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聚合物改性原理](https://cover.qianqiantushu.cc/77/s6e18cf6.jpg)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聚合物改性原理](https://cover.qianqiantushu.cc/77/s6e18cf6.jpg)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聚合物改性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文广主编;蹇锡高主审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18417001
- 页数:263 页
绪论 1
第1篇 聚合物复合改性 5
第1章 聚合物添加复合改性 5
1.1 聚合物添加复合改性原理 5
1.1.1 聚合物各组分的相容性 5
1.1.1.1 聚合物添加复合各组分相容性粗略判断 5
1.1.1.2 聚合物添加复合各组分相容性界面判断 9
1.1.1.3 聚合物添加复合各组分相容性的性能判断 12
1.1.2 如何提高聚合物添加复合材料的相容性 13
1.1.2.1 添加剂的表面处理 13
1.1.2.2 加入相容剂 18
1.1.2.3 形成互穿网络结构 20
1.1.2.4 降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20
1.1.2.5 加入交联剂 20
1.1.3 聚合物共混物的分布状态 21
1.1.3.1 聚合物共混物非结晶相态的分散结构 21
1.1.3.2 聚合物共混物结晶相态的分散结构 23
1.1.3.3 影响聚合物共混物分散结构的因素 24
1.2 聚合物添加复合改性方法 25
1.2.1 聚合物添加复合改性混合原理 25
1.2.1.1 聚合物混合的分类 25
1.2.1.2 聚合物混合作用原理 26
1.2.2 聚合物添加复合改性混合设备 26
1.2.2.1 初混合设备 26
1.2.2.2 熔融混合设备 28
1.2.3 聚合物添加复合改性混合工艺 39
1.2.3.1 材料预处理 39
1.2.3.2 原材料的计量 41
1.2.3.3 原材料初混合 42
1.2.3.4 原材料加料 43
1.2.3.5 熔融混合 44
1.2.3.6 成品切粒 48
1.2.3.7 原料后处理 49
1.3 聚合物加工复合改性实例 50
1.3.1 聚合物加工复合改性 50
1.3.1.1 聚合物黏度改性 51
1.3.1.2 聚合物水稳定性改性 56
1.3.1.3 聚合物热稳定性改性 58
1.3.1.4 聚合物加工特性改性 61
1.3.1.5 聚合物润滑改性 63
1.3.1.6 聚合物收缩性改性 65
1.3.2 聚合物填充复合改性 70
1.3.2.1 聚合物填充改性作用 70
1.3.2.2 常用填充用填料 73
1.3.2.3 聚合物填充复合改性方法 77
1.3.3 聚合物增强复合改性 80
1.3.3.1 聚合物增强改性机理 81
1.3.3.2 聚合物增强的作用 81
1.3.3.3 聚合物增强改性方法 82
1.3.4 聚合物增韧复合改性 90
1.3.4.1 聚合物添加复合增韧机理 91
1.3.4.2 聚合物增韧复合改性方法 93
1.3.5 聚合物阻燃复合改性 98
1.3.5.1 聚合物阻燃衡量指标 98
1.3.5.2 聚合物添加阻然机理 100
1.3.5.3 聚合物添加阻燃技术 101
1.3.5.4 聚合物无烟阻燃技术 106
1.3.5.5 聚合物成炭阻燃技术 108
1.3.5.6 聚合物抗滴落阻燃技术 109
1.3.6 聚合物导电复合改性 110
1.3.6.1 聚合物添加复合导电基本原理 110
1.3.6.2 聚合物添加复合抗静电技术 110
1.3.6.3 聚合物添加复合导电技术 116
1.3.7 聚合物抗老化复合改性 128
1.3.7.1 聚合物抗热氧老化技术 128
1.3.7.2 聚合物抗光老化技术 131
1.3.8 聚合物光学复合改性 135
1.3.8.1 聚合物添加透明改性 136
1.3.8.2 聚合物添加光扩散改性 137
1.3.8.3 聚合物添加光泽改性 138
1.3.8.4 聚合物添加红外线适应改性 141
