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骏骐主编;陈开文等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33104641
  • 页数:463 页
图书介绍:
《中药药剂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中药药剂学的定义、 1

特点和地位 1

二、中药药剂学的范围 1

三、药物制成剂型的目的 1

目录 1

三、方剂和中药方剂 2

五、成药和中成药 2

四、药剂和剂型 2

一、药物和药品 2

二、制剂和中药制剂 2

第二节 中药药剂学的常用术语 2

第三节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与任务 3

一、中药药剂学的发展 3

二、中药药剂学的任务 4

现代化途径 6

一、中药药剂存在的问题 6

第四节 中药药剂存在的问题与 6

二、中药药剂现代化的途径 7

第五节 药物剂型的分类 8

一、按形态分类 8

二、按给药途径与方法分类 8

三、按分散系统分类 9

第六节 药品标准与药事法规 9

一、药品标准 9

二、药事法规 11

一、处方的种类与意义 12

第二章 中药调剂 12

第一节 处方 12

二、医师处方 13

三、处方制度 15

第二节 调剂工作制度 16

第三节 调剂工作程序 17

第四节 中药调配方法 20

第五节 中药调剂用具 22

第六节 中药斗谱的编排 23

一、斗谱编排的基本原则 23

三、特殊安排的药物 24

二、格斗配伍 24

第七节 配方的基本知识 25

一、毒剧药和禁忌药 25

二、中药调剂付药常规 28

三、别名及并开 28

四、脚注 30

五、药引 31

第八节 调剂用药的供应 32

二、药剂的卫生标准 35

污染的途径 35

三、药剂可能被微生物 35

第一节 概述 35

一、药剂卫生的重要性 35

第三章 药剂卫生 35

第二节 灭菌方法 36

一、常用术语 37

二、物理灭菌法 37

(一)热力灭菌法 37

1.干热灭菌法 37

(1)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 38

2.湿热灭菌法 38

(2)热压灭菌法 39

(3)流通蒸汽灭菌与煮沸灭菌法 41

(4)低温间歇灭菌法 42

(二)滤过除菌法 42

1.滤过除菌法的特点 42

2.烧结滤器及过滤介质 42

(1)硅藻土滤器 42

(2)垂熔玻璃滤器 43

(3)多孔聚乙烯、聚氯乙烯介质 44

3.微孔滤膜及滤器 45

(4)白陶土滤器 45

(5)石棉板滤器 45

(三)紫外线灭菌法 46

(四)微波灭菌法 47

(五)辐射灭菌法 47

三、化学灭菌法 48

(一)气体灭菌法 48

(二)化学灭菌剂灭菌法 49

第三节 空气洁净技术及其应用 49

一、洁净室标准及含尘浓度的测定 49

二、洁净室的要求、分类和管理 50

第一节 称量与量取 54

一、度量衡 54

第四章 制备药剂的基本操作 54

二、称量 57

(一)称器 57

(二)天平的灵敏性 58

(三)称量操作注意事项 58

三、量取 58

(二)量取操作注意事项 59

(一)常用量器 59

第二节 粉碎、过筛、混合及微粉 60

学基本知识 60

一、粉碎 60

(一)粉碎度 60

(二)粉碎的基本原理 60

(三)粉碎原则 60

(3)特殊处理后粉碎 61

(1)混合粉碎 61

(2)单独粉碎 61

1.干法粉碎 61

(四)粉碎方法 61

2.湿法粉碎 62

3.细科药的粉碎 62

(五)粉碎器械 63

1.以截切作用为主的粉碎器械 63

2.以研磨作用为主的粉碎器械 63

3.以撞击作用为主的粉碎器械 64

(六)粉碎器械的使用和保养 67

4.以锉削作用为主的粉碎器械 67

二、过筛 68

(一)过筛的含义和目的 68

(二)药筛和药末分等 68

(三)过筛的器械 69

(四)过筛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70

三、混合 71

(一)影响混合的因素 71

(二)混合的方法和器械 71

四、微粉学的基本知识 72

(一)微粉学的概念 72

(二)粒径及粒度的测定方法 73

(四)微粉的密度及孔隙率 74

(三)比表面 74

(五)微粉的流动性 75

第三节 浸提 76

一、药材的成分与疗效的关系 77

二、浸提溶媒 77

(一)常用的浸提溶媒 77

(一)浸提过程 79

1.浸润 79

三、浸提原理 79

(二)浸提辅助剂 79

2.溶解 80

3.护散 80

4.置换 81

(二)影响浸提的因素 81

1.粉碎度 81

2.浸提温度 81

8.新技术的应用 82

7.溶媒与中药相对运动速度 82

四、常用的浸提方法与设备 82

(一)煎煮法 82

