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重新解读资本主义的历史演化  基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重新解读资本主义的历史演化  基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重新解读资本主义的历史演化 基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视角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志君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0327800
  • 页数:86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所形成的视角,重新审视和解读资本主义的历史演化。它把构成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诸要素视为一个在特定历史过程中以特定方式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即“资本主义全社会体制”,详细探讨了西方资本主义三个前后相继的全社会体制: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民主主义导向的国家调控资本主义体制和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体制,具体深入地展示了每一个资本主义全社会体制的体制创建、结构特征、系统目标、运作方式、调控机制、内在矛盾、体制危机和解体转型,展示了资本主义几百年来历史演化的基本路径和内在规律,解答了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在相关领域一系列没有解答或不曾触及的重要历史问题和理论问题,实质性地推进和深化了人们对于资本主义及其历史演化的认识,为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主要矛盾提供了重要历史借鉴。
《重新解读资本主义的历史演化 基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视角》目录

导言 1

一 本书对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1

二 既要坚持那些经受住历史检验的社会主义理论,又需要在方法论和社会本体论上有所突破 4

三 全书的篇章结构 16

第一章 资本主义的创世纪——重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起源 22

第一节 理论争论简介 23

一 亚当·斯密的“贸易—分工”范式及其变种 23

二 马克思的两种资本主义发生学 24

三 “布伦纳论战” 27

四 如何定义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 28

第二节 不同的社会力量格局,不同的政治制度和财产关系 32

一 西欧农奴制解体与东欧农奴制兴盛 33

二 农奴制解体后法国的新社会形态——以农民小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绝对君权制 35

三 英国集权制的贵族政权与地主大土地所有制 37

第三节 对相同历史机遇的不同反应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40

一 近代早期的历史机遇 40

二 世界市场没有改变波兰农奴制 41

三 世界市场没有改变法国绝对君权制度和农民小土地所有制 42

四 历史机遇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44

第四节 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系统在英国形成 47

一 农业资本主义整合了生产与交换,市场经济的强制性机制被启动 47

二 英国农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工、农业的社会分工 49

三 工、农业两大部类整合为一个以统一的国内市场为基础,具有自我持续、自我生长能力的新型社会经济系统 51

四 向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转型夭折的实例 55

第五节 资本主义的创生与国家 57

第六节 结语 61

一 总结资本主义在英国的诞生过程 61

二 资本主义与系统观 63

三 几点启示 66

第一篇 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 73

第二章 建立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 73

第一节 自由主义国家与创建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 73

一 自由主义国家的出现 73

二 建造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 76

第二节 自由主义国家功能,单边主义的企业权力结构与“血汗工厂”式的资本积累方式 82

一 国家法律对劳资关系的强制规范与企业中单边主义的权力结构 82

二 “血汗工厂”式的资本积累方式 89

第三节 宏观经济调节机制:价值规律和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 97

一 个体资本积累问题转化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和市场经济宏观调控问题 97

二 统一的资本积累循环中各环节的独立性与危机的可能性 98

三 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双重后果与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型经济危机的形成 99

