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图书
领导干部科普知识全书  下
领导干部科普知识全书  下

领导干部科普知识全书 下PDF电子书下载

综合图书

  • 电子书积分:4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袁正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改革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01433777
  • 页数:1738 页
图书介绍:暂缺《领导干部科普知识全书》简介
《领导干部科普知识全书 下》目录

第十七章 能源技术 875

第一节 能源概况 875

一、能源及其分类 875

二、能源利用与能量转换 877

三、能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878

四、能源的挑战 880

第二节 矿物能源的开发利用 881

一、煤的焦化、气代和液化 881

二、高效用煤的好方法——燃煤磁流体发电 883

三、以煤代油的水煤浆 885

四、现代能源——石油 886

五、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与运输 887

六、海洋石油、天然气的开采 889

七、向植物要石油 889

第三节 用之不竭的太阳能 891

一、太阳——人类的能源宝库 891

二、热箱与太阳能器具 892

三、太阳能热电站 894

四、太阳能热管 896

五、太阳能“烟囱”电站 897

六、太阳能电池 898

七、未来的太阳能利用 900

第四节 核能的利用 902

一、核能和核反应堆 902

二、快中子增殖反应堆 905

三、核电的安全利用 906

四、低温核供热反应堆 908

五、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反应 910

第五节 可再生的海洋能 911

一、海浪能及其发电 912

二、潮汐发电 913

三、海流能 915

四、海水温差的利用 917

五、海水盐差能 918

第六节 水力能的开发 919

一、水力能的开发利用 919

二、抽水蓄能发电 921

第七节 地热能 922

一、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922

二、人造热泉与干热岩发电 923

第八节 其他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924

一、绿色能源——沼气 925

二、风能与发电 927

三、氢的制取和应用 929

四、现代节能技术 931

第十八章 跨世纪交通 934

第一节 高速公路与现代汽车 934

一、现代高速公路 934

二、卫星定位系统与电子地图 935

三、公路收费自动化 936

四、汽车设计生产现代化 937

五、现代汽车大家族 939

六、用新材料造新车 940

七、安全带与安全气囊 942

八、防抱死与防打滑 943

九、未来的智能安全车 945

十、无人驾车结队行 946

第二节 现代化城市立体交通 947

一、立交桥与立体车库 947

二、交通指挥中心与交通诱导 948

三、未来的智能交通 949

四、噪声、废气污染恶为虎 950

五、电动汽车与燃氢车 950

六、太阳能汽车 952

七、地铁与轻轨系统 953

八、“公交村落”与电脑列车 954

第三节 时代列车与高速铁路 955

一、铁路与客车列车 955

二、高速铁路 956

三、摆式列车 958

四、列车安全正点的保证 959

五、铁路隧道 960

六、防止铁路噪声污染 961

七、磁悬浮列车 962

第四节 驶向21世纪的航船 964

一、集装箱与集装箱船 964

二、海上巨无霸——运油船 965

三、气垫船 966

四、高速船和双体船 967

五、不烧油的船 968

六、电子海图 969

七、航船航行自动化 970

八、超导电磁推进船 971

第五节 飞越时空的旅行 972

一、最安全的旅行工具——飞机 972

二、新一代的飞机 974

三、直升机 975

四、飞行汽车 976

五、地效飞行器 977

六、航空港 979

第十九章 航天技术与空间开发 980

第一节 登天之梯 980

一、航天为哪般 980

二、靠火箭产生宇宙速度 981

三、运载火箭的身体 982

四、运载火箭大角逐 985

五、火箭的发射 989

六、登天有新招 990

第二节 人造卫星大家族 994

一、人造卫星怎么飞行 994

二、通信广播卫星 995

三、气象卫星 999

四、导航卫星 1000

五、地球资源卫星 1003

六、群星舞太空 1007

第三节 航天之舟 1011

一、神奇的载人飞船 1011

二、往返天地间的航天飞机 1014

三、航空航天两用的空天飞机 1014

四、最理想的航天器 1015

五、天上人间航天站 1016

六、空间动力电火箭 1017

第四节 造访太阳系 1018

一、探月与登月 1018

二、探查火星 1021

三、揭开金星、水星的面纱 1023

四、造访类木行星 1024

五、窥视太阳 1028

六、探测小行星 1029

第五节 人在太空 1030

一、太空环境特点 1030

二、高度的安全保障 1031

三、航天服保平安 1032

四、失重环境中的健康和医疗 1033

五、人类乐园——宇宙岛 1034

六、太空旅游不是梦 1035

第六节 太空争锋 1036

一、航天技术发展方向 1036

二、开发月球的方案 1037

三、让火星成为人类的另一个故乡 1039

四、开辟第四维战场 1040

第二十章 现代国防科技 1046

第一节 现代国防科技的含义和研究内容 1046

一、现代国防科技的含义 1046

二、现代国防科技研究的内容 1046

第二节 国防科技的重要作用 1050

一、加速武器装备现代化 1050

二、促进军队指挥自动化 1051

三、推动作战方式的变革 1051

四、促进后勤保障向技术密集型发展 1052

五、加速国防工程的构筑 1052

六、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 1053

第三节 世界国防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1054

一、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1054

二、隐身技术 1058

三、军用激光技术 1060

四、现代夜视技术 1061

五、电子对抗技术 1063

六、精确制导技术 1064

七、军队自动化指挥 1066

八、探索中的新武器、新技术 1069

第四节 我国国防科技现代化的发展 1072

第三篇 科学方法与观念 1077

第二十一章 科学方法 1077

