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尚书注疏校议
尚书注疏校议

尚书注疏校议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杜泽逊撰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101123845
  • 页数:213 页
图书介绍:《尚书注疏校议》,凡十篇,是杜泽逊先生在整理编纂《尚书注疏汇校》的过程中撰写而成的一部学术札记。该书在遍查《尚书注疏》存世重要版本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重要异文择要撰写札记,加以按断,其中既有对异文来龙去脉的梳理,也不乏对《尚书》义理的阐发,对读者深入研读《尚书注疏》将有所裨益。为了方便读者更为直观地了解相关版本情况,书中穿插了大量书影。
上一篇:萨尔加多传下一篇:宋代周礼学史
《尚书注疏校议》目录
标签:注疏 尚书

尚书注疏校议卷一 1

(一)《经典释文》保存旧本异文之可贵 1

(二)《经典释文》经注摘句字体不能画一 1

(三)《经典释文》缺字 1

(四)《经典释文》传刻之讹字 2

(五)经注释文本、经注疏释文本之“释文”可正《经典释文》之讹 3

(六)注疏本“释文”之增益 3

(七)注疏本“释文”失真 3

(八)注疏本“释文”反切随语音变化而改 3

(九)刘师培《经学教科书》述古文《尚书》马、郑注未确 4

(一○)孔颖达引《国语》 4

(一一)顾彪《尚书疏》 4

(一二)敦煌本之可贵 5

(一三)敦煌本倒文 7

(一四)阮元论日本古本之不可尽从 7

(一五)段玉裁论日本足利古本不尽可据 8

(一六)日本古本不可尽信之一例 9

(一七)宋刊单疏本之可贵 9

(一八)宋刊单疏本讹字 10

(一九)宋刊单疏本、八行本之可贵 11

(二○)宋刊单疏本、八行本保存疏中之注 12

(二一)宋刊八行本与单疏本近缘 14

(二二)宋刊八行本当源於单疏本 14

(二三)宋刊八行本之误 15

(二四)宋刊八行本妄改 16

(二五)宋刊八行本脱字 17

(二六)宋刊八行本倒文 17

(二七)宋刊八行本改通假字为通行字 18

(二八)宋刊八行本偶用俗字 18

(二九)足利八行宋本之修版改字 18

(三○)足利八行本修版之误 19

(三一)足利八行本修版之可取者 20

(三二)足利八行本修版依《史记》改字 21

(三三)足利八行本修版或延至明代 22

(三四)《尚书要义》存宋刊单疏本、八行本之旧貌 24

(三五)《尚书要义》讹字独与宋刊八行本同者 24

(三六)《尚书要义》脱文独与宋刊八行本同者 25

(三七)《尚书要义》当从八行本《尚书正义》出 25

(三八)《尚书要义》之有释文 26

(三九)《尚书要义》库本讹字 26

(四○)宋魏县尉宅刊本疏文或源出宋刊八行本 26

(四一)宋魏县尉宅本之佳处 27

(四二)宋魏县尉宅本脱文 28

(四三)宋魏县尉宅本脱注文疏文七十二字 29

(四四)宋魏县尉宅本之讹字 29

(四五)宋魏县尉宅本倒文 29

(四六)宋魏县尉宅本衍文 30

(四七)宋魏县尉宅本“释文”位置或与十行本以下诸本不同 31

(四八)宋魏县尉宅本改反切 31

(四九)毛居正所校有本 31

尚书注疏校议卷二 33

(五○)蒙古平水刊本与宋魏县尉宅本之近缘关系 33

(五一)蒙古平水本偶有佳处 35

(五二)蒙古平水本与单疏本、八行本异而平水本较胜者 36

(五三)蒙古平水本与单疏本、八行本同而胜於魏县尉宅本者 36

(五四)蒙古平水本因方音而致误 36

(五五)蒙古平水本脱文 36

(五六)蒙古平水本“释文”脱字 37

(五七)蒙古平水本“释文”之讹 37

(五八)宋魏县尉宅本、蒙古平水本改通假字为通行字 37

(五九)卢文弨或见蒙古平水本 38

(六○)李盛铎旧藏宋本《尚书》系建刻 38

(六一)李盛铎旧藏宋本或与日本古写本合 40

(六二)宋王朋甫刊本、宋刊纂图互注本误孔颖达疏文为孔安国传文 41

(六三)宋王朋甫刊本、宋刊纂图互注本近缘 42

(六四)宋刊纂图互注本之可称道者 43

(六五)宋刊纂图互注本引“朱氏”说《武成》错简 43

