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匠心智造  工匠精神与强国制造落地手册
匠心智造  工匠精神与强国制造落地手册

匠心智造 工匠精神与强国制造落地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小强著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218126050
  • 页数:259 页
图书介绍:工匠精神和匠心智造是目前中国制造业最应具备的精神品质。本书的的编写就是结合作者工匠精神与匠心智造的实战心得,阐述了如何在坚持工匠精神的前提下,根据匠心智造体系,有效促进我国制造型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匠心智造 工匠精神与强国制造落地手册》目录

第一篇 匠心精神篇 4

第一章 “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仍是主流我们原本是工匠精神的始祖 4

是什么在吞噬着我们的工匠精神 7

时代呼吁工匠精神 10

没有工匠精神,“互联网+”就是空谈 13

解读:从唐三藏西天取经看工匠精神 16

第二章 “互联网+”时代的工匠精神新解读 20

“工匠”≠机械重复的工作者 20

工匠精神之“匠心智造” 23

“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的定位 26

“专”是工匠自信的标签 29

“严”是工匠基本的态度 32

“精”是工匠永恒的追求 35

解读:华为的工匠精神 38

第三章 匠心智造战略:成为真正的“隐形冠军” 42

燃烧的雄心 42

专注到偏执 45

自己攥紧客户 48

贴近卓越客户 50

精于持续创新 53

毗邻最强者 56

“事必躬亲” 58

解读:老干妈为何成为全球餐桌上的畅销品 61

第二篇 匠心智造实践篇 68

第四章 “中国制造”怎么了 68

世人眼中的“Made in China” 68

靠低成本打天下的时代一去不返 71

固守传统模式让中国企业危机四伏 74

创新乏力,潜在价值链风云突起 77

解读:从中国游客赴日本买马桶盖事件看中国制造 80

第五章 “工业4.0”时代的匠心智造 84

匠心智造与“中国制造2025” 84

匠心智造之从量变到质变 87

匠心智造之从“将就”到“讲究” 90

匠心智造之从“粗放”到“精细” 92

匠心智造之从“体力”到“脑力” 95

解读:医疗领域的智能医生——纳米机器人 98

第六章 匠心智造的六种基本规范 102

精益求精:把99%变成99.99% 102

严谨:不达要求不罢休 105

超越无止境:追求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 108

用“笨功夫”练就“真本事” 111

“一根筋”思想对工匠来说未必是坏事 114

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117

解读:从视频《致匠心》看工匠精神 120

第三篇 匠心智造管理执行篇 126

第七章 匠心智造,标杆不能少 126

企业管理标杆化 126

商业模式标杆化 129

生产技术标杆化 132

营销推广标杆化 135

解读:吉利,当之无愧的“最美中国车” 138

第八章 匠心智造需要精细化管理 142

匠心领导者是第一推动力 142

从管理方法入手,打破发展瓶颈 145

精细化管理的目标:低成本高效率运作 148

信息化管理不容忽视 151

解读:天津红日药业的起死回生 154

第九章 管理层如何培养匠心 158

让工匠与管理者享有同等地位 158

以人为本的雇佣体制 160

自上而下善待工匠 163

留住优秀的技工 166

让工匠有专心于技术的理想平台 169

工匠精神,教育为本 172

将“六项精进”融入匠心之中 175

解读:秋山木工,一个合格的匠人是如何炼成的 178

第十章 匠心智造渴求匠心文化 182

你不优秀,认识谁都没用 182

差的就是一种“死磕”精神 184

“把自己逼疯,把对手逼死” 187

极致思维,工作必须到位 190

“三现主义”:现场确认的务实精神 193

容忍错误与失败的文化环境 196

解读: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谈匠心智造 199

附录 匠心型生产运营体系构建五十个行动方案导入 202

一、细节创优模型 202

二、“可视监管”模型 202

三、“清洁生产”模型 204

四、“防错防呆”模型 207

五、“定岗定责”模型 207

六、“技能定岗”模型 208

七、“三三三配置”模型 208

八、“作业指导”模型 209

九、“实物参照”模型 210

十、“缺陷导航”模型 210

十一、“关键点矫正”模型 211

十二、“规格备忘”模型 211

十三、“过程规范”模型 212

十四、“标准固化”模型 212

十五、“褒贬区隔”模型 213

十六、“质量日清”模型 213

十七、“履历追踪”模型 214

十八、“全员改善”模型 214

十九、“OPL”模型 215

二十、“安全护航”模型 216

二十一、“问题导航”模型 217

二十二、“人机配置”模型 218

二十三、“指引纠偏”模型 219

二十四、“价值分析”模型 219

二十五、“工艺设计”模型 220

二十六、“班前会管理”模型 220

二十七、“六源消除”模型 221

二十八、“设备点检”模型 223

二十九、“润滑管理”模型 225

三十、“备品管理”模型 226

三十一、“高效会议”模型 227

三十二、“轮岗机制设定”模型 228

三十三、“直接人员管理”模型 228

三十四、“间接人员管理”模型 228

三十五、“消耗品管制”模型 230

三十六、“动作经济分析”模型 231

三十七、“损失消除”模型 233

三十八、“标准化导入”模型 238

三十九、“对标管理”模型 240

四十、“VSM改进”模型 241

四十一、“流程优化”模型 242

四十二、“物资存储管制”模型 243

四十三、“供方源头管理”模型 244

四十四、“产能评估”模型 249

四十五、“计划统筹”模型 249

四十六、“变更管理”模型 250

四十七、“物料评估”模型 250

四十八、“行动降本”模型 252

四十九、“智能制造”模型 253

五十、“全价值链精细化”模型 25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