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经济学:第4版  下
经济学:第4版  下

经济学:第4版 下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英)斯罗曼(Sloman,J.)著;郭庆旺译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5826719
  • 页数:840 页
图书介绍:
《经济学:第4版 下》目录
标签:经济学 经济

第13章 宏观经济问题I:经济增长、失业和通货膨胀 1

13.1 宏观经济学的范围 3

13.1.1 主要宏观经济问题 3

专栏 5

13.1 国际性波动 5

案例分析 5

13.1.2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 6

13.1.3 本节小结 7

13.2.1 现实增长与潜在增长的区别 8

13.2 经济增长 8

13.2.2 增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8

13.2.3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9

13.2.4 现实中的经济周期 10

13.2.5 现实增长的波动原因 11

13.2 增长理论 12

思想发展 12

13.2.6 潜在增长的原因 14

13.3 经济增长的代价 16

问题与应用 16

13.2.7 实现增长的各种政策 19

13.2.8 补充说明:投资的作用 20

13.2.9 本节小结 20

13.3 失业 21

13.3.2 官方计算的失业 22

13.3.1 “失业”的含义 22

13.3.3 失业的持续期间 23

13.3.4 失业的构成 26

13.3.5 失业的成本 27

13.3.6 失业和劳动市场 28

13.3.7 失衡失业 29

13.4 技术与就业 32

13.3.8 均衡失业(或自然失业) 33

13.5 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的区别 36

理论探讨 36

13.4 通货膨胀 37

13.3.9 本节小结 37

13.4.1 通货膨胀的成本 39

13.6 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1923年 40

13.4.2 总需求和总供给与价格水平 41

13.4.3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44

13.4.4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45

13.4.5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相互作用 47

13.7 成本推动幻觉 47

13.4.6 结构性(需求变化)通货膨胀 48

13.4.7 预期和通货膨胀 48

13.4.8 对付通货膨胀的政策 49

13.8 通货膨胀寿终正寝了? 50

13.4.9 本节小结 51

13.5 本章问题 51

13.6 本章名词解释 52

第14章 宏观经济问题II:开放经济 56

14.1 国际收支 58

14.1.1 国际收支账户 58

14.1.2 国际收支数字的评价 61

14.1.3 本节小结 62

14.1 欧元的诞生 62

14.2 汇率 63

14.2.1 汇率的含义 63

14.2.2 自由市场中的汇率决定 64

14.2 英镑指数 67

14.2.3 汇率与国际收支:没有政府干预 67

14.2.4 汇率与国际收支:有政府干预 68

14.2.5 本节小结 70

14.3 外汇交易 70

14.3 四个目标之间的关系 71

14.3.1 四个目标之间的短期关系与总需求 71

14.4 产出差额 72

14.3.2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 74

14.3.3 菲利普斯曲线的破灭 75

15.4 政治经济周期(第一部分) 76

14.3.4 结论 76

14.3.5 本节小结 77

14.4 收入循环流 78

14.4.1 内部收入流、撤出与注入 78

14.4.2 撤出与注入之间的关系 80

14.4.3 收入循环流与四个宏观经济目标 81

14.5 附录:国民收入和产出的测算 82

14.4.4 收入循环流的均衡 82

14.4.5 本节小结 82

14.5.1 测算GDP的三种方法 83

14.6GDP减缩指数 84

14.5.2 测算GDP的产值法 85

14.7 哪国的境况更好? 87

14.5.3测算GDP的收入法 88

14.5.5 国民总收入 90

14.5.4 测算GDP的支出法 90

14.5.7 家庭可支配收入 91

14.5.6 国民净收入 91

14.5.9 考虑人口:利用人均方法 92

14.5.8 考虑通货膨胀 92

14.5.10 考虑汇率:利用购买力平价方法 93

14.8 地下经济有多大? 93

14.5.11 国民收入统计数字是否是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良好指标? 94

14.9 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的运用 96

