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系统运行机制和结构优化的理论、方法及实证分析 朱永达论文选集
系统运行机制和结构优化的理论、方法及实证分析 朱永达论文选集

系统运行机制和结构优化的理论、方法及实证分析 朱永达论文选集PDF电子书下载

自然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永达著
  • 出 版 社: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11062649
  • 页数:302 页
图书介绍:本论文集是作者与其同事、学生25年潜心合作研究的结晶,全书6章42节,每节是一篇已独立发表过的论文。 作者在系统思想的指导下,综合运用系统理论、系统方法、管理理论、经济理论、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产业结构演化机制和优化调控、农业机械化发展、粮食问题、就业问题、系统评估技术、系统预测技术、车辆设计理论、农业工程学科建设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构建了多个实用模型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和有创意的评估模型与预测方法。
《系统运行机制和结构优化的理论、方法及实证分析 朱永达论文选集》目录

1 系统工程在车辆设计中的应用 1

1.1浮式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1

1.1.1土壤支承能力与“浮”式工作原理 1

1.1.2支承机构的形态 5

1.1.3驱动行走机构的形态 6

1.1.4支承和驱动行走机构之间相对位置的调节 6

1.1.5完全滑转时的“自救” 7

1.1.6水田土壤值的测定 7

1.1.7浮式工作原理的初步实践 7

1.2组合式拖拉机原理及初步实践——拖拉机形态学理论的一个应用(摘要) 10

1.2.1组合式拖拉机的设想方案 11

1.2.2组合拖拉机性能计算 11

1.2.3简易组合式拖拉机样机初步试验结果 12

1.2.4样机上采用的新概念和新结构简介 13

1.2.5进一步的设想 14

1.3系统工程与车辆形态学(摘要) 16

1.3.1用途和车辆关系模型 17

1.3.2土壤—车辆形态模型 18

1.3.3地形—车辆系统模型 18

1.3.4车辆系统模型 19

1.3.5车辆使用性能模型 19

1.3.6车辆形态的评价 19

2 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 22

2.1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概率-灰色评估方法及应用 22

2.1.1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22

2.1.2指标灰类划分标准及可靠度确定 23

2.1.3概率-灰色评估模型 24

2.1.4河南省农业机械化评估分析 26

2.2农机化经济效果临界特性曲线 28

2.2.1确定用于分析机器经济效果的变量 28

2.2.2机组的劳动日值经济临界点 28

2.2.3机组的年作业量经济临界点 30

2.2.4机组经济效果临界特性方程式 31

2.2.5机组经济效果临界特性曲线 32

2.2.6农机化经济效果临界特性曲线及其应用 34

2.3宏观与微观相协调的农机化经济效益分析 39

2.3.1宏观经济效益计算方程 39

2.3.2微观经济效益计算方程 41

2.3.3经济效益计算方程的应用 43

2.3.4实例计算 43

2.4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工业化量化关系分析 48

2.4.1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关系 48

2.4.2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工业化因素间的关系 50

2.4.3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工业化资源配置关系 51

2.4.4结语 52

2.5我国农业机械合理配备的特点及数学模型的建立(摘要) 52

2.6河南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和对策 54

2.6.1历史和现状的辨识 54

2.6.2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对策 57

2.7论面向21世纪的河南省农机化发展战略 63

2.7.1河南省农业机械化现状 63

2.7.2面向21世纪的河南省农机化技术发展对策 65

2.7.3支持和保障措施 67

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演化机制与优化调控 69

3.1区域经济的协调性 69

3.1.1中国区域经济格局 69

3.2.2区域经济协调性 70

3.2.3区域经济的协调原则 73

3.2部门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自组织理论的应用 77

3.2.1引言 77

3.2.2理论模型的建立 78

3.2.3实证分析 82

3.3非均衡自激励自调节原理及其应用 87

3.3.1非均衡与均衡 87

3.3.2NSS原理 88

3.3.3NSS原理的控制论模型 89

3.3.4实证分析 91

3.4区域产业系统的演化机制和优化控制 95

3.4.1区域产业系统演化是产业的创新和重组过程[4,5] 97

3.4.2自组织理论与哈肯模型 97

3.4.3应用哈肯模型建立产业系统演化方程 99

3.4.4模拟运算与分析 102

3.5我国四元经济结构下的经济模式与经济结构转换初探 104

3.5.1我国四元经济结构的形成 104

3.5.2四元经济结构下的矛盾和冲突 107

3.5.3城乡通开,二元社会结构 111

3.5.4发展对策 112

3.6区域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模型体系研究 115

3.6.1模型体系的结构 115

3.6.2RLC预测模型 116

3.6.3RCRCDM模型 118

3.6.4DTOPSIS模型 125

3.6.5结论 126

3.7河南省经济增长预测与产业结构演化机制 127

3.7.1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的ANN方法及应用 127

3.7.2区域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 131

3.8河南省工业部门结构调整 139

3.8.1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河南省近十年来的工业部门结构情况 140

3.8.2工业部门结构的有序度评价 144

