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陈奇文集
陈奇文集

陈奇文集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2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奇著
  • 出 版 社:北京:团结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512654976
  • 页数:1094 页
图书介绍:
《陈奇文集》目录
标签:文集

第一编 儒学研究 3

第一篇 汉学研究(一) 3

第一文 郑珍 3

第二文 郑珍与汉学 6

第三文 郑珍经学门径刍议 12

第四文 郑珍《仪礼私笺》评介 16

第五文 郑珍对《周礼·考工记》的研究 25

第六文 郑珍对《说文》逸字的补正 28

第七文 郑珍对《说文》新附字的研究 36

第八文 郑珍对古文的研究 44

第九文 郑珍《亲属记》对古代称谓的研究 51

第十文 郑珍史学著作《郑学录》 53

第十一文 略谈郑珍的校勘学 56

第十二文 郑珍生平及著述 59

第二篇 汉学研究(二) 68

第一文 《辛亥革命时期刘师培的经学》摘要 68

第二文 辛亥革命时期刘师培的经学 70

第三文 刘师培的汉、宋学观 72

第四文 刘师培的今、古文观 83

第五文 刘师培“力攻今文”析 92

第六文 刘师培对传统经学的批判 103

第七文 刘师培的经学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宣传 112

第八文 刘师培的经学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宣传 120

第九文 刘师培的校勘学 131

第十文 刘师培的六经皆史观 135

第十一文 刘师培的文字学 145

第十二文 刘师培的伦理学 155

第十三文 刘师培的地理学 163

第十四文 西学与刘师培的国粹研究 166

第十五文 刘师培的后期经学 171

第三篇 汉学研究(三) 185

第一文 顾炎武、黄宗羲与清初汉学的萌芽 185

第二文 阎若璩、胡渭与清初汉学的萌芽 195

第三文 戴震与清代汉学的鼎盛 201

第四文 章炳麟、刘师培与清代汉学的异端及其基本终结 205

第四篇 今文经学研究 212

第一文 清代今文经学的复兴 212

第二文 常州学派与今文经学的复兴 215

第三文 龚自珍与今文经学的兴盛 223

第四文 魏源与今文经学的兴盛 228

第五文 今文经学研究的盛行 233

第六文 今文经学的延续 237

第七文 今文经学的异端及其基本终结 241

第五篇 心学研究 248

第一文 明朝前期的陆学潜流 248

第二文 明朝前期吴与弼的兼采朱陆之学 253

第三文 陈献章心学简论 257

第四文 湛若水心学探析 266

第五文 衰退时期的士大夫应世哲学 271

第六文 王守仁的“心即理”及其认识论意义 274

第七文 王守仁的“良知”论 279

第八文 王守仁的“致良知”与事上磨炼 282

第九文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与体究践履 289

第十文 浙中王学与王守仁心学的广泛传播 293

第十一文 江右王学与王守仁心学的广泛传播 299

第十二文 黔中王学与孙应鳖心学 304

第十三文 泰州学派与明代中后期心学的异端倾向 310

第十四文 论王艮的身本心学 313

第十五文 何心隐的独重朋友之伦及“育欲”思想 317

第十六文 李贽的童心与心学 319

第十七文 心学与清初思想解放潮流 324

第六篇 儒学与生态文明 334

第一文 天神崇拜:儒家的大自然敬畏思想 334

第二文 “天地万物与人原为一体”:王阳明的物我和谐观 342

第三文 “我与天地万物一体”:孙应鳌的“天人合一”思想 349

第四文 理学与生态文明 354

第七篇 儒文化与民族认同 357

第一文 儒家大一统思想与中华认同 357

第二文 “辑安中国”,“垂仁义之统”:司马相如与西汉王朝的夜郎开发 363

第三文 弘扬主流文化,推动地方社会发展:以汉代贵州儒文化的传播及其影响为例 366

第四文 武侯丞相到过今贵州考 373

第五文 古代贵州的杨再思祭祀与民族认同 376

第六文 元代儒文化与民族认同特点 379

第七文 王守仁与明代贵州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及民族认同 382

第八文 明代贵州儒文化与民族认同 385

第九文 陈法“正学”及其致用思想 391

第十文 屯军与贵州明清儒文化:以安平陈氏家族为个案 404

第十一文 本土型·群体型·创新型:沙滩莫姓儒学与贵州本土儒学的形成 410

第十二文 儒家思想:夏同龢安身立命之根魂 417

第十三文 高枧夏氏家族:传播儒学,增进民族认同 422

第十四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贵州古代儒文化与民族认同研究》成果简介 425

第八篇 儒学与中国社会 432

第一文 王守仁心学与人的主体精神的昂扬 432

第二文 “人皆可以为尧舜”:道德的内化 440

第三文 发掘王守仁心学资源,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建设 444

第四文 近代“经世之风”的兴起 446

第五文 清末经学异端及其基本终结 452

第六文 张道藩的儒家文化情结 458

第七文 周素园与儒家思想 464

第八文 儒家礼治思想与社会角色意识 468

第九文 太平大同:理想社会的丰碑 474

第十文 从“五四”到“文革”:儒学六十年来的衰微 482

第二编 史学研究 491

第一篇 近代化问题研究 491

第一文 近代化:中国近代史的主流与红线 491

第二文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501

第三文 师夷长技,向西方学习:近代中国最响亮的时代口号 506

第四文 辛酉政变与中国近代化发端转折点 512

第五文 官僚阶层的动向与戊戌变法的失败——以李端棻为个案的研究 519

第六文 戊戌时期的政治共识与改革底线——张之洞旧体新用说略论 532

第七文 理想与现实:清末贵州社会变革之再思考 537

第八文 曲折中艰难前行:辛亥后社会长期动乱的困惑与思考 543

第九文 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从毛泽东同志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论述说起 549

