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丹汉江流域清洁小流域理论与实践
丹汉江流域清洁小流域理论与实践

丹汉江流域清洁小流域理论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秦岭,宋晓强,李鹏,同新奇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030578044
  • 页数:31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根据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土流失治理与非点源污染控制的要求,系统分析了梯田、林草等水土保持措施对水土流失与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作用,深入研究了生态渗滤沟的非点源污染调控作用,提出了非点源污染控制与修复措施体系,并从坡面、小流域、河流等不同尺度上,总结归纳了丹汉江水源区流域-河流治理模式。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系统阐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内涵、指导思想及建设技术体系;从目标、理念、措施和管护等角度阐明了生态清洁小流域与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区别。结合丹汉江水源区水土流失与非点源污染治理的实践,对丹汉江水源区清洁小流域建设与示范的实践工作进行总结,提出了多种类型的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模式。最后提出了生态流域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的建议。
《丹汉江流域清洁小流域理论与实践》目录

第1章 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国内外经验及启示 1

1.1 非点源污染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

1.2 流域非点源污染过程与控制 2

1.2.1 非点源污染的发生机理 2

1.2.2 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 5

1.3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方法 7

参考文献 9

第2章 丹汉江流域生态安全评价 12

2.1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12

2.1.1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与方法 12

2.1.2 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14

2.2 陕南地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22

2.2.1 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 22

2.2.2 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24

2.3 区域水生态安全制约因素分析 29

2.3.1 水源区自然条件 29

2.3.2 水源区经济条件 30

2.3.3 水源区环境条件 31

2.4 南水北调陕西水源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32

2.4.1 水源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的原则 32

2.4.2 水源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构建 33

2.4.3 水源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33

2.5 区域水环境安全特征演变——以商洛市为例 35

2.5.1 TOPSIS法 35

2.5.2 综合指数法 36

2.5.3 投影寻踪分类法 38

参考文献 39

第3章 丹汉江水源区非点源污染源分布与负荷 41

3.1 水源区的污染物特征及危害 41

3.1.1 非点源污染发生的特征 41

3.1.2 非点源污染的危害 42

3.2 水源区各县(区)污染物分布 45

3.2.1 污染源的总体分布情况 45

3.2.2 污染物类型与来源的县域分布特征 48

3.3 非点源污染负荷与农村生产的关系 53

3.3.1 非点源污染与种植业的关系 53

3.3.2 非点源污染与畜禽养殖的关系 54

3.4 非点源污染与农村生活的关系 55

3.4.1 生活污水量及人粪尿排放 55

3.4.2 固体废弃物量 55

3.4.3 化肥施用及流失 56

3.4.4 农村生活对区域非点源污染的贡献 56

参考文献 57

第4章 非点源污染经济损失价值 58

4.1 非点源污染物入河量比较 58

4.2 水土流失的经济损失价值 59

4.2.1 计算思路与方法 59

4.2.2 水土流失经济损失价值的总量和构成 63

参考文献 64

第5章 水土流失与非点源污染敏感区识别与分区 65

5.1 非点源污染分区基本方法 65

5.2 污染源敏感性分析 65

5.3 水源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类型的划分 69

5.3.1 研究单元等标排放量和等标排放比例 69

5.3.2 农业非点源污染类型的划分 72

5.4 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分区 73

参考文献 76

第6章 典型水土保持措施非点源污染调控作用 77

6.1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非点源污染的作用 77

6.1.1 典型小流域坡改梯对土壤养分再分布的调控作用 77

6.1.2 谷坊对非点源污染的调控作用 84

6.1.3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建议 85

6.2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对非点源污染的作用 87

6.2.1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控制非点源污染的作用 87

6.2.2 不同种植类型下养分流失量分析 88

6.2.3 不同种植覆盖度下养分流失量分析 89

6.2.4 农业措施对氮、磷输出的作用机制 90

参考文献 92

第7章 植被覆盖及其格局对水土养分流失的调控机理 94

7.1 试验材料及方法 94

7.1.1 试验材料 94

7.1.2 试验设计 97

7.2 不同坡面条件下水土流失过程试验研究 99

7.2.1 模拟降雨条件下裸坡坡面水土流失过程 100

7.2.2 模拟降雨条件下草被覆盖坡面水土流失过程 101

7.2.3 不同草被过滤带产流产沙特征分析 109

7.3 不同坡面条件下养分流失过程试验研究 110

7.3.1 模拟降雨条件下裸坡坡面养分流失过程 111

7.3.2 模拟降雨条件下草被坡面养分流失过程 113

7.3.3 不同草被过滤带养分流失特征分析 130

7.4 坡面水土-养分流失关系与调控机理研究 130

7.4.1 草被覆盖及其格局对水土-养分流失的调控作用 131

7.4.2 影响水土-养分流失因子统计分析 139

7.4.3 坡面水土与养分流失的关系分析 145

7.4.4 坡面水土-养分流失与水蚀动力关系 150

参考文献 154

第8章 生态清洁小流域非点源污染管理与治理模式 157

8.1 丹汉江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效与经验 158

8.1.1 陕西省丹汉江治理工作的发展历程 158

8.1.2 陕西省丹汉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做法 159

8.1.3 陕西省丹汉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经验 160

8.1.4 治理规划与未来工作重点 161

8.2 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 163

8.2.1 非点源污染控制主要技术措施 163