(六六)宋刊纂图互注本讹字 44

(六七)宋刊纂图互注本有孔传、陆释文相淆者 44

(六八)宋刊纂图互注本“重言”不全 45

(六九)元相台岳本之可贵 45

(七○)元相台岳本与敦煌写本独合者 46

(七一)元相台岳本音切脱误 47

(七二)元王天与《尚书纂传》偶有可取 47

(七三)元刊十行本源出宋魏县尉宅本 47

(七四)元十行本与蒙古平水本之特殊关系 48

(七五)元十行本避宋讳 49

(七六)元十行本误改疏文起讫语 50

(七七)元十行本误改 50

(七八)元十行本《盘庚》篇误字尤多 51

(七九)元十行本脱疏文三十字 51

(八○)元十行本脱疏文二十八字 51

(八一)元十行本脱“释文”五十八字 52

(八二)元十行本脱“释文” 52

(八三)元十行本改“释文”反切 53

(八四)注疏本“释文”有较单行本繁者 54

(八五)元十行本正德修版之改正 54

(八六)元十行本正德修版不明孔疏俗语而妄改 56

(八七)元十行本明修版之误 56

(八八)元十行本之剜板校正 59

(八九)元十行本漫漶致李元阳本误刻 60

(九○)元十行本坏字致阮元本误刻 61

(九一)元十行本、李元阳本、北监本讹误之迹 61

(九二)永乐刊本存元十行本梗概 61

(九三)永乐本所据为元十行早期印本 63

(九四)永乐本之校勘 64

(九五)永乐本之可取 64

(九六)永乐本之讹 65

(九七)永乐本、殿本之臆改 65

(九八)择是居影刻永乐本之改字 65

尚书注疏校议卷三 67

(九九)嘉靖李元阳刊本校雠之功 67

(一○○)李元阳用他校法补脱文之可议 71

(一○一)李元阳本之讹误 71

(一○二)李元阳本因误读孔传而误改 73

(一○三)李元阳本之臆改 74

(一○四)李元阳本之臆增 75

(一○五)李元阳本误删字 75

(一○六)李元阳本脱字 75

(一○七)阮元谓葛氏永怀堂本多依闽本 76

(一○八)万历北监本文字规范之一例 76

(一○九)北监本避讳之严 78

(一一○)北监本校雠之可称道者 78

(一一一)北监本挖改 86

(一一二)北监本误改 86

(一一三)北监本据《周礼》改《尚书》疏文 87

(一一四)北监本据蔡传改经文 88

(一一五)北监本据《汉书》删字之不可取 88

(一一六)北监本误改疏文起讫语 89

(一一七)北监本校雠之失 89

(一一八)北监本擅改“释文” 92

(一一九)北监本文字规范偶有未安 94

(一二○)北监本因李元阳闽本漫漶而致误 94

(一二一)浦镗据北监本修版之误 94

(一二二)浦镗、阮元用北监本修版一脉相沿 94

尚书注疏校议卷四 99

(一二三)崇祯毛氏汲古阁本校改与宋本合 99

(一二四)毛本改字独与宋魏县尉宅本合者 104

(一二五)毛本讹字 105

(一二六)北监本坏字导致毛本误刻 106

(一二七)“太卜”误“大小” 106

(一二八)乾隆武英殿本之校雠 106

(一二九)殿本据古本补脱 108

(一三○)殿本理校之佳者 108

(一三一)殿本调整疏文之不可取 108

(一三二)殿本改易古书面貌 109

(一三三)殿本臆改 109

(一三四)殿本讹字 109

(一三五)殿本脱文 110

(一三六)殿本脱“释文” 110

(一三七)殿本据《经典释文》原书改注疏本音切之非 110

(一三八)殿本臆改“释文”反切 110

(一三九)殿本断句之误 111

(一四○)殿本所据为北监本修版 111

(一四一)殿本、浦镗、阮元所据北监本乃修版 112

(一四二)殿本“考证”之误 112

(一四三)《四库全书》本之校正 112

(一四四)库本臆改 113

(一四五)库本讹误 113

(一四六)《四库全书荟要》本之校雠 113

(一四七)《荟要》案语之误 114

(一四八)乾隆重刻岳本附《考证》之误 114

(一四九)顾炎武校唐石经误用万历补本 115

(一五○)顾炎武等引《经典释文》反切误用注疏明人改本 115

(一五一)山井鼎所校古本之可贵者 116

(一五二)山井鼎误读孔传 117

(一五三)物观误读“释文” 118

(一五四)山井鼎、阮元之误 118

(一五五)文选楼本《七经孟子考文》之误刻 118

(一五六)浦镗所见毛本乃后印本 119