1.3.8.5 聚合物添加镭射雕刻改性 142
1.3.9 聚合物导热复合改性 144
1.3.9.1 聚合物导热机理 144
1.3.9.2 聚合物添加复合导热方法 145
1.3.10 聚合物阻隔复合改性 147
1.3.10.1 聚合物高分子添加阻隔改性 148
1.3.10.2 聚合物小分子添加阻隔改性 149
参考文献 149
第2章 聚合物工艺复合改性 151
2.1 聚合物中层复合改性方法 151
2.1.1 聚合物中层工艺复合用材料 152
2.1.1.1 聚合物中层工艺复合用基材 152
2.1.1.2 聚合物中层工艺复合用黏合剂 153
2.1.2 聚合物中层熔融复合改性 154
2.1.2.1 聚合物共挤出复合用材料 154
2.1.2.2 聚合物共挤出复合改性工艺 155
2.1.3 聚合物黏合复合改性 155
2.1.3.1 聚合物干式复合工艺 155
2.1.3.2 聚合物湿式复合工艺 158
2.1.4 聚合物中层工艺复合阻隔改性举例 159
2.1.4.1 一般树脂与一般树脂的复合 159
2.1.4.2 一般树脂与中等阻隔树脂的复合 159
2.1.4.3 中等阻隔树脂与中等阻隔性树脂的复合 160
2.1.4.4 一般树脂与高阻隔性树脂的复合 160
2.1.4.5 中等阻隔树脂与高阻隔树脂的复合 161
2.1.4.6 普通阻隔塑料/铝箔之间的复合 161
2.2 聚合物表面工艺复合改性 161
2.2.1 聚合物制品表面改性前处理 162
2.2.1.1 聚合物制品表面预处理方法 162
2.2.1.2 聚合物制品表面处理方法 163
2.2.2 聚合物制品表面镀层改性 164
2.2.2.1 聚合物表面电镀改性技术 164
2.2.2.2 聚合物表面真空镀改性技术 165
2.2.2.3 聚合物表面离子镀改性技术 166
2.2.3 聚合物表面涂层改性技术 167
2.2.3.1 聚合物涂层改性用涂料 167
2.2.3.2 聚合物涂装用涂料的选择 170
2.2.3.3 聚合物表面涂装技术 171
参考文献 171
第2篇 聚合物形态改性 174
第3章 聚合物结晶形态改性 174
3.1 聚合物结晶改性原理 174
3.1.1 聚合物的结晶性 174
3.1.2 聚合物的结晶能力 175
3.1.3 聚合物结晶体的种类 176
3.1.3.1 聚合物的晶型 176
3.1.3.2 聚合物的晶系 178
3.1.4 聚合物结晶控制原理 180
3.1.5 聚合物结晶改性方法 182
3.1.5.1 成型温度控制法 182
3.1.5.2 添加成核剂法 182
3.1.5.3 拉伸控制法 184
3.1.5.4 热处理控制法 184
3.1.6 聚合物结晶对制品性能的影响 184
3.2 聚合物结晶改性方法 186
3.2.1 聚丙烯结晶改性技术 186
3.2.1.1 聚丙烯的结晶性 186
3.2.1.2 聚丙烯a晶型成核改性 187
3.2.1.3 聚丙烯β晶型改性技术 190
3.2.2 聚酰胺结晶改性技术 193
3.2.2.1 无机成核剂 194
3.2.2.2 有机成核剂 194
3.2.3 PET结晶改性技术 195
3.2.3.1 无机成核剂 195
3.2.3.2 有机成核剂 197
3.2.3.3 高分子成核剂 197
3.2.3.4 结晶促进剂 198
3.2.4 PLA结晶改性技术 198
3.2.4.1 无机成核剂 199
3.2.4.2 有机成核剂 199
3.2.4.3 高分子类成核剂 199
3.2.4.4 成核剂促进剂 199
3.2.5 聚乙烯结晶改性技术 200
3.2.5.1 有机成核剂 200
3.2.5.2 无机成核剂 201
3.2.5.3 高分子成核剂 202
3.2.6 POM结晶改性技术 202
3.2.6.1 无机成核剂 203
3.2.6.2 有机成核剂 204
3.2.6.3 高分子成核剂 206
3.2.6.4 复合成核剂 206
3.2.7 PBS类树脂成核改性 206
参考文献 206
第4章 聚合物取向形态改性 208
4.1 聚合物取向形态改性原理 208
4.1.1 聚合物取向改性的原理 208
4.1.2 聚合物产生取向的方式 209
4.1.3 聚合物取向改性的作用 210
4.2 聚合物取向改性应用实例 212
4.2.1 聚合物双向拉伸技术 212
4.2.1.1 聚合物逐步双向拉伸技术 213
4.2.1.2 聚合物同步双向拉伸技术 217
4.2.2 聚合物单向拉伸技术 218
