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药品质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
中药品质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

中药品质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万德光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32395651
  • 页数:43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我国首部研究中药品质理论的专著,旨在总结我国中药品质研究成果成果,交流部分作者研究工作经验,力求体现中药传承与发展的结合、中药学术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中药品质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目录

上篇 中药品质理论 1

第一章 中药品质的概念与内涵 3

第一节 中药的内涵和外延 3

一、中药的概念 3

二、中药的内涵和外延 3

第二节 中药品质的概念 4

一、品质的概念 4

二、中药品质的概念 4

第三节 中药品质古今认识 5

一、中药品质的传统认识 5

二、中药品质的现代研究 5

第四节 中药品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6

一、中药品质研究的模式 6

二、中药品质的主要研究范畴 6

第二章 中药品质评价标准 8

第一节 中药品质评价的发展历程 8

一、系统评价初级阶段 8

二、整理提高阶段 9

三、质量检测阶段 9

第二节 中药品质评价标准 9

一、现有的中药质量评价标准 10

二、现有中药品质保证体系 10

第三节 中药品质评价的几个关键问题 11

一、监控过程与检测产品 12

二、遗传与环境 12

三、道地产区与道地药材 12

四、栽培与品质 13

五、化学成分(组分)与品质 13

六、有毒有害与有效物质 14

第四节 中药品质评价的发展趋势 15

一、建立整体化学信息的质量评价标准 15

二、体现中医药特色的质量评价标准 16

三、建立完善的中药品质保证体系 17

第三章 中药品质理论研究 18

第一节 中药品质的遗传主导论 18

一、遗传决定生物性状特征 19

二、亲缘关系决定中药品质差异 24

第二节 中药品质的环境饰变论 26

一、生命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27

二、环境因子对中药品质的饰变 30

三、微生态环境对中药品质的影响 34

第三节 中药品质的生物多样性维持论 38

一、遗传多样性维持中药品质的稳定 38

二、物种多样性维系充足的药用资源 39

三、生态多样性孕育丰富药用资源 41

第四节 中药品质的传承论 42

一、遗传品质的传承 42

二、环境品质的传承 44

三、形态品质的传承 44

四、加工品质的传承 45

五、效用品质的传承 47

第五节 中药品质的效用决定论 49

一、中药效用优选药用资源 49

二、中药效用优选产地 50

三、中药效用优选加工方法 51

第六节 中药品质的多元调控论 52

一、农艺措施对中药品质的调控 52

二、采收与加工对中药品质的调控 54

三、炮制对中药品质的调控 56

四、用法对中药品质的调控 58

第七节 中药商品物流保质论 60

一、久贮后对中药品质的影响 61

二、储运不当降低中药品质 61

三、中药商品物流保质措施 63

第八节 中药辨伪论 64

一、古代对药物辨伪的认识 64

二、古代杜绝伪品的措施 65

三、近现代对药物辨伪的认识 66

第九节 中药资源的全球共享论 67

一、中药资源应用特点 67

二、中药资源全球共享的策略 68

中篇 中药品质评价方法 77

第四章 样品采集制备和分析的质量控制 79

第一节 检测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79

一、采样方案的拟订 79

二、样品采集与处理 83

三、采样质量保证与控制 84

第二节 分析测量的质量控制 87

一、分析质量保证 88

二、标准物质和标准分析方法 88

三、分析质量控制 91

第五章 中药种质资源评价方法 96

第一节 概述 96

一、种质和种质资源 96

二、中药种质资源及其特点 96

三、中药种质资源的主要类别 96

第二节 中药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和程序 97

一、中药种质资源的收集 97

二、收集材料的整理 98

三、中药种质资源的保存 98

第三节 中药种质资源的评价 99

一、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和栽培性状的描述记载 99

二、系统的特性鉴定 100

三、种质材料的遗传分析 101

