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成医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树仁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5211640
- 页数:499 页
上篇 新气化病机与治法总论 1
第一章 认识阴阳五行是学好中医的基础 3
第一节 阴阳五行在中医思辨的再认识与应用重点 3
一、阴阳在中医思辨中的哲理 3
二、五行在中医思辨中的哲理 5
三、小结 6
第二节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应用的重点 7
一、阴阳在中医具体辨证治疗的思辨重点 7
二、五行应用的重点 9
三、中医阴阳与五行运用的区别 9
第三节 阴阳在中医辨证中的病机新探 10
一、以《内经》“少火生气”“壮火食气”为阳气指标新探 10
二、阴阳的“升降出入”气化论病机新探 10
三、进一步挖掘《内经》“虚、实”的病机新探 11
四、小结 12
第二章 总结以往治法与挖掘新治法 13
第一节 总结以往治法 13
一、以《内经》为代表的总原则治法 13
二、以张仲景等为代表的具体辨证治法 13
三、以程钟龄为代表的八种治法 13
四、以雷少逸为代表的法方统一治法 13
第二节 挖掘《内经》中治法的新探 13
一、调节命门之火,不足者补、多余者泻的新治法 14
二、“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的补、泻治法 14
三、论“升、降、出、入气化”的治法 15
四、精简传统八种治法 16
第三章 病机治法用方与功效选药 18
第一节 辨证用方之道 18
一、辨证与施治的关系 18
二、病机治法统名方 18
第二节 外感与内伤辨证思路及用方 19
一、外感病的治疗特点与用方思路 19
二、内伤杂症治疗特点与用方思路 22
三、经典辨证用方参考 22
第三节 功效选药参考 23
一、从功效作用分门别类放入不同的选药 23
二、具体的功效分类中增加选药范围 23
三、功效选药参考(参看附篇) 23
中篇 活用名方各论 24
第一章 补益升法剂 27
第一节 补气升法剂 28
一、补脾气升法 28
【益气健脾法】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9
附方: 30
1.健脾行气法: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30
2.健脾化痰法: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0
3.健脾化痰行气法: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 31
4.益气温阳法:保元汤(《博爱心鉴》) 31
【补脾止泻法】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剂局方》) 31
二、新建补肝气升法 33
【补肝益脾升法】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 35
三、补肺气升法 38
【益肺气阴升脉法】升脉散(《医学启源》) 38
四、补心气升法 40
【补心气安神法】妙香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0
五、补肾气升法 41
【益肺补肾止喘法】人参蛤蚧散(《博济方)》 41
【滋阴补肾纳气法】都气丸(《医方考》) 42
第二节 补血升法剂 42
一、补调肝血升法 43
【补调肝血法】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43
附方: 46
1.调经安胎法:胶艾汤(《金匮要略》),又名芎归胶艾汤 46
2.益气摄血法:圣愈汤(《脉因症治》) 46
3.养血活血法:桃红四物汤(《玉机微义》) 46
4.补肝血法:补肝汤(《医学六要》) 46
二、健脾益气生心血的升法 46
【健脾气养心血法】归脾汤(《济生方》) 46
三、补气升血敛阳热升法 48
【补气血敛阳热法】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48
第三节 补气血升法剂 50
【气血双补法】八珍汤(《瑞竹堂经验方》) 50
附方: 52
1.补气血助热法:十全大补汤(《传信适用方》) 52
2.益气血安神法:人参养荣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52
【益气养血安胎法】泰山磐石散(《古今医统大全》) 52
附方: 53
养血理气安胎法:保产无忧散(《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原名无忧散) 53
【补气血通阳复脉法】炙甘草汤(《伤寒论》) 54
第四节 补阴升法剂 56
一、补心阴升法 57
【滋心安神法】天王补心丹(《校注妇人良方》) 57
附方: 58
1.养心滋肾安神法:柏子养心丸(《体仁汇编》) 58
2.滋肾宁心法:孔圣枕中丹(《备急千金要方》) 59
3.安神定志法: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59
二、补肝阴升法 59
【滋肝清胃法】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59
附方: 61
滋肝清热明目法:石斛夜光丸(《瑞竹堂经验方》) 61
三、补滋肺阴升法 61
【滋肺止咳法】补肺阿胶汤(《小儿药证直决》) 62
附方: 62
滋肺降火止咳法:月华丸(《医学心悟》) 62
四、补脾胃阴升法 63
【补脾益阴法】六神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64
【养胃阴法】叶氏养胃汤(《临证指南医案》) 65
【养胃阴法】吴氏养胃汤(《温病条辨》) 67
五、滋补肾阴升法 67