3.8.3对河南省工业部门结构调整的建议 148

4 系统评价与系统预测 152

4.1区域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动态多目标决策 152

4.1.1动态多目标决策的DTOPSIS法 152

4.1.2应用DTOPSIS法于郑州市区域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分析 154

4.2区域经济评估指标与三角隶属函数评估模型 158

4.2.1区域经济评估指标体系 158

4.2.2三角隶属函数评估模型 161

4.2.3河南经济评估分析 162

4.3灰区间可靠度的确定方法 166

4.3.1引言 166

4.3.2灰区间可靠度的数学模型 166

4.3.3灰区间可靠度的修正 168

4.3.4结语 169

4.4区域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与数学模型① 170

4.4.1区域主导产业的特征及评价指标体系 170

4.4.2区域主导产业评价模型 173

4.4.3实证研究——武陟县工业主导产业选择 175

4.5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实证分析 177

4.5.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77

4.5.2实证分析 182

4.6农村经济多指标评判方法及应用研究 184

4.6.1农村经济评判的指标体系 185

4.6.2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185

4.6.3多指标评判方法 187

4.6.4河南省农村经济多指标评判 187

4.6.5结论 188

4.7建立指标体系评估技术进步的思路 188

4.7.1技术与技术进步 189

4.7.2技术进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90

4.7.3技术进步评估模型体系简介 191

4.8用蒙特卡洛模拟分析及预测气象灾害对区域农业的影响 193

4.8.1气象因子的选择与筛选 193

4.8.2气象因子状态划分及转移概率的确定 193

4.8.3气象因子产量的蒙特卡洛法计算与误差估计 196

4.8.4结果与分析 198

4.9用改进的分解法预报玉米产量 198

4.9.1引言 198

4.9.2建立模型 199

4.9.3建立玉米产量预报方程 201

4.9.4结果与分析 201

4.10河南省食物现状和预测分析 204

4.10.1河南省食物的现状 204

4.10.2河南食物供需预测 208

4.10.3建议 212

5 “三农”问题 213

5.1中国粮食问题现状与解决对策 213

5.1.1应用分解法分析和预测粮食产量 213

5.1.2中国粮食问题影响因素的结构关系模型 216

5.1.3中国粮食问题的解决对策 218

5.2我国当前就业态势的定量分析与对策 220

5.2.1托达罗均衡失业率模型概述 221

5.2.2我国均衡失业率的计算 223

5.2.3就业弹性的计算 224

5.2.4政策建议 225

5.3高产高效机械化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初探 227

5.3.1水资源利用的基本态势 227

5.3.2高产高效机械化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227

5.4秸秆产业及其技术体系 233

5.4.1引言 233

5.4.2秸秆资源的基本特性 234

5.4.3秸秆开发利用技术体系 236

5.4.4秸秆产业的效益和展望 237

5.5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若干条件的研究 238

5.5.1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相互关系的模拟模型 238

5.5.2各种分析方案的模拟 239

5.5.3结论与建议 247

5.6农村贫困户收入低下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247

5.6.1资金、劳动投入少、劳动效率低是农村贫困户收入低下的直接原因 248

5.6.2文化、技术素质差、投工结构不合理是农村贫困户收入低下的深层原因 249

5.6.3消除贫困现象,稳定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 251

5.7河南省农民收入问题的探析 252

5.7.1调查地区概况 253

5.7.2河南省农民收人低的原因 253

5.7.3加快河南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255

5.8河南省粮食产量的G—E预测模型 256

5.8.1确定模型变量的灰关联原理 256

5.8.2灰色—经济计量学组合模型 257

5.8.3灰色—经济计量学组合预测 258

5.9周口地区粮食产量预测研究 262

5.9.1逻辑斯蒂曲线趋势外推预测模型 262

5.9.2作时序修正的线性平滑预测模型 265

5.9.3变权数逐年递推的非线性平滑预测模型 267

5.10河南省周口地区农业生产结构最佳匹配方案 268

5.11就业、投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275

5.11.1就业、资本、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275

5.11.2G—C—D组合模型及劳动、资本、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度 277

5.11.3河南省各时期劳动、资本、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78

5.11.4就业产出的弹性系数及就业资本增长比值的测度 279

5.11.5主要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282

5.12化肥分配三级调控系统 283

5.12.1问题的提出 283

5.12.2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思考 283

5.12.3三级调控系统的建立 284

5.12.4模型运算结果与分析 286

5.12.5结论 290

6 农业工程学科建设 291

6.1试论农业工程学科建设 291

6.1.1亟待回答的问题 291

6.1.2农业工程学的框架设想 292

6.2中国农业的工程化与农业工程教育 294

6.2.1引言 294

6.2.2农业的工程化 295

6.2.3面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工程教育 297

附录 300

后记 3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