第一节 科学方法概述 1077

第二节 观察和实验方法 1081

一、观察方法及其类型和原则 1082

二、实验的方法及其特点 1089

第三节 想象、直觉和灵感 1097

一、想象——科学探索的先导 1097

二、直觉和灵感 1107

第四节 逻辑方法 1116

一、比较和分类 1117

二、归纳法和演绎法 1127

三、分析法和综合法 1147

第五节 假说 1167

一、假说及其特征 1168

二、假说的提出及其作用 1173

第二十二章 现代科学理论及方法 1185

第一节 系统论及方法 1185

一、系统 1186

二、系统论 1188

三、系统方法 1192

四、系统方法的应用举例 1193

五、系统工程 1197

第二节 信息论及方法 1200

一、信息 1201

二、信息论 1203

三、信息方法 1207

四、信息论的应用 1210

五、从信息论到信息科学 1212

第三节 控制论及方法 1215

一、控制 1216

二、控制论 1219

三、控制论的基本方法 1223

四、控制论及其方法的应用 1227

第四节 突变理论及方法 1233

一、突变与突变模型 1233

二、突变理论的基本内容 1234

三、突变理论的哲学及方法论意义 1236

四、突变理论及方法的应用 1237

第五节 耗散结构理论及方法 1238

一、耗散结构理论的提出 1238

二、耗散结构 1240

三、耗散结构的形成和形成条件 1241

四、耗散结构理论及其意义 1243

五、耗散结构理论的作用 1247

第六节 协同学及方法 1250

一、协同学的形成 1250

二、协同学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1251

三、协同学的主要结论 1257

四、协同学的哲学及方法论意义 1258

五、协同学的应用 1261

第七节 混沌学及方法 1264

一、混沌学的产生 1265

二、混沌学的基本内容 1269

三、混沌学的研究方法 1274

四、混沌学及方法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 1277

第八节 小结 1281

第二十三章 科学精神 1284

第一节 科学精神概述 1284

一、科学精神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础 1284

二、科学的求实求真精神 1286

三、开拓创新精神 1294

四、竞争与协作精神 1298

五、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1302

第二节 规律意识与理性精神 1304

一、从非理性社会到理性社会是人类文明史的伟大转折 1304

二、从“地心说”到“日心说”——规律意识和理性精神的诞生 1305

三、从“君本位”到“人本位”——人类进入理性社会的标志 1306

四、规律的重要特征:普遍性与本质性 1307

五、关于文化的三个层次 1307

六、在观念转变上,要防止精神家园带来的误区 1308

七、科学精神——科学家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1311

第三节 弘扬科学精神 1312

一、反对迷信、反对伪科学 1312

二、科学与迷信的根本对立 1313

第四节 科学精神向人文学科的渗透 1319

第四篇 科学、技术与社会 1325

第二十四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概念 1325

第一节 什么是STS 1325

一、STS的涵义 1325

二、中国学者对STS学科的认识 1326

三、STS的内容 1327

第二节 STS与人文教育 1328

一、我国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的现状 1328

二、我国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1329

三、STS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1330

四、西方国家STS教育的经验 1331

五、我国在STS教育上的对策 1333

第二十五章 科学与技术 1336

第一节 自然科学概论 1336

一、自然科学的基本属性 1336

二、科学的一般特征 1338

三、自然科学的学科构成 1341

四、自然科学实践的基本形式 1345

第二节 技术论 1351

一、技术的性质和要素 1351

二、技术的选择 1355

三、技术的转移 1359

四、技术进步 1361

五、技术预测和决策 1363

六、技术政策与战略 1367

七、技术评估 1371

第三节 科学和技术的相互关系 1375

一、科学技术创新的基础 1375

二、技术:科学生长的沃土 1376

第四节 科学与技术体系 1380

一、科学体系的形成 1380

二、技术体系的形成 1383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与结构 1384

第二十六章 科学与社会 1388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1388

一、科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过程 1388

二、科学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1389

三、社会对科学的作用和影响 1391

第二节 科学与经济 1392

一、科学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的认识过程 1392

二、科学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 1393

第三节 科学与哲学 1395

一、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1395

二、科学推动哲学发展 1397

三、哲学对科学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1398

第四节 科学与伦理 1399

一、科学与伦理的关系 1399

二、科学与伦理之间的矛盾 1401

第五节 科学与政治 1402

一、科学与政治的区别和联系 1402

二、科学对政治的影响 1404

三、政治对科学的影响 1405

第六节 科学与教育 1407

一、科学的教育功能 1408

二、科学与教育的社会互动 1408

第七节 大学与科学研究 1411

一、科学研究成果大都出自大学 1411

二、大学是科学研究的中心 1412

第八节 科学知识与科学信仰、艺术信仰 1413

一、科学知识与科学信仰的关系 1413

二、科学精神与艺术信仰 1414