【滋肾阴降浊法】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决》) 68
附方: 70
1.滋肾阴降火法:知柏地黄丸(《医方考》) 70
2.滋肾养肝明目法:杞菊地黄丸(《麻疹全书》) 70
3.滋肾阴纳气法:都气丸(《症因脉治》) 70
4.滋肺肾阴法:麦味地黄丸(《医部全录》) 70
【滋肾阴益髓法】左归丸(《景岳全书》) 71
附方: 72
滋肾阴精法:左归饮(《景岳全书》) 72
【滋肾阴泻火法】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72
第五节 温里祛寒助阳升法剂 74
一、补肾助阳升法 75
【补肾阳升法】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75
【温肾填精法】右归丸(《景岳全书》) 77
附方: 79
温补肾阳,填精补血方:右归饮(《景岳全书》) 79
【补肾生子法】五子衍宗丸(《摄生众妙方》) 79
二、温心助阳升法 80
【温心助阳法】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 81
附方: 82
1.通心阳散结法:瓜蒌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 82
2.通心阳下气祛痰法: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 82
三、温肺助阳升法 82
【温肺化饮法】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 82
四、温脾助阳升法 83
【温中祛寒法】理中丸(《伤寒论》) 84
附方: 85
1.温肾补中法: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85
2.温里解表法:桂枝人参汤(《伤寒论》) 86
【温中补虚法】小建中汤(《伤寒论》) 86
附方: 88
1.治虚劳里急法: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 88
2.温补气血法,缓急止痛:当归建中汤(《备急千金要方》) 88
3.温中补虚法,降逆止痛:大建中汤(《金匮要略》) 88
【温中降逆】吴茱萸汤(《伤寒论》) 88
附方: 90
和胃降逆法:小半夏汤(《金匮要略》) 90
五、暖肝温经升法 90
【温肝行气法】暖肝煎(《景岳全书》) 90
【温肝经养血通脉】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91
【益气温经通痹法】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93
第六节 阴阳双补升法剂 96
【滋阴益阳法】龟鹿二仙胶(《医便》) 96
【补阴阳开窍法】地黄饮子(《圣济总录》) 97
【补肾壮骨黑头发】七宝美髯丹(《本草纲目》) 99
第七节 阴阳脱证补升法剂 100
一、回阳救逆升法 101
【回阳救逆法】四逆汤(《伤寒论》) 101
【回阳益气救脱法】参附汤(《重订严氏济生方》) 103
附方: 104
1.回阳通脉法:通脉四逆汤(《伤寒论》) 104
2.回阳益气固脱法:四逆加人参汤(《伤寒论》) 104
3.通阳破阴固脱法:白通汤(《伤寒论》) 104
二、救阴敛阳固脱法 104
三、回阳益气救脱法 104
第八节 补养安神升法剂 105
【滋阴潜阳安神法】珍珠母丸(《普济本事方》) 105
第九节 疮疡补升法剂 106
【温补气血治寒凝法】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107
【益气养血透脓法】透脓散(《外科正宗》) 108
【温补气血敛疮法】内补黄芪汤(《外科发挥》) 109
第二章 固涩入法 111
第一节 止汗入法剂 111
一、自汗证 111
【助热解肌敛阴止汗法】桂枝汤(《伤寒论》) 112
附方: 115
1.温心阳降逆法:桂枝加桂汤(《伤寒论》) 115
2.和气血止痛法:桂枝加芍药汤(《伤寒论》) 115
3.解肌舒筋法: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 115
4.解肌平喘法: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伤寒论》) 115
5.和中止痛法:桂枝加大黄汤(《伤寒论》) 115
6.潜阳涩精法: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金匮要略》) 115
【益气固表收汗法】玉屏风散(《医方类聚》) 116
【敛心肺气收汗法】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18
二、虚热盗汗入法 119
第二节 止尿入法剂 120
【摄尿固精入法】桑螵蛸散(《本草衍义》) 120
【温肾缩尿入法】缩泉丸(《魏氏家藏方》) 121
第三节 涩精止遗入法剂 122
【补肾摄精入法】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 122
第四节 止泄入法剂 123
【温补肾阳止泄入法】四神丸(《内科摘要》) 124
【固便止痢入法】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25
第五节 敛肺止咳收入法剂 126
【敛肺止咳入法】九仙散(《卫生宝鉴》) 126
第六节 固崩止漏收入法剂 127
一、血热妄行收入法 128
【清热固经入法】固经丸(《丹溪心法》) 128
二、补气虚不摄血固经收入法 129
【健脾肾固经入法】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129
三、肝肾虚固经方 130
【补肾固经入法】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130
四、血瘀出血方 131
