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图书
宋本群经义疏的编校与刊印
宋本群经义疏的编校与刊印

宋本群经义疏的编校与刊印PDF电子书下载

综合图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101135718
  • 页数:358 页
图书介绍:唐代孔颖达、宋代邢昺等人为儒家经书所撰“正义”和“疏”,即群经义疏,一度是群经经、注最重要的阐释著作。宋刊单疏本、八行本、十行本三套义疏丛刊,是书籍史上最具代表的义疏版本。本书着眼于书籍编、校、刊、印的历程,研究这三套宋本义疏的出版情况和内容嬗变。除了传统版本学关注的书籍刊刻问题,还重点研究这些版本在刊刻以前,宋代的编者所做体例编辑和文本校勘工作,使义疏内容发生了哪些变化;刊刻之后,书版所历经的递修情形,及其对版本文本造成的影响。本书希望通过这些研究,对不同义疏版本在书籍史上的定位,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宋本群经义疏的编校与刊印》目录
标签:编校 刊印

序&乔秀岩 1

引言 1

上篇 单疏本考 5

第一章 宋人校刻单疏本考述 5

第一节 唐初《五经正义》成书始末 5

一、颜师古校正《五经》 6

二、孔颖达等撰修《五经义赞》 7

三、孔颖达等覆审《正义》 9

四、长孙无忌等刊正《正义》 10

第二节 北宋校刻唐人义疏并撰刻新疏 13

一、校刻《九经》十二种经注本 14

二、《五经正义》之校勘、刊刻和覆校 17

(一)孔维等校刻《五经正义》 17

1.《周易正义》之校刻 20

2.《尚书正义》之校刻 21

3.《春秋正义》之校刻 21

4.《毛诗正义》之校刻 23

5.《礼记正义》之校刻 25

6.《五经正义》之校刻程序 27

(二)覆校《五经正义》 31

三、“七经义疏”之校勘、撰修和刊刻 33

四、泛论监刻群籍对阅读的影响 40

第三节 南宋覆刻单疏本 42

一、南宋覆刻群经义疏 42

(一)绍兴九年刻书诏 42

(二)所谓南宋监本 43

(三)群经义疏之覆刻 44

二、泛论南宋覆刻本与北宋监本之异同 46

(一)尽量摹仿北宋本 46

(二)字体具有覆刻特徵 46

(三)行款当与北宋本接近 47

(四)版框高广据北宋本雕刊 47

(五)每行起讫或与北宋本不同 48

(六)明显讹字或非北宋本所有 48

(七)上表及分卷、标目皆出自原本 49

(八)卷尾所记字数 49

(九)空格与提行 50

第四节 宋刊单疏传本讨原 51

一、宋刊单疏本之传本及其覆刻、传抄本 51

(一)周易正义 52

1.宋刊本 52

2.传抄本 54

(二)尚书正义 58

(三)毛诗正义 59

(四)礼记正义 60

(五)春秋正义 60

1.日抄本 60

2.刊本残叶 64

(六)周礼疏 64

(七)仪礼疏 65

1.清覆宋刊本 65

2.日抄本 66

(八)春秋公羊疏 68

1.宋刊本 68

2.日抄本 68

(九)春秋谷梁疏 68

(十)尔雅疏 69

二、南宋单疏本覆刻时间推定 71

三、泛论宋刊单疏本之流布与传承 72

第二章 北宋官校《五经正义》管窥 74

第一节 从唐抄本到宋刊本 75

一、北宋校刻工作的划时代意义 75

二、校勘方法及体例 76

(一)以宋刊单疏本为主要校本 76

(二)以唐抄本及其转抄本为底本 78

(三)异文分类 80

1.分类标准 80

2.所谓《正义》原本 82

(四)校录凡例 83

1.底本符号 83

2.校语符号 83

3.其他说明 83

第二节 敦煌抄本《周易正义·贲卦》校议 84

一、底本、校本说明 84

二、文本校录 85

三、异文分析 91

(一)此唐抄本的特徵 91

1.文字特徵 91

