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海洋环境科学概论
海洋环境科学概论

海洋环境科学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劲召,卢徐节,徐功娣编著
  • 出 版 社: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62353836
  • 页数:27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海洋地学环境、海洋资源环境、海水的物理化学特性、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环境问题、海洋调查、海洋监测、海洋灾害、海洋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更加强调海洋环境保护相关内容的组织和编写,把海洋及其环境保护内容能有机融合;能够弥补环境类专业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教材不足的问题。可作为高等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海洋环境保护知识教育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海洋环境科学概论》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环境科学 1

1.1.1 环境 1

1.1.2 环境问题 1

1.1.3 环境科学的任务 2

1.2 海洋科学 2

1.2.1 海洋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

1.2.2 海洋科学体系和分支学科 3

1.2.3 国际海洋科学的发展趋势 3

1.3 海洋环境科学 4

1.3.1 海洋环境科学概述 4

1.3.2 海洋环境的定义和一般特征 5

1.3.3 海洋环境分类 6

1.4 我国海洋自然状况 10

第2章 海洋地学环境 12

2.1 地球基础知识 12

2.1.1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12

2.1.2 地球的形状 12

2.1.3 地球起源 13

2.2 海水的起源 13

2.2.1 太阳系物质的含水量 13

2.2.2 海洋的形成 14

2.2.3 地球水圈层 15

2.3 海与洋 16

2.3.1 海 16

2.3.2 洋 17

2.3.3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 17

2.4 海岸地貌 18

2.5 海底地貌形态 19

2.5.1 大陆边缘 20

2.5.2 大洋中脊 21

2.5.3 大洋盆地 21

2.5.4 海底地形地貌调查 21

2.6 海洋沉积 22

2.6.1 海洋沉积相关术语 22

2.6.2 海洋沉积物分类 24

2.7 海底构造和大地构造学说 25

2.7.1 大陆漂移 25

2.7.2 海底扩张 27

2.7.3 板块构造 27

第3章 海洋资源 30

3.1 海水资源 30

3.1.1 海水直接利用 30

3.1.2 海水化学资源 31

3.1.3 海水淡化 32

3.2 海洋生物资源 35

3.3 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 35

3.4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 36

3.5 海洋矿产资源 37

3.5.1 海底煤田 37

3.5.2 海底砂矿 37

3.5.3 多金属结核 38

3.5.4 海底热液沉积物 38

3.5.5 磷钙土 39

3.6 海洋能资源 39

3.6.1 海洋风能 40

3.6.2 波浪能 40

3.6.3 潮汐能 41

3.6.4 海洋温差能 42

3.6.5 海洋生物能(光合能) 44

3.6.6 盐度差能 44

3.6.7 潮流能 45

3.7 海洋空间资源 45

3.8 海洋旅游资源 45

第4章 海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46

4.1 海水的主要成分 46

4.2 海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 47

4.2.1 放射性元素 47

4.2.2 海洋的放射性同位素分类 48

4.2.3 海洋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48

4.2.4 人工放射性核素 49

4.3 海水中的气体 50

4.3.1 大气组成 50

4.3.2 气体在海水中的溶解度 50

4.3.3 海水中的溶解氧 51

4.3.4 海水中的CO2 52

4.3.5 海-气界面交换模型 52

4.4 海水中的营养物质 53

4.4.1 硝酸盐 53

4.4.2 磷酸盐 54

4.4.3 硅酸盐 56

4.5 海冰 57

4.5.1 海冰形成和结构 57

4.5.2 海冰的特性和分类 58

4.5.3 海冰的淡化利用 59

4.5.4 海冰与海况 59

第5章 海洋生态环境 60

5.1 地球生命起源 60

5.2 海洋微生物 60

5.2.1 海洋微生物类群 61

5.2.2 海洋微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64

5.3 海洋植物 66

