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当前若干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干部读本
当前若干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干部读本

当前若干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干部读本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霍世平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3524286
  • 页数:36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机构改革篇;西部开发篇;知识经济篇;国企改革篇;生存发展篇;社会保障篇;人力资源篇等。
《当前若干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干部读本》目录

第一篇 机构改革篇 2

一、中国政府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

(一)政府机构设置不稳定 2

(二)政府机构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不高 5

(三)政府职能长期不明确 7

(四)党政关系长期不规范 9

(五)政府机构的单位化 12

(六)财政不堪重负 13

二、政府机构改革的平衡机制分析 15

(一)影响组织平衡的因素分析 15

(二)组织平衡机制的内容 17

(三)组织平衡与中国政府机构改革 19

三、改革之剑指向自身 21

(一)官员要下岗 22

(二)改革的目标与要求 23

(三)事业单位要跟上 25

四、法制建设:改革成果的保障 28

第二篇 西部开发篇 31

一、西部大开发:为什么 31

(一)关系到我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2

(二)关系到扩大内需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3

(三)关系到全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 34

(四)是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4

(六)能够迅速弥补居民消费需求结构的断裂,带动国民经济新一轮大发展 36

(五)促进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以逐步实现全国经济合理布局 36

(七)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必须实施西部大开发 37

(八)是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中国21世纪议程的要求 38

二、把握大局,研究探索西部大开发的新思路 39

(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新变化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 39

(二)国内经济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 42

三、与东部联合:西部大开发道路探索 44

(一)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经济联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44

(二)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经济联合的基本模式及其实现途径 46

(三)经济联合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 54

四、西部应优先实施知识发展战略 55

(一)西部发展潜在的最大威胁是知识隔离 56

(二)西部开发最优先的战略是知识发展战略 57

(三)西部知识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 58

五、西部开发需要处理好的几个辩证关系 61

(一)正确处理全面规划与重点优先的关系 62

(二)正确处理长远发展与近斯效益的关系 63

(三)正确处理渐进式发展与跨越式发展的关系 64

(四)正确处理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 65

(五)正确处理资源勘查与资源开发的关系 66

(六)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66

(七)正确处理硬环境建设与软环境建设的关系 67

第三篇 知识经济篇 70

一、知识经济:在科技创新中走出新生 70

(一)无形资产带动有形资产增值 73

(二)信息网络、智能系统控制、调控生产或经济系统的运行 74

(三)知识成为主要的资源,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74

(四)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多元化共存 75

(五)知识经济不仅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而且会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 76

二、改变传统:知识经济的使命 76

(一)以电子、信息革命为动力的知识经济和以蒸汽机、电气技术为动力的工业经济 77

(二)工业经济遵循“收益递减”原理与知识经济表现出的“收益递增” 78

(三)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和以知识、信息服务业为主的知识经济 78

三、融入大潮:中国面对知识经济 80

(一)转变思维方式,未雨绸缪,制定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发展战略 80

(三)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 81

(二)培育人力资本,开发人的智力 81

(四)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的保证 82

四、科教兴国:新世纪中国的战略选择 83

(一) “奇迹”与“危机” 84

(二)机遇与挑战 90

(三)科教兴国:跨世纪的“承诺” 95

第四篇 国企改革篇 102

一、审视国企 102

(一)国有企业改革状况:扭亏基本实现,机制仍需健全 102

(二)国有企业的现实情况:地位举足轻重,改革任重道远 103

(三)国有企业的特殊功能:国民经济制控团队,战略产业主干力量 107

(四)改革的最终目标:将国有企业定位为特殊企业 108

(一)政企分开问题 111

二、诊治国企 111

(二)企业负担问题 112

(三)产权清晰问题 115

(四)企业机制转变问题 116

三、改革:旭日即将东升 124

(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24

(二)资本运营 126

(三)加入WTO有助国企改革 129

(四)结构调整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130

(五)债转股与国企改革 138

第五篇 生存发展篇 147

一、人类生存的呼唤--环境、生态 147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 150

二、“快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150

(二)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152

三、可持续发展:新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155

(一)国家战略的审慎选择 155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设计 156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要点:跨越三大“零增长”台阶 157