2.行款特徵 92

(二)宋刊本所作更改 93

1.校订出文(甲、戊) 93

2.引用经注原文(甲、戊) 96

3.区别经与彖、象传(甲) 96

4.整齐句式(戊) 97

5.调整词句(甲、戊) 98

6.规范用字(戊) 100

(三)宋刊本之误失(乙) 100

第三节 日藏《毛诗正义·小戎》、《蒹葭》写本校议 101

一、底本简介 101

二、文本校录 106

三、异文分析 125

(一)此唐抄本的特徵 125

1.文字特徵 125

2.行款特徵 126

(二)宋刊本所作更改 127

1.引用群经经注原文(甲、戊) 127

2.调整词句(甲、戊) 128

3.规范用字(戊) 130

(三)宋刊本之误失(乙) 131

(四)唐抄本与宋刊本的共通之处 132

1.出文 132

2.空格 133

3.篇首 133

4.引《定本》 133

第四节 敦煌抄本《毛诗正义·思齐》及《民劳》校议 134

一、《毛诗正义·思齐》残片 134

(一)文本校录 135

(二)异文分析 135

二、《毛诗正义·民劳》抄本简介 135

三、《民劳》正义文本校录 137

四、《民劳》正义异文分析 141

(一)此唐抄本的特徵 141

1.出文的抄写 141

2.文字特徵 141

3.行款特徵 141

(二)宋刊本所作更改 142

1.规范体例(甲、戊) 142

2.调整词句(甲、戊) 142

(三)宋刊本之误失(乙) 143

(四)唐抄本与宋刊本的共通之处 143

第五节 日藏《毛诗·韩奕》、《江汉》正义抄本校议 143

一、底本简介 144

二、文本校录 146

三、异文分析 176

(一)此唐抄本的特徵 176

1.擅自删改《正义》内容(丙) 176

2.文字特徵 180

3.由此卷讳字管窥《正义》原本的避讳原则 180

4.行款特徵 182

(二)宋刊本所作更改 182

1.引用经注原文(甲、戊) 182

2.调整词句(甲、戊) 183

3.规范用字(戊、甲) 184

(三)宋刊本之误失(乙) 185

(四)唐抄本与宋刊本的共通之处 186

第六节 敦煌抄本《春秋正义·哀公》校议 186

一、底本、校本说明 186

二、文本校录 189

三、异文分析 206

(一)此唐抄本的特徵 206

1.行款特徵 206

2.出文特徵 207

3.文字特徵 207

(二)宋本所作更改 209

1.校订出文(甲、戊) 209

2.引用经注原文(甲、戊) 211

3.调整词句(甲) 212

4.规范用字(戊) 213

(三)宋本之误失(乙) 213

(四)唐抄本与宋本的共通之处 214

1.空格 214

2.篇首 214

结论《五经正义》的唐、宋差距 214

一、规范体例 215

(一)出文 215

(二)引经注 216

(三)句式 217

(四)用字 217

(五)规范体例的用意:确立“定本” 218

(六)规范体例的保障:经注“定本” 218

二、调整词句 219

三、编纂因素 220

四、行款 222

下篇 注疏合刻本考 227

第三章 南宋越刊八行本的编刊与递修 227

第一节 越刊八行本刊行考 227

一、《周易》、《尚书》、《周礼》 229

(一)传本简介 229

(二)《周易》卷首 231

1.八行本《周易》原应具备卷首 231

2.钱抄本卷首与八行本无关 231

3.朱良裘所据旧本 232

4.《周易要义》 233

(三)《易》、《书》、《周礼》的刊刻时间及次序 234

1.讳字及刻工 234

2.经注疏的编连 235

3.行款 236

4.《尚书》最为特殊 236

5.由刻书风格推测刊刻时间 236

(四)《易》、《书》单疏覆刻本与注疏合刻本 238

二、《毛诗》、《礼记》 239

(一)传本简介 239

(二)日抄本《毛诗注疏》 242