【化瘀固经入法】震灵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31
第七节 止带入法剂 132
一、湿热黄带治法 133
【益脾肾清湿热止带入法】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133
二、脾虚肝郁寒湿白带入法 135
【补脾舒肝化湿止带入法】完带汤(《傅青女主科》) 135
【温肾利湿止带入法】济生肾气丸(《严氏济生方》) 136
第八节 止血收入法剂 137
一、凉血止血收入法 138
【上部凉血止血入法】十灰散(《十药神书》) 138
【清热止咳血入法】咳血方(《丹溪心法》) 140
【清热止尿血入法】小蓟饮子(《玉机微义》) 141
【清热止便血入法】槐花散(《普济本事方》) 142
二、虚寒出血收入法 143
【温中止吐血入法】柏叶汤(《金匮要略》) 143
【温阳止便血入法】黄土汤(《金匮要略》) 145
第九节 安神入法剂 146
一、治心肾阴亏失眠入法 147
二、清热养肝安神收入法 147
【清热养肝安神入法】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147
三、养心柔肝脏躁入法 150
【养心柔肝脏躁入法】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150
第三章 清热降法剂 152
第一节 清胃经热降法剂 152
【清胃经热法】白虎汤(《伤寒论》) 153
附方: 154
1.清热、益气、升津法: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 154
2.清热和营法: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 155
3.清热祛湿法: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 155
【清胃生津法】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155
【清胃除烦法】栀子豉汤(《伤寒论》) 156
第二节 清营凉血降法剂 158
【清营法】清营汤(《温病条辨》) 158
【凉血散瘀法】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160
第三节 清热解毒降法剂 161
【泻火解毒法】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162
【清上泄下法】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63
第四节 气血热双清降法剂 164
【气血两清法】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165
第五节 脏腑热降法剂 167
一、清心与小肠火利尿降法 167
【清心利尿法】导赤散(《小儿药证直决》) 167
附方: 169
清心止淋法:清心莲子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69
二、清肝火降法 169
【泻肝胆湿热法】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169
【清肝火犯胃法】左金丸(《丹溪心法》) 171
三、泻肺实热止咳方 172
【泻肺火止咳法】泻白散(《小儿药证直决》) 172
四、泻脾伏火方 174
【脾伏火降法】泻黄散(《小儿药证直决》) 174
五、清胃火降法 175
【清胃凉血法】清胃散(《脾胃论》) 175
【清胃滋肾法】玉女煎(《景岳全书》) 177
六、清肠止痢方 178
【清肠止痢法】白头翁汤(《伤寒论》) 178
【清肠调气血止痢法】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180
附方: 181
1.清热止利,和中止痛降法:黄芩汤(《伤寒论》) 181
2.清热燥湿,行气化滞降法: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81
第六节 虚热降法剂 181
【温病虚热降法】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182
【肝肾虚热降法】清骨散(《证治准绳》) 183
【滋阴泻火止汗法】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 184
第七节 清暑热降法剂 186
【清暑热法】清络饮(《温病条辨》) 186
【清暑益气法】清暑益气汤(《温病经纬》) 187
附方: 188
清暑降法益气生津:清暑益气汤(《脾胃论》) 188
【清暑利湿法】六一散(《伤寒直格》) 189
附方: 190
1.清心解暑安神法:益元散(《伤寒直格》) 190
2.清解暑热法:碧玉散(《伤寒直格》) 190
3.疏风解暑法:鸡苏散(《伤寒直格》) 190
第四章 理气降法 191
第一节 行气降法剂 191
一、脾胃气滞降法 192
【行气解郁法】越鞠丸(《丹溪心法》) 192
【健脾行气消痞法】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 193
【行散梅核气法】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194
【温中化湿法】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 196
二、肝郁气滞降法 197
【疏肝解郁法】柴胡疏肝散(《医学统旨》) 197
【疏肝散寒止痛法】天台乌药散(《圣济总录》) 199
【行气血调经止痛法】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 200
第二节 降气降法剂 201
一、肺气上逆降法 201
【降气平喘止咳法】苏子降气汤(《备急千金要方》) 201