5.浸提压力 82

4.浓度差 82

3.浸提时间 82

6.浸提成分 82

(二)浸渍法 84

(三)渗漉法 85

1.渗漉设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85

2.其他渗漉法 86

(1)重渗漉法 86

(四)回流提取法 87

(2)加压渗漉法 87

(3)逆流渗漉法 87

第四节 固体与液体分离 88

一、沉降与澄清法 88

(一)沉降法 88

(二)澄清法 89

1.加热澄清法 89

2.加澄清剂澄清法 89

2.加压过滤 90

1.常压过滤 90

3.真空过滤 90

(一)过滤的种类 90

二、过滤 90

4.离心过滤 91

(二)过滤原理 91

(三)过滤速度和影响过滤的因素 91

(四)滤材 92

(五)滤器的种类 93

1.常压过滤器 93

2.减压过滤器 93

3.加压过滤器 94

三、离心分离 95

(一)离心机的分类 95

(二)常用离心机的构造与特点 95

四、超滤 97

(一)超滤的基本原理 97

(二)超滤膜剂及超滤装置 98

(三)影响超滤的因素 98

第五节 蒸馏 蒸发与干燥 99

一、蒸馏 99

(一)常压蒸馏 99

(二)水蒸气蒸馏 101

(三)减压蒸馏 102

(四)精馏 103

二、蒸发 104

(一)影响蒸发的因素 104

(二)常压蒸发 105

(三)减压蒸发 105

(四)薄膜蒸发 106

2.空气干燥 108

1.接触干燥 108

(二)干燥的方法及设备 108

(一)影响干燥的因素 108

三、干燥 108

3.真空干燥 109

4.喷雾干燥 109

5.沸腾干燥 110

6.辐射干燥 110

7.介电加热干燥 110

8.冷冻干燥 110

9.吸湿干燥 111

体系 112

第一节 分散相、分散媒与分散 112

第五章 药剂的分散 112

第二节 表面现象与表面活性剂 113

一、表面现象 113

(一)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 113

(二)液体的铺展与固体的润湿 113

二、表面活性剂 114

(一)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与性质 115

1.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15

2.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16

(二)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117

1.胶团形成和临界胶团浓度 117

3.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17

4.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17

2.亲水亲油平衡值 118

3.表面活性剂的起浊与浊点 120

4.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120

(三)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120

1.用作增溶剂 120

(1)增溶的机理 120

2.用作乳化剂 121

(2)增溶剂的应用 121

3.用于有效成分的提取 122

4.用作润湿剂、分散稳定剂 122

5.其他 122

第三节 溶解 122

一、溶解度的定义和表示法 123

二、增加溶解度的意义 123

三、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23

(一)改变溶媒或选用复合溶媒 123

(四)制成盐类 124

(五)改变部分分子结构 124

(三)利用助溶作用 124

(二)利用增溶作用 124

(六)使用固体分散法 125

(七)利用包合作用 125

四、真溶液型药剂 125

(一)药露及芳香水剂 125

1.概念 125

2.制备与举例 125

(1)水蒸气蒸馏法 125

金银花露 125

1.概念 126

(二)溶液剂 126

(2)溶解法 126

薄荷水 126

2.制备与举例 127

风油精 127

(三)甘油剂 127

1.概念 127

2.制备与举例 127

??甘油 127

第四节 胶溶 127

(二)疏水胶体溶液 128

(三)保护胶体溶液 128

(一)亲水胶体溶液 128

一、胶体溶液的分类 128

(四)凝胶 129

(五)触变胶体溶液 129

二、胶体溶液的性质 129

(一)可滤过性 129

(二)丁达尔效应 129

(三)胶粒带有电荷 129

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 130

