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研究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研究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尧远,任宗哲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0323758
  • 页数:2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研究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职能的应然和可能变化,同时综述地方政府规模、地方政府财政能力、中央和地方关系、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地方政府管理层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地方政府管理创新、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及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以便使该书能够成为当前关于地方政府管理研究的综合性前沿成果。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研究》目录

第一章 变革时期的地方政府 1

一 政治改革与地方政府 2

(一)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永远在路上的重任 3

(二)消解地方既得利益集团: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 7

(三)合理使用“笼子中的权力”: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效果保障 9

(四)从“有权”到“有为”: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12

二 经济改革与地方政府 14

(一)充分就业:与日俱增的压力 15

(二)激励创新: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16

(三)扩增财力:夹缝中的挑战 18

(四)开放发展: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21

三 社会变革与地方政府 23

(一)人口增长激励: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23

(二)“整体社会”建设:富强的社会要件 25

(三)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27

(四)风险社会的风险治理:稳中求进的保障 28

第二章 地方治理现代化 30

一 关于治理现代化的共识、分歧与误区 30

(一)治理现代化的学界共识 30

(二)治理现代化的观点分歧 39

(三)治理现代化的认识误区 48

二 地方治理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52

(一)制度障碍 52

(二)主体障碍 53

(三)资源障碍 54

(四)方法障碍 56

三 克服地方治理现代化主要障碍的策略 57

(一)克服制度障碍的策略 57

(二)克服主体障碍的策略 58

(三)克服资源障碍的策略 59

(四)克服方法障碍的策略 60

第三章 中央与地方关系 61

一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类型及历史变迁 61

(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类型 61

(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变迁 62

二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基本形态 63

(一)任务执行是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下级的天职 63

(二)博弈是地方政府作为独立利益主体的必然行动 64

三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行为分析 66

(一)博弈模型构建 67

(二)博弈行为分析 69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74

第四章 地方政府间关系 76

一 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基本类型与发展历程 76

(一)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基本类型 76

(二)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发展历程 77

二 地方政府间关系的主体形态 78

(一)地方政府间竞争 78

(二)地方政府间合作 79

三 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博弈 80

(一)“异质化”模式中参与主体收益分配模型 83

(二)“同质化”模式中参与主体收益分配模型 85

(三)模型结果分析及现实启示 86

(四)结论 88

第五章 地方政府规模 89

一 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因素、度量及其影响 89

(一)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因素 89

(二)地方政府规模的度量 92

(三)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 95

二 基于公众满意度的地方政府规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98

(一)预选指标体系的建立 98

(二)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及方法 98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筛选 100

三 地方政府规模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103

(一)评价模型选择 103

(二)评价模型分析 107

四 地方政府规模绩效分析与评价结论 114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采集 114

(二)模型求解 114

(三)评价结果分析 118

(四)地方政府规模评价结论 119

第六章 地方行政区划 120

一 地方行政区划的依据及其影响 121

(一)地方行政区划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121

(二)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影响 125

二 当前我国行政区划的主要问题与改革诉求 127

(一)当前我国行政区划的主要问题 127

(二)当前我国行政区划的改革诉求 128

三 基于熵的行政区划评价 130

(一)时效度量 132

(二)质量度量 132

(三)柔性度量 133

(四)现实分析 134

(五)结论与展望 140

第七章 地方财政能力 141

一 地方财政能力的概念演变与内涵厘定 141

(一)地方财政能力的概念演变 141

(二)地方财政能力的内涵厘定 143

二 地方财政能力的影响因素 144

(一)自然禀赋 144

(二)财政体制 145

(三)外部效应 147

(四)地方政府间竞争 147

三 地方财政能力的评价方法 148

(一)地方财政能力的评价方法分类 148

(二)国内学者对财政能力评价方法的应用 151

四 地方财政能力的评价演示 152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53

(二)评价模型的建立 155

(三)测评实施 157

(四)评价结论与政策建议 163

第八章 地方电子政务 167

一 中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的成绩 168

(一)各级政务网站开通率不断提高 169

(二)各类业务系统覆盖率不断扩大 169

(三)基础信息数据资源库相继建立 170

(四)政府信息资源公开度不断提升 170

(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健全 171

(六)移动电子政务兴起且发展迅速 172

二 中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173

(一)统筹规划有待加强 174

(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175

(三)服务功能有待提升 176

(四)资源建设有待加强 176

(五)发展水平有待平衡 177

(六)法规标准有待健全 179

三 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分析 180

(一)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内部优势 181

(二)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内部劣势 185

(三)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外部机会 186

(四)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外部威胁 188

四 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策略 191

(一)转变观念,实现更高程度的开放透明 191

(二)统筹规划,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数据平台 193

(三)准确定位,建设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政府” 194

(四)夯实基础,加强电子政务数据的采集工作 196

(五)重点突破,推进电子政务数据整合与共享 197

(六)强化保障,完善相关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 199

(七)防范风险,加强电子政务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201

第九章 地方应急管理 203

一 地方应急管理的内容 203

(一)地方应急管理体系 203

(二)地方应急管理能力 204

(三)地方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之间的关系 205

二 地方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目标 206

(一)地方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 206

(二)地方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设目标 208

三 地方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主要障碍 215

(一)应急管理理念滞后 215

(二)应急预案体系的有效性不足 216

(三)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条”“块”之间协同困难 217

(四)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 218

(五)应急管理主体较为单一 219

四 地方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途径 220

(一)树立现代化的应急管理理念 220

(二)整合“碎片化”的政府应急管理体制 221

(三)加强应急预案体系的效能化建设 222

(四)健全应急管理的非流程机制 223

(五)建构政府主导的“多中心”应急管理主体体系 224

(六)持续改进多元主体的应急能力成熟度 224

第十章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 226

一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历史沿革 226

(一)政府绩效评估的起源与发展 226

(二)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历程 227

二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模式 228

(一)“模式”的界定或分类标准 228

(二)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常见模式 230

三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面临的困境 232

(一)评估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232

(二)职能部门指标“低定高超” 233

(三)民众评议中存在“弱势群体” 234

(四)评估对象分类标准确立时“众口难调” 234

(五)评估结果运用时“左右为难” 235

四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误区 236

(一)求全责备 236

(二)指标摊派 237

(三)因噎废食 237

(四)短期导向 238

五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239

(一)培育地方政府的绩效文化 239

(二)建立全国性的政府绩效评估法律 240

(三)提升绩效评估体系的系统化程度 241

(四)运用科学的绩效评估理论和工具 241

参考文献 2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