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研究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研究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乐平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19715762
  • 页数:208 页
图书介绍: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随着建国初期劳动保险制度的初步确立而建立。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基本遵循着两条线的设计思路:以企业单位及其职工为主体为一条线,企业职工因为工作原因遭受伤亡,称为“工伤”;以国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为另外一条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因为工作原因遭受伤亡,称为“公伤”。本书系统梳理和研究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研究》目录

第一章 中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的发展 1

一、1951年2月至1996年9月,《劳动保险条例》的实施与工伤保险制度的曲折发展 1

二、1996年10月至2003年12月,《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实施奠定了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出台为工伤预防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在立法中强调了工伤职工享有工伤保险待遇——发展与问题并存 6

三、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工伤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 9

四、2011年至今,《社会保险法》的出台,《工伤保险条例》及其他法律法规的修改,进一步推动了工伤保险法治化 11

五、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 27

第二章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模式与构建 31

第一节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概述 31

第二节 混合构造的工伤保险基金 33

一、构造模式 33

二、实施功能 34

三、监管体制 36

第三节 工伤预防 38

一、关于工伤事故预防的一般规定 38

二、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 39

三、职业病的预防 41

第四节 行政—司法双轨处理机制 46

一、工伤保险处理流程和公共部门职责 46

二、工伤处理机制的特点 47

第五节 工伤保险保障水平的影响性因素 50

一、保障对象范围 50

二、工伤认定标准 50

三、工伤保险待遇 54

四、制度渊源 63

第六节 工伤保险法律责任 64

一、关于骗取工伤保险待遇或工伤保险基金支出法律责任的规定 64

二、关于未参保单位法律责任的规定 64

三、关于对用人单位不协助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核实法律责任的规定 66

四、非法用工单位的赔偿责任 66

第三章 工伤认定标准及司法救济 68

第一节 工伤认定概述 68

一、认定工伤的前提是具有劳动关系 68

二、认定工伤须具有法定情形 72

三、认定工伤应予排除的情形 74

四、认定工伤的行政主体是劳动保险行政部门 74

第二节 工伤认定的处理程序 86

一、工伤认定申请的提起 86

二、工伤认定申请的受理 89

三、工伤认定的调查 90

四、工伤认定决定的作出 90

五、不服工伤认定决定的救济 91

第三节 因日常工作遭受伤害的工伤认定 91

一、因生产安全事故遭受伤害的工伤认定 93

二、因预备性、收尾性工作遭受伤害的工伤认定 96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工伤认定 96

第四节 遭受交通事故伤害的工伤认定 101

一、上下班途中发生的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如何认定为工伤 102

二、认定是否属于上下班途中的关键因素是合理时间、合理路线的认定 105

三、因工外出期间受到的交通事故伤害的工伤认定 106

四、职工驾驶本单位(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工伤认定 107

第五节 因工外出受到伤害的工伤认定 108

一、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因为工作原因遭受意外伤害,应当认定为工伤 108

二、因工外出期间为解决必需的生理需要而发生的意外,也应当认定为工伤 109

三、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失踪或长期下落不明应当认定为工伤 111

四、被派遣出境工作期间的工伤认定问题 111

第六节 职业病的工伤认定 114

一、我国现行的职业病种类 115

二、职业病的诊断 118

第七节 视同工伤的工伤认定 120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可认定为视同工伤 121

二、职工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应该认定为视同工伤 123

三、伤残复转军人旧病复发,应该认定为工伤 123

第八节 工伤认定的举证责任 123

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制度 129

第一节 劳动能力鉴定制度概述 129

一、我国劳动能力鉴定制度的历史变迁 129

二、劳动能力鉴定的法律定位 131

第二节 劳动能力鉴定的功能与局限 133

一、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性质 133

二、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机构设置与工作规则 134

三、劳动能力鉴定申请权的性质与内容 135

四、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主体 136

第三节 劳动能力鉴定程序 137

一、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与流程 137

二、劳动能力鉴定的内容 139

三、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的评价 140

第四节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法律功能 142

一、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性质 142

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可诉性探讨 144

三、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法律地位与规则完善——从诉讼证据角度考察 145

第五节 域外劳动能力鉴定制度比较 147

一、劳动能力鉴定主体的职责 147

二、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和规则比较研究 148

三、关于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比较 149

四、关于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为诉讼证据制度的比较 150

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标准确定与责任承担 152

第一节 工伤保险待遇概述 152

第二节 工伤保险待遇的计发标准 156

第三节 工伤保险待遇的基数确定 163

第四节 工伤保险待遇的给付主体 164

一、工伤保险基金承担的工伤保险待遇 165

二、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 166

第五节 未参保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给付 167

第六节 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 174

一、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制度出台的背景 174

二、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制度的主要内容 176

三、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争议 177

四、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的法律判定 179

第六章 第三人侵权所致工伤的法律适用:冲突与竞合 194

第一节 第三人侵权所致工伤的问题由来 195

第二节 国际通行的赔付模式考察 197

一、国际上通行的四种模式 197

二、国际通行模式借鉴的启示 199

第三节 第三人侵权所致的工伤法律适用——以交通事故为例 201

一、第三人侵权所致工伤的赔偿模式 201

二、第三人侵权的交通事故所致工伤适用双重赔偿模式是对法律的正确适用 203

三、用人单位侵权的交通事故所致工伤只能适用工伤赔偿 204

第四节 构建统一工伤赔付模式 205

一、实行双重受益模式必须衔接立法,改变各地现行做法 206

二、实行补差模式必须确立代位追偿权制度 207

三、确立补差模式更适合我国国情 2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