14.5.12 本节小结 98

14.6 本章问题 99

14.7 本章名词解释 100

第15章 宏观经济思想 104

15.1.1 问题1:价格和工资的弹性 106

15.1 宏观经济争论 106

15.1.2 问题2:总供给的弹性 107

15.1.3 问题3:预期在市场运行中的作用 108

15.1.5 本节小结 109

15.1.4 政策含义 109

15.2 古典宏观经济学 110

15.2.1产出和就业的古典分析 110

15.2.2 价格和通货膨胀的古典分析 112

15.1 托马斯·马尔萨斯、大卫·李嘉图和让·巴蒂斯特·萨伊 113

15.2.3 大萧条和重返金本位制 115

15.2 交换方程式 117

15.3 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财政政策 118

15.2.4 对大萧条的古典反应 119

15.4 排挤效应 121

15.2.5 本节小结 122

15.3凯恩斯革命 122

15.3.1凯恩斯对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摈弃 122

15.5 工资削减会解决失业问题吗? 124

15.3.2 凯恩斯对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分析 125

15.6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年) 127

15.3.3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政策 129

15.3.4 本节小结 130

15.7 20世纪50年代末的繁荣 131

15.4.1 货币主义者反革命 132

15.4 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争论 132

15.4.2 货币主义者对菲利普斯曲线的重新评价 133

15.4.3 现代凯恩斯主义 134

15.8 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 137

15.4.4 本节小结 139

15.5 现状:是冲突还是一致? 140

15.5.1 目前的各种观点 140

15.5.2 主流一致 142

15.5.3 本节小结 143

15.6 本章问题 144

15.7 本章名词解释 144

第16章 国民收入、就业和通货膨胀的简单凯恩斯主义分析 147

16.1 理论背景 149

16.1.1 总需求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149

16.1.3 消费 150

16.1.2 引入凯恩斯的45°线图 150

16.1 凯恩斯对消费函数的观点 152

16.2 利用微积分法推导MPC 155

16.3 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156

16.1.4 撤出 157

16.4 现实中的消费和储蓄 160

16.1.5 注入 162

16.5 企业预期及其对投资的影响 164

16.1.6 本节小结 166

16.2 国民收入的决定 167

16.2.1均衡国民收入 167

16.2.2 乘数:撤出和注入方法 168

16.6 推导乘数公式 171

*16.2.4 乘数:某些限制条件 172

16.2.3 乘数:收入和支出方法 172

16.2.5 45°线图与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图之间的关系 174

16.7 节俭悖论 175

16.2.6 本节小结 176

16.3 凯恩斯主义者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简单分析 176

16.3.1“充分就业”国民收入 176

16.3.2 通货紧缩缺口 176

16.3.3 通货膨胀缺口 177

16.3.4 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 178

16.3.5 AD-AS图与45°线图的关系 180

16.3.6 本节小结 181

16.4 凯恩斯主义者对经济周期的分析 181

16.4.1 投资的不稳定性:加速器 182

16.8 1978年以来有加速效应吗? 184

16.4.2 乘数-加速器的相互作用 185

16.4.3 存货波动 186

16.4.4 经济周期阶段的分析 187

16.4.5 结论 189

16.4.6 本节小结 190

16.5 本章问题 190

16.6 本章名词解释 191

第17章 财政政策 194

17.1.1 财政:一些术语 196

17.1 财政政策的性质 196

17.1.2 公共部门赤字和盈余与政府的财政态势 198

17.1.3自动财政稳定器 199

17.1.4 相机抉择财政政策 200

17.1 遵守黄金律 203

17.1.5 本节小结 205

17.2 财政政策的效力 206

17.2 控制“传染病”的注入 207

17.2.1 自动稳定器的效力 208

17.2.2 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程度问题 209

17.3 日本的相机抉择财政政策 211

17.2.3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时间问题 213