第十文 求实创新,开拓近代史研究新气象 552

第二篇 鸦片战争史研究 555

第一文 再评鸦片战争前夕的禁烟讨论和禁烟运动 555

第二文 厉行禁烟,出兵援粤:鸦片战争时期的贵州 566

第三文 参加道光十八年禁烟讨论的将军、督抚人数考 567

第四文 再评1838年的禁烟讨论 570

第五文 晚清整饬吏治与禁烟运动 577

第六文 琦善“弛禁”问题复议 583

第三篇 辛亥革命史研究 592

第一文 刘师培投身革命原因再探 592

第二文 信仰支撑的崩坍:刘师培堕落原因再探 597

第三文 刘师培与暗杀王之春案 605

第四文 刘师培研究述评 609

第五文 评章太炎的“排满”宣传 631

第六文 《俄事警闻》、《警钟日报》及其篇目汇录 638

第七文 浙江革命运动:论传统的惰性(之一) 644

第八文 浙江革命运动:论传统的惰性(之二) 652

第九文 浙江革命运动:论传统的惰性(之三) 661

第四篇 无政府主义研究 670

第一文 讲习会派社会主义思想探析 670

第二文 世界社派与中国早期社会主义思想 683

第三文 师复主义与中国早期社会主义思想 695

第四文 无政府主义与中国早期社会主义思想 703

第五文 无政府主义的起源及其传入中国 711

第六文 辛亥革命前无政府主义宣传的特点 721

第七文 民国初年无政府主义在国内较为广泛的传播 724

第五篇 吴雁南研究 730

第一文 开拓奋进,逝犹未已:缅怀导师吴雁南先生 730

第二文 文成千万画春秋,思潮一编鉴今古:吴雁南生平与学术 739

第三文 吴雁南先生与陆王心学研究 751

第四文 吴雁南先生与“文革”后的清代经学史研究 758

第五文 吴雁南先生与新中国的经学史研究 764

第六文 鸿篇巨文,演绎春秋:《吴雁南文集》《吴雁南纪念文集》介绍 770

第七文 吴雁南:贵州学术界的一张名片 772

第六篇 史学研究 774

第一文 古代食人探源 774

第二文 太平天国人物评价略谈 785

第三文 略评《政艺通报》的地方自治思想 787

第四文 试论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科学社会主义 790

第五文 敬祖、思乡、爱族爱国:张道藩与盘县《张氏宗谱》 800

第六文 认真研究教材是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809

第七文 教改要重视对教材的钻研 811

第三编 随笔 819

第一篇 序、记 819

第一文 《刘师培思想研究》前言 819

第二文 《刘师培思想研究》后记 820

第三文 《吴雁南文集》编后语 820

第四文 《吴雁南纪念文集》:编者的话 822

第五文 《中国近代史教学提纲》编写说明 822

第六文 《〈俄事警闻〉〈警钟日报〉篇目汇录》编写说明 823

第七文 《刘师培年谱长编》编写说明 826

第八文 《刘师培年谱长编》后记 829

第九文 《儒学与中国社会》自序 830

第十文 《吴雁南评传》后记 835

第十一文 《王阳明及其思想简史》序 838

第十二文 《中国经学史纲要》后记 840

第十三文 《清代贵州农业发展研究》序 841

第二篇 侧记 纪实 报告 综述 844

第一文 中西文化比较讲习班综述 844

第二文 纂修清史,盛世盛举:“大型清史纂修研讨会”追记 849

第三文 忠恕之道促进世界和平:马来西亚第一届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 853

第四文 让儒学走向世界:记儒学第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 856

第五文 儒家文化的价值观与现代意义:第三届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 859

第六文 雅加达第四届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追记 865

第七文 儒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第五届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 867