四 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失衡背后的阶级关系格局与个体资本行为方式 101

第四节 英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与自由主义经济秩序 104

一 重新理解“帝国主义”问题 104

二 走向大英帝国领导下的国际权力体系 106

三 大英帝国的世界权力体系与帝国主义对非资本主义世界的征服 107

四 大英帝国主导下的自由主义世界经济秩序 112

第五节 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的社会含义 114

一 市场化过程犹如“魔鬼的磨坊” 114

二 虚拟商品与异化劳动 115

三 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一个物化世界对人类的统治 118

第三章 争取平等的公民权利,重构民族政治共同体 122

第一节 三种社会本体论范式及其潜在的政治含义 122

一 “个人”本体论 123

二 “生产关系中的个人”本体论 123

三 “个人/共同体”本体论 125

四 以第三种范式为坐标观察前两种范式 130

第二节 近代西方的两条发展主线:市场化进程与民族政治共同体重构 132

第三节 贵族与资产阶级的权利诉求与政体取向 139

一 贵族:为保障封建权利而限制君权 139

二 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民事权利和有限政府,反对民主政体 140

第四节 工人阶级始终是民主政体的主要推手 145

一 工人阶级争取结社权利的斗争 146

二 工人运动始终追求两位一体的体制目标,而其第一步总是政治民主 149

三 平等的政治权利/民主政体是工人阶级的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 160

第五节 民主政体的实现取决于社会力量对比 163

一 各阶级的政体倾向 164

二 影响民主化实际进程或改变社会力量格局的各种重要因素 166

第六节 “自由主义民主”与它的内在矛盾性 171

第四章 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全社会体制之解体 178

第一节 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国际秩序与国内秩序走向瓦解 179

一 两种力量格局的变化 179

二 1873—1896年资本主义“大萧条”与西方各国走向保护主义 183

三 从民族资本的竞争到民族国家的对抗 188

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0

第二节 战后通过金本位来挽救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后努力 193

一 财政危机,通货膨胀与确立恢复金本位的目标 193

二 金本位的经济含义与社会含义 194

三 金本位的实现过程与政权更替 196

四 金本位的内在矛盾与实施后果 198

第三节 30年代大危机与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全社会体制的终结 200

一 大危机的导火索是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 200

二 以美国为首的各国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瓦解了世界市场 203

三 各国政府的紧缩政策因垄断资本和工会的反向运动而适得其反 204

四 金本位:金融危机的传送带与捆住政府手脚的黄金桎梏 206

五 脱离金本位与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终结 208

第四节 从“资本主义全社会体制”的视角重新审视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 209

一 两种不同性质危机的叠加——定义“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 209

二 经济自由主义的乌托邦 211

第二篇 社会民主主义导向的国家调控资本主义体制 217

第五章 走向国家调控市场新体制的道路 217

第一节 法西斯主义道路 218

一 魏玛共和国与德国社会阶级格局 219

二 “大萧条”与德国社会力量格局的变化 227

三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229

四 经济危机发展为政体危机 235

五 阶级联盟重组与法西斯上台 237

六 铲除民主政体,建立法西斯极权主义体制 240

七 走出经济危机 246

第二节 社会民主主义道路 249

一 瑞典道路 250

二 美国新政 257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 272

第四节 结语 276

第六章 社会民主主义导向的国家调控资本主义(一)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福特主义积累方式和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机制 279

第一节 美国构建以它为主宰的一体化资本主义世界秩序 281

一 战后美国的军事霸权体系 282

二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及其内在的二重性 283

三 实现一体化资本主义国际经济秩序的主要杠杆——马歇尔计划 289

四 跨国公司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一体化 293

五 资本主义一体化世界经济秩序的形成与大西洋福特主义增长模式 294

六 一体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与战后帝国主义特征的变化 299

七 一体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与各国内部社会民主主义宏观调控之间的相互适应性和内在矛盾性 301

第二节 以集体谈判为特征的福特主义个体资本积累方式 303

一 关于“资本积累”,“资本积累体制”,“福特主义积累体制”和“个体资本的福特主义积累方式” 303

二 工人运动、国家立法与组织工会进行集体谈判的合法化和机构化 306

三 福特主义资本积累方式 310

四 福特主义积累方式的两面性和它的存在条件 321

第三节 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模式 323

一 资本主义经济系统与调控模式 323

二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的目标和手段 325

三 凯恩斯主义调控模式在西方国家的不同表现 329

四 充分就业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的结构性限制 341

第七章 社会民主主义导向的国家调控资本主义(二)福利国家 346

第一节 市场化——劳动力商品化与福利国家的缘起 348

第二节 工人运动的成长与福利国家的发展 352

第三节 福利国家的三种基本类型 363

一 三种不同的福利国家体制 364

二 从老年金看三种类型的福利国家 368

第四节 福利国家通过新的社会分层重构社会格局 377

一 三种福利国家体制与三种社会分层 378

二 国家社会政策造就的新的左翼社会力量成为福利国家的内在稳定机制 383

第五节 福利国家与资本主义经济之间关系的二重性 385

第六节 左翼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的重要启示 392

一 普遍、平等和去商品化的公民社会权利突破了资产阶级法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392