17.2.4 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副作用 214

17.2.5 补充说明:改变政府支出和改变税收的相对优势 215

17.4 讲给财政大臣的一个故事 216

17.2.6 本节小结 217

17.3 本章问题 217

17.4 本章名词解释 218

第18章 货币和利率 220

18.1 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222

18.1.1 货币供给和总需求 222

18.1 货币供给、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 224

18.1.2 货币职能 224

18.2货币的属性 225

18.1.3什么应当算作货币? 227

18.3 从硬币到银行存款货币 228

18.1.4 本节小结 229

18.2 英国的金融体系 229

18.2.1 金融部门的作用 229

18.2.2 银行和建房互助会 231

18.4 现金会退出历史舞台吗? 232

18.2.3 存款和贷款 233

18.2.4 流动性和盈利性 237

18.5 二级市场 238

18.2.5 英格兰银行 240

18.2.6 伦敦货币市场的职能 242

18.2.7 本节小结 244

18.3 货币供给 245

18.3.1 货币供给的定义 245

18.3.2 信用创造:最简单的情况 245

18.6 英国的货币总量 247

18.3.3 信用创造:现实情况 249

18.3.4 引起货币供给增加的因素是什么? 251

18.7 货币乘数的计算 252

18.3.5 资金流量方程 254

18.3.6 货币供给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255

18.8 使货币增长 256

18.3.7 本节小结 257

18.4 货币需求 258

18.4.1 持有货币的动机 258

18.4.2 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L1 259

18.4.3 货币的投机需求(或资产需求):L2 260

18.4.4 货币的总需求:L1+L2 262

18.4.5 预期的其他效应 263

18.4.6 凯恩斯主义者和货币主义者对货币需求的看法 263

18.5 均衡 265

18.5.1 货币市场的均衡 265

18.4.7 本节小结 265

18.5.2 货币市场和国民收入的同时均衡 267

18.5.3 货币供给变化对产出、就业和价格的影响有多大? 267

18.5.4 开放经济中的均衡 268

18.5.5 本节小结 269

18.6 本章问题 270

18.7 本章名词解释 271

第19章 货币政策 275

19.1 对货币政策的各种态度 277

19.1.2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对货币政策的态度 278

19.1.1 货币政策应采取何种形式? 278

19.1.3 本节小结 279

19.2 各种货币政策 279

19.2.1 中长期的货币供给控制 279

19.1 古德哈特法则 281

19.2.2 短期货币政策的实施 282

19.2.3 控制货币供给的方法 283

19.2 货币政策的日常操作 285

19.3 美国的中央银行业务和货币政策 288

19.2.4 控制利率的方法 289

19.2.5 配额贷款的方法 290

19.4 欧元区的货币政策 291

19.2.6 本节小结 293

19.3 货币政策的问题 294

19.3.1 对货币供给的中长期控制 294

19.3.2 在短期控制货币供给的实践问题 295

19.5 20世纪80年代的信用膨胀和90年代初的下滑 297

19.3.3 贷款配额的问题 300

19.6 利用利率控制总需求和汇率 301

19.7 有效的货币政策与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和效率 302

19.3.4 控制利率的问题 303

19.3.5 结论 305

19.8 中央银行应独立于政府吗? 305

19.3.6 本节小结 306

19.4 本章问题 307

19.5 本章名词解释 308

第20章 宏观经济学争论I:总需求控制 310

20.1.1货币数量论 312

20.1 货币政策和总需求 312

20.1.2 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传统凯恩斯主义的传导机制 313

20.1.3 汇率传导机制的凯恩斯主义分析 318

20.1 放飞经济风筝 319

20.1.4 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货币主义传导机制 319

20.2 汇率或货币供给的选择 321

20.1.5 货币供给是外生的还是内生的? 322

20.1.6 本节小结 322

20.2 财政政策和总需求 323

20.2.1 凯恩斯主义观点:治理基本失衡的财政政策 323

20.3 流通速度的稳定性 325

20.2.2 凯恩斯主义观点:微调 327

20.2.3 货币主义观点 328

20.2.4 财政政策的货币效应 328

20.4 开放经济中的排挤效应 329

