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数理遗传与育种
数理遗传与育种

数理遗传与育种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斐新澍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16119·912
  • 页数:536 页
图书介绍:
《数理遗传与育种》目录

第一章 遗传学的建立与独立遗传传递规律 1

第一节 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及其评价 1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及其遗传法则 1

目录 1

二、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4

三、孟德尔遗传理论的评价 6

第二节 基因互作与复合基因集团的分离 8

一、基因互作 8

二、复合基因集团的分离 12

第三节 性状分离的合分比法则 21

第一节 连锁遗传的配子频率 32

第二章 连锁遗传的分析与测定 32

第二节 连锁强度(交换率)的测定 38

一、用F2材料测定基因间的交换率 38

二、用F3材料估算交换率 51

第三节 基因间存在有互作时交换率的估算 53

第四节 性状遗传的统计学鉴定 57

第五节 染色单体的分离与基因交换率的关系 60

一、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时的分离规律 60

二、染色单体交叉的频率 64

三、染色单体交叉与交换率的关系 66

四、最大交换率 70

第三章 数量性状的测量与分析 73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与多基因学说 73

一、数量性状的特征 73

二、多基因学说 75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两种基本形式 80

第三节 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对数 88

第四节 数量性状的测量 90

第五节 数量性状的基因分析 93

一、群体均数 93

二、基因的平均效应 97

三、基因间的不同效应 98

第六节 自花授粉植物杂种后代的遗传方差 103

一、杂种第二代(F2)的遗传方差 103

二、F3系统平均值的遗传方差 104

三、回交一代的遗传方差总和 105

四、杂种上、下代的协方差 105

第四章 群体的遗传平衡 107

第一节 群体内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107

第二节 混交群或随机交配群的特征 110

第三节 随机交配群内多位点的基因频率与 111

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111

第四节 完全显性的复等位基因的频率 113

第五节 Hardy-Weinberg定律 114

第六节 复等位基因和多等位基因群体的平衡 119

第七节 遗传平衡的生物学意义 122

第八节 近交与群体平衡 124

第九节 基因频率的估算 125

一、一对等位基因的估算方法 125

二、复等位基因的估算方法 127

第五章 改变群体基因频率的因素 137

第一节 突变 137

一、突变与基因频率的关系 137

二、基因发生突变后能够保存的概率 145

三、同位点循环突变压 147

四、有利突变基因的保存概率 149

第二节 选择 151

一、随机交配群里选择引起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152

二、突变与选择的联合作用 156

三、近交对群体达到平衡的影响 157

第三节 遗传漂移 158

第四节 迁移 161

一、群体有迁移时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161

二、分群间迁移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161

三、隔离群间产生迁移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166

四、迁移与选择的联合作用 167

第六章 不同交配系统下的遗传规律 170

第一节 近亲交配 170

一、自交 171

二、回交 172

三、兄妹交配 174

第二节 不同交配方式对各世代基因型频 175

率变化的影响 175

第三节 近交系数或亲缘系数 191

第四节 理想群的近交系数 194

第五节 混交系数或随机交配指数 196

第七章 育种上几种有关测定遗传传递力的统计参数 198

第一节 亲子代间的相关与回归 198

一、亲代与子代表现型的相关与回归 198

二、亲代与子代相似性的基因分析 206

第二节 配合力 210

第三节 遗传率(遗传力、遗传度或遗传力比率) 214

第四节 通径系数 218

一、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 219

二、通径系数的特点 221

三、通径系数的遗传学涵义 230

四、通径系数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234

一、回归系数与遗传率的关系 239

第五节 遗传率与其他统计参数的关系 239

二、相关系数与遗传率的关系 241

三、通径系数与遗传率的关系 241

第八章 杂种优势的基因分析 244

第一节 杂种优势的概念 244

第二节 基因学说关于杂种优势的两种解释及其评价 245

一、有利显性基因说 246

二、等位基因相互作用说 253

第三节 近来基因学说对杂种优势的看法 256

第四节 基因学说对杂种优势的数量分析 262

第一节 Fisher等的基因平均显性度及其发展 268

第九章 显性度的测定 268

第二节 同亲回归分析(CPR) 286

一、二级回归 286

二、两对独立基因模型 289

三、在同亲组内对F1组的方差分析 293

第三节 双列杂交法 294

一、双列杂交法的基因分析 295

二、Vr和Wr的关系 298

第四节 相对遗传力的测定方法 305

第十章 遗传率估算的原理与方法 308

第一节 广义法 309

第二节 狭义法 315

第三节 回归法和相关法 319

第四节 方差分析法 321

第五节 遗传率不同估算方法的比较 330

第六节 遗传率估算的显著性测验和置信区间的分析 334

一、从杂交亲本或F1估算环境方差,以估算广义遗传率 334

二、利用方差分析法估算F3系统的广义遗传率 336

第十一章 配合力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340

第一节 配合力育种 340

第二节 配合力的测定方法 342

一、轮交法 342

二、顶交法 343

三、多系杂交法 344

四、自由授粉法 346

第三节 双列杂交法及其类别 346

第四节 配合力的数学模型 348

第五节 双列杂交设计的统计分析 349

第六节 配合力效应值的估算 353

第七节 配合力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356

第十二章 配合力的实例分析 363

第一节 双列杂交法的实例分析 363

第二节 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的实例分析 380

二、不完全双列杂交法(格子方法) 387

一、双列杂交法 387

第三节 双列杂交法与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的比较 387

第十三章 选择的原理及其效果 389

第一节 完全选择 390

一、隐性个体的原始频率为一定时的选择 391

二、未进行选择前隐性个体的原始频率为任意值 397

第二节 部分选择 407

一、选择系数或选择值 407

二、在不同显性度下选择所引起的基因频率的改变 408

第三节 在选择下改变基因频率一定量所需代数 416

第四节 有利于杂合体(Aa)的选择 425

第十四章 选择对杂交育种的作用 427

第一节 选择效应 428

第二节 选择差与选择强度 430

第三节 在人工选择下基因频率的改变 434

第四节 遗传进度 436

第五节 遗传相关 442

第六节 相关遗传率 448

第七节 选择指数 450

第八节 杂交组合的鉴定标准 457

第九节 品种稳定性的测定 458

一、稳定性的意义和机理 460

二、品种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460

三、水稻早熟杂交组合稳定性的测定(一个例子) 462

第十五章 遗传距离与典范性状的分析 465

第一节 多元统计分析 467

第二节 遗传距离的数学分析及其估算 469

第三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典范性状的分析与估算 478

第四节 典范性状的间接选择 490

一、单个性状的选择 491

二、综合性状的间接选择 493

三、典范性状的间接选择 496

第十六章 植物杂交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501

第一节 近来植物杂交育种的成就 502

第二节 近来培育优良品种的动向和原则 505

第三节 自花授粉植物育种的程序和方法 508

第四节 自花授粉植物杂交育种中的两种 512

主要育种方式 512

第五节 自花授粉植物世代促进育种法 515

一、杂种群体所需植株的数量 515

二、单粒种子传代法(SSD法) 521

第六节 混合选择法 522

第七节 聚合育种法 524

第八节 轮回选择育种法 525

第九节 定向选择在育种中的效果 530

主要参考文献 53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