第四节 种质资源的档案资料及其存储与检索 101

一、档案资料的主要内容及记录的国际化和标准化 102

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在种质资源工作中的应用 102

第六章 中药立地条件评价方法 105

第一节 概述 105

一、立地条件的概念 105

二、中药立地条件的范畴与类型 106

第二节 中药立地条件研究的主要内容 108

一、中药立地条件研究的主要任务 108

二、中药立地条件研究的主要内容 108

第三节 中药立地条件的评价 108

一、立地条件评价因素的选择与指标体系 108

二、立地条件的评价方法 109

第四节 中药立地条件评价研究的思路与模式 110

一、立地条件调查与资料的收集 110

二、数据的处理及流程 112

第七章 形态学评价方法 113

第一节 概述 113

第二节 形态学评价的内容 113

一、本草考证 113

二、中药基原的鉴定 115

三、中药性状鉴定 115

四、中药显微鉴定 116

第三节 形态学评价方法 116

一、本草考证的方法 116

二、中药基原形态鉴定的方法 117

三、中药性状鉴定的方法 119

四、中药显微鉴定方法 120

第四节 形态学评价方法的趋势 123

一、形态学评价的模式 123

二、形态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124

第八章 中药化学评价方法 127

第一节 概述 127

一、化学评价的概念及沿革 127

二、化学评价法的发展趋势 127

第二节 化学评价内容 129

一、中药标准物质体系构建 129

二、中药化学品质评价的关键——分析测试指标的选择 134

三、中药安全性控制 135

第三节 化学评价方法 139

一、一般化学法 139

二、光谱法 140

三、色谱法 149

第四节 化学评价的数据处理及分析 156

一、有效数值的修约及运算 156

二、数据处理、分析 156

第九章 安全性评价的方法 161

第一节 概述 161

一、中药安全性的历史沿革 161

二、中药安全性评价的内涵及基本概念 162

三、GLP与中药安全性评价 163

四、中药毒性成分类型简介 164

五、中药安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164

第二节 中药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165

一、中药毒理学试验研究 165

二、中药毒性成分控制研究 168

三、循证药学评价方法 168

四、代谢组学评价方法 169

五、中药证治毒理学评价方法 170

六、生物芯片技术评价方法 170

第十章 现代生物技术评价方法 173

第一节 概述 173

一、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 173

二、现代生物技术的理论基础 173

第二节 现代生物技术与中药品质评价 173

一、药用动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 174

二、药材道地性的遗传背景判别 174

三、化学型(有效成分)与基因型(DNA序列)相关性分析 174

四、中药种质资源的分子研究 174

第三节 现代生物技术评价方法 175

一、分子标记的种类 175

二、常用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 176

三、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 180

四、分子标记结果的分析方法 183

第十一章 中药生物评价方法 185

第一节 概述 185

一、生物评价的概念 185

二、生物评价的发展历程 186

三、生物评价法的应用特点 186

第二节 生物评价内容 187

一、中药品种鉴定的新技术和方法 187

二、中药质量控制的新模式和方法 187

三、新药源寻找和利用 187

四、确定毒效关系 188

第三节 生物评价方法 188

一、生物检定法 188

二、免疫活性测定法 189

三、酶促反应测定法 190

四、生物热活性检测法 191

五、受体结合分析法 191

六、细胞培养法 192

第四节 生物评价思路 193

一、测定指标的选择 193

二、标准品或对照品的选择 193

三、测定模型、测定方法的选择 193

四、实验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94

五、数据处理的问题 194

下篇 中药品质研究实践 197

第十二章 中药品种的传承研究 199

第一节 远志的本草考证 199

一、入药历史 199

二、品种历代传承 199

三、产地和道地性考证 200

四、采收加工与炮制传承 200

五、性、效、用传承 201

六、结果与讨论 202

第二节 威灵仙本草新考 202

一、入药的历史和产地考证 203

二、品种源流新考 203

三、结果与讨论 204

