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消化病证治准绳
中医消化病证治准绳

中医消化病证治准绳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寿山,李小贤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0899977
  • 页数:540 页
图书介绍:
《中医消化病证治准绳》目录

目录 3

上篇 基础理论 3

第一章 脾胃学说与临床应用研究 3

一、脾胃学说的形成与发展——五个阶段 3

1.创始于《内经》 3

2.发展于仲景 6

3.形成于东垣 11

4.充实于叶桂 18

5.创新于现代 22

二、脾胃理论的基本内涵——四个关系 42

1.脏腑相互关系 42

2.纳与化的关系 49

3.升与降的关系 50

4.燥与湿的关系 51

三、脾胃学说的临床应用——四个方面 52

1.调理脾胃与异病同治 52

2.调理脾胃治疗脾胃病 58

3.疏肝补肾对调理脾胃的重要性 67

4.调理脾胃的用药规律与注意事项 68

第二章 解剖生理与经络证候 77

一、口咽 80

1.解剖形态 80

2.生理功能 81

3.经络循行 82

4.证候表现 82

二、食管 82

1.解剖形态 82

3.经络循行 83

2.生理功能 83

4.证候表现 84

三、胃腑 84

1.解剖形态 84

2.生理功能 85

3.经络循行 86

4.证候表现 87

四、脾脏 88

1.解剖形态 88

2.生理功能 89

3.经络循行 91

4.证候表现 91

1.解剖形态 92

五、肝胆 92

2.生理功能 93

3.经络循行 95

4.证候表现 96

六、胰腺 97

1.解剖形态 97

2.生理功能 98

3.经络循行与证候表现 98

七、大小肠 98

1.解剖形态 98

2.生理功能 100

3.经络循行 101

4.证候表现 102

一、外感因素 103

1.六淫 103

第三章 病因病机 103

2.疫疬 106

二、内伤因素 107

1.饮食 107

2.劳倦 110

3.七情 110

三、内生因素 111

1.痰饮 112

2.瘀血 112

3.水毒 112

四、其他因素 113

1.虫积 113

4.禀赋 114

3.创伤 114

2.药误 114

第四章 诊法述要 116

一、望诊 116

1.望神色 116

2.望形态 117

3.望眼部 118

4.望耳廓 118

5.望舌部 119

二、闻诊 122

1.闻声息 122

2.嗅气味 122

三、问诊 123

四、切诊 124

1.脉诊 124

2.腹诊 125

附:现代医学有关理化检查检验方法 130

第五章 类证鉴别 140

一、头晕与头重 140

二、长吁与短气 141

三、纳差与纳呆 141

四、恶心与干哕 142

五、吐酸与泛酸 142

六、嗳气与呃逆 143

七、嘈杂与胃痛 143

八、胃痛与腹痛 144

九、痞塞与胀满 145

十、鼓胀与腹胀 145

十二、噎膈与反胃 146

十一、黄疸与黄胖 146

十三、吐血与咯血 147

十四、便血与黑粪 147

十五、痞块与积聚 148

十六、泄泻与痢疾 148

第六章 辨证治则 150

一、辨证纲要 150

1.辨标本 定病位 150

2.析证候 求病因 151

3.明病势 分主次 151

4.求同异 辨缓急 151

5.衷中参西寓创新 152

二、治疗原则 152

1.和阴阳 以平为期 153

2.调升降 疏理气机 153

3.明虚实 正治反治 155

4.审病因 攻补兼施 156

第七章 治法方药 157

一、治法方证 157

1.补益法 157

2.消导法 160

3.降逆法 163

4.除湿法 165

5.化浊法 167

6.祛瘀法 171

7.清热法 173

8.泻下法 176

9.止泻法 180

10.止血法 183

2.清热解毒药 187

3.清热利湿药 187

二、药物选择 187

1.疏肝利胆药 187

4.健脾益气药 188

5.健脾温中药 188

6.和胃消导药 188

7.和胃降逆药 189

8.和胃消痞药 189

9.理气解郁药 189

10.理气止痛药 190

11.行气祛瘀药 190

12.软坚散结药 190

16.增液润肠药 191

15.通里攻下药 191

14.酸甘养阴药 191

13.芳香化湿药 191

17.收敛固涩药 192

18.杀虫驱虫药 192

19.抗癌药物 192

下篇 临床证治 197

第一章 口咽病证 197

一、口味异常 197

二、复发性口疮 203

三、慢性唇炎 207

四、舌体肿痛 210

五、齿龈出血 213

六、牙周病 216

七、牙髓病 219

八、急性咽炎 224

九、慢性咽炎 227

第二章 食管病证 232

一、反流性食管炎 232

二、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235

三、食管憩室 240

四、呃逆 243

五、食管癌 248

第三章 胃腑病证 254

一、急性胃炎 254

二、慢性胃炎 259

慢性浅表性胃炎 260

慢性萎缩性胃炎 264

残余性胃炎 269

三、碱性反流性胃炎 273

四、消化性溃疡 278

五、上消化道出血 283

六、幽门梗阻 289

七、胃肠道功能紊乱 295

八、胃粘膜脱垂症 300

九、胃下垂 304

十、急性胃扩张 309

十一、胃扭转 313

十二、胃石症 318

十三、厌食症 322

十四、食亦证 327

十五、胃癌 329

一、十二指肠炎 338

第四章 肠道病证 338

二、十二指肠壅积证 342

三、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 347

四、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353

五、肠道易激综合征 357

六、克隆病 364

七、溃疡性结肠炎 370

八、细菌性痢疾 376

九、急性阑尾炎 384

附:慢性阑尾炎 390

十、肠结核 392

十一、急性肠梗阻 397

十二、消化不良 406

十三、便秘 412

十四、便血 416

十五、泄泻 419

十六、脱肛 426

十七、大肠癌 428

第五章 肝脏病证 435

一、病毒性肝炎 435

急性肝炎 436

重型肝炎 443

淤胆型肝炎 448

慢性肝炎 452

二、肝硬变 459

附:肝性脑病 466

三、肝脓肿 469

四、脂肪肝 474

五、肝囊肿 478

六、肝豆状核变性 482

七、肝癌 487

第六章 胆系病证 494

一、胆囊炎 494

急性胆囊炎 495

慢性胆囊炎 496

二、胆石症 502

三、胆管炎 507

四、胆道蛔虫病 511

五、胆道出血 515

六、胆道术后综合征 520

第七章 胰腺病证 524

一、急性胰腺炎 524

二、慢性胰腺炎 530

三、胰腺癌 53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