第八文 河洛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和主流 869

第九文 出席“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纪略 871

第十文 “岭南第一人,江门陈白沙”:陈白沙诞辰580周年暨陈白沙与宋明理学研讨会纪实 873

第十一文 阳明学与21世纪:记“中国·贵阳(修文)第四届国际阳明文化节学术研讨会” 874

附录:良知与和谐社会:第三届国际阳明学术研讨会综述 877

第三篇 随笔 881

第一文 历史系举行研究生论文答辩会 881

第二文 历史系召开史学座谈会 881

第三文 黎庶昌:最早汉译社会主义一词的人 882

第四文 严于律己的校长 883

第五文 1908年江浙起义告密人考 884

第六文 电视剧《梦断鉴湖》主人公之一夏季高原型王金发 886

第七文 林则徐过贵州 887

第八文 中国近代最早的避孕记载 889

第九文 章太炎的气节 890

第十文 羊城掠影 890

第十一文 荟萃成编,新意迭出:介绍《清末社会思潮》 893

第十二文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894

第十三文 梁启超何年从康有为问学 904

第十四文 刘师培1903年会试地点在河南开封考 904

第十五文 1911年刘师复北上暗杀对象考 905

第十六文 《阳明学与近世中国》 906

第十七文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科研成果丰硕 907

第十八文 贵州师大与王阳明研究 909

第十九文 在《李端棻评传》座谈会上的发言 909

第二十文 儒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与核心 910

第二十一文 《中国近代史教学提纲》获“贵州省第七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915

第二十二文 充分展示贵州山水风情,深入发掘人文旅游资源 916

第二十三文 乡镇新上项目必须重视可行性论证 916

第二十四文 突出民族认同文化的继承弘扬 917

第二十五文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节点 918

第二十六文 与台湾美和科技大学杨锦富教授的对话 919

第二十七文 “全省党外领导干部阳明文化专题研讨班”发言稿 921

第二十八文 在“庹修明傩文化研究成果交流研讨会”上的发言 922

第二十九文 精神的生命永生 923

第四篇 课题论证评奖申报学科建设教学纲要 924

第一文 “陆王心学与中国社会历史”课题论证 924

第二文 “刘师培思想研究”课题论证 926

第三文 “清季贵州变革史研究”课题论证 928

第四文 “吴雁南研究”课题论证 929

第五文 “《俄事警闻》《警钟日报》研究”课题论证 930

第六文 “刘师培年谱编纂”课题论证 933

第七文 “刘师培教育思想研究”课题论证 935

第八文 “贵州古代儒文化与民族认同研究”课题论证 938

第九文 《郑珍与汉学》评奖申报书 943

第十文 《刘师培的今古文观》评奖申报书 943

第十一文 《讲习会派社会主义思想探析》评奖申报书 945

第十二文 《湛若水心学探析》评奖申报书 946

第十三文 《琦善弛禁问题复议》评奖申报书 946

第十四文 《刘师培思想研究》评奖申报书 947

第十五文 《刘师培年谱长编》评奖申报书 948

第十六文 《中国近代史教学提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 950

第十七文 《吴雁南评传》评奖申报书 952

第十八文 省级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申报材料 953

第十九文 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申请材料(2002年) 957

第二十文 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申请材料简要陈述(2004年) 960

第二十一文 振奋精神,推进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建设 962