四、胶体溶液的制备与举例 130

(四)陈化现象 130

(一)亲水胶体溶液的制备 131

白及胶浆 131

(二)疏水胶体溶液的制备 131

1.分散法 131

2.凝聚法 131

第五节 混悬 132

一、混悬液的稳定性 132

(一)混悬微粒的沉降 132

(四)ζ电位、絮凝与反絮凝 133

(三)微粒的晶型 133

(二)微粒的湿润和表面现象 133

二、混悬液常用的稳定剂 134

(一)助悬剂 134

(二)湿润剂 135

(三)絮凝与反絮凝剂 135

三、混悬液型药剂的制备与举例 135

(一)分散法 135

1.不加助悬剂的分散法 135

复方金黄散洗剂 135

氢氧化铝混悬液 136

(二)凝聚法 136

2.加助悬剂的分散法 136

颠倒散洗剂 136

硫磺洗剂 137

第六节 乳化 137

一、乳浊液形成的理论及决定其类型的因素 138

(一)降低界面张力 138

(二)形成吸附膜 138

(三)形成电屏障 138

(四)决定乳浊液类型的因素 138

(二)合成乳化剂 139

(一)天然乳化剂 139

二、乳化剂 139

(三)固体粉末乳化剂 140

二、乳浊液的稳定性 140

(一)乳析 140

(二)破裂 140

(三)转相 140

(四)败坏 140

(三)乳浊液型药剂的制备过程 141

莪术乳剂 141

(二)向乳浊液中加入药物的方法 141

石灰乳剂 141

(一)乳浊液的制备方法 141

3.新生皂法 141

2.干胶法 141

1.湿胶法 141

四、乳浊液的制备与举例 141

第六章 汤剂、中药合剂与袋 143

泡剂 143

第一节 汤剂 143

一、汤剂的分类 143

二、汤剂的用法 143

三、汤剂的制备 144

(一)煎器与溶媒的选择 144

(二)药物的处理 144

6.取汁兑服 145

5.烊化 145

4.另煎 145

3.包煎 145

2.后下 145

(四)特殊处理 145

(三)火候与时间 145

1.先煎 145

大乌头煎 146

大黄黄连泻心汤 146

旋复代赭汤 146

羚羊钩藤汤 146

四、汤剂制备举例 146

7.制粉冲服 146

胶艾汤 147

银花甘草汤 147

五倍子汤 147

五、汤剂制备探讨 147

(一)煎器及煎药方法对煎液质量的影响 147

(二)煎煮药物前加冷水浸泡与加水量对煎液质量的影响 148

关系 149

(七)汤剂工艺改革的探讨 149

(六)“绞去滓”与汤剂质量的 149

1.基本方加单味浓煎剂 149

关系 149

关系 149

(五)煎液的沉淀与煎液质量的 149

(四)药物的煎煮次数对煎液质量的影响 149

(三)药材粉碎度与煎液质量的 149

2.单煎混合 150

3.防腐 150

4.在汤剂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新剂型 150

第二节 中药合剂 150

一、中药合剂的制备 150

二、中药合剂举例 151

小青龙合剂 151

小建中合剂 151

第三节 袋泡剂 151

1.浸渍法 153

(二)制备方法与举例 153

(1)冷浸法 153

毛鸡药酒 153

(一)药物的处理与配料 153

一、酒剂的制备与举例 153

第一节 酒剂 153

第七章 浸提药剂 153

(2)热浸法 154

活血药酒 154

2.参漉法 154

舒筋活络酒 154

二、酒剂的质量控制 155

追风活络酒 155

3.回流提取法 155

第二节 酊剂 156

一、酊剂的定义与特点 156

二、酊剂的制备与举例 157

(一)溶解法 157

复方樟脑酊 157

(二)稀释法 157

远志酊 157

(三)浸渍法 157

第三节 流浸膏与浸膏剂 158

颠茄酊 158

十滴水 158

(四)渗漉法 158

一、流浸膏 159

桔梗流浸膏 159

二、浸膏剂 159

甘草浸膏 160

刺五加浸膏 160

(二)混合法 161

问题 161

(三)中药糖浆剂生产中的几个 161

(一)溶解法 161

一、糖浆剂的制备与举例 161

第四节 糖浆剂 161

单糖浆 162

半夏止咳糖浆 162

二、糖浆剂的质量检查 163

第五节 煎膏剂 163

(一)煎膏剂的制备 163

(二)煎膏剂举例 164

益母草膏 164

养阴清肺膏 165

第六节 冲剂 165

二、冲剂举例 166

感冒清热冲剂 166

一、冲剂的制备 166

感冒退热冲剂 167

第七节 浸提药剂的质量控制 167

一、含量测定 167

二、含醇量测定 167

三、异物和澄明度检查 168

四、卫生学检查 168

五、不挥发性残渣、灰分和相对密度的测定 168

一、散剂的特点 169

二、散剂的分类 169

第一节 概述 169

第八章 散剂 169

第二节 散剂的制备 170

一、粉碎、过筛与混合 170

(一)粉碎度的选择 170

