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蔡元培时期北京大学治理研究
蔡元培时期北京大学治理研究

蔡元培时期北京大学治理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传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0332637
  • 页数:257 页
图书介绍:本著作运用历史学、教育学与社会学中的理论和方法,重点研究“蔡元培时期北京大学治理”。首先,本著作研究了蔡元培时期北京大学治理的政治环境、思想文化基础和历史起点。其次,本著作运用大量丰富而详实的史料来呈现蔡元培时期北京大学治理的真实画面。再次,本著作分析了蔡元培时期北京大学治理的特点和成果。治理后的北京大学不仅成为中国最高学府,还超越教育范畴而具有一种象征意义。北京大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幡然之变”,一跃成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国立大学、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基地。最后,本著作概括了蔡元培时期北京大学治理观。在北京大学治理实践中,以蔡元培为主要代表的北大学人阐明大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术人才”;确立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发展方向,“融通文、理两科之界限”;主张“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原则,给学术研究提供广阔的空间;倡导“教授治校”的理念,把大学治理的权利交给教授;实行学生自治,提出“读书不忘爱国,爱国不忘读书”;面对北京政府的干涉,呼吁“教育独立”。这些系统的思想内涵丰富,镌刻着时代烙印,至今熠熠生辉,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具有重要启示。
《蔡元培时期北京大学治理研究》目录

导论 1

一 选题缘由 1

二 选题意义 3

三 核心概念界定 5

四 研究综述 8

五 研究内容 18

六 研究方法 21

第一章 蔡元培时期北京大学治理背景 22

第一节 政治环境 22

一 民主自由:政治和教育的一致追求 23

二 军阀政治:教育改革的挑战与机遇 25

第二节 思想文化基础 27

一 教育救国思潮的盛行 27

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0

三 国外大学理念的传入 33

第三节 历史起点 38

一 京师大学堂时期 38

二 民国初期的北京大学 41

三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46

第二章 蔡元培时期北京大学治理模式 49

第一节 发挥教授在治学和治校方面的核心作用 49

一 延聘积学而热心的教员 50

二 设立“教授治学”研究所 54

三 构建“教授治校”管理体制 58

第二节 营造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 72

一 创办研究性社团 73

二 发行学术性刊物 77

三 邀请学者名流来校演讲 82

第三节 调整学科设置和办学体制 86

一 调整学科设置 86

二 采用选科制 90

三 实行男女同校 93

第三章 蔡元培时期北京大学治理困局 97

第一节 教授群体中的纷争 97

一 “新旧之争”与陈独秀的离开 97

二 围绕教务长的“人事之争” 101

三 “派系之争”与胡适的出走 105

第二节 师生之间的矛盾 112

一 “拒约风潮”与校长学长的辞职 112

二 “学生自治”与学生力量的膨胀 114

三 “讲义风潮”与教职员的停职 118

第三节 学府与政府的冲突 123

一 “索薪运动”与北京教育环境的恶化 124

二 “驱逐教长”与北京大学脱离教育部 126

第四章 蔡元培时期北京大学治理特点 131

第一节 两种治校理念和办学体制之比较 131

一 治校理念:以德为鉴和以美为鉴 131

二 办学体制:公立大学和教会大学 135

第二节 充分吸收德国大学观念 142

一 教育救国 143

二 学术至上 146

三 教授治校 148

第三节 与国家大学法令分合互动 152

一 《大学令》对北京大学治理的导向 152

二 《修正大学令》与北京大学独立探索 154

三 《国立大学校条例》对北京大学治理模式的挑战 157

第五章 蔡元培时期北京大学治理成果 166

第一节 第一所现代国立大学 166

一 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 166

二 实现“教授治校” 168

三 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不断扩充 170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中心 173

一 文学革命 173

二 孔学批判 176

三 林蔡之辩 177

第三节 五四运动策源地 180

一 走上参政议政的路子 181

二 不忍制止的爱国运动 182

第四节 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基地 185

一 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186

二 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 188

第六章 蔡元培时期北京大学治理观 193

第一节 办学目标:“改造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 193

第二节 学科设置:“大学只需文理科,以其专研学理也” 196

第三节 发展理念:“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199

第四节 组织结构:“以诸教授为各种办事机关的中心点” 202

第五节 价值取向:“爱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爱国” 204

第六节 外部保障:“教育事业不受政党或教会的影响” 208

结语 213

附录 216

参考文献 243

后记 25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