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志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00054114
  • 页数:198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雷锋在我心中下一篇:董必武选集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目录

前言页 1

前言 1

第一章 行政改革:走向现代化的必然抉择 1

一、现代化建设引发了“老问题” 1

(一)对旧体制的反思 2

(二)总设计师的构想 3

(二)”小机构、大服务“ 4

(三)十多年的探索 4

(四)改革在延伸 5

二、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起点与大视角 6

(一)新的背景 6

(二)高起点与大视角 8

三、在改革开放的总格局中定位 10

(一)市场经济与机构改革 11

(二)酝酿已久的决策 12

四、改革的理论思考 14

(一)必要的回顾 15

(二)价值规范与具体构想 16

第二章 前车之鉴:机构改革的历史沿革 21

一、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 21

(一)基本体制的形成(1949-1955年) 21

(二)改革探索时期(1956-1966年) 24

(四)新时期的改革进程(1977-1993年) 27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27

二、历次改革的主客观条件 30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条件 30

(二)政治上的各种因素 33

(三)克服国家财政困难的需要 34

三、“循环”表象下的深层矛盾 35

(一)理论研究不足 35

(二)旧体制的束缚 37

(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滞后 38

(四)机构编制管理的软约束 38

(一)解放思想是改革的必要前提 39

四、成功的经验 39

(二)转变管理职能是改革的关键环节 40

(三)整体把握是改革的基本要求 40

(四)妥善安置富余人员是改革的组织保证 41

(五)先行试点是改革的重要工作方法 42

第三章 明确目标: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43

一、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3

(一)特殊的推动作用 43

二、政企分开与精简、统一、效能 46

(一)处于”结合部“的一个深层课题 46

(二)政府干政府的事,企业干企业的事 47

(三)“精简、统一、效能”的由来和涵义 48

(一)对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双重作用 50

三、改革目标的综合性 50

(二)四句话、十六个字 51

(三)确立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 53

四、植根于现实的土地 54

(一)根据实际可能设计改革方案 54

(二)兼顾全局与突出重点 56

(三)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 58

一、转变职能的由来与实践 61

(一)最初的认识 61

第四章 关键环节:切实转变政府管理职能 61

(二)十二届三中全会的要求 62

(三)首次提出转变职能概念 63

(四)十三大在认识上的深化 64

(五)十四大把转变职能推向新的高度 65

(六)转变职能的思想基础 66

二、关键环节说 67

(一)经济体制改革对行政管理体制的迫切要求 67

(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基础性的任务 69

(三)历次精简与改革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70

三、困境与出路 70

(二)重要的是提高认识 71

(一)难点在哪里 71

四、探索可操作的办法 75

(一)真正落实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75

(二)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76

(三)大力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77

(四)努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78

第五章 必要内容:认真理顺各方面关系 81

一、为什么要理顺关系 81

(一)行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必然要求 81

(二)机构改革的一项必要内容 83

(三)对以往精简与改革经验的总结 84

二、必要的集中与适当的分散 85

(一)新旧矛盾交织 86

(二)改革的价值取向 87

(三)对策性措施 88

三、重点是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 89

(一)“剪不断、理还乱” 89

(二)分层次的解决方法 90

四、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 91

(一)党委机构改革是增强国家机关活力的重要前提 92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党政关系 93

(三)理顺关系需内外同步 95

五、改革“行政化”的社团组织 96

(二)理顺党委、政府与社团的关系 97

(一)突出的问题是“行政化” 97

第六章 艰巨任务:大力精简机构与人员 100

一、精兵简政势在必行 100

(一)现代行政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100

(二)改变我国政府机构与人员现状的有力措施 101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102

二、不搞一个模式 103

(一)纵向上不搞上下对口 103

(二)横向上不搞左右看齐 104

三、机构设置要合理 106

(一)明确机构设置的原则 106

(二)合理规定机构设置限额 108

(三)规范各级政府的必设机构 109

(四)下决心撤并一批机构 111

(五)加强机关制度化建设 112

四、人员配备要精干 113

(一)科学地核定编制 113

(二)优化机关人员编制结构 115

(三)努力提高机关人员的素质 116

五、拓宽精简之路 117

(一)提高认识 117

(二)精简之路在脚下 118

(三)注意掌握政策界线 119

一、事业发展的现状与困境 121

(一)初具规模的事业 121

第七章 独特课题: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121

(二)独特的个性 122

(三)发展的困境 124

二、方向是政事分开和社会化 125

(一)改革的必要性 125

(二)改革的基本思路 127

(三)基本原则之一:政事分开 128

(四)基本原则之二:社会化 129

(一)教育事业单位的改革 130

三、区别情况,分类指导 130

(二)科研设计事业单位的改革 132

(三)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 133

(四)卫生事业单位的改革 134

(五)基层农口事业单位的改革 135

(六)城市公用事业单位的改革 136

四、调整管理政策 136

(一)界定和划小事业单位的范围 137

(二)调整对事业的管理职能 137

(三)试行事业单位的股份制 138

(五)拍卖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 139

(六)改革相关制度 139

(四)将兼并机制引入事业单位 139

五、逐步建立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制度 140

(一)基本涵义 140

(二)主要理由 140

(三)登记内容 141

第八章 他山之石:中外行政改革比较 143

一、行政改革是一股世界性的潮流 143

(一)全面的改革与改革的全面 143

(二)各具特色的改革之路 144

(一)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148

二、外国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148

(二)中央政府权力结构调整 152

(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划分 155

(四)政府管理方式和行政行为的变革 157

三、对各国行政改革的借鉴 160

(一)从本国实际出发推进行政改革 160

(二)“小政府”是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 161

(三)下放权力是行政改革的主旋律 162

(四)行政改革是渐进性的过程 163

第九章 整体把握:努力搞好配套改革 165

一、配套改革的理论依据和系统要求 165

(一)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与精兵简政的配套 166

二、内部配套是基础 166

(二)“硬件”改革与“软件”改革的配套 168

(三)党政机关改革与政法系统、事业单位改革的配套 169

(四)机关改革与后勤服务社会化的配套 171

(五)上下级机关及“条块”机关改革的配套 172

三、外部配套是保证 173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 173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套 175

(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配套 177

(四)重点是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配套 178

一、选准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目标模式 181

第十章 前景展望:抓住历史的机遇 181

(一)注重宏观调控的经济管理模式 182

(二)完善的管理机制 184

二、走出“精简--膨胀”的循环 186

(一)改革的制约因素 186

(二)走出循环的对策 189

三、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190

(一)改革本身的阶段性 190

(二)改革背景的过渡性 191

(三)改革基础的不平衡性 192

四、坚定改革必成的信心 194

(一)改革的有利条件 194

(二)关键在于操作 19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