5.3.1 海藻 66

5.3.2 海草 68

5.3.3 盐沼植物 68

5.3.4 红树林 68

5.3.5 海洋植物的生产力 68

5.3.6 海洋植物的营养特点 69

5.4 海洋动物 70

5.4.1 海洋浮游动物 70

5.4.2 海洋底栖动物 72

5.4.3 海洋游泳动物 73

5.5 海洋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75

5.5.1 海藻场生态系统 75

5.5.2 沙滩生态系统 77

5.5.3 珊瑚礁生态系统 78

5.5.4 红树林生态系统 80

5.5.5 热液口和冷渗口生态系统 82

第6章 海洋环境问题 84

6.1 海洋环境主要污染源 84

6.1.1 陆源污染 84

6.1.2 海岸工程建设项目 85

6.1.3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 87

6.1.4 船舶 88

6.1.5 海洋倾倒 90

6.2 海洋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91

6.2.1 有毒有机污染物 91

6.2.2 石油类 93

6.2.3 营养盐 95

6.2.4 重金属 98

6.2.5 放射性物质 100

6.2.6 噪声 101

6.3 海洋资源开发对海洋的影响 102

6.3.1 围填海工程 102

6.3.2 海水淡化 105

6.3.3 海底缆线工程 109

6.3.4 海上钻井 113

6.3.5 海底资源开发 115

6.3.6 海水养殖 117

第7章 海洋调查 118

7.1 海洋调查总则 118

7.1.1 调查基本程序 118

7.1.2 调查质量控制 118

7.1.3 调查计划编制 119

7.1.4 调查用计量器具要求 119

7.1.5 实验室、船舶和潜标 119

7.1.6 调查的导航定位 121

7.1.7 海上作业 121

7.1.8 调查报告编写内容 121

7.2 海洋水文观测 122

7.2.1 一般规定 122

7.2.2 水温观测 123

7.2.3 盐度测量 124

7.2.4 海流观测 125

7.2.5 海浪观测 128

7.2.6 水位观测 130

7.2.7 海水透明度观测 130

7.2.8 水色观测 131

7.2.9 海发光观测 131

7.2.10 海冰观测 132

7.3 海洋气象观测 138

7.3.1 一般规定 138

7.3.2 海面有效能见度的观测 139

7.3.3 云的观测 140

7.3.4 天气现象的观测 141

7.3.5 海面风的观测 142

7.3.6 海面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观测 143

7.3.7 气压的观测 143

7.3.8 降水量的观测 143

7.3.9 高空气压温度湿度的探测 144

7.4 海洋声、光要素调查 144

7.4.1 一般规定 144

7.4.2 海水声速测量 144

7.4.3 海洋环境噪声测量 145

7.4.4 海底声特性测量 146

7.4.5 海面照度观测 146

7.5 海洋生态调查 147

7.5.1 站位布设原则 147

7.5.2 调查时间和频率 147

7.5.3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 148

7.5.4 海洋环境要素调查 148

7.5.5 人类活动要素调查 148

7.5.6 海洋生态评价 149

第8章 海洋监测 150

8.1 海洋监测分类 150

8.2 海洋监测的原则 151

8.3 采样和分析方法的选择 151

8.4 海洋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 151

8.4.1 相关重要术语 151

8.4.2 海洋监测质量保证 152

8.5 监测内容 153

8.5.1 海洋环境质量监测要素 153

8.5.2 项目选定原则 153

8.6 监测站位布设、监测频率和周期 153

8.6.1 站位布设 153

8.6.2 监测频率及周期 154

8.7 定位要求和船上实验室 154

8.7.1 海洋监测的定位 154

8.7.2 船上实验室 155

8.8 水质样品采集、贮存和运输 155

8.8.1 采样通则 155

8.8.2 安全措施 156

8.8.3 样品类型 156

8.8.4 采样站位的布设 157

8.8.5 采样装置 158

8.8.6 现场采样操作 159

8.8.7 特殊样品的采样 159

8.8.8 采样中的质量控制 160

8.8.9 样品的贮存与运输 161

8.9 海水分析 162

8.9.1 汞 162

8.9.2 镉 162

8.9.3 总铬 162

8.9.4 砷 162

8.9.5 油类 163

8.9.6 六六六、DDT 163

8.9.7 狄氏剂 163

8.9.8 活性硅酸盐 163

8.9.9 挥发酚 163

8.9.10 水色 163

8.9.11 透明度 164

8.9.12 嗅和味 164

8.9.13 水温 164

8.9.14 pH 165

8.9.15 悬浮物 166

8.9.16 盐度 166

8.9.17 浑浊度 166

8.9.18 溶解氧 167

8.9.19 化学需氧量 167

8.9.20 生化需氧量 167

8.9.21 总有机碳 167

8.9.22 无机氮 167

8.9.23 氨氮 168

8.9.24 亚硝酸盐 168

8.9.25 硝酸盐 168

8.9.26 无机磷 168

8.9.27 总磷 168