【外寒内热痰喘降法】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203
二、胃气上逆降法 204
【降逆化痰和胃法】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204
【降逆止热呕法】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 205
【温胃降逆止寒呕法】丁香柿蒂汤(《症因脉治》) 207
三、肝郁气逆降法 207
【宽胸散结降逆法】四磨汤(《济生方》) 208
第五章 活血降法 210
第一节 活血祛瘀降法剂 210
一、行气活血止痛类方 211
【行气活血止胸痛降法】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211
附方: 216
1.降头面血瘀法: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216
2.降膈下血瘀法: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216
3.降少腹虚寒血瘀法: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216
4.降周身血瘀痹法: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217
二、温经散寒祛瘀降法 217
【温经止痛法】温经汤(《金匮要略》) 217
三、泻热活血逐瘀降法 219
【泻热逐瘀法】桃仁承气汤(《伤寒论》) 220
四、益气养血祛瘀法 221
【补气活血通络法】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222
五、温经化瘀生新降法 224
【温经化瘀生新法】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224
第二节 祛瘀止血降法剂 226
【活血降瘀通络法】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227
【散瘀止血降痛法】七厘散(《同寿录》) 228
第六章 祛湿降法 230
一、外湿 230
二、内湿 230
第一节 化湿和胃降法 231
【燥湿健脾法】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31
附方: 232
祛湿和胃法:柴平汤(《景岳全书》) 232
【解表化湿和中法】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33
第二节 清热祛湿降法 234
【疏利湿热法】三仁汤(《温病条辨》) 235
【清湿热退黄法】茵陈蒿汤(《伤寒论》) 237
附方: 239
1.清热利湿退黄法:栀子柏皮汤(《伤寒论》) 239
2.温里利湿退黄法:茵陈四逆汤(《卫生宝鉴》) 239
【利湿清毒法】甘露消毒丹(《医效秘传》) 239
【清湿热和中法】连朴饮(《霍乱论》) 240
【祛湿热下注法】二妙散(《丹溪心法》) 242
附方: 243
1.清热燥湿法:三妙丸(《医学正传》) 243
2.清热利湿祛瘀法:四妙丸(《成方便读》) 243
【清湿热痹法】当归拈痛汤(《兰室秘藏》) 244
第三节 温阳化湿降法 245
【温脾化饮法】苓桂术甘汤(《伤寒论》) 245
【温肾分清化浊法】萆薢分清饮(《丹溪心法》) 247
第四节 祛风湿降法 248
【祛头肩背风湿法】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249
【补肝肾降风湿法】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250
第七章 治燥降法 253
一、外燥证 253
二、内燥证 253
第一节 治外燥降法剂 254
一、温燥证 254
【温燥轻证降法】桑杏汤(《温病条辨》) 254
【温燥重证降法】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256
二、凉燥证降法 257
【轻宣凉燥法】杏苏散(《温病条辨》) 257
第二节 治内燥降法剂 258
一、上焦燥证降法 258
【润肺化痰止咳法】百合固金丸(《慎斋遗书》) 259
【滋肺解毒利咽法】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260
二、中焦燥证降法 261
【滋胃肺降燥法】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261
三、下焦燥证降法 263
【增液润肠降燥法】增液汤(《温病条辨》) 263
第八章 祛痰降法 265
第一节 燥湿痰降法剂 265
【燥湿化痰法】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66
附方: 268
1.燥湿化痰开郁法:导痰汤(《重订严氏济生方》) 268
2.养肺肾化痰法: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 268
第二节 清热痰降法剂 269
【清胆和胃化痰宁心法】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69
【清热化痰止咳法】清气化痰丸(《医方考》) 271
【清热化痰宽胸法】小陷胸汤(《伤寒论》) 272
【泻火逐痰法】滚痰丸(《玉机微义》) 273
第三节 润燥痰降法剂 275
【润燥降热痰法】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 275
【润痰化坚散结法】消瘰丸(《医学心悟》) 276
第四节 温化寒痰降法剂 278
【消食化痰治喘法】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278
第五节 治风痰降法剂 280
【疏风化痰治咳法】止嗽散(《医学心悟》) 280
