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死的困扰与生的执著  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
死的困扰与生的执著  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

死的困扰与生的执著 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于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300013511
  • 页数:238 页
图书介绍:
《死的困扰与生的执著 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目录

绪论 1

一 死亡是人类文化的一个永恒主题 1

二 重死重丧而又避讳言死的民族 11

三 探讨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而独特的角度 19

第一章 丧葬仪礼与死亡观念在世界现代文化科学中的探讨 25

第一节 西方文化人类学对有关死亡的仪式与观念的研究 26

一 人类死亡意识的前行轨迹--弗雷泽的文化进化主义 27

二 生命的过渡与转换--根纳普的“通过仪礼”模式 30

三 心理的抚慰与社会的整合--B.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功能主义 34

第二节 我国现代学者对生死观念、丧葬礼俗的关注和初步探索 38

一 从一般生命科学和哲学角度对生死问题的关注 39

二 传统学术与现代科学联袂的初步文化探索 39

第二章 社会的系结与整合--传统丧葬仪礼的功能结构分析 43

第一节 家国同构的礼治社会 44

一 “差序格局” 44

二 血缘基础 46

三 礼治秩序 47

第二节 专注于仪礼程式的表演 48

一 古代丧葬仪礼的主要过程和阶段 49

二 近现代北方农村流行的丧葬仪礼的主要程序和形式 51

第三节 丧葬礼俗社会功能实现的途径 53

一 丧事活动中亲属、家族、社会集团的集聚 54

二 丧葬宴席与家族、社区关系的协调 59

三 丧礼规模与家族实力的显示 61

四 丧葬仪礼与人伦关系的重新确认和巩固 63

五 丧葬仪礼与道德意识的传导灌输 71

第三章 生命的续存与过渡--传统丧葬仪礼的意识结构分析 77

第一节 观念信仰中两个世界的并存 78

一 事死如事生与视死如生 78

二 死者世界的构想与描绘 82

第二节 两个世界的联系与沟通形式 86

一 风水信仰--两界之间交感互渗的原理 87

二 巫觋、阴阳--沟通两界的中间人 91

三 定期的祭奠节日--两界交往的固定时间 93

四 “社”--生死两界之间的通衢 96

一 利生的仪式与禁忌 99

第三节 生与死的周行过渡 99

二 婚与丧、红与白的对应和相通 101

三 生命周圈的完整与中断 103

四 死亡习俗中“生”的象征 105

第四章 “生生不已”的主题(上)--传统生命意识与原始思维方式 113

第一节 生与死界限的模糊 117

一 否认自然死亡的存在 117

二 相信“死人活着” 119

第二节 人生向自然物永恒性的认同 121

一 天体 122

二 植物 123

三 动物 124

第三节 一个消失了的死亡起源神话 128

一 死亡起源神话的世界性母题 128

二 一个中国死亡起源神话的重新读解 130

第四节 人的生殖与土地的生养功能 135

一 两种生产之间的感应与互渗 135

二 土地神、生殖神与始祖神的同一性 140

第一节 道教人生理想的核心旨趣与传统的生死观 147

第五章 “生生不已”的主题(下)--传统丧葬文化与宗教、伦理观念 147

一 老子的“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148

二 入于混沌、顺于自然而“逍遥游”的庄子 150

三 以长生不死、现世快乐为宗旨的道教 153

第二节 轮回转世、因果相袭的佛教信仰与传统的生死观 160

一 佛教向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161

二 务实求生的中国式佛教 163

一 “天地之大德日生”--融宇宙、社会、人生于一体的生命哲学 170

第三节 儒家的生命哲学与礼乐之论 170

二 融于家国群体之中而得不朽的生命 172

三 功利主义的生死之论与丧祭之礼 174

结束语 181

一 传统的生死观与民族性 184

二 新旧意识交织的转型时期 191

附录一、关于晋西、陕北与民间丧葬仪礼的调查 198

附录二、鄂西清江流域的“跳丧” 21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