20.2.5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对排挤效应的分析 330

20.3.1 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331

*20.3 IS-LM分析: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模型的综合 331

20.2.6 本节小结 331

20.3.2 IS曲线 332

20.3.3 LM曲线 334

20.5 约翰·希克斯爵士(1906~1989年) 336

20.3.4 均衡 337

20.3.5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338

20.3.6 凯恩斯主义观点 338

20.3.7 货币主义观点 339

20.6 环境可持续宏观经济均衡 340

20.3.8 本节小结 342

20.4.1 对总需求管理的态度 343

20.4.2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 343

20.4 英国的总需求控制 343

20.4.4 凯恩斯主义的回应 345

20.4.3 货币主义对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政策的批评 345

20.4.5 20世纪70年代微调的失败:滞胀问题 346

20.4.7 撒切尔时代的货币主义 348

20.4.6 对滞胀的反应 348

20.4.8 1985年以后重返相机抉择政策 351

20.4.9 以汇率为目标 352

20.4.10 重返国内导向的政策:以通货膨胀为目标 353

20.4.11 工党政府的政策(1997~) 354

20.4.12 本节小结 356

20.5 规则与相机抉择 357

20.5.1 货币主义反对相机抉择而推崇规则的理由 357

20.5.2 凯恩斯主义反对规则而推崇相机抉择的理由 357

20.7 追求哪个目标? 358

20.6 本章问题 361

20.5.3 结论 361

20.5.4 本节小结 361

20.7 本章名词解释 362

第21章 宏观经济学争论II:总供给、失业和通货膨胀 364

21.1 总供给 366

21.1.1 短期总供给 367

21.1.2 长期总供给 368

21.1.3 长期总供给:货币主义——古典模型 370

21.1.4 长期总供给:凯恩斯模型 371

21.1.5 总需求、总供给和通货膨胀 373

21.1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与供给冲击 375

21.1.6 总供给、失业和通货膨胀 375

21.1.7 本节小结 376

21.2 通货膨胀和失业:现代货币主义观点 376

21.2.2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位移与加速主义理论 377

21.2.1 适应性预期 377

21.2.3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和自然失业率 379

21.2.4 通货紧缩的影响 379

21.2 更复杂的适应性预期模型 381

21.2.5 对滞胀的解释 381

21.2.6 证据 382

21.3 政治经济周期(第II部分) 383

21.2.7 政策含义 383

21.2.8 本节小结 384

21.3.1 弹性工资和价格 385

21.3 通货膨胀和失业:新古典主义观点 385

21.3.2 理性预期 385

21.4 理性预期革命 386

21.3.3 预期正确时的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 387

21.5 天气预报:一个理性预期的例子 388

21.3.4 预期不正确时的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 389

21.3.5 政策含义 391

21.3.6 实际经济周期 391

21.3.7 本节小结 393

21.6喊“狼来了”的小男孩 393

21.4 通货膨胀和失业:现代凯恩斯主义观点 394

21.4.1 凯恩斯模型的现代发展 394

21.4.2 成本推动因素 395

21.4.3 均衡失业的增加 396

21.4.4 需求不足失业的持续存在 397

21.4.5 加入预期 398

21.4.6 凯恩斯主义对不干预的批评 400

21.4.7 本节小结 401

21.5 补充说明:经济学家中间有共识吗? 401

21.6 本章问题 403

21.7 本章名词解释 404

第22章 长期经济增长与供给政策 406

22.1 长期经济增长 408

22.1.1 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 408

22.1.2 资本积累 410

22.1.3 技术进步 414

22.1 生产率和经济增长 416

22.2 供给政策 418

22.1.4 本节小结 418

22.2.1 供给政策和不同的宏观经济目标 418

22.2.2 货币主义的供给政策 419

22.2.3 凯恩斯主义的供给政策 421

22.2.4 “第三条路”的供给政策 422

22.2.5 需求政策和供给政策的联系 422

22.2.6 本节小结 422

22.3 市场主导型供给政策 423