【燥湿化痰熄风法】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282
【豁痰熄风止痉法】定痫丸(《医学心悟》) 283
第九章 治风降法 285
一、外风 285
二、内风 285
第一节 疏散外风降法剂 285
【疏头风止痛法】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86
【祛风治面瘫法】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287
【消风清湿疹法】消风散(《外科正宗》) 288
附方: 289
1.祛风止痒,行气除湿法:消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89
2.养血活血,祛风止痒法:当归饮子(《济生方》) 290
【祛风寒湿痹法】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90
【祛破伤风止痉法】玉真散(《外科正宗》) 291
第二节 熄内风降法剂 293
【凉肝熄风法】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293
【养血滋阴熄风法】阿胶鸡子黄汤(《通俗伤寒论》) 294
【滋阴熄风法】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296
【清热活血熄风法】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297
【潜阳镇肝熄风法】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298
第十章 开窍降法 301
第一节 降热开窍降法剂 301
【清窍豁痰解毒法】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302
【清窍熄风止痉法】紫雪丹(《外台秘要》) 303
【清窍化浊解毒法】至宝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04
第二节 祛寒开窍降法剂 306
【温窍行气法】苏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06
【化痰辟秽消肿法】紫金锭(《万氏密传片玉心书》) 308
第十一章 治疡消痈降法 310
【痈疡初起降法】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311
【消散疗疮法】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312
【脱痈脉管炎降法】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 314
【化瘀散结法】犀黄丸(《外科证治全生集》) 316
【肺痈降法】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 317
【肠痈降法】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318
【阳虚肠痈降法】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 319
第十二章 消散降法 321
第一节 消积导滞降法剂 321
【消食和胃法】保和丸(《丹溪心法》) 322
【消食健脾止泻法】健脾丸(《证治准绳》) 323
第二节 消癥化积降法 324
【胞宫瘀血降法】桂枝茯苓丸(《金要略》) 324
【软坚消癥法】鳖甲煎丸(《金匮要略》) 327
【化痰消瘿法】海藻玉壶汤(《外科正宗》) 329
第十三章 重镇安神降法剂 331
第一节 重镇安神降法 331
【泻火养血镇静法】朱砂安神丸(《内外伤辨惑论》) 331
【重镇安神开耳目法】磁朱丸(《备急千金要方》) 333
第二节 清热交通心肾降法 334
【泄心温肾交泰法】交泰丸(《韩氏医通》) 334
【降火滋阴安神法】黄连阿胶汤(《伤寒论》) 335
第十四章 发汗出法剂 337
第一节 助热发汗出法 338
【外寒汗解法】麻黄汤(《伤寒论》) 338
附方: 340
1.健脾祛湿汗法: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 340
2.祛湿汗法:麻杏苡甘汤(《伤寒论》) 340
3.清热除烦汗法:大青龙汤(《伤寒论》) 340
4.宣肺止咳法: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41
5.宣肺祛痰止咳法:华盖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41
【表寒湿里热汗法】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341
【里饮表寒汗法】小青龙汤(《伤寒论》) 342
附方: 344
宣肺祛痰、下气止咳法: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344
【气滞外寒汗法】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44
【气虚外寒汗法】败毒散(《小儿药证直决》) 345
附方: 347
发汗消疮止痢法: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347
【阳虚外寒汗法】再造散(《伤寒六书》) 347
附方: 348
助阳解表法: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348
第二节 助热收汗出入法 349
第三节 降热发汗出法 349
【散热止咳法】桑菊饮(《温病条辨》) 349
【散热解毒法】银翘散(《温病条辨》) 350
【散降壅热止咳喘法】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352
