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货币哲学
货币哲学

货币哲学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德)西美尔(Georg Simmel)著
  • 出 版 社:北京:华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08095691
  • 页数:574 页
图书介绍:《货币哲学》是西美尔为数不多的大部头著作之一,主要阐释自近代以来的货币经济现象以及与它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货币哲学》并非一部纯粹的经济学著作,分析货币的社会经济机制不是西美尔货币理论的重点,货币及其制度化的现代发展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尤其是对人的内在生活、精神品格的影响,才是西美尔货币文化-现代性理论的要旨所在。
《货币哲学》目录
标签:货币 哲学

中译本前言:金钱、性别、生活感觉&刘小枫 1

译者导言&陈戎女 1

前言 1

分析卷 7

第一章 价值与货币 7

第一节 7

实在与价值是相互独立的范畴,通过之我们的观念内容变成了世界图景 7

客观价值的心理事实 11

实践中的客体性作为主观价值之统一体的标准化或保证 13

经济价值作为主观价值的客观化,对于直接享有[生活]的主体和对象之间的距离化有影响 14

[经济价值]与美学价值的类比 23

作为距离化(通过辛劳、放弃、牺牲)的经济活动,同时也克服距离 25

第二节 30

交换是克服对象纯主观的价值意义的起因 30

在交换中,事物彼此相互表现其价值 31

通过把一个对象与另一个对象交换,对象的价值被客观化 33

交换作为生活形式,作为经济价值的条件,作为主要的经济事实 33

实用理论与稀缺理论的还原 43

价值与价格:社会确定的价格是客观上调整的价格的最初阶段 48

第三节 55

经济价值在一种相对主义的世界图景中的排列 55

在认识论方面相对主义世界图景的草图示范 57

无止境地构建证据,和循环求证以确证彼此的合法性 59

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的客观性作为主观因素之间的关系 63

货币作为交换关系自主的表现,它将被需要的对象化为经济对象,并且建立了对象的可替代性 76

按货币的价值稳定性、发展与客观性,对货币性质的分析 79

货币作为一般的存在形式的物质化,依据之事物从它们彼此的相互关系中找到了其意义 87

第二章 货币的物质性价值 90

第一节 90

作为货币度量价值的功能,货币具有一种内在价值表面上是必不可少的 90

度量的问题 93

有效货币的量 98

货币有内在价值吗? 103

货币之纯粹符号特征的发展 108

第二节 116

对货币质料之非货币性使用性的放弃 116

反对符号货币的第一个理由:货币与货物的关系——这将为过剩的货币制造内在价值——并不是可精确规定的;内在价值补救了这一缺憾 120

反对货币仅是符号的第二个理由:货币符号之无限的可增性;相对主义对货币数量之绝对界限的漠然处之,以及由此导致的错误 125

货币的供应 128

现实性作为对纯概念相互的限制 132

第三节 135

货币从物质到功能的历史发展 135

社会互动及其结晶为特殊结构;买者、卖者与社会统一体——作为货币交往贸易的社会学前提——的一般关系 138

货币方针:经济社会的大与小、集中与分散之于货币的物质特性的意义 141

社会互动与交换关系。货币的功能:使商业便利,作为价值尺度具有稳定性,使价值流动和浓缩化 144

经济社会的大与小、分散与集中之于货币的物质特性的意义 150

货币向其一般职能特征的过渡 155

货币之物质性意义的下降 163

货币之价值意义的上升 173

第三章 目的序列中的货币 179

第一节 179

作为主客体之间有意识互动的目的性行动 179

目的论序列的不同长度 183

工具作为被强化的手段 185

货币:最纯粹的工具 186

货币之利用可能性的无限性 188

财富的自然增值现象 195

等量的金钱数额,作为一笔大宗财富的一部分与作为一小笔财富的一部分之间的差别 197

货币能使其纯粹的手段特征成为那些不被社会圈子所容的人的领地 201

第二节 210

手段变为目的的心理发展过程 210

货币:手段变为目的的最极端的例子 215

