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
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

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衣俊卿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1094379
  • 页数:658 页
图书介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本书以新的视角和方法对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的著名流派和重要代表人物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阐述。
《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目录

引论 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分化及其基本格局 1

一、20世纪马克思主义分化的理论原因 3

(一) 新马克思主义兴起的内在理论根据 4

(二) 新马克思主义兴起的外在理论原因 8

二、20世纪马克思主义分化的文化与历史背景 12

(一)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复杂命运 13

(二) 现代人的文化--历史困境 16

三、20世纪马克思主义分化的基本格局 21

(一) 社会主义国家的正统马克思主义 21

(二) 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23

(三) 西方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 25

(四)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26

第一篇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29

第一章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辩证法思想 32

一、物化和物化意识 35

(一) 商品拜物教与物化现象 37

(二) 物化的规定性和具体表现形式 39

(三) 物化的普遍化和物化意识的生成 46

二、总体性原则和主客体统一的辩证法 50

(一) 物化的扬弃与总体性原则的恢复 51

(二) 总体性与人的主体性 54

(三) 主客体统一的辩证法 56

三、阶级意识与意识革命 60

(一) 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生成 61

(二) 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基本内涵 65

(三) 阶级意识与意识革命 69

第二章 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 79

一、“哲学转折”与总体性原则 81

(一) 理论的危机与哲学性的丧失 82

(二) “哲学转折”与总体性原则的恢复 86

(一) 第一阶段:总体性的理论 93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三阶段论 93

(二) 第二阶段:非批判的实证性理论 95

(三) 第三阶段:总体性理论的重建 98

第三章 葛兰西的西方革命观与实践哲学构想 105

一、西方革命观 107

(一) 东西方社会的结构差别:市民社会地位的不同 108

(二) 西方革命的核心:争夺文化领导权 114

二、实践哲学构想 119

(一) 客观主义和历史宿命论批判 120

(二) 实践哲学的基本构想 124

第四章 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论和希望哲学 132

一、人类文化精神的博采与升华 136

(一) 传统文化精神:人的自我拯救 137

(二) 德国古典哲学:人的主体性的生成 139

(三) 现代西方哲学:人的异化的扬弃 141

(四) 马克思主义:乌托邦精神的生成 143

二、乌托邦精神与希望哲学 144

(一) 乌托邦的意义 145

(二) “尚未存在”本体论 148

(三) 希望:人之存在的本体论结构 150

(四) 具体的乌托邦:世界的人道化 156

第二篇 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一)--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 163

第一章 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表述 170

一、人本主义与异化理论 173

(一) 实践:人与自然的统一 174

(二) 主体与客体统一的辩证法 181

(三) 异化与扬弃异化 185

二、批判理论 191

(一) 批判理论与传统理论的本质差别 191

(二) 哲学的社会功能在于批判现存 195

三、否定的辩证法 198

(一) 核心概念:非同一性 199

(二) 本质精神:绝对否定 208

第二章 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范例之一:意识形态批判 214

一、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化 215

二、对意识形态的文化批判 222

第三章 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范例之二:技术理性批判 229

一、启蒙的辩证法 233

(一) 启蒙精神的基本内涵 234

(二) 启蒙的“自我摧毁” 237

二、技术统治与单向度的人 242

(一) 科学技术和技术理性的两重性 242

(二) 新的统治形式:技术理性统治 245

(三) 单向度的人 247

(四) 技术异化的扬弃与新理性的生成 251

三、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 255

(一) 科学技术的两重性 257

(二) 技术异化的原因 260

(三) 交往的合理化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264

第四章 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范例之三:大众文化批判 274

一、本真的文化(艺术):自由与超越 275

二、大众文化:欺骗与操控 278

第五章 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范例之四: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批判 289

一、压抑性的心理机制--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 291

(一) 弗洛伊德的文明观 292

(二) 现代人的压抑性心理机制 296

(三) 关于非压抑性生存方式的设想 301

二、“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弗洛姆的《逃避自由》 306

(一) 人的个体化进程与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 306

(二) 现代人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及其表现形式 311

(三) 超越异化:确立“积极自由的存在状态” 318

三、非生产性(非创造性)的性格结构--弗洛姆的《自为的人》和《健全的社会》 320

(一) 性格与性格结构 321

(二) 非生产性(非创造性)性格结构的基本类型 322

(三) 健全的人与健全的社会 328

四、重占有的生存方式--弗洛姆的《占有还是生存》 332

(一) 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 334

(二) 现存社会:以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为主导的物化人格 336

(三) 克服物化:以重生存的生存方式为主导的“新人” 339

第三篇 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345

第一章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概述 348

一、一种概念阐释 348

二、一种特征分析 351

三、一种发生学分析 355

(一) 现实的逻辑 355

(二) 理论的逻辑 359

(三) 方法的逻辑 364

四、一种类型学分析 365

第二章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彰显形态 371

一、从存在主义到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372

(一)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 373

(二) 萨特的哲学转变 378

二、历史人学的基本构架 383

(一) 历史人学的方法论思路 383

(二) 历史人学的基本阐释 389

第三章 列裴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弱化形态 404

一、关于自然的哲学阐释 407

二、关于人的本质的哲学分析 409

三、异化理论 411

四、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416

第四篇 西方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 427

第一章 德拉-沃尔佩的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 427

一、科学的辩证法:现代实验科学的唯物主义逻辑与历史主义的唯物主义 431

(一) 对思辨辩证法和正统唯物主义的批判 432

(二) 伽利略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唯物主义逻辑 436

(三) 科学辩证法:“具体--抽象--具体” 438

(四) 科学的统一 444

二、社会主义:平等、民主与自由 447

(一) 卢梭的平等自由观与马克思主义 448

(二) 公民的自由与社会的自由:现代自由和民主的两个灵魂 454

(三) 平等、自由与社会主义的合法性 458

第二章 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464

一、阿尔都塞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465

二、结构主义的本文解读法:“依据症候的阅读”法 472

(一) 本文的双重结构 473

(二) 问题框架的转换 474

三、认识论上的断裂:科学与意识形态 478

(一) 意识形态与科学 479

(二) 马克思思想进程中的“认识论断裂” 486

四、结构主义辩证法 490

(一) “对黑格尔的颠倒”的含义 491

(二) 总体性:表现因果观还是结构因果观 493

(三) 矛盾与“多元决定” 495

(四) “多元决定”的历史辩证法 501

五、结构主义的实践理论 506

(一) 实践的内涵和类型 506

(二) 关于理论实践 508

第五篇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515

第一章 南斯拉夫实践派 521

一、实践哲学的理论框架 527

(一) 关于人的实践本质的思考 528

(二) 异化理论与社会批判理论 531

(三) 对革命与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的理解 535

二、实践哲学与革命思想 彼得洛维奇 539

三、人道主义与辩证法 马尔科维奇 547

四、社会主义与异化 弗兰尼茨基 554

第二章 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学派 562

一、激进需要与激进哲学 566

二、当代资本主义:形式民主 573

三、现存社会主义:对需要的专政 577

四、第三条道路:激进民主制 582

第三章 波兰的新马克思主义 587

一、意识形态批判 科拉科夫斯基 589

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沙夫 600

第四章 捷克斯洛伐克的新马克思主义--科西克的具体辩证法 615

一、具体(性)与总体(性) 619

二、伪具体性的世界 626

三、具体总体的生成与人的实践 631

结语 643

参考书目 654

后记 6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