二 普遍、平等和去商品化的公民社会权利是一种新型的产权形式 394

三 国民的权利由国家创建和实施 397

四 在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体制中工人阶级社会地位的二重化 399

第八章 战后体制下阶级状况、政党政治和社会运动的变化 401

第一节 社会民主党从改革主义走向阶级妥协/阶级合作体制 401

第二节 战后西方阶级状况的变化 405

一 体制内的传统产业工人 405

二 体制外的工人阶级 414

三 新中间诸阶层 420

第三节 战后西方政党政治的演变 430

一 从阶级性政党转变为全体国民性政党 430

二 传统工人阶级政党的演变之路 433

三 关于工人政党必然转变为全民党的虚假两难推理 444

第四节 新社会运动的兴起 447

一 新社会运动的缘起 448

二 新社会运动的一些特征 450

三 审视各种新社会运动 454

四 对新社会运动的思考 469

第五节 社会力量格局的变化与战后政党政治的解盟趋向 479

一 西方民主政治中的结盟、解盟和再结盟 479

二 战后的政治结盟走向解盟 480

三 旧的社会联盟的解盟趋势:美国和英国的例子 482

四 战后西方体制下并存的两大社会矛盾和两大政治分野 485

第九章 战后资本主义全社会体制的全面危机 488

第一节 战后资本主义全社会体制形成通货膨胀总趋势 488

一 福特主义基础上的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与通货膨胀总趋势的形成 489

二 社会大众的经济斗争加剧政府的财政赤字从而加剧通胀 494

三 第三世界国家经济民族主义抬高石油和原料价格导致的通胀 496

第二节 在凯恩斯主义体制下国家控制通胀的努力失败 498

一 国家通过“收入政策”(income policy)控制通胀及其面临的困境 498

二 英国政府推行收入政策的实例 502

三 三方合作主义 506

第三节 国际金融市场背景下的美国通胀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瓦解 510

一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目的和基石 510

二 自由的国际金融市场重新出现 513

三 通胀引起的美元贬值压力和美元危机 517

四 美元与黄金脱钩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瓦解 520

第四节 资本利润率的下降趋势与福特主义积累方式的危机 522

一 福特主义资本积累方式的形成和它的维系条件 522

二 生产率增长滞后于工资增长导致利润率呈下降趋势 524

三 资方和国家扭转利润率下降的努力失败,资本积累靠抬升物价维持 526

四 国际竞争为物价抬升设置了天花板,福特主义积累方式走投无路 528

第五节 通胀转变为滞胀与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机制失效和整个经济系统的危机 530

一 战后资本主义微观经济发生规律性改变:私人资本走向“投资罢工” 530

二 战后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规律发生改变:通胀转变为滞胀,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模式失效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系统陷入危机 534

第六节 福利国家,经济衰退与国家财政危机 537

一 国家机构,国家功能与国家财政 537

二 战后西方国家体制,国家功能和国家财政原则的转变 539

三 战后国家两大功能在国家财政收支结构上的体现 542

四 国家财政收支结构反映了国家宏观政策和社会力量对比 546

五 走向财政危机 551

第七节 结语: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系统的内在矛盾 553

第三篇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体制 561

第十章 新自由主义思潮兴起与新自由主义国家形成 561

第一节 西方左翼应对危机的战略性尝试及其挫折 561

一 对企业职工民主自治的理论探讨 562

二 民主自治企业的实际例证 566

三 瑞典的“工薪者基金”方案及其式微 571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 583

一 个人主义价值观 583

二 用货币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 584

三 用市场调节取代国家调控 587

四 新自由主义国家 589

五 新自由主义思潮简评 590

第三节 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由凯恩斯主义向货币主义的历史性转折 593

一 英国放弃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方式 593

二 当代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转折点——美国的沃克震撼 598

三 法国密特朗政府的“U”形转弯 604

第四节 建立新自由主义国家 606

一 撒切尔政府 606

二 里根政府 613

第五节 新自由主义的经济重构 626

第十一章 跨国资本,美利坚帝国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 629

第一节 资本的全球扩张与新的资本积累方式形成 630

一 战后资本积累方式的危机与当代全球化进程的缘起 630

二 金融资本为资本主义全球化开拓道路 632

三 跨国公司在全球整合“比较优势”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跨国化 637

四 跨国资本对各国民族资本的渗透、改造与整合 644

五 生产过程和资本循环全球化本质上是整合发展中国家的前福特主义资本积累方式 648

六 通过全球化的资本积累方式走出战后体制危机 656

第二节 美利坚帝国构建全球资本主义的法律架构 658

一 资本主义与国家,资本主义的国际扩张与帝国主义 658

二 美利坚帝国与全球新自由主义法治构建 666

第三节 美利坚帝国与全球资本主义整合 677

一 整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677

二 整合发展中国家 683

三 整合前计划经济国家 692

四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实现 700

第十二章 危机管控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系统性矛盾 702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时代的金融危机与美利坚帝国的金融危机管控 702

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际金融危机与美利坚帝国的危机管控 703

二 21世纪初的美国金融危机与美利坚帝国的危机管理 708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体制的结构特征、运行规律、社会后果和系统性危机 724

一 新的资本主义全社会体制的结构特征 724

二 整个社会的市场化与市场规训对全社会的统治 728

三 贫富两极化——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体制的规律性社会后果 732

四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体制下的经济系统性危机 736

第十三章 结论——重新解读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748

第一节 西方资本主义历史演化概述 748

一 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诞生 748

二 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全社会体制 752

三 社会民主主义导向的国家调控资本主义全社会体制 765

四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全社会体制 795

第二节 重新解读资本主义 814

一 “资本主义全社会体制”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存在形式 814

二 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体现为资本主义全社会体制的演化和更替 818

三 推动资本主义全社会体制演化和更替的宏观经济机制与微观经济根源 826

四 资本主义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 829

第三节 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重要启示 834

一 公有制与全面公民权利的一体性——通过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历史轨迹深化对“社会主义”概念实际含义的理解 834

二 不忘初衷,把目的与手段被颠倒了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 840

三 未雨绸缪,稳步构建社会主义的微观经济/政治/社会基础 844

四 超越个人本体论和价值观,超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二元对立 848

后记 8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