1.体式 242

2.抄写习惯 243

3.编连方式 243

4.讳字 243

5.文本 244

三、《左传》 245

四、《论语》、《孟子》 246

第二节 八行本经、注、疏的编连 246

一、八行本所据底本 247

二、八行本经注疏的两种编连方式 248

(一)《书》、《诗》、《论》、《孟》与《周易》、《礼记》 248

(二)《周礼》 249

三、八行本经注疏之编连以单疏旧式为基础 249

(一)《周礼》、《左传》以外诸经八行本与单疏体裁 250

(二)《周礼》八行本与单疏体裁 250

(三)《左传》八行本与单疏体裁 252

第三节 八行本的标目与分卷 253

一、义疏 253

(一)《尚书正义》 253

(二)《周礼疏》 255

(三)《礼记正义》 257

(四)《春秋左传正义》 261

二、注疏 264

(一)《周易注疏》 264

(二)《毛诗注疏》 266

三、注疏解经 272

(一)《论语注疏解经》 272

(二)《孟子注疏解经》 274

第四节 南宋浙刊义疏官版的贮存与递修 278

一、元西湖书院与明南雍所贮义疏旧版 278

(一)《西湖》、《南雍》二目之著录 278

(二)前人论西湖书院与南雍之义疏旧版 280

(三)本文对西湖书院与南雍义疏的认识 286

1.二目所载为同种义疏 286

2.以单疏本补充八行本之空阙 286

3.八行本与单疏本配成一套官版《十三经》义疏 288

二、版本学论证 290

(一)体例说明 290

(二)传本刻工 291

1.《周易》八行本 291

2.《尚书》八行本 292

3.《周礼》八行本 293

4.《毛诗》八行本 295

5.《礼记》八行本 295

6.《左传》八行本 297

7.《论语》八行本 298

8.《孟子》八行本 298

9.《孝经》八行本 299

10.南宋刊《仪礼》单疏本 299

11.南宋刊《公羊》单疏本 302

12.南宋刊《谷梁》单疏本 303

13.南宋刊《尔雅》单疏本 303

(三)版本学论证 303

1.南宋原版与补版刻工 303

2.元代补版刻工 305

3.明时版入南雍 305

4.反观单疏本之流传与补版 306

第五节 南宋浙刊义疏官版的补版文本 307

一、由八行本传本探讨各期补版的特点 307

二、八行本《尚书》的宋、元补版文本 309

(一)从足利本谈起 309

(二)从《尚书》疏文版本源流看异文来源 309

(三)宋修与原版的文本差异 310

1.宋修刊正原版明显讹误 310

2.宋修参校他本、他书 311

3.宋修叶据他书校勘挖改 312

4.宋修之讹 313

5.国图本原版叶之局部修补 313

6.足利本原版叶之局部修补 314

(四)元修与原版的文本差异 314

三、泛论南宋浙刊义疏官版的各期补版 315

第四章 南宋建刻十行本述略 317

第一节 宋元十行本版本说 317

一、十行本宋刻、元刻辨 318

二、十行本与“建本有音释注疏” 320

三、附释音十行本底本说 320

四、宋十行本曾刻几种 324

五、元刻注疏书版长贮闽中 327

第二节 宋刻十行本的文本 329

一、用字草率无例 329

二、错讹累累 331

三、疏文所据底本 333

第三节 十行本的编纂方式 335

一、十行本之间的体例异同 336

二、十行本《毛诗》的编纂方式 338

(一)标目、分卷 338

(二)章句 339

(三)疏文的缀合 341

(四)疏内小注 341

结语 从单疏本到八行本、十行本 343

一、编纂因素 343

二、底本、校勘 344

三、刊刻 346

四、印刷、补版 347

五、出版·阅读 348

徵引文献 35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