(二)散剂的混合操作 170

1.打底套色法 170

2.等量递增法 170

三、包装与贮存 171

3.倍增套色法 171

二、分剂量 171

四、散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172

(一)均匀度检查 172

(二)水分检查 172

第三节 各类散剂的制备及举例 173

冰硼散 173

一、一般散剂 173

(五)致病菌的检查 173

(四)装量差异限度及检查 173

(三)粉末细度测定法 173

二、含毒剧药物的散剂 174

九分散 174

三、含低共熔组分的散剂 174

痱子粉 174

四、含液体组分的散剂 175

紫雪 175

(二)胶囊剂的特点 176

(一)胶囊剂的概念 176

(一)硬胶囊剂 176

二、胶囊剂的分类 176

第一节 胶囊剂 176

第九章 胶囊剂与微型胶囊 176

一、概述 176

(二)软胶囊剂 177

三、胶囊剂的原料 177

(一)明胶 177

(二)明胶代用品 177

(三)甘油 177

(四)琼脂 177

(一)硬胶囊剂 178

2.药物的处理 178

1.空胶囊的制备 178

(五)食用色素 178

四、胶囊剂的制备与举例 178

(六)防腐剂 178

3.硬胶囊的填充 179

4.硬胶囊举例 180

穿心莲胶囊 180

五仁醇胶囊 180

(三)软胶囊剂 181

1.滴制法 181

(二)肠溶胶囊 181

牡荆油胶丸 182

2.压制法 182

五、胶囊剂的质量评定与包装贮藏 183

(一)胶囊剂的质量评定 183

1.外观要求 183

2.装置差异现度 183

3.崩解时限 183

4.主药含量 183

第二节 微型胶囊 184

(二)胶囊剂的包装与贮藏 184

一、微囊的制法 185

(一)化学法 185

(二)物理化学法 185

1.相分离凝聚法 185

(1)水相分离法 186

①单凝聚法 186

②复凝聚法 187

(2)有机相分离法 189

2.液中干燥法 189

(三)物理机械法 189

(三)药物溶出速度的测定 190

(二)主药含量的测定 190

二、微囊的质量评定 190

(一)囊形与粒径 190

(四)微囊的生物利用度 191

三、微囊剂举例 191

牡荆油微囊 191

天门冬酰胺酶微囊 192

第十章 丸剂 193

第一节 概述 193

一、丸剂的特点 193

二、丸剂的分类 193

一、水丸常用的赋形剂 194

第二节 水丸 194

二、水丸的制备 195

(一)手工泛丸 195

1.泛丸工具 195

2.泛丸的方法 195

(二)机器泛丸 198

(三)影响泛制丸溶散时限的因素 199

第三节 蜜丸 200

藿香正气丸 200

香连丸 200

三、水丸举例 200

保和丸 200

2.炼制方法与程度 201

(一)塑制法 201

二、蜜丸的制备 201

1.备料 201

1.炼制的目的 201

(二)蜂蜜的炼制 201

(一)蜂蜜的选择 201

一、蜂蜜的选择与炼制 201

2.合药 202

3.搓条 202

4.成丸 203

(二)泛制法 204

(三)蜜丸的干燥 204

(四)蜜丸的染菌问题及解决 205

办法 205

1.蜜丸染菌的原因 205

2.蜜丸生产过程中控制含菌量的措施 205

乌鸡白风丸 206

三、蜜丸举例 206

六味地黄丸 206

麻仁丸 207

第四节 浓缩丸 207

一、浓缩丸的制备 207

(一)药料的分析和处理 207

一、糊丸 208

第五节 糊丸与蜡丸 208

安神补心丸 208

二至丸 208

二、浓缩丸举例 208

2.塑制法 208

1.泛制法 208

(二)制丸 208

(一)糊的种类与制备 209

(二)糊丸的制法 209

(三)糊丸的干燥 209

二、蜡丸 209

小金丸 210

三、糊丸与蜡丸举例 210

(二)蜡丸的制备 210

(一)蜂蜡的要求和处理 210

(三)蜡丸的干燥 210

控涎丸 211

三黄宝蜡丸 211

第六节 滴丸 211

(二)冷却剂 212

(一)设备 212

二、滴丸的制备 212

(一)基质 212

一、基质与冷却剂的要求和选择 212

(二)滴制 213

(三)滴制中的注意事项 214

三、滴丸举例 214

苏冰滴丸 214

第七节 丸剂的筛选与包衣 214

一、丸剂的筛选设备和方法 214

(一)滚筒筛 214

(三)检丸器 215

(四)立式检丸器 215

(二)筛丸机 215

二、丸剂的包衣 216

(一)包衣的目的 216

(二)包衣的种类 216

(三)包衣的方法 217

二、水分限量检查 218

三、重量差异限度检查 218

一、外观检查 218

第八节 丸剂的质量检查 218

四、装量差异限度检查 219

五、溶散时限检查 220

六、主药含量检查 220

七、细菌学检查 220

第九节 丸剂的包装与贮藏 220

