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
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

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古远清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35120512
  • 页数:603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失乐园下一篇:陷井
《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目录

序 曾敏之 1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的困难和可能 1

第二节 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家的定义及其分类 6

第三节 香港当代文学批评的特点及其分期 9

第四节 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和台湾、大陆的异同 16

第五节 编撰中若干问题的说明 25

第一编 孕育期:50至60年代 28

第一章 在“美元文化”的笼罩下 28

第一节 50年代文论的环境和生态 28

第二节 畸形繁荣的右翼文艺论著 35

第三节 李文、赵滋蕃对“自由文艺”运动的检讨 44

第四节 《中国学生周报》的文艺评论 50

第一节 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 56

第二章 文学新路的探索 56

第二节 李英豪的前卫诗论 62

第三章 文学活动与文学论争 67

第一节 文社潮的涌现及其退却 67

第二节 检讨港台现代诗及“密码诗”战 71

第四章 现代文学研究的最初收获 76

第一节 李辉英:《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的先行者 76

第二节 余思牧的巴金研究 83

第五章 形中实左的曹聚仁 87

第一节 在一片“骂曹”声中 87

第二节 “把鲁迅当作有血有肉的活人来描画” 94

第三节 谬托知己的失误 104

第二编 转型期:70年代 109

第六章 文学思潮与文学论争 109

第一节 后期《盘古》所发出的极左之声 109

第二节 70年代前半期的《中国学生周报》 117

第三节 对两岸文学的反弹 122

第四节 由《白玉苦瓜》引发的笔战 128

第五节 台湾乡土文学论战引起的冲击波 131

第六节 《详批朱著〈文艺心理学〉》所引发的争论 137

第七节 “作家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对作家的责任 141

第八节 香港有没有文学? 146

第七章 以资料整理为主的现代文学研究 149

第一节 寻书觅书、醉书研书的许定铭 149

第二节 黄俊东的《现代中国作家剪影》 152

第三节 赵聪的《现代中国作家列传》 155

第四节 以数量取胜的李立明 158

第五节 看树香林的刘以鬯 162

第六节 走在大陆前面的老舍研究 170

第七节 林曼叔等人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 176

第八节 勇踏“蛮荒”、毁誉参半的司马长风 180

第九节 司马长风与夏志清的一场笔战 189

第八章 多元化的鲁迅研究 194

第一节 围绕鲁迅评价的一场论战 194

第二节 张向天的“笺释”及其左的烙印 201

第三节 用托派观点研究鲁迅的一丁 205

第四节 东瑞对《故事新编》的剖析 209

第九章 作家的文学评论(之一) 214

第一节 徐讦的“三边文学”及左联研究 214

第二节 刘以鬯的《端木蕻良论》 220

第三节 追求“撞击性”效果的胡菊人 226

第四节 站在当代文艺思潮前沿的徐速 235

第五节 古苍梧:一木一石作奉献 241

第六节 温健骝:飞扬着刚健奋进的生命意识 245

第十章 作家的文学评论(之二) 251

第一节 林以亮:出色的诗论家和翻译研究家 251

第二节 余光中:“改写”新文学史的爱国作家 256

第三节 梁锡华:学养的宏博与才情的浩瀚 268

第四节 黄国彬:中西兼善,自出机杼 276

第十一章 两岸文学研究 283

第一节 为“余学”研究奠基的黄维梁 283

第二节 开大陆作家评介风气之先的黄南翔 293

第三节 叶如新:写实的、从社会出发的台湾文学评论 297

第三编 蜕变期:80至90年代前半期 303

第十二章 文学活动与文学争鸣 303

第一节 “中文文学周”活动的开展 303

第二节 “星海文学座谈会” 308

第三节 李怡的“新写实主义”文艺观及其所受到的批评 311

第四节 围绕《鲁迅与共产主义》一文的争论 316

第五节 香港诗坛有无主流? 320

第六节 持续甚久的专栏文化论争 324

第一节 文学创作政治意识的强化 332

第十三章 “九七”前夕的香港文坛 332

第二节 作家队伍的分流和文学社团的走向 337

第三节 香港政府文化政策的改变 342

第四节 寻找香港文化身份引起的争论 344

第五节 与内地文学交流的碰撞 347

第十四章 寻找跨中西文化的共同规律 353

第一节 比较文学研究概况 353

第二节 比较文学研究论著述介 358

第十五章 学院派的香港文学研究 368

第一节 两次香港文学研讨会 368

第二节 黄维梁:一位本土评论家的崛起 372

第三节 卢玮銮:香港文学史研究的拓荒者 380

第四节 着重文艺期刊史研究的黄傲云 390

第五节 刘绍铭的香港文学观 394

第六节 中西文论结合的郑树森 399

第一节 评论风格独特的柳苏 404

第十六章 作家笔下的香港文学风景 404

第二节 具有挑战精神的冯伟才 412

第三节 梅子:“园丁的关爱与宽怀” 417

第四节 由表及里的忠扬 421

第五节 执着坚持纯文学的东瑞 426

第六节 以微观剖析取胜的王一桃 430

第十七章 “金学”研究 433

第一节 倪匡的开风气之作 433

第二节 “金学龙门阵”诸家评说 436

第十八章 评介式的大陆文学研究 443

第一节 讲究史实精确与评价客观的彦火 443

第二节 璧华:从诗评家到大陆文学评论家 447

第三节 为大陆文艺思想解放运动助威的刘达文 453

第四节 置身于朦胧诗艺术生命中的庄柔玉 456

第一节 也斯:细察现象,剖析本质 460

第十九章 活跃的现代文学研究 460

第二节 黄继持:活泼鲜妍的文学心灵 470

第三节 张曼仪的卞之琳研究 475

第四节 黎活仁:新的研究视角和创新精神 480

第五节 丁平的作家论 488

第六节 用西方文学理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陈炳良 492

第七节 注重批评陌生化效果的周英雄 497

第八节 王宏志:打破公论,挑战权威 501

附录一、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大事记 509

二、香港当代文学批评书目 556

三、本书主要参考书目 581

四、澳门文学批评概况 584

五、著者在大陆、台港澳暨海外发表有关香港当代文论的文章索引 593

后记我的台港文学研究情结 599

补记 6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