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高中地理概念地图
高中地理概念地图

高中地理概念地图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小溪主编
  • 出 版 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63365087
  • 页数:20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利用“概念地图”(或称思维导图)的构建方式,归纳、梳理高中地理基本概念和重要基础知识,展示概念与概念之间、概念与基础知识之间的等级关系,以及对实际应用的指导作用,帮助学习者理清新旧知识间的关系,为学习者提供应用概念(基础知识)分析复杂问题的方法。
《高中地理概念地图》目录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2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2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新探索 3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3

宇宙的构成 3

地球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4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4

(二)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5

太阳辐射 5

太阳活动 6

月相及其变化 6

日、月、地相互作用产生的天文现象 7

(三)地球和地球仪 8

地球的基本特征 8

经线和经度 8

纬线和纬度 9

(四)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9

地球自转 10

地球公转 10

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0

(五)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2

昼夜交替 12

地方时 12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移 13

(六)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4

昼夜长短的变化 15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5

四季的更替 15

五带的划分 16

概念回归 应用与检测 17

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 19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0

大气的组成 20

大气垂直分层 20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22

大气的热力作用 22

气温的时间变化 22

气温的水平分布 23

全球热量平衡 23

(三)大气运动 24

大气运动的形成 24

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力 25

水平面上的风向 25

(四)全球性大气环流 26

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 27

三圈环流的形成 27

气压带和风带 27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7

季风环流 28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29

锋面系统 29

气压系统 30

锋面气旋 30

(六)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32

气候形成因子 32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32

气候变化 34

(七)气候资源 35

气候资源的特点 35

气候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5

(八)气象灾害 37

台风 37

暴雨洪涝 37

干旱 38

寒潮 38

(九)大气环境保护 39

全球变暖 39

臭氧层破坏 39

酸雨 40

概念回归 应用与检测 41

第三单元 海洋环境 43

(一)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44

海洋环境概况 44

海水的温度 44

海水的盐度 45

(二)海水运动 46

海水运动形式 47

洋流的形成 47

表层洋流的分布 47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8

(三)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9

海洋化学资源 49

海洋生物资源 49

海洋矿产资源 50

海洋空间资源 50

(四)海洋环境问题及保护 51

海洋生态破坏 52

海洋污染 52

海洋环境保护措施 52

概念回归 应用与检测 53

第四单元 陆地环境 55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56

地壳物质的组成 56

地壳物质循环 57

(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58

地质作用 59

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59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59

外力作用与地貌 60

(三)陆地水与水循环 61

陆地水体类型 61

江河水 61

地下水 62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62

(四)地球上的生物 63

生物的分布与环境 63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64

(五)土壤 65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65

土壤的肥力特征及其重要性 65

土壤的形成 65

(六)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67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67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67

(七)陆地资源 69

陆地资源的特点 69

能源资源 69

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69

(八)地质灾害 70

地震 70

火山喷发 71

滑坡和泥石流 71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71

地质灾害的防御 71

概念回归 应用与检测 72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75

第一单元 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75

(一)农业生产概况 76

农业生产的特点 76

农业的投入和产出 76

农业的分类 77

(二)农业的区位选择 78

主要区位因素 78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78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78

(三)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80

水稻种植业 80

大牧场放牧业 80

商品谷物农业 80

混合农业 81

(四)我国的农业生产 82

农业生产条件 82

主要农业生产基地 82

农业生产问题 83

概念回归 应用与检测 84

第二单元 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86

(一)工业生产概况 87

工业生产的特点 87

工业生产的投入和产出 87

工业的发展 87

(二)工业的区位选择 89

主要区位因素 89

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90

(三)工业地域的形成 92

工业联系 92

工业的集聚和分散 92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分类 92

(四)传统工业区 94

传统工业区概述 94

鲁尔区 94

(五)新兴工业区 96

新兴工业区概述 96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96

美国“硅谷” 97

(六)我国的工业生产 98

工业生产的发展条件 98

主要工业生产基地 98

概念回归 应用与检测 100

第三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102

(一)聚落的形成 103

乡村的形成 103

城市 103

(二)城市的区位因素 105

自然因素 105

社会经济因素 105

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06

(三)城市的作用与形态 107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107

城市的服务范围 107

城市的地域形态 107

(四)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和成因 108

城市功能区的类型 109

城市功能区的结构 109

功能分区的成因 109

(五)城市化及城市化问题 111

城市化的含义 111

世界城市化进程 111

地区差异 111

城市化问题 112

(六)城市化问题的解决途径 113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 113

城市的合理规划 113

概念回归 应用与检测 114

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16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17