22.3.1 20世纪80年代的供给政策 423

22.3.2 减少政府支出 423

22.2 美国的供给革命 425

22.3.3 减税对劳动供给和就业的影响 426

22.3.4 针对企业的减税和其他投资激励 427

22.3.5 削弱劳动力的权力 428

22.3.6 降低福利 429

22.3.7 鼓励竞争的政策 430

22.3 对公共汽车行业放宽管制 431

22.3.8 结论 433

22.4 干预主义供给政策 434

22.4.1 反对市场的理由 434

22.3.9 本节小结 434

22.4 英国的工业业绩 435

22.5 培训和教育的各种方法 437

22.4.2 干预的形式 439

22.4.3 计划 440

22.4.4 选择性干预 441

22.6 日本和欧盟的产业政策 442

22.7 工作福利 444

22.4.5 反对干预的理由 444

22.4.6 本节小结 447

22.5 区域和城市政策 447

22.5.1 地区不平衡的原因 448

22.5.2 城市衰退的原因 449

22.5.3 激进右派的政策 449

22.5.4 干预主义政策 450

22.5.5 英国的区域政策 451

22.8 欧盟的区域政策 453

22.5.6 英国的城市政策 456

22.5.7 本节小结 458

22.6 本章问题 459

22.7 本章名词解释 459

第23章 国际贸易 461

23.1 贸易优势 463

23.1.1 专业化是贸易的基础 463

23.1.2 比较优势法则 463

23.1 有关比较优势的一个小故事 465

23.1.3 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利益 466

23.1.4 国际贸易及其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469

23.2 大卫·李嘉图和比较优势法则 469

23.1.5机会成本不断上升与专业化和贸易的限制 470

23.1.6 贸易条件 470

23.3 贸易是剥削吗? 472

*23.1.7 贸易利益的中级分析 473

23.1.8 贸易利益的其他原因 475

23.1.9本节小结 476

23.2 赞同限制贸易的理由 476

23.2.1 限制贸易的方法 477

23.2.2 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经济论据 478

23.4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年) 478

23.2.3 对某些集团或国家具有一定意义的经济论据 479

23.2.4 非经济论据 481

23.6 最优关税或出口税 482

23.5 自由贸易与环境 482

23.2.5 保护的问题 483

23.7 使贸易声名狼藉 486

23.8 乌拉圭回合与世界贸易组织 487

23.2.6 世界对贸易和保护的态度 488

23.9 战略贸易理论 490

23.2.7 本节小结 491

23.3 特惠贸易 492

23.3.1 特惠贸易安排的类型 492

23.3.2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 493

23.3.3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495

23.3.4 实践中的特惠贸易 497

23.3.5 本节小结 497

23.4 欧洲联盟 498

23.4.1 历史背景 498

23.10 欧盟的社会方面 499

23.4.3 从关税同盟到共同市场 501

23.4.2 欧盟的机构 501

23.11 互相认同:Cassis de Dijon公司案例 503

23.4.4 单一市场的收益和成本 505

23.12 单一市场的特征 506

23.4.5 补充说明:欧盟的未来 508

23.4.6 本节小结 509

23.13 单一市场的好处 509

23.5 本章问题 511

23.6 本章名词解释 512

第24章 国际收支与汇率 515

24.1 各种汇率制度 517

24.1.1 对内和对外政策目标 517

24.1.2 各种汇率制度 518

24.1.3 固定汇率下的矫正 518

24.1 英国的国际收支赤字 519

24.1.4 自由浮动汇率下的矫正 522

24.1.5 折衷的汇率制度 525

24.1.6 本节小结 527

24.2.1 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分析 528

24.2 固定汇率 528

24.2.2 凯恩斯主义分析 529

24.2 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531

24.2.3 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问题产生的原因 531

24.2.4 固定汇率的优点 532

24.2.5 固定汇率的缺点 533

24.2.6 本节小结 535

24.3 自由浮动汇率 536

24.3.1 浮动汇率与国内政策自由化 536

24.3.2 浮动汇率制度下对冲击的反应 536

24.3 大麦克的价格 537

24.3.3 投机 539

24.4 20世纪90年代的货币混乱 541

24.3.4 自由浮动汇率的优点 543

24.3.5 自由浮动汇率的缺点 543