8.9.28 总氮 168

8.9.29 镍 168

8.10 沉积物分析 169

8.10.1 样品采集设备和工具 169

8.10.2 分析样品的采取 169

8.10.3 分析样品制备 170

8.10.4 主要分析项目 170

8.11 生物体分析 170

8.12 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171

8.12.1 一般规定 171

8.12.2 浮游生物生态调查 171

8.12.3 大型底栖生物生态调查 175

8.12.4 潮间带生物生态调查 177

8.13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180

8.13.1 浮标监测技术 180

8.13.2 岸基台站监测技术 181

8.13.3 海洋遥感监测技术 181

8.13.4 水下自航式海洋环境监测平台技术 181

8.13.5 海床基监测技术 181

第9章 海洋灾害 183

9.1 风暴潮 183

9.1.1 风暴潮概念 183

9.1.2 风暴潮的基本成因 183

9.1.3 风暴潮分类 184

9.1.4 风暴潮灾害 185

9.1.5 风暴潮预报和警报 187

9.2 海浪 189

9.2.1 灾害性海浪 189

9.2.2 灾害性海浪的危害 190

9.2.3 海浪预报和警报 190

9.3 海冰 193

9.3.1 北冰洋海冰 193

9.3.2 海冰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194

9.3.3 海冰灾害 194

9.3.4 冰情监测 195

9.3.5 海冰预报和警报 196

9.4 赤潮 198

9.4.1 赤潮的定义 198

9.4.2 赤潮的形成机制 199

9.4.3 赤潮的危害 199

9.4.4 赤潮的防治 201

9.5 绿潮 201

9.5.1 绿潮的危害 201

9.5.2 绿潮爆发机制 201

9.5.3 绿潮的预测 202

9.5.4 世界主要绿潮爆发区 202

9.6 海上大风 203

9.6.1 海上大风预警等级 203

9.6.2 海上大风灾害应急响应启动等级 205

9.7 海洋地质灾害 205

9.7.1 定义及分类 205

9.7.2 海水入侵 207

9.7.3 海岸侵蚀 209

9.7.4 海平面上升 211

9.8 我国近海海洋灾害分布 212

第10章 海洋环境管理 214

10.1 海洋环境管理的定义 214

10.2 我国海洋环境立法的主要成就 214

10.2.1 《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 215

10.2.2 环境保护基本法 216

10.2.3 海洋环境保护专门法律 216

10.2.4 海洋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216

10.2.5 部门规章 217

10.2.6 地方性法规 217

10.2.7 中国参加的国际公约和条例 217

10.3 海洋环境标准 217

10.4 我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 218

10.4.1 基本原则 218

10.4.2 功能分区 219

10.4.3 主要目标 219

10.4.4 内水和领海主体功能区 219

10.4.5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及其他管辖海域主体功能区 223

10.5 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概述 223

10.5.1 国际性公约 224

10.5.2 区域性公约 224

10.5.3 双边条约 225

10.5.4 海洋法公约 225

附录 部分重要海洋专门法律 226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226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 238

附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声明》 239

附录4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 240

附录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242

附录6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244

附录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 248

附录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决定 252

附录9 我国传统渔场 253

附录10 海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254

附录11 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 256

附录12 我国已公布的领海基点 257

附录1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海洋环境保护内容摘要 260

参考文献 26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