一、包装的设备和方法 220

(一)大蜜丸的包装 220

(二)小丸的包装 221

二、丸剂的贮藏 221

第十一章 片剂 223

第一节 片剂的赋形剂 224

一、稀释剂与吸收剂 225

(一)淀粉 225

(二)糊精 225

(三)糖粉 225

(四)乳糖 225

(七)硫酸钙 226

(九)其他 226

(八)磷酸氢钙 226

(六)甘露醇 226

(五)葡萄糖 226

二、润湿剂与粘合剂 227

(一)蒸馏水 227

(二)乙醇 227

(三)淀粉浆 227

(四)糊精 227

三、崩解剂 228

(十一)其他 228

(九)聚乙二醇 228

(十)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228

(七)胶浆 228

(六)炼蜜 228

(五)糖粉及糖浆 228

(八)羧甲基纤维素钠 228

(一)干燥淀粉剂 229

(二)泡腾崩解剂 229

(三)表面活性 229

(二)滑石粉 230

(四)其他 230

(三)轻质液状石蜡 230

(一)硬脂酸镁 230

四、润滑剂 230

第二节 片剂的制备 231

一、操作规程的拟定 231

二、原辅料的制备与处理 231

(一)中药原料的处理 231

(二)化学药品与赋形剂的处理 232

三、称量与混合 232

四、制颗粒 232

(一)湿法制粒 233

(二)干法制粒 235

(二)片重计算 236

五、压片 236

(一)干颗粒在压片前的处理 236

(三)压片机与压片操作 237

3.粘冲 239

5.片重差异 239

4.崩解迟缓 239

6.变色或表面斑点 239

2.松片 239

1.裂片 239

解决办法 239

(四)压片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和 239

7.引湿或受潮 240

8.叠片 240

(五)中药片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40

1.引湿受潮 240

2.服用量过大 241

3.质量不够稳定 241

第三节 粉末直接压片 241

一、粉末直接压片的辅料 241

二、粉末直接压片机械的改进 242

(三)崩解剂 242

(四)润滑剂 242

(一)干燥粘合剂 242

(二)助流剂 242

第四节 片剂的包衣 243

一、包衣方法与设备 243

(一)滚转包衣法 243

(二)空气悬浮包衣法 244

(三)其他方法 244

二、包衣物料 245

(一)糖衣物料 245

(一)糖衣 246

1.包隔离层 246

(二)薄膜衣料 246

三、包衣工序 246

(三)肠溶衣料 246

2.包粉衣层 247

3.包糖衣层 247

4.包有色糖衣层 247

5.打光与干燥 247

(二)薄膜衣 247

第五节 片剂的质量检查 248

四、包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48

(三)半薄膜衣 248

(四)肠溶衣 248

一、外观检查 249

二、重量差异限度 250

三、硬度试验与脆碎度测定 250

四、崩解时限 250

五、溶出速率测定 251

七、卫生标准 252

第六节 片剂的包装 252

六、鉴别试验与主药的含量测定 252

第七节 片剂举例 253

银翘解毒药 253

淫羊藿片 254

安胃片 254

薄荷喉片 254

蒲公英片 254

颅痛定片 255

一、原辅料的选择 256

(一)原料的选择 256

第十二章 胶剂 256

第一节 胶剂的制备与举例 256

2.油 257

(一)原料处理 257

二、胶剂的制备 257

6.水 257

5.明矾 257

4.阿胶 257

3.酒 257

1.糖 257

(二)辅料的选择 257

4.鹿角 257

3.龟板、鳖甲 257

2.虎骨 257

1.皮类 257

(二)煎取胶汁(熬胶) 258

(三)滤过澄清 258

(四)浓缩收胶 258

三、胶剂举例 259

阿胶 259

(五)凝胶切胶 259

(六)干燥包装 259

鹿胶角 260

龟板胶 261

虎骨胶 261

狗骨胶 262

新阿胶 262

第二节 胶剂的质量标准 262

一、工作场所的要求 265

二、烧炼设备及器材的要求 265

第一节 制备丹剂的设备及材料 265

第十三章 丹剂 265

三、封口材料 266

第二节 丹剂的制备与举例 266

一、制备方法 266

(一)升法 266

红粉 266

(二)降法 267

白降丹 268

(三)半升半降法 268

轻粉 268

(四)研磨法 269

(二)红粉的制备 270

(一)升汞的制备 270

二、丹剂制备中的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 270

三、化合法制备丹剂的方法 270

