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论问题研究  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论问题研究  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论问题研究 下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倪志安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7010150184
  • 页数:78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根据、现实根据、基本涵义、精神实质、客观要求和内在机理等六个重大问题;探讨了“马哲中国化”的“缘起”和“界定”,主要是通过对“‘毛泽东哲学思想’、‘中特理论’哲学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和‘中国学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四种存在形态“马哲中国化成果”的一种方法论的追究、分析和评析,以回答它们各自在方法论上的“为何”、“怎样”和“问题何在”等重要问题;通过对“‘马哲中国化’的——理解‘马克思’与‘马哲中国化’、‘马哲中国化’应遵循的实践思维、‘马哲中国化’应坚持的方法论原则和‘马哲中国化’应处理好的重要关系”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以回答“怎样才是‘马哲中国化’具有合理性的方法论路径”问题,作者基于学科体系的创新,研究了“‘马哲中国化’学科体系创新的——‘理论体系的基本诉求与客观评价’、‘社会功能的基本诉求与客观评价’、‘育人功能的基本诉求与客观评价’”等三个重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论问题研究 下》目录

中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论路径探究 413

第八章 理解“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 413

一、“俄解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 413

(一)何为“俄解马克思” 414

(二)“俄解马克思”的主要问题 420

(三)“俄解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影响 423

二、“重读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 429

(一)何为“重读马克思” 429

(二)“重读马克思”的主要问题 435

(三)“重读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影响 443

三、“回到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 448

(一)何为“回到马克思” 448

(二)“回到马克思”的主要问题 452

(三)“回到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影响 458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遵循的实践思维问题 464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遵循实践思维方式思维 464

(一)传统教科书体系“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局限 465

(二)“马哲中国化”应遵循马克思所倡导的实践思维方式思维 470

(三)“马哲中国化”遵循实践思维方式思维的合理性论证 48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遵循从实践逻辑思维 486

(一)传统教科书体系“唯物辩证的思维逻辑”及其局限 486

(二)“马哲中国化”应贯彻马克思所倡导的实践逻辑思维 493

(三)关于“马哲中国化”遵循实践逻辑思维的合理性论证 505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坚持的方法论原则问题 512

一、应坚持“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相结合”的原则 512

(一)何为“马哲中国化”的“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相结合”原则 512

(二)“马哲中国化”为何应坚持“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相结合”原则 520

(三)应用“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相结合”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524

二、应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528

(一)何为“马哲中国化”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原则 528

(二)“马哲中国化”为何应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原则 533

(三)应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539

三、应坚持“坚持和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544

(一)何为“马哲中国化”的“坚持和发展相统一”原则 544

(二)“马哲中国化”为何应坚持“坚持和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550

(三)应用“坚持和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554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处理好的重要关系问题 558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问题 558

(一)“马哲中国化”应正确处理“‘马哲’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问题 558

(二)处理“‘马哲’与‘中哲’关系”的基本原则 562

(三)处理“‘马哲’与‘中哲’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566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问题 569

(一)“马哲中国化”应正确处理“‘马哲’与西方哲学”的关系问题 569

(二)处理“‘马哲’与‘西哲’关系”的基本原则 573

(三)处理“‘马哲’与‘西哲’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576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 580

(一)“马哲中国化”应正确处理“‘马哲’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 581

(二)处理“‘马哲’与‘西马’关系”的基本原则 585

(三)处理“‘马哲’与‘西马’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589

四、从“对实践的理解”跃升到“从实践理解”的问题 592

(一)关于“对实践的理解”与“从实践理解”的界说 593

(二)关于“对实践的理解”的拓展 596

(三)应从“对实践的理解”跃升到“从实践理解” 602

下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诉求与客观评价 609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科体系创新(上)——理论体系的基本诉求与客观评价的问题 609

一、“实践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与客观评价的问题 609

(一)以往理论体系在“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问题上的局限 610

(二)何为“马哲中国化”新理论体系的“实践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615

(三)关于“马哲中国化”理论体系“实践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的客观评价 620

二、“实践的认识论和真理观的统一”与客观评价的问题 625

(一)以往理论体系在“认识论和真理观统一”问题上的局限 625

(二)何为“马哲中国化”新理论体系的“实践的认识论和真理观的统一” 632

(三)关于“马哲中国化”理论体系“实践的认识论和真理观统一”的客观评价 641

三、“实践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与客观评价的问题 645

(一)以往理论体系在“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问题上的局限 646

(二)何为“马哲中国化”新理论体系的“实践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651

(三)关于“马哲中国化”理论体系“实践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的客观评价 657

第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科体系创新(中)——社会功能的基本诉求与客观评价的问题 663

一、关于“指导社会生活的功能”与客观评价的问题 663

(一)以往理论体系在“指导社会生活功能”问题上的局限 664

(二)何为“马哲中国化”新理论体系的“指导社会生活”的功能 667

(三)关于“指导社会生活功能”的客观评价 675

二、关于“塑造民族精神的功能”与客观评价的问题 680

(一)以往理论体系在“塑造民族精神功能”问题上的局限 681

(二)何为“马哲中国化”新理论体系的“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功能 685

(三)关于“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功能”的客观评价 694

三、关于“批判、超越现实的功能”与客观评价的问题 701

(一)以往理论体系在“批判、超越现实的功能”问题上的局限 701

(二)何为“马哲中国化”新理论体系的“批判、超越现实”的功能 705

(三)关于“批判、超越现实的功能”的客观评价 711

第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科体系创新(下)——育人功能的基本诉求与客观评价的问题 718

一、“实践的世界观”的确立功能与客观评价 718

(一)以往理论体系在确立“实践的世界观”问题上的局限 719

(二)何为“马哲中国化”新理论体系“实践的世界观”的确立功能 723

(三)关于“实践的世界观”确立功能的客观评价 728

二、“实践的方法论”的塑造功能与客观评价 732

(一)以往理论体系在塑造“实践的方法论”问题上的局限 732

(二)何为“马哲中国化”新理论体系“实践的方法论”的塑造功能 738

(三)关于“实践的方法论”塑造功能的客观评价 744

三、“实践的价值观”的树立功能与客观评价 749

(一)以往理论体系在树立“实践的价值观”问题上的局限 750

(二)何为“马哲中国化”新理论体系的“实践的价值观”的树立功能 755

(三)关于“实践的价值观”树立功能的客观评价 760

附录:主要作者的相关论著 767

主要参考文献 77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