【辛凉解毒透疹法】升麻葛根汤(《闫氏小儿方论》) 354
【辛凉透表清里法】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355
【辛凉透表滋阴法】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 357
附方: 358
养血解表法: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 358
第四节 祛暑解表出法 358
【祛暑湿解表法】香薷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58
附方: 360
祛暑解表,清热化湿法: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360
第十五章 涌吐出法剂 361
【涌吐痰食法】瓜蒂散(《伤寒论》) 362
【涌吐中风痰涎法】救急稀涎散(《圣济总录》) 363
【涌吐宿食法】盐汤探吐方(《备急千金要方》) 364
【涌吐痰涎法】参芦饮(《格致余论》) 365
第十六章 大便出法剂 367
第一节 寒下便出法 367
【热结便出法】大承气汤(《伤寒论》) 368
附方: 369
1.轻下热结法:小承气汤(《伤寒论》) 369
2.缓下热结法: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369
【泻热逐水法】大陷胸汤(《伤寒论》) 370
【消食泻热滞法】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 371
【消食泻积热法】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 372
【泻下兼解表热法】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373
【泻下兼解表寒热法】防风通圣散(《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376
第二节 温下便出法 377
【温下冷积法】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378
【攻下寒积法】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 379
第三节 润下便出法 381
【泻热润燥便出法】麻子仁丸(《伤寒论》) 381
【益肾润燥便出法】济川煎(《景岳全书》) 383
第四节 逐水便出法 384
【泻水治悬饮出法】十枣汤(《伤寒论》) 384
【行气泻水出法】舟车丸(《景岳全书》) 386
第五节 攻补兼施便出法 387
【益气养血泻下法】黄龙汤(《伤寒六书》) 387
附方: 388
泻热通便,滋阴益气法: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 388
【增液泻下出法】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389
第十七章 小便出法剂 391
第一节 温阳利尿出法 391
【温肾利水法】真武汤(《伤寒论》) 392
【温脾利水法】实脾散(《重订严氏济生方》) 393
【宣表化气利水法】五苓散(《伤寒论》) 395
第二节 清热利尿出法 397
【清热养阴利水法】猪苓汤(《伤寒论》) 397
【清热通淋利水法】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98
第三节 理气利尿出法 400
【行气利皮水法】五皮散(《华氏中藏经》) 400
第十八章 联合治法剂 402
第一节 少阳证的联合治法 403
【散热清胆法】小柴胡汤(《伤寒论》) 403
附方: 405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合治法:蒿芩清胆汤(《通俗伤寒论》) 405
第二节 泻肝补脾联合治法 406
一、疏肝理脾联合治厥法 406
【疏肝理脾治厥法】四逆散(《伤寒论》) 406
二、疏肝健脾养血联合治法 408
【疏肝健脾养血法】逍遥散(《太平惠民和济局方》) 408
附方: 410
1.疏肝、补脾、清热合治之法:加味逍遥散(《内科摘要》) 410
2.疏肝养血合治之法:黑逍遥散(《医略六书·女科旨要》) 410
三、补脾泻肝止泄联合治法 410
【补脾泻肝止泄法】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410
第三节 清胃补脾联合治法 412
【清胃益脾消痞法】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412
附方: 414
1.和胃消痞、散结除水合治法:生姜泻心汤(《伤寒论》) 414
2.益气和胃、消痞止呕合治法:甘草泻心汤(《伤寒论》) 414
3.平调寒热、和胃降逆合治法:黄连汤(《伤寒论》) 414
第四节 清胃温肠安蛔止痛联合治法 414
【清胃温肠安蛔法】乌梅丸(《伤寒论》) 414
第十九章 血糖、血脂、血压降法剂 416
第一节 血糖降法 416
一、上消证降血糖治法 417
【滋阴清热降血糖法】消渴方(《丹溪心法》) 417
【益气滋阴清热降血糖法】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417
二、中消证降血糖法 419
【清胃滋肾降血糖法】玉女煎(《景岳全书》) 419
【清胃热益气降血糖法】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 420
三、下消证降血糖法 421
【滋肾阴降血糖法】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421
【补肾阳降血糖法】金匮肾气丸(《伤寒论》) 422
【滋肾阴泻火降血糖法】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422