第九节 科研管理 1415

一、科研管理的内容 1415

二、科研管理的方法 1416

第十节 科学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1417

一、近代的科学革命 1417

二、近代科学革命的历史影响 1419

第十一节 科学与宗教 1419

一、科学与宗教的渊源 1419

二、科学与宗教的本质区别 1420

三、正当宗教和鼓吹封建迷信的邪教的区别 1421

第十二节 科学与艺术 1422

一、科学与艺术的渊源 1422

二、科学和艺术的区别与联系 1423

三、科学对艺术的影响 1424

四、艺术对科学的作用 1425

第二十七章 技术与社会 1427

第一节 技术革命对产业革命的影响 1427

一、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的涵义 1427

二、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 1427

三、技术革命推动产业的发展 1428

第二节 技术与经济 1429

一、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1429

二、技术对经济的作用 1430

第三节 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技术改造及经济增长 1432

一、技术创新的涵义 1432

二、技术创新的内容 1433

三、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 1433

第四节 技术与文化 1435

一、技术与文化的关系 1435

二、技术与文化的一体化 1436

第五节 技术与军事 1439

一、技术与军事的关系 1439

二、现代高技术对军事发展的作用 1441

第六节 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1443

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1443

二、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1444

第七节 技术与伦理 1445

一、技术与伦理的特性 1445

二、生物医学技术与传统的伦理道德的矛盾 1446

第八节 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乐观主义 1449

一、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问题 1449

二、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乐观主义 1451

第九节 企业技术引进与技术开发 1454

一、企业技术引进与技术开发的涵义 1454

二、企业如何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 1454

三、促进企业的技术开发要做的工作 1456

第十节 技术进步与市场机制、企业 1458

一、市场机制与技术进步 1458

二、企业与技术进步 1459

第十一节 技术开发与管理 1461

一、技术开发与管理 1461

二、技术开发与决策 1462

三、技术开发与市场营销 1462

四、技术开发的力量布局 1463

第二十八章 科学技术、人才与知识经济 1465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人的现代化 1465

一、科学技术推动教育现代化 1466

二、科学技术推动思想意识现代化 1469

三、现代思维方式的内容及特征 1475

第二节 科技人才与科学素质 1480

一、现代公民的科学素质 1480

二、科技人才的发现与培养 1481

三、科技人才素质与企业技术创新 1486

四、职工培训与企业管理 1489

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知识经济 1490

一、知识及其社会作用 1490

二、知识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 1492

三、数字化信息革命对知识经济的作用 1494

四、知识资本与知识管理 1495

五、迎接知识社会的到来 1497

附录 1501

一、科学技术发现发明大事记 1501

(一)数学的发明与发现 1501

(二)物理学的发现与发明 1516

(三)化学的发明与发现 1547

(四)天文学的发现与发明 1568

(五)地理的发现与发明 1585

(六)生物学和医学的发现与发明 1591

(七)工程技术的发现与发明 1615

二、世界著名科学家、技术发明家简介 1657

希波克拉底 1657

欧几里德 1658

柏拉图 1659

欧多克斯 1660

张衡 1661

一行 1662

沈括 1662

哥白尼 1662

布鲁诺 1664

培根 1664

伽利略 1665

开普勒 1667

费尔马 1669

牛顿 1670

尼古拉斯 1672

莱布尼兹 1672

欧拉 1673

罗蒙诺索夫 1675

休谟 1675

瓦特 1676

拉格朗日 1677

拉瓦锡 1678

帕金森 1679

洪堡 1679

高斯 1680

欧姆 1681

莫尔斯 1682

法拉第 1682

巴贝奇 1685

李比希 1686

达尔文 1688

焦耳 1689

布尔 1690

孟德尔 1690

巴斯德 1691

法布尔 1693

赫胥黎 1693

诺贝尔 1694

门捷列夫 1695

科赫 1696

本茨 1697

伦琴 1697

爱迪生 1698

巴甫洛夫 1699

汤姆森 1700

普朗克 1700

居里 1702

霍普金斯 1702

布尔伯特 1703

摩尔根 1705

居里夫人 1706

兰斯泰纳 1708

哈伯 1709

荣格 1710

艾弗里 1710

哈恩 1711

爱因斯坦 1712

魏格纳 1714

弗莱明 1715

戈达德 1716

玻尔 1716

哈勃 1718

李约瑟 1719

海森堡 1720

费米 1721

奥本海默 1723

哥德尔 1725

科罗廖夫 1726

库斯托 1726

吴健雄 1727

冯·布劳恩 1728

格尔凡德 1729

索尔克 1729

林家翘 1731

戈尔德 1731

李政道 1732

丁肇中 1733

霍金 1733

三、20世纪重要科学技术、计算机成就重要环境事件 1735

(一)20世纪十大科学事件 1735

(二)20世纪九大技术成就 1736

(三)20世纪十大计算机发展事件 1736

(四)20世纪十大环境事件 173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