(三)轻粉的制备 271

第十四章 外用膏剂 272

第一节 概述 272

一、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机制 272

(三)基质的性质 273

(二)药物的性质 273

(一)皮肤的条件 273

因素 273

二、影响药物释放、穿透、吸收的 273

(二)药物透入皮肤的途径 273

(一)皮肤的构造 273

(四)其他因素 274

第二节 软膏剂 274

一、常用基质 274

3.烃类基质 275

(2)蜂蜡 275

2.类脂类基质 275

(1)羊毛脂 275

(2)植物油 275

(1)豚脂 275

1.油脂类基质 275

(一)油脂性基质 275

(1)凡士林 276

(2)固体石蜡 276

(3)液体石蜡 276

(4)硅酮 276

(二)乳剂基质 276

1.水包油型乳剂基质 276

2.油包水型乳剂基质 277

(三)水溶性基质 278

1.甘油明胶 278

2.淀粉甘油 278

3.纤维素衍生物 278

4.聚乙二醇 278

二、软膏剂的制法与举例 278

(一)基质的处理 278

(二)制法 278

1.研合法 278

(三)制备软膏剂的注意事项 279

4.油膏剂的制法 279

3.乳化法 279

2.熔合法 279

(四)举例 280

老鹳草软膏 280

紫草膏 280

消肿膏 280

(五)酸碱度 281

(四)水值 281

(三)粘度和稠度 281

(二)熔点 281

(一)物理外观 281

三、软膏剂的质量检查 281

(六)刺激性 282

(七)稳定性 282

(八)主药含量 282

(九)无菌性 282

四、软膏剂的包装与贮藏 282

1.植物油 283

(一)基质原料的选择与药物的 283

处理 283

一、黑膏药 283

第三节 膏药 283

2.红丹 284

3.药料处理 284

(二)制法 284

1.提取 284

2.炼油 285

3.下丹 286

5.摊涂 287

4.去火毒 287

(三)质量检查 288

二、白膏药 288

三、膏药举例 288

阿魏化痞膏 288

暖脐膏 289

白鲫鱼膏 289

第四节 橡皮膏与涂膜剂 289

一、橡皮膏 289

(三)橡皮膏质量检查 290

(四)举例 290

4.加衬、切割及包装 290

伤湿止痛膏 290

(二)制备方法 290

2.制膏料 290

1.药料提取 290

(一)橡皮膏的组成 290

3.涂料 290

二、涂膜剂 291

伤湿涂膜剂 291

第十五章 栓剂 293

第一节 概述 293

一、栓剂的概念与发展简史 293

(二)全身作用 294

二、栓剂的作用 294

(一)局部作用 294

(三)影响直肠吸收的因素 295

1.生理因素 295

2.药物的理化因素 295

3.基质的理化因素 296

(四)栓剂的作用特点 296

(五)栓剂的剂量 296

1.可可豆油 297

(一)脂肪或油脂性基质 297

一、栓剂的基质 297

第二节 栓剂的基质与附加剂 297

2.香果脂 298

3.乌桕脂 298

4.氢化油类 298

1.甘油明胶 299

2.聚乙二醇 299

3.吐温-61 299

(二)水溶性及亲水性基质 299

5.半合成椰子油 299

二、栓剂的附加剂 300

第三节 栓剂的制备与举例 300

一、栓剂的制备 300

(一)药物与基质的混合方法 300

(二)栓剂的制法 300

1.搓捏法 300

2.冷压法 300

3.热熔法 301

二、栓剂举例 302

甘油栓 302

(三)置换价 302

蛇黄栓 303

小儿解热栓 303

第四节 栓剂的包装贮藏与质量 303

评定 303

一、栓剂的包装贮藏 303

4.硬度 304

3.熔距 304

2.融变时限 304

1.重量差异 304

(一)物理性状的检查 304

二、栓剂的质量评定 304

5.液化时间试验 305

(二)药物的释放、吸收试验 306

(三)刺激性检查 306

第十六章 注射剂与其他灭菌制剂 307

第一节 概述 307

一、注射剂的特点 307

二、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307

四、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308

三、注射剂的分类 308

第二节 注射剂的溶媒 309

一、注射用水 309

(一)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 309

(二)热原 309

1.细菌性热原的组成 309

2.注射剂被热原污染的途径 309

3.细菌性热原的理化性质 310

4.除去热原的方法 310

5.热原检查法 310

1.滤过澄清法 311

(三)注射用水生产中原水的预 311