四、其他治疗消渴证降血糖法 423
五、小结 424
第二节 血脂降法 425
一、化痰浊降血脂降法 425
【化痰熄风降血脂法】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425
【燥湿化痰降血脂法】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26
【降气化痰降血脂法】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427
【行气化痰降血脂法】导痰汤(《重订严氏济生方》) 428
二、活血化瘀血脂降法 428
【活血理气降血脂法】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428
【活血消积降血脂法】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429
【活血散结降血脂法】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30
【活血行气降血脂法】丹参饮(《时方歌括》) 431
三、宣肺、清肝、利胆的泄浊降血脂法 432
【散热泻下降血脂法】大柴胡汤(《伤寒论》) 432
【发散清下降血脂法】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433
【润肠通便降血脂法】麻子仁丸(《伤寒论》) 434
四、补肝肾降血脂法 435
【滋肝熄风降血脂法】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435
【补肾精降血脂法】五子衍宗汤 436
【补肾阳降血脂法】肾气丸(《金匮要略》) 437
第三节 血压降法 437
一、祛湿健脾降血压法 438
【利湿降血压法】五苓散(《伤寒论》) 438
【化痰降血压法】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439
二、调肝降血压法 440
【清肝利胆降血压法】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440
【镇肝熄风降血压法】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441
三、补肾降血压法 442
【滋肾阴降血压法】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 442
【温补肾阳降血压法】肾气丸(《金匮要略》) 443
下篇 用方选药参考 444
第一章 现代中医通用辨证论治用方参考 447
第一节 伤寒六经辨证论治 447
一、太阳证(太阳经证,太阳腑证) 447
二、少阳证(半表半里,其实是里热为主,兼有表热证) 448
三、阳明证(里实热证) 449
四、太阴证(里虚寒证) 449
五、少阴证(肾虚寒证,心肾虚热证) 449
六、厥阴证(寒热错杂证) 450
第二节 脏腑辨证论治 451
一、心病辨证论治 451
二、肺病辨证论治 453
三、兼证 455
三、脾病辨证论治 455
三、兼证 457
四、肝病辨证论治 457
三、兼证 458
五、肾病辨证论治 459
六、胃病辨证论治 460
七、小肠、大肠辨证论治 461
八、膀胱病辨证论治 463
九、胆病辨证论治 463
第三节 经络辨证 464
第四节 病因辨证论治 465
一、六淫及疫疠病邪导致的外感证(外因) 465
二、内伤七情证 466
三、痰饮、食积、虫积等证 467
第五节 气血津液辨证论治 467
一、气病辨证 468
二、血病辨证 469
三、津液辨证 469
第六节 卫气营血辨证论治 470
一、卫分证治 470
二、气分证治 471
三、营分证治 471
四、血分证治 471
第七节 三焦辨证论治 472
一、上焦病证 472
二、中焦病证 473
三、下焦病证 474
四、三焦辨证论治的特点 474
第八节 八纲辨证 475
一、八纲辨证论治的由来 475
二、八纲辨证的属性 475
三、八纲辨证的特点 476
四、八纲辨证与多种辨证的关系 477
第二章 中医“升降出入气化病机治法”常用药参考 478
第一节 补法类(升法、入法药) 478
一、升法药 478
二、补收药 481
第二节 泻法类(降药、出药) 483
一、降泻法药 483
二、泻出法药 491
第三节 附加参考部分 493
方名拼音索引 495
- 《外国美术史》王树良,张玉花主编 2019
- 《美学原来这么有趣 颠覆传统教学的18堂美学课》王树生著 2019
- 《中国工艺美术史》王树良 2019
-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刘顺仁著 2019
- 《生态美学》曾繁仁著 2019
- 《种子学》郭华仁著 2019
- 《渔岛怒潮 上》姜树茂原著;涂介华,王树华改编;丁世弼绘图 2006
- 《一个漂泊者》徐培仁著 1929
-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用户隐私问题研究》李征仁著 2019
- 《亲历青年一代辉煌时》吉传仁著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 第1辑 《食疗本草》辑校》(唐)孟诜撰;(唐)张鼎增补;尚志钧辑校 2019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剂学实验 第2版》韩丽,史亚军 2018
- 《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用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与解析 第3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组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