第二十二文 省级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965

第二十三文 中国古代史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材料 969

第二十四文 专门史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材料 971

第二十五文 本科专业基础课《中国近代史》课程简介 974

第二十六文 本科公共选修课《中国经学史》课程简介 975

第二十七文 本科公共选修课《中国经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976

第二十八文 本科专业必修课《中国思想史》课程介绍 984

第二十九文 本科专业必修课《中国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985

第三十文 本科专业必修课《中国社会思想史》课程介绍 991

第三十一文 本科专业必修课《中国社会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992

第三十二文 《琦善“弛禁”问题复议》写作提纲 995

第三十三文 关于教师系列中正高岗位设置等问题的建议 999

第五篇 中国酒文化辞典·酒著作 1000

第六篇 指导学生论文 1029

第一文 论邓小平生产力观与建党思想 1029

第二文 李鸿章与《马关条约》 1031

第三文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对欧美小国的外交 1031

第四文 李鸿章与中巴通商条约的签订 1033

第五文 从固守传统到中体西用:翁同龢心路历程探析 1033

第六文 吴雁南先生与太平天国史研究 1035

第七文 吴雁南先生与辛亥革命史研究 1036

第八文 吴雁南先生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研究 1038

第九文 日俄战争时期的国人心态:以《俄事警闻》《警钟日报》文章为据 1040

第十文 清末民初军国民教育思潮研究 1041

第十一文 20世纪初年的中国女性解放运动:以《俄事警闻》《警钟日报》资料为据 1043

第十二文 日俄战争与20世纪初年的中国革命:以《俄事警闻》《警钟日报》为中心 1044

第十三文 刘师培普及教育思想研究 1044

第十四文 论日俄战争对清末预备立宪之影响 1046

第十五文 曾纪泽外交思想的近代化与困惑 1046

第十六文 洋务教育再思考:从中学历史教材的叙述论起 1047

第十七文 《俄事警闻》《警钟日报》广告研究 1048

第十八文 赫德与《局外旁观论》 1052

第十九文 试析李提摩太的“四民说” 1053

第二十文 1854年前后“修约”交涉研究 1053

第二十一文 李鸿章与中法战争“乘胜即收” 1055

第二十二文 熊自难留法勤工俭学研究 1056

第二十三文 滇案与《烟台条约》再研究 1057

第二十四文 马宗荣社会教育思想研究 1058

第二十五文 抗战时期贵州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059

第二十六文 论蔡元培的科学精神 1060

第二十七文 贵阳教案再研究 1061

第二十八文 葛布教会研究 1063

第二十九文 清末粤汉铁路研究:以《申报》资料为主 1064

第三十文 邓子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研究 1065

第三十一文 郑观应商办企业思想研究 1066

第三十二文 清末宪政稳健奏议研究 1067

第三十三文 马戛尔尼使华再研究 1070

第三十四文 《万国公报》与清末预备立宪 1071

第三十五文 《俄事警闻》《警钟日报》社说研究 1072

第三十六文 民国时期贵州边地教育研究 1074

第三十七文 刘师培学校教育思想研究 1075

第三十八文 乐嘉藻与清末民初的维新·共和·实业运动 1076

附录一 陈奇著述目录 1078

附录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名录(1999—2009) 109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