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无边的圆  创造型集体培育与形成的研究
无边的圆  创造型集体培育与形成的研究

无边的圆 创造型集体培育与形成的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江东霞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32077373
  • 页数:352 页
图书介绍:
《无边的圆 创造型集体培育与形成的研究》目录

第一章 创造——网络时代的学校使命 1

第一节 21世纪的学校教育与“创造” 1

一、数字化时代需要改革教育 1

二、“创造性”赋予数字化时代的教育以灵魂 4

第二节 现代学校使命——创造人类的自身和未来 8

一、学校教育的现代使命 8

二、建造一个通向未来的“登天塔” 11

第三节 “创造型集体”的方案设计与管理 19

一、创造业绩源于个性与集体的互联 20

二、展现集体的生命力 23

三、凝聚人心,增强合力工程 28

第二章 创造与集体的理念及形成 35

第一节 创造型集体培育与形成的研究课题概述 35

一、课题的提出 35

二、课题的内涵 36

三、课题的设计 37

四、课题实施的效果 38

五、课题研究的若干思考 39

第二节 创造性与创造型 40

一、创造与集体:性、型之辨 40

二、创造:儿童精神世界的需要 42

三、走近创造:什么是创新教育 43

四、创造教育的实施:通过集体来培养创造性 47

第三节 学习竞争与集体协作 55

一、关于创造型集体的理性思考 55

二、创造型集体的培育 59

三、在创造型集体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63

第四节 创造型的教师集体 69

一、创造型教师的特征 69

二、创造型教师集体的形成 72

三、创造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75

第三章 实施方案:民主氛围与创造环境 80

第一节 好奇心、师生民主与创造力 80

一、给孩子们一个“能梦想的世界” 80

二、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84

三、营造师生民主的班级集体氛围 86

第二节 生命的主体意识与潜能:自信 89

一、鼓励独立自主,不再惟命是从 90

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创造思维 91

第三节 闲暇教育的“课程”意义 95

一、树立大教育观是时代的要求 95

二、闲暇教育的课程意义 97

三、构建双休活动网络,探索素质教育新路 99

第四节 医学模式的改变:追求心身健康 104

一、健康是金 104

二、树立全新的健康观念 105

三、树立健康的教育观念 106

第四章 创造源于少先队员自己的集体 110

第一节 雏鹰创造精神:“从自动开始” 110

一、“自动出创造”的意义 110

二、“自动化创造集体”的设计原则 114

三、各级少先队集体的创造性活动 117

第二节 发展潜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122

一、今天“干部轮流”我当家 122

二、“雏鹰争章”:体验竞争,体验成功 125

三、“男孩树”、“女孩树”的心愿 132

第三节 闲暇时光:假日小队活动的创造 135

一、从“开心星期六”到“快乐双休大转盘” 135

二、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的要求 136

三、自己的“家”——一个小队活动的案例 137

一、学校教育中创造与“社会化”集体的培养 140

第四节 创造源于少先队员自己的集体 140

二、每一个学生都认为自己具有创造的才能 142

三、“我们的自动化都是班主任幕后策划的” 144

第五章 理性中的感性探索 150

第一节 感知的敏锐与经验的积累 150

一、视觉、身体等运动感官的主体感知 151

二、直观与形象思维的“故事”与“空间” 157

三、生活情景中的感知与“创造”的发生 163

第二节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165

一、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主体性 166

二、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 168

第三节 “让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 171

一、学生自己的机会:时间、场合与主见 171

二、重新评价:涂鸦、自由命题与高谈阔论 173

三、学会质疑:打开心灵飞翔的窗户 178

第四节 美育——在创造的韵律中伸展 182

一、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环境 183

二、形体与韵律舞蹈中的想象力 185

三、人格表现与美感的集体共鸣 187

第六章 课程改革的创新旨意 192

第一节 创新是学校课程改革的精髓 192

一、更新教育观念,认识课程改革的意义 193

二、加强管理,落实校内课程改革措施 196

第二节 课程设置的包容性与迁移性原理 199

一、知识构成的“包容性”与“迁移性” 199

二、文化类学科的“素质教育课程化” 204

三、“生活与劳动”课程与创造能力 208

第三节 课程改革方案实施的探索 214

一、重视必修课“三法”研究,提高实验效果 214

二、开辟活动课的天地,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217

三、实施课程改革方案的若干经验 219

第七章 旨在唤起自信心的评价 221

第一节 为了创造——激励师生的管理哲学 221

一、以需求激励营造创造的氛围 221

二、家长评价的民主监督“合力” 224

第二节 “延迟评判”,多触角地体验生活 228

一、耐心等待学生“创造力的表现” 228

二、延迟评判、客观评判、集体评判 229

三、不打“×”而打“?”留有余地 230

第三节 图案与短语式评价中的爱护 231

一、用“图案或短语”式评价,增进师生感情 232

二、砍断“唯分数”的绳索:重新评价 234

三、使学生确信自己:“我也行!” 236

四、利用评价关注学习的过程 239

一、数学学科:自我评价把握学程 242

第一节 “自我评价”中学习主体的作用 242

第八章 小学生的创造力与评价方式 242

二、语文学科:自我设计自我评价 244

三、英语学科:评价角色转换中的“老师” 246

第二节 “相互评价”与创造中的多元价值 248

一、交互评论进发创造的火花 248

二、突破常规寻找不同的方案评价 249

三、在学业评价中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252

第三节 “探索式评价”允许错误 253

一、强调“探索式评价”,敢于“放羊” 253

二、注重学生评价的过程,敢走“弯路” 254

三、注意知识的迁移,鼓励“评价创新” 256

附录: 258

个案(教案) 258

近年成果一览 30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