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术文库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认知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术文库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认知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术文库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认知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向勇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314770
  • 页数:242 页
图书介绍:以往对现代汉语缩略语的研究,多集中在缩略语的界定与分类、缩略语的属性与语法功能、汉语缩略语的构造原则上,但这些研究均以描述为主,缺乏认知角度的合理解释。语言不是自足的系统,研究语言不能脱离人类认知这一重要决定因素的影响。割裂语言和认知之间紧密的关系,将缩略语视作独立于人类认知之外的纯粹语言现象孤立地进行研究,是难以深入,难以有说服力的。认知视角下的汉语缩略语研究有助于揭示各种纷繁复杂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本质。本书主要运用概念转喻理论、概念整合理论以及概念隐喻理论来揭示汉语缩略语生成的认知理据、汉语缩略语的认知语义建构及汉语缩略语的语义演变的认知机制。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术文库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认知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缘起 1

第二节 研究目标和意义 2

第三节 研究方法 5

第四节 语料来源 6

第五节 本书结构 6

第二章 现代汉语缩略语研究综述 8

第一节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界定及分类研究 8

一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界定研究 9

二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分类研究 10

三 本书对现代汉语缩略语的界定 12

四 本书对现代汉语缩略语的分类 25

第二节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生成理据研究 33

一 汉语缩略语生成的经济理据研究 33

二 汉语缩略语生成的构造原则研究 35

第三节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属性和语法功能研究 38

一 汉语缩略语的属性研究 39

二 汉语缩略语的语法功能研究 40

第四节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语义建构研究 41

第五节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认知研究 43

第六节 小结 44

第三章 理论基础 46

第一节 概念隐喻理论 46

一 概念隐喻的运作方式 46

二 隐喻作为意义拓展的重要手段 49

第二节 概念转喻理论 51

一 概念转喻的运作方式 51

二 转喻作为一种认知参照现象 56

三 转喻作为词义拓展的重要机制 59

第三节 概念整合理论 61

一 概念整合理论的运作方式 61

二 概念整合作为语义建构的认知机制 64

第四节 本书的理论框架 66

第四章 现代汉语缩略语生成的认知理据 69

第一节 缩略语生成的经济理据 69

一 缩略语生成的简缩法则 70

二 借形缩略语生成的经济理据 74

三 缩略语的经济性导致理据性的磨蚀 77

第二节 缩略语生成的认知转喻理据 81

一 语言本身基于形式转指概念 81

二 语言形式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机制 85

第三节 缩略语的构造理据 86

一 取首原则及其认知理据 87

二 语义显豁原则及其认知理据 107

三 避歧原则及其认知理据 114

第四节 小结 120

第五章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语义建构 122

第一节 缩合式缩略语的语义建构 125

一 截搭型概念整合 126

二 截搭型概念整合基础上的糅合型整合 136

三 截搭型概念整合基础上的认知参照模式 140

第二节 拼缀式缩略语的语义建构 143

一 截搭型整合 143

二 截搭型概念整合基础上的糅合型整合 147

第三节 节略式缩略语的语义建构 151

一简单认知参照模式下的语义建构 152

二 复杂认知参照模式下的语义建构 157

第四节 汉语缩略语语义建构的本质 160

一 认知参照模式和概念整合互为基础 160

二 整合与分解的辩证统一 164

第五节 小结 168

第六章 现代汉语缩略语生成后的语义拓展 170

第一节 基于概念转喻的语义拓展 172

一 范畴典型成员转指范畴 173

二 范畴转指范畴成员 175

三 同一ICM内相邻概念之间的转指 178

四 动作与语义角色之间的互相转指 181

五 范畴属性转指范畴 198

六 范畴转指范畴属性 200

第二节 基于概念隐喻的汉语缩略语语义拓展 206

一 基于相似性隐喻的缩略语语义拓展 207

二 基于创造相似性隐喻的缩略语语义拓展 210

第三节 转喻和隐喻共同作用下的缩略语语义拓展 212

一 转喻义基础上的隐喻拓展 213

二 隐喻义基础上的转喻拓展 215

第四节 小结 216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218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218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 221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222

参考文献 224

后记 2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