4.2.2.1 单向拉伸聚丙烯薄膜(OPP) 218
4.2.2.2 单向拉伸高密度聚乙烯薄膜(OPE) 218
参考文献 219
第5章 聚合物内应力形态改性 220
5.1 聚合物内应力的概念 220
5.2 聚合物内应力产生的原因 221
5.3 如何防止和消除产生的内应力 221
5.3.1 退火处理 222
5.3.1.1 聚合物制品退火处理的改性原理 222
5.3.1.2 退火的操作分类方式 223
5.3.1.3 聚合物制品退火处理的改性作用 223
5.3.2 加工条件的控制 226
5.3.3 原材料的控制 227
5.3.4 制品的设计 228
5.3.5 模具的设计 228
参考文献 229
第3篇 聚合物化学改性 231
第6章 聚合物交联改性技术 231
6.1 聚合物交联改性原理 231
6.2 聚合物交联改性作用 231
6.2.1 相对分子质量和黏度 231
6.2.2 力学性能 231
6.2.3 热学性能 232
6.2.4 电学性能 233
6.3 聚合物交联改性方法 233
6.3.1 聚合物辐射交联改性方法 234
6.3.1.1 聚合物辐射交联概况 234
6.3.1.2 聚合物辐射交联反应机理 234
6.3.1.3 聚合物辐射交联配方组成 235
6.3.1.4 影响塑料辐射交联的因素 235
6.3.2 聚合物过氧化物交联改性方法 236
6.3.2.1 聚合物过氧化物交联反应机理 236
6.3.2.2 聚合物过氧化物交联配方用组分 236
6.3.2.3 聚合物过氧化物交联配方组成 237
6.3.3 聚合物硅烷交联改性方法 237
6.3.3.1 聚合物硅烷交联机理 237
6.3.3.2 聚合物硅烷交联配方用材料 238
6.3.3.3 聚合物硅烷交联配方组成 239
6.3.3.4 聚合物硅烷交联工艺 239
6.3.3.5 影响聚合物硅烷交联的因素 240
6.3.4 聚合物其他交联改性方法 241
6.4 聚合物交联改性技术实例 242
6.4.1 PP交联改性技术 242
6.4.2 PE交联改性技术 243
6.4.3 PE过氧化物交联配方设计 244
6.4.4 硅烷交联配方设计 244
6.4.5 辐射交联配方设计 245
6.4.6 PVC交联改性技术 245
参考文献 247
第7章 聚合物接枝改性技术 249
7.1 聚合物接枝改性原理 249
7.2 聚合物接枝改性作用 249
7.3 聚合物接枝改性技术 250
7.3.1 聚合物接枝改性配方设计 250
7.3.2 聚合物接枝改性方法 251
7.4 聚合物接枝改性实例 251
参考文献 253
第8章 聚合物表面化学改性 254
8.1 聚合物表面放电处理改性 254
8.1.1 辉光放电处理技术 255
8.1.2 电晕放电处理技术 255
8.2 聚合物表面火焰处理改性 256
8.3 聚合物表面化学试剂处理改性 257
8.4 聚合物表面辐射处理改性 258
附录一 聚合物分类及中英文名称对照表 259
附录二 知名聚合物助剂和装备企业推荐目录 263
- 《基于聚合物的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宋克男,刘春太,(美)郭占虎主编 2019
- 《钻井液用烷基糖苷及其改性产品合成、性能及应用》司西强,王中华编著 2019
- 《Laves相NbCr2化合物的力学性能及其应用》刘昕责编;聂小武 2019
- 《螺旋配位聚合物》刘崇波著 2019
- 《聚合物化学原理》(美)保罗·约翰·弗洛里著 2020
- 《纳米技术改性水泥基材料》李海艳著 2019
- 《基于超支化聚合物制备纳米晶体与诱导纳米晶体组装》石云峰著 2019
- 《二维化合物的吸附特性》琚伟伟著 2020
- 《粉体表面改性 第4版》郑水林,王彩丽,李春全编著 2019
- 《翦伯赞全集 第10卷 中外历史年表 主编》翦伯赞著 2008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思维导图 超好用英语单词书》(中国)王若琳 2019
- 《黄遵宪集 4》陈铮主编 2019
- 《孙诒让集 1》丁进主编 2016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理实一体化教程 下》王秀军,徐永红主编;刘波,刘克生副主编 2017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