24.5 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544

24.3.6 结论 544

24.3.7 本节小结 546

*24.4 开放经济和IS-LM分析 546

24.4.1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分析 547

24.4.2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 548

24.4.3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 549

24.4.4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分析 550

24.4.5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 551

24.4.7 本节小结 552

24.4.6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 552

24.5.1 可调整钉住制度:1945~1971年 553

24.5 实践中的汇率制度 553

24.5.2 肮脏浮动:从1972年起 556

24.5.3 1972年以来肮脏浮动汇率制度的问题 557

24.5.4 英国实行肮脏浮动制度的经验 558

24.6 国际资金流动的重要性 558

24.7 1985年1、2月份的英镑危机 562

24.5.5 汇率的易变性 564

24.5.6 本节小结 565

24.7 本章名词解释 566

24.6 本章问题 566

第25章 全球和地区间的相互依赖 569

25.1.1 贸易相互依赖 571

25.1 经济全球化和不稳定问题 571

25.1.2 金融相互依赖 572

25.1 东南亚危机 573

25.1.3 国际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576

25.1.4 本节小结 577

25.2.1 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578

25.2 稳定汇率的国际协调措施 578

25.2.2 货币集团间更大的汇率刚性:欧洲货币体系 579

25.2 为协调而努力 580

25.3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585

25.2.3 本节小结 586

25.3 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EMU) 587

25.3.1 EMU的诞生 587

25.3.2 EMU有多令人满意? 589

25.4 最佳货币区 591

25.3.3 本节小结 592

25.4 实现更大的货币稳定性 592

25.4.1 控制外汇交易 593

25.4.2 汇率目标区 594

25.4.3 本节小结 595

25.5 本章问题 596

25.6 本章名词解释 596

第26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 598

26.1不发达问题 600

26.1.1 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间的巨大差距 600

26.1.2 发展的含义 601

26.1 人类发展指数(HDI) 604

26.1.3 本节小结 606

26.2国际贸易与发展 607

26.2.1 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 607

26.2.2 贸易战略 607

26.2.3 方法I:利用比较优势出口初级产品 608

26.2.4 从发展的角度看传统贸易理论 609

26.2.5 长期国际收支问题 610

26.2.6 短期国际收支问题 611

26.2.7 方法2:进口替代工业化(ISI) 612

26.2.8 进口替代的不利影响 613

26.2 巴西进口替代的一个实例 613

26.2.9 方法3:出口制成品——也许是一种进步的方法? 616

26.3 东南亚的教训 618

26.2.10 本节小结 619

26.3.1 忽视农业 620

26.3 发展中国家的结构问题 620

26.3.2 不适合的技术 622

26.3.3 失业 624

26.4 不合适的技术 624

26.3.4 通货膨胀 626

26.5 发展中国家的失业 627

26.3.5 本节小结 629

26.4 债务问题 630

26.4.1 第一次石油冲击及其后果:1971~1978年 631

26.6 资本外逃问题 631

26.4.2 第二次石油冲击及其后果:1979~1985年 633

26.4.3 解决债务问题:推迟偿债期 634

26.4.4 解决债务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结构性改革 636

26.7 债务与环境 636

26.4.5 解决债务问题:免除债务 638

26.8 转换债务 640

26.4.6 本节小结 642

26.6 本章名词解释 643

26.5 本章问题 643

附录:网址 645

词汇表 656

英汉术语对照表 702

译者后记 8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