第三节 金银花名实考证 204

一、宋以前有关金银花的基原 205

二、宋代有关金银花的基原 205

三、明代有关金银花的基原 206

四、清代有关金银花的基原 206

五、讨论 206

第四节 川木通的源流考证 207

一、木通入药历史和产地考证 207

二、品种源流考证 208

三、性、效、用沿革考证 211

四、讨论 212

第五节 桑类中药的原植物考证 212

一、本草中关于桑类中药原植物的描述 212

二、本草中的桑图 213

三、近、现代著作中桑类中药的原植物 215

四、结果与讨论 215

第十三章 中药资源与商品调查 220

第一节 远志资源与商品调查 220

一、调查方法 220

二、结果与分析 220

三、讨论 223

第二节 川木通资源与商品调查 223

一、调查方法 223

二、结果与分析 224

三、讨论 225

第三节 虎杖资源与商品调查 226

一、调查方法 226

二、结果与分析 226

三、讨论 228

第四节 川产商品金银花的调查 228

一、材料和方法 229

二、结果与分析 229

三、讨论 230

第十四章 中药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232

第一节 金丝桃属药用植物分泌结构的研究 232

一、材料和方法 232

二、结果与分析 233

三、讨论 237

第二节 川产苦丁茶形态组织学鉴定 238

一、材料和方法 238

二、结果与分析 238

三、讨论 242

第三节 川渝两地商品金银花原植物叶片的电镜扫描鉴定 243

一、材料和方法 243

二、结果与分析 243

三、讨论 245

第四节 丹参及四川鼠尾草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研究 245

一、材料和方法 245

二、结果 246

三、分析与讨论 250

第五节 丹参及鼠尾草植物根横切片显微鉴定 251

一、材料和方法 251

二、结果与分析 252

三、讨论 257

第十五章 影响中药品质的环境因素研究 260

第一节 环境因素对远志品质的影响 260

一、材料与方法 260

二、结果与分析 262

三、讨论 268

第二节 虎杖药材质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69

一、材料与方法 269

二、结果与分析 270

三、讨论 272

第十六章 中药栽培品质的研究 274

第一节 远志培育技术研究 274

一、材料与方法 274

二、结果与分析 276

三、讨论 282

第二节 款冬花栽培技术研究 282

一、材料与方法 283

二、结果与分析 284

三、讨论 287

第三节 川明参连作障碍防治措施的研究 288

一、材料与方法 288

二、结果与分析 290

三、讨论 300

第十七章 中药品种的分子标记评价研究 302

第一节 远志RAPD与ISSR标记研究 302

一、材料与方法 302

二、结果与分析 304

三、讨论 307

第二节 川木通的分子鉴定 307

一、材料与方法 308

二、结果与分析 309

三、讨论 312

第三节 虎杖的分子标记研究 313

一、材料与方法 313

二、结果与分析 315

三、讨论 317

第十八章 中药品质化学评价研究 319

第一节 远志的化学品质研究 319

一、材料和方法 319

二、结果与分析 321

三、讨论 326

第二节 虎杖HPLC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327

一、材料和方法 327

二、结果与分析 328

三、讨论 329

第三节 丹参及雪山鼠尾草和云南鼠尾草的化学评价 330

一、材料与方法 330

二、结果与分析 331

三、讨论 333

第四节 头花蓼的化学品质分析 333

一、材料和方法 333

二、结果与分析 338

三、讨论 343

第四节 桑枝、桑白皮整体化学成分的表征研究 343

一、材料与方法 343

二、实验结果 347

三、结论与讨论 367

第五节 桃仁的化学品质研究 368

一、材料和方法 368

二、结果与分析 369

三、讨论 374

第十九章 中药品质相关的基因研究 376

第一节 小木通HMGCoA还原酶的克隆表达研究 376

一、材料与方法 377

二、结果与分析 379

三、讨论 383

第二节 银杏PAL酶基因克隆与分析 383

一、材料和方法 384

二、结果与分析 385

三、讨论 395

第二十章 中药替代资源研究 398

第一节 茯苓优良菌种的选育和液体发酵的研究 398

一、材料和方法 398

二、结果与分析 402

三、讨论 406

第二节 紫杉醇产生菌筛选与优良菌株的选育 408

一、材料和方法 409

二、结果与分析 411

三、讨论 416

第三节 银杏内酯生产菌株的选育与发酵条件筛选 417

一、材料和方法 418

二、结果与分析 421

三、讨论 43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