主体性存有论 81

四、客体性存有论 85

五、主体性存有论之发展——王守仁“良知”本体论 99

第五节 天理的两个层次 103

一、二程的“天下善恶皆天理” 103

二、朱子“天理”的不同内涵 105

第六节 天理总论 107

一、天理的超越性、内在性和普遍性及其统一 107

二、天理的存有和实现方式 109

第三章 天理论(下):天理与人性 111

第一节 理学之前儒家人性论的发展 111

第二节 理学人性、人心论的不同思路 117

一、主体性存有之性、心 119

二、客体性存有之性、心、情 123

第三节 性、心、情总论 143

一、四端与七情 143

二、性、心、情的关系 144

第四章 欲与人欲论 147

第一节 先秦儒家“欲”的基本观念 148

一、孔子的“欲”论 148

二、孟子的“欲”论 150

三、荀子的“欲”论 159

第二节 道家、道教的“欲”论 163

一、老子的“欲”论 163

二、庄子的“欲”论 165

三、道教的“欲”论 168

第三节 佛教“欲”论概说 169

第四节 理学中人欲、私欲的基本含义 171

一、欲、慾、人欲 174

二、“人欲”的内涵与层次 175

三、朱子的“人欲”论 185

四、陆九渊的“欲”论 188

第五章 天理人欲之辨 191

第一节 天理人欲之辨的社会历史渊源 191

一、宋代社会结构的转型与士人的崛起 191

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 193

三、两宋士林风习的嬗变 194

四、“天理人欲之辨”的现实关怀 196

第二节 天理人欲之辨的思想渊源 201

一、来自佛教本体论的批评 201

二、理学对佛老的吸收与超越 203

第三节 朱子的天理人欲之辨 206

一、天理人欲“同行而异情” 207

二、天理从人欲中见 211

三、天理人欲不并立 213

四、天理人欲与善恶 215

第四节 天理人欲关系总论 216

一、体用关系 217

二、源流关系 220

三、存有关系 221

第五节 存天理去人欲的工夫路向 224

一、理学工夫论的奠基 224

二、主体性存有之工夫路径 230

三、客体性存有之工夫路径 234

四、王阳明的工夫论取向与演变 238

第六节 天理人欲之辨的历史衍化 243

一、理学的官方化与天理人欲观的异化 243

二、明清之际哲学视角的转换与天理人欲观的嬗变 248

三、戴震批判理学“以理杀人”的理论得失和社会效应 267

第六章 天理人欲与义利王霸之辩 272

第一节 天理人欲与义利、王霸 272

一、天理人欲与义利 272

二、天理人欲与王霸 276

第二节 朱子、陈亮王霸之辩 280

一、朱子和陈亮的辩论始末 280

二、价值超越视角与历史实然视角的关系 291

三、从朱子和陈亮各自的视角看三代与汉唐的关系 293

四、道尊于势——朱子坚持价值超越视角的深度关怀 295

第七章 天理与人欲的现代意义 297

第一节 天理人欲之辨与宋明理学 298

一、作为宋明理学兴起的思想关怀和价值指向 298

二、作为宋明理学的核心范畴 299

第二节 修养工夫与当代人生境界 301

一、古今道德修养之同异 301

二、圣贤气象与人格精神 302

第三节 民族精神与当代人生信仰 303

第四节 天理与人欲的现代表现 305

一、天理与人欲的中间地带 305

二、天理和人欲的背反 308

三、天理和人欲的评价维度 311

第五节 天理与人欲的运用边界 313

一、思想误读的原因 313

二、天理人欲的运用边界 316

参考文献 318

后记 3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