处理 311

2.凝聚法 312

3.石灰高锰酸钾法 312

(四)纯水制备方法 312

1.离子交换法 312

(1)制备原理 312

(2)制备工艺 313

2.电渗析法 315

(2)常用蒸馏水器和使用方法 316

(1)蒸馏水器的要求 316

(五)注射用水制备方法 316

1.蒸馏法 316

(3)蒸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7

(4)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7

2.反渗析法 318

(1)反渗析法制备注射用水的特点 318

(2)反渗析法制备注射用水的机理 318

(3)反渗析装置及生产流程 318

(一)乙醇 320

三、其他溶媒 320

(二)注射用油的精制 320

(一)注射用油的质量标准 320

二、注射用油 320

(二)甘油 321

(三)丙二醇 321

(四)聚乙二醇 321

(五)油酸乙酯 321

第三节 注射剂的附加剂 321

一、增加主药溶解度的附加剂 321

(一)加抗氧剂 322

三、防止主药氧化的附加剂 322

二、帮助主药混悬或乳化用的附加剂 322

(二)加入金属络合剂 323

(三)通惰性气体 323

四、调节pH值的附加剂 323

五、抑制微生物增殖的附加剂 324

六、减轻疼痛与刺激的附加剂 324

七、调节渗透压的附加剂 325

(一)冰点降低数据法 326

(三)冰点下降法 327

(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327

(四)等张和等张溶液 328

1.等张和等张溶液 328

2.等张浓度的定量方法 329

第四节 注射剂的制备 329

一、注射剂生产的工艺流程 329

二、注射剂的容器与处理 329

(3)中性检查 330

(2)耐碱性 330

(1)耐酸性 330

2.化学检查 330

(2)清洁度 330

(3)耐热性 330

(1)外观 330

1.物理检查 330

(一)安瓿的质量要求 330

(二)安瓿的处理 331

1.安瓿的剖颈与?口 331

2.安瓿的洗涤 331

(一)中药注射原液的制备 333

三、注射剂原料的选择与准备 333

3.安瓿的干燥与灭菌 333

1.原料的预处理 334

2.提取与精制 334

(1)水提醇沉法 334

(2)醇提水沉法 335

(3)蒸馏法 335

(4)萃取法 336

(6)透析法 337

(7)超滤法 337

(5)酸碱沉淀法 337

(8)其他 338

3.除去鞣质的方法 338

(1)明胶沉淀法与改良明胶沉淀法 338

(2)醇溶液pH值法 339

(3)聚酰胺除鞣质法 339

(4)铅盐沉淀法 339

(三)中药注射液的配制 340

(二)配液用具及处理 340

(一)配液室的清洁要求 340

四、注射剂的配制及滤过 340

(三)化学药品原料的选择 340

1.中药注射剂的浓度及其表示法 341

2.添加适宜的附加剂 341

3.进一步除去杂质的方法 341

(1)吸附法 341

(2)热处理与冷藏法 341

(四)化学药品注射液的配制 341

1.原料药物的投料 341

1.高位静压滤过装置 342

(五)注射液的滤过 342

2.配液 342

2.减压滤过装置 343

3.加压滤过装置 343

五、注射液的灌封 345

(一)灌注 345

(二)熔封 346

(一)澄明度检查 347

七、注射液的质量检查 347

(二)漏气检查 347

(一)灭菌 347

六、注射液的灭菌和漏气检查 347

(二)装量检查 348

(三)鉴别 348

(四)pH值测定 348

(五)无菌检查 348

(六)热原检查 348

2.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 349

1.急性毒性试验 349

3.溶血试验 349

(八)安全试验 349

(七)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349

4.局部刺激性试验 350

5.过敏试验(异性蛋白试验) 350

(九)杂质检查 350

1.鞣质检查 350

2.蛋白质检查 350

3.草酸检查 350

板蓝根注射液 351

徐长卿注射液 351

九、注射剂举例 351

八、注射液的印字与包装 351

4.其他 351

复方元胡注射液 352

第五节 输液剂 352

一、输液剂的制备 353

(一)原辅料的质量要求 353

(二)容器的选择与处理 353

1.输液瓶 353

(四)滤过 354

2.浓配法 354

1.稀配法 354

4.塑料输液袋 354

(三)配液 354

3.衬垫薄膜 354

2.橡胶塞 354

(五)灌封 355

(六)灭菌 355

(七)质量检查与包装 355