货币的目的特性倚赖于时代的文化趋向 216

货币的目的论地位造成的心理后果 218

贪财和吝啬 223

奢侈 235

禁欲式的贫困 240

犬儒主义(Zynismus) 244

乐极生厌的态度 246

第三节 248

货币的量即为货币的质 250

风险概率的主观差异 251

由于量变的原因造成质的不同结果的一般现象 254

经济意识的阈 256

在经济刺激方面的差异感受性 259

在货币领域中外部刺激与情绪反应的关系 263

[金钱]拥有者的人格统一性的意义 265

形式与数量在物质和文化上的关系 267

事物的量与质在物质和文化上的关系,以及金钱对此的意义 273

综合卷 279

第四章 个体自由 279

第一节 279

自由与义务并存279因义务而来的自由取决于义务是个人役务还是劳动产品而分级 280

货币义务是与最大程度的自由协调一致的形式 282

产权变更引入了价值最大化的问题 289

文化发展增加了人们可以依赖的人的数量,同时降低了对特定个人的人身依附 293

货币是人与人之间不涉个人的关系的载体,且是个体自由的载体 296

第二节 303

占有是行动303财产拥有与存在 306

借助于占有金钱,这种相互倚赖被解除了 308

不自由是诸种心理序列 314

不自由应用到从经济利益而来的义务中 316

自由就是在对事物的占有中清楚地形成自我 324

货币占有对自我的无条件及有条件的顺从 331

第三节 336

个人与占有的分化 336

通过货币造成的空间距离化与技术的客观化 338

个人总体从其个别的劳动成果分离出来,及其对劳动成果等价物造成的后果 341

个体从集体中独立 350

货币使新的聚合形式成为可能;为特定目的而组成的团体 351

货币经济与个人主义原则的一般关系 356

第五章 个人价值之货币等价物 365

第一节 365

偿命金 365

对人的估价从功利主义的向客观的、绝对的估价过渡 368

罚金与文化发展阶段 375

人的分化之进展与货币的不偏不倚之进展,这是它们越来越不相称的原因 378

买卖婚姻 383

买卖婚姻与妇女价值 385

男女性别的劳动分工,以及嫁妆 388

货币与卖淫现象的典型关系,其发展可类似于偿命金的发展 390

为钱结婚 395

贿赂 400

凸出的理念与货币 406

第二节 413

从内容确定的权利向支付货币需求的转化 413

强制性要求 416

实物价值转化为货币价值 418

自由之负面意义和个体被根除 420

个人劳动成果与货币等价物之间的价值差异 425

第三节 430

“劳动货币”及其基本原理 430

无偿的脑力劳动成果 433

劳动类型的差异作为量的差异 436

体力劳动作为计算劳动的单位 441

脑力劳动的价值简化为体力劳动价值 445

劳动实用性的差异——反对“劳动货币”的观点;借此促进对货币意义的理解 450

第六章 生活风格 455

第一节 455

通过货币经济促成的理智功能对情感功能的优势 455

生活风格之无特性和客观性 458

理智与货币的双重角色:关于二者超个体的内容 461

理智与货币的双重角色:关于二者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功能 464

货币与法律、逻辑之理性主义的关系 470

现代的算计特征 472

第二节 475

文化的概念 475

物质文化的上升和个体文化的滞后 478

思想的物化 482

劳动分工是主观文化与客观文化彼此分歧的原因 484

主观文化偶尔的优势 495

货币与这些相对立运动的载体的关系 500

第三节 504

自我与诸事物间距离的变化——生活风格差异之表现 504

距离增大和距离缩小的现代趋势 508

货币在这一双向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511

信贷 514

技术的宰制 517

生活内容的节奏或对称,及其对立面 522

节奏与对称的前后继替和同时并存 525

货币作为节奏与对称的类似物、作为其载体的发展 529

生活的速度与变化,以及货币贮存的速度与变化 537

金钱往来活动的集中 544

价值的流动 546

恒定和运动:理解世界的范畴,这两个范畴在存在的相对性中的综合 550

货币是存在之相对性的历史象征物 553

重要术语与人名对译表 555

再版补记 5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