(一五七)浦镗《正字》理校或与宋八行本合 120

(一五八)浦镗、卢文弨、阮元理校未必可信 120

(一五九)浦镗摘句之误 120

(一六○)浦镗误校 121

(一六一)浦镗《正字》之非 121

(一六二)浦镗《正字》用《困学纪闻》未注明所出 121

(一六三)浦镗、卢文弨暗用殿本 121

(一六四)浦镗《正字》有订殿本者 122

(一六五)浦镗《正字》库本有讹误错乱 122

(一六六)卢文弨所称“石经”或为汉石经 123

(一六七)卢文弨误信日本古写本 123

(一六八)卢文弨误从足利宋刊八行本修版 124

(一六九)卢文弨、阮元误信山井鼎所校足利宋八行本 124

(一七○)卢文弨用山井鼎《考文》而不合原意 125

(一七一)卢文弨用山井鼎《考文》或生搬硬套 127

(一七二)卢文弨订殿本之误 128

(一七三)卢文弨於殿本未尽校 128

(一七四)卢文弨《拾补》袭用浦镗《正字》 129

(一七五)卢文弨《拾补》袭浦镗说而误 130

(一七六)卢文弨《拾补》引浦镗说而误 130

(一七七)卢文弨用浦镗说而稍变之 130

(一七八)卢文弨所见浦镗《正字》与《四库全书》本《正字》或异 130

(一七九)卢文弨引浦镗说或不见於库本《正字》 131

(一八○)卢文弨《拾补》刊版讹误 131

(一八一)卢文弨误校 132

(一八二)卢文弨、段玉裁臆改古书 133

(一八三)惠栋辑《郑注尚书》 134

尚书注疏校议卷五 135

(一八四)阮元所见十行本修版当早於刘盼遂藏本 135

(一八五)阮刻所据十行本修版或有较晚之页 137

(一八六)阮元重刊十行本不轻改字 138

(一八七)阮本改字 140

(一八八)阮本改从《经典释文》例 140

(一八九)阮本讹误 141

(一九○)阮本误倒 142

(一九一)阮本挖改 142

(一九二)阮元理校例 142

(一九三)阮元《校记》较山井鼎、卢文弨之进步 142

(一九四)阮校与卢文弨或左,阮说不尽可从 143

(一九五)阮元《校记》之非 143

(一九六)阮元《校记》强为立说 145

(一九七)阮元《尚书序》校勘记之可议者 146

(一九八)阮校所据唐石经与皕忍堂摹刻有异 147

(一九九)阮元《校记》用山井鼎《考文》而误者 148

(二○○)阮元《校记》用山井鼎《考文》而不能变通 149

(二○一)阮元失校 149

(二○二)阮元《校记甲》之胜处 150

(二○三)阮元《校记甲》之非 151

(二○四)阮元《校记甲》误判毛本避讳 152

(二○五)阮元《校记甲》讹字 152

(二○六)阮元《校记甲》摘句有误读 152

(二○七)阮元《校记乙》承用《校记甲》而误者 152

(二○八)阮元《校记乙》讹字 156

(二○九)阮元《校记乙》“宋本”不可尽信 156

(二一○)阮元《校记乙》“岳本”或为“毛本”之误 157

(二一一)阮元《校记乙》何以“毛本”孤立 157

(二一二)阮元《校记乙》之遗憾 159

(二一三)张钧衡择是居影刊《尚书注疏》之误 160

(二一四)张钧衡《校记》摘句误 161

(二一五)张钧衡《校记》之误说 161

(二一六)张钧衡《校记》之曲说 163

(二一七)《尚书正义定本》据日本古本改字之非 163

(二一八)《定本》据疏文改经文之可议 165

(二一九)《定本校记》之非 165

(二二○)《定本校记》不明孔颖达疏文之例者 165

(二二一)《定本校记》引卢文弨校未确 165

(二二二)十行本以下诸本平议 165

(二二三)从十行本到阮本 167

(二二四)“等说”、“筭说”、“筭法”、“算法” 167

(二二五)“桑果”、“禾果”、“禾木” 168

(二二六)注疏本孔传讹字 169

(二二七)宋元本经注释文系统、经注疏释文系统之音切不可轻改 169

(二二八)“底本之是非”与“立说之是非”或难遽定 170

(二二九)汇校之益 171

尚书注疏校议卷六 173

论平水本《尚书注疏》 173

十行本《尚书注疏·君奭》书后 188

明永乐本《尚书注疏》跋 192

阮元刻《尚书注疏》校勘记“岳本”辨正 195

《尚书·说命》孔传校议 2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