8.2.2 非点源污染管理措施 164

8.2.3 农业污染防控措施及其局限性 165

8.3 水体修复管理技术 166

8.3.1 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 166

8.3.2 河流水生态修复技术 167

8.3.3 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 168

8.4 小流域治理模式 168

8.4.1 立体配置模式 169

8.4.2 水平配置模式 169

8.4.3 水土保持治理模式 170

参考文献 173

第9章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内涵与功能 174

9.1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发展历程 174

9.1.1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起源 174

9.1.2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 174

9.1.3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实践 175

9.1.4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作用意义 176

9.2 当前生态清洁小流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78

9.2.1 当前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78

9.2.2 国内外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阶段划分及启示 178

9.3 生态清洁小流域与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区别 179

9.3.1 防治目标、理念不同 180

9.3.2 规划不同 183

9.3.3 治理措施不同 184

9.3.4 管护不同 193

9.4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内涵与目标 195

9.4.1 清洁小流域的内涵 195

9.4.2 清洁小流域规划建设原则与目标 195

9.5 丹汉江水源区清洁小流域建设功能布局 196

9.5.1 生态农业区 197

9.5.2 村镇污染防治区 197

9.5.3 生态缓冲带区 198

9.6 加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保障措施 198

参考文献 198

第10章 丹汉江清洁流域关键技术与治理布局 200

10.1 生态沟措施对非点源污染的作用 200

10.1.1 生态沟渠简介 200

10.1.2 生态沟对河道非点源污染作用的分析 203

10.1.3 生态沟对坡面沟渠非点源污染的削减作用 209

10.2 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改进与发展 215

10.2.1 生态袋梯田坎设计 215

10.2.2 生态边坡治理与维护措施设计 220

10.2.3 谷坊 230

10.3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231

10.3.1 土壤渗滤床 231

10.3.2 “四位一体”沼气池 233

10.3.3 化粪池 234

10.3.4 堆肥场 236

10.3.5 农村垃圾处理措施 238

10.4 丹汉江水源区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体系 241

10.5 丹汉江水源区清洁小流域治理分区 243

10.5.1 清洁小流域治理分区 243

10.5.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非点源污染控制途径 246

10.6 小流域污染物治理措施分区布局 247

参考文献 251

第11章 桃花谷水土保持清洁示范小流域建设实践 252

11.1 示范园概况 252

11.1.1 地理位置 252

11.1.2 水土流失状况 252

11.1.3 非点源污染状况 252

11.2 示范园建设目标与工程布局 253

11.2.1 指导思想 253

11.2.2 示范园建设目标 253

11.2.3 工程布局 254

11.3 综合治理工程设计 257

11.3.1 坡耕地改造工程设计 258

11.3.2 核心区坡面水系工程 264

11.4 效益分析 268

11.4.1 生态效益 268

11.4.2 社会效益 269

参考文献 269

第12章 丹汉江清洁小流域示范体系 270

12.1 石泉县大岭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271

12.1.1 指导思想 271

12.1.2 小流域建设目标 272

12.1.3 工程总体布局 272

12.2 商州区闵家河生态清洁小流域 273

12.2.1 指导思想 273

12.2.2 建设目标 274

12.2.3 工程布局 274

12.3 其他生态清洁小流域 278

12.3.1 西乡县樱桃沟生态清洁小流域——樱桃特色产品 278

12.3.2 旬阳县佛洞河生态清洁小流域——狮头柑特色产品 279

12.3.3 宁强县肖家坝生态清洁小流域——茶叶特色产品 280

12.3.4 洛南县香山生态清洁小流域——旅游型 282

12.3.5 宁陕县鱼塘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型小流域 284

12.4 陕西省清洁小流域规范化建设 285

12.4.1 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285

12.4.2 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290

参考文献 293

第13章 生态流域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体制与控制战略 294

13.1 丹汉江水源区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建议 294

13.1.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后管理对策 294

13.1.2 依托科技创新,提高流域动态管理水平 294

13.1.3 完善管护机制,提升流域治污设施管护能力 295

13.1.4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流域管理的公众参与意识 296

13.1.5 建立生态清洁小流域分类分级建设体系 296

13.1.6 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 298

13.1.7 技术推广及示范工程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298

13.1.8 制度建设 300

13.1.9 宣传体系 303

13.1.10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 303

13.1.11 建立清洁小流域利益相关者的组织机构 305

13.2 推动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建设 306

13.2.1 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构建生态环境安全格局 306

13.2.2 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构建 306

13.2.3 生态文明小流域建设 308

13.3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强化执法监督 308

13.3.1 尽快制定、完善非点源污染防治的法律 308

13.3.2 强化执法 309

13.4 政策措施 309

13.5 技术措施 310

13.6 做好生态移民搬迁工作 311

13.6.1 生态移民范围及规模 311

13.6.2 生态移民的环保措施及迁出区的生态恢复 311

13.6.3 保障措施 313

参考文献 31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