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战后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  1945-1985
战后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  1945-1985

战后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 1945-1985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兴祖,沈学善编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305000124
  • 页数:408 页
图书介绍:
《战后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 1945-1985》目录

第一章 二战期间的国际关系及其对战后世界政治的影响 1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条件及其特点 1

德意日侵略集团的形成及其对外扩张 2

英法美的不干涉政策 7

苏联的对外政策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2

第二节 大战初期的国际关系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英法对德宣而不战 15

西欧战事及其影响 17

美国对欧政策的转变 21

苏德战争前苏联对外关系及活动 23

德日意三国军事同盟的建立 26

第三节 战争的扩大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28

苏德战争的爆发和英苏协定 28

英美联合和大西洋宪章 31

苏美英三国协定 32

莫斯科战役和日美战争的爆发 32

联合国家宣言 36

第四节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的盟国关系——合作与冲突 37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37

卡萨布兰卡会议及开罗会议 41

第二战场问题和德黑兰会议 43

诺曼底登陆和雅尔塔会议 48

第五节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及其对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54

德国无条件投降与波茨坦会议 54

联合国的创建 58

日本的败降和中国抗日战争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63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69

第二章 战后国际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 73

第一节 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苏南关系 73

苏联国际影响的扩大及其对外政策 73

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76

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的建立及其活动 82

苏南冲突 84

第二节 欧洲的和平条约 87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87

两个德国的形成 89

对意、罗、保、匈、芬五国和约的缔结 91

第三节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和对日政策的转变 94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 94

日本的战后改革 97

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 100

第四节 通向“冷战”之路 102

战后初期欧洲的衰微 102

“冷战”的酝酿和丘吉尔富尔顿演说 105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108

第五节 战后初期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111

高涨的原因 111

亚洲的崛起 112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推进和拉丁美洲的反美独立斗争 116

战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21

中国革命胜利的国际意义和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127

第一节 美国侵略朝鲜及其对华政策 133

朝鲜的解放和被分裂为南北两部分 133

第三章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133

朝鲜战争 135

遏制新中国 139

第二节 印度支那的抗法战争和日内瓦会议 141

印度支那的民族革命 141

美国干涉越南战争 143

日内瓦会议 145

第三节 旧金山媾和和日美“安保”体制的建立 148

美国的单独媾和路线 148

旧金山媾和与日美“安保”体制 153

所谓的日蒋“和约” 155

从敦刻尔克条约到布鲁塞尔条约 157

第四节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157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60

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 163

第五节 伦敦-巴黎协定 167

从舒曼计划到欧洲防务集团条约 167

伦敦-巴黎协定 170

第六节 奥地利国家条约 172

四国分区占领奥地利 172

对奥和约的签订 174

第一节 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 177

苏共二十大和克里姆林宫的权力斗争 177

第四章 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 177

波兹南事件和十月事件 181

匈牙利事件 183

第二节 中苏关系的恶化 187

苏联恶化中苏关系 187

中苏边界问题 190

第三节 苏联侵捷与60年代的苏东关系 193

“布拉格之春” 193

苏联出兵侵捷 196

60年代的苏东关系 198

第四节 西欧共同市场 200

共同市场的形成 200

英国参加共同体 203

共同体的对外关系 204

第五节 戴高乐主义 208

法国的核打击力量 208

拿骚会谈 210

戴高乐主义 212

第六节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与日美修改安全条约 215

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15

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 219

安保斗争和艾森豪威尔被迫中途停止访日 221

人造卫星冲击 223

第一节 戴维营会谈和柏林墙 223

第五章 美苏争霸和共同“主宰世界”的企图 223

戴维营会谈 225

U2飞机事件和四国首脑会议的流产 228

柏林墙 229

第二节 古巴革命和加勒比海危机 232

古巴革命的胜利 232

吉隆滩战役 233

加勒比海危机 235

第三节 海洋霸权的角逐 238

争夺海上霸权和扩充海军力量 238

控制海上战略要地 241

炫耀武力,威慑对手 244

第四节 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246

热线 246

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247

第六章 第三世界的崛起 251

第一节 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 251

亚非会议和万隆精神 251

不结盟运动 255

第二节 亚洲的反帝斗争 258

中东概况和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258

苏伊士运河事件与第二次中东战争 261

第四次中东战争及其影响 264

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 268

第三节 非洲的独立浪潮 272

旧殖民体系在非洲的瓦解 272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274

刚果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77

第四节 拉丁美洲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280

巴拿马、多米尼加人民的反美爱国斗争 280

拉美国家反对海洋霸权的斗争 284

第五节 第三世界屹立予世界及其在国际斗争中的作用 286

第三世界的崛起是战后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 286

第三世界国际政治经济组织的建立 290

第三世界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292

第七章 世界格局从两极转变为多极 297

第一节 尼克松主义 297

美国称霸世界和力量不足的矛盾 297

尼克松主义 299

第二节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303

东西方关系的“缓和” 303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305

摆脱“哈尔斯坦主义”的束缚 309

第三节 联邦德国的东方政策和欧洲独立自主倾向的发展 309

“新东方政策” 311

关于柏林的四国协定 314

西欧独立自主倾向的发展 317

第四节 经济大国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319

实现政治大国的基础 319

实现政治大国的途径 321

第五节 安哥拉、埃塞俄比亚和阿富汗问题 326

苏联干涉安哥拉,染指非洲心脏地带 326

苏联渗透埃塞俄比亚,扩张非洲之角和红海地区 330

直接出兵阿富汗 332

律巴布韦共和国的成立和纳米比亚的独立运动 335

第六节 南部非洲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 335

沙佩维尔事件和索韦托惨案 338

南非的新风暴 339

第七节 限制战略武器会谈 340

限制战略核武器谈判的提出 340

第一阶段会谈 341

第二阶段会谈 343

第三阶段会谈 345

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的实质 347

第一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49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49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实践 349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350

第二节 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353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53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 355

中日关系正常化 360

第三节 中国对外关系的新阶段和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36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关系的大发展 364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370

附录一 国际关系大事记(1937-1986) 373

附录二 世界各国(地区)面积、人口、独立(成立)日以及与我国建交日简表 400

后记 40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