五大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117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117

重要国际运输线 118

(二)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119

铁路线 119

公路线 119

内河航道 120

(三)交通运输网中的点 121

港口 122

车站 122

航空港 122

(四)城市交通运输 123

城市交通运输 124

城市道路网 124

城市交通问题及改善 124

(五)邮电通信 125

邮政通信 125

电子通信 126

自然条件对邮电通信的影响 126

(六)商业活动 127

商业活动概况 127

商业中心 128

商业网点 128

(七)国际贸易和金融 129

国际贸易 129

世界主要物资贸易 130

国际金融 130

国际贸易与金融的关系 130

概念回归 应用与检测 131

第五单元 人口、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33

(一)人口再生产 134

人口再生产的影响因素 134

人口再生产类型 135

人口再生产的地区分布 135

(二)人口数量与环境 136

人口数量与环境 136

环境人口容量 137

(三)人口素质与环境 139

影响人口素质的环境因素 139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139

(四)人口迁移与环境 140

人口迁移 141

我国的人口迁移 141

(五)环境问题 143

人类与环境 143

环境问题的表现 143

环境问题的分布 144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44

(六)可持续发展 145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146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所遵循的原则 146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146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46

概念回归 应用与检测 148

第六单元 文化、文化景观与旅游活动 150

(一)文化景观与环境 151

文化 151

文化景观 151

文化景观与环境 152

(二)文化区与文化扩散 153

文化源地 153

文化区 154

文化的空间扩散 154

(三)旅游活动 155

旅游活动的形成 155

旅游活动的作用 155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155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156

(四)旅游资源及其欣赏 157

旅游资源的分类 157

旅游资源的特性 157

旅游资源的价值 157

旅游资源的欣赏 158

(五)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59

游览价值 159

市场距离 160

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 160

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160

开发程度 160

概念回归 应用与检测 161

第七单元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62

(一)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163

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163

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64

政治地缘合作 164

政治地缘冲突 164

(二)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165

经济全球化 166

区域经济一体化 166

(三)综合国力竞争 167

综合国力竞争的基本要素 167

我国国力的提高 168

概念回归 应用与检测 169

第三部分 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 171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171

(一)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72

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171

东部季风区 172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173

青藏高寒区 173

(二)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175

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175

东部地带 175

中西部地带 176

西部大开发 176

概念回归 应用与检测 177

第二单元 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178

(一)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179

国土整治 179

区域发展 179

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 180

(二)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18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81

水土保持 182

小流域综合治理 182

(三)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182

荒漠化的成因 183

不同地区的荒漠化 183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183

(四)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 184

长江洪水灾害 185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作用 185

百万移民及安置 185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185

三峡工程对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186

(五)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 187

黄淮海平原的地形特点 187

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 187

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188

(六)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189

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 189

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189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途径 190

生态环境问题与建设 190

(七)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为例 191

东北农林基地的区位优势 192

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 192

商品粮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192

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93

(八)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 194

西南地区交通建设的地理背景 194

南昆铁路建设的重要性 195

交通面貌的变化 195

加快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 195

(九)海岛和海域的开发——以海南岛例 197

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 197

海南岛的开发方针 198

海洋环境保护 198

(十)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 199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99

西气东输工程建设 200

西气东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00

(十一)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 202

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 202

浦东新区的开发条件和作用 202

浦东新区的城市规划与发展 202

概念回归 应用与检测 203

附 “概念回归应用与检测”参考答案 2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