(四)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57

(五)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宏观监控手段 158

(六)中国成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160

四、开发西部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60

(二)坚定不移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 161

(三)节能降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161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61

(四)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162

(五)专项立法,以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162

五、人口与计划生育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163

(一)人口与土地和粮食 165

(二)人口与森林和草原 166

(三)人口与矿产和能源 167

(四)人口与水资源 168

六、绿色消费:希望的曙光 169

七、产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 172

(一)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172

(二)从可持续发展高度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结构调整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83

(三)关于我国产业结构演变趋势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189

八、中国环保产业面临新机遇 194

第六篇 社会保障篇 198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沿革 198

(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00

(二)医疗保险制度 201

(三)失业保险制度 202

(四)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 202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及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203

(一)2000年工作进展情况 20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5

(三)2001年的主要政策措施 206

三、人口控制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209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消费稳定增长 215

(一)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16

(二)福利国家社会保障与消费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216

(三)保障制度不完善--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 217

(四)我国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相关明显 220

(五)社会保障的实施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 222

(六)加大社会保障投资力度 223

(七)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 224

(八)尽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225

(九)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225

一、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231

(一)历史的启示 231

第七篇 人力资源篇 231

(二)人力资源探源 233

(三)重视自己的问题 236

二、战略新高度:人力资源开发与发展的对策 238

(一)人力资源发展 238

(一)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 244

第八篇 农业产业篇 259

一、挑战与对策 259

(一)“十五”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与对策 259

(二)短缺经济的结束给农业带来的挑战与对策 261

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266

(一)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多渠道多形式收集市场信息,围绕市场需求确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并形成支柱产业的发展项目 266

(三)主动搞好中介服务--领导干部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架设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特色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桥梁 267

(二)科学认识自然规律--组织科技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按照自然规律的客观要求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规划 267

三、中国农业产业化 269

(一)农业产业化的本质特征 269

(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及其意义 273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本途径 276

(四)努力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82

(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288

四、加入WTO对中国农产品的冲击 291

第九篇 民工大潮篇 297

一、城市中的“村庄” 297

(一)告别土地的感觉 297

(二)他们真是“盲流”吗 300

(三)城市人就业的“死角”--农民工就业的“福地” 301

二、“民工潮”冲击波 303

(一)“民工潮”的特征 303

(二)“民工潮”的积极影响 305

(三)“民工潮”的负效应及其对策 309

三、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313

(一)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程、特点和经验 313

(二)新世纪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现象 320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323

四、15年:如何转移出2亿农村劳动力 326

(一)采取各种措施加速多元城镇化,将农民尽快转入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多元城镇化建设 326

(二)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增加大容量的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载体 327

(三)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就业载体 328

(四)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的就业载体 329

(五)积极拓宽国外劳动力转移载体 329

第十篇 世贸组织篇 332

一、WTO与中国 332

二、机遇与挑战 336

(一)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 336

(二)中国加入WTO,利大于弊 338

三、加入WTO--中国再次选择开放 342

(一)两次选择开放 343

(二)历史性的新跨越 345

四、进一步改革开放才是现实中国的出路 347

五、加入WTO:为中国更大规模的改革开放铺平道路 350

六、加入WTO: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加温 355

(一)加入WTO影响到中国政府管理经济的体制 355

(二)加入WTO迫切要求在中国实行政治经济分开,要求政府对在中国的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不能再给国有企业吃小灶 355

(三)加入WTO要求提高中国政府决策和行为的透明度 355

(四)加入WTO后中国必须真心实意地推行法治 356

(五)加入WTO要求中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 356

七、用战略性眼光看待加入WTO 356

(一)我国进入世贸组织的特殊国际经济环境,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有效的战略措施 356

(二)正确认识加入世贸组织的利与弊,抑弊扬利 357

(三)明确世贸对我国的首要冲击点,权衡应变措施 358

(四)进入世贸组织不仅仅要调整产业结构,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加速体制改革 359

(五)加入世贸组织会加速我国经济的国际化,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流会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 3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