二、输液剂举例 355

葡萄糖注射液 355

氯化钠注射液 356

三、血浆代用液 357

(一)作为血浆代用液的药物应具备的要求 357

(二)常用的血浆代用液 357

1.多糖类 357

2.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358

四、静脉脂肪乳剂 358

(一)原辅料及制剂的质量要求 358

二、静脉注射用混悬剂 359

混悬剂 359

一、注射用粉剂 359

(二)原辅料的精制 359

第六节 注射用粉剂及静脉注射用 359

第七节 眼用制剂 360

一、液体型眼用制剂 360

(一)液体型眼用制剂的种类 360

1.真溶液 360

2.胶体溶液 360

3.混悬液 360

4.眼用粉剂与片剂 360

3.抗氧剂与金属络合剂 361

5.增粘剂 361

4.表面活性剂 361

1.渗透压调节剂 361

2.pH调节剂及调整法 361

(二)液体型眼用制剂的附加剂 361

6.溶媒 362

(三)制法与举例 362

1.包装容器的处理方法 362

2.配液 362

二、半固体眼用制剂 363

抗炎眼药水 363

黄芩素滴眼液 363

3.检验与分装 363

(一)配制眼膏的器具、基质及软膏管的灭菌 364

(二)制法与举例 364

清凉眼药膏 364

三、其他 364

(一)眼用膜剂 364

(二)眼用注射剂 365

四逆汤灭菌口服液 366

生脉饮灭菌口服液 366

第一节 灭菌口服液 366

第十七章 其他制剂 366

第二节 气雾剂 367

一、气雾剂的特点与类型 367

(一)气雾剂的特点 367

(二)气雾剂的类型 367

二、气雾剂的组成与制备 368

三、气雾剂举例 368

芸香草油气雾剂 368

第三节 海绵剂 368

复方大黄止血海绵粉 369

二、明胶海绵的制备与举例 369

紫珠草海绵 369

一、淀粉海绵的制备与举例 369

第四节 膜剂 370

复方毛果芸香碱眼用药膜 371

万年青甙口服膜 371

第五节 纸型片剂 371

胃疡平纸型片 372

第六节 茶剂 372

甘露茶 373

第七节 曲剂 373

午时茶 373

六神曲 374

建曲 374

第八节 糕剂 374

八珍糕 375

第九节 锭剂 375

蟾酥锭 375

紫金锭 375

药艾卷 376

一、灸剂 376

熨、烟和烟熏剂 376

第十节 灸、线、条、钉、棒、 376

二、线剂 377

芫花线剂 377

三、条剂 377

红升丹软条剂 377

红升丹硬条剂 377

海螵蛸棒 378

坎离砂 378

六、熨剂 378

五、棒剂 378

枯痔钉 378

四、钉剂 378

七、烟剂和烟熏剂 379

(一)烟剂 379

曼陀罗药烟 379

(二)烟熏剂 379

第一节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380

一、概述 380

第十八章 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安 380

全性和稳定性 380

二、影响中药制剂稳定的因素 381

(一)水分 381

(二)温度 381

(六)光线 382

三、防止或延缓中药制剂分解的措施 382

(一)防止或延缓水解的措施 382

(五)金属离子 382

(四)pH值 382

(三)空气中的氧 382

(二)防止或延缓氧化反应的方法 383

(三)防止变旋,聚合等反应的方法 383

四、中药制剂稳定性测定的方法 384

(一)留样观察法 384

(二)比较试验法 384

(三)化学动力学法 385

1.反应速度常数 385

2.半衰期和有效期 385

3.升温加速试验法 386

(一)玻璃 387

系 387

(四)经验法 387

五、包装材料与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关 387

(二)塑料 388

(三)金属 388

(四)橡胶 388

第二节 中药制剂的有效性 388

一、生物药剂学的意义和内容 388

二、中药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389

(一)生物利用度的含义 389

(二)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389

(一)探讨药物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物作用之间的关系 389

(二)生物利用度的测定 390

1.从血药浓度求算生物利用度 390

2.从尿药总量求算生物利用度 390

(三)体外溶解速率试验 390

1.杯法 391

2.崩解仪法 391

(1)被动扩散 392

(2)主动转运 392

2.药物吸收机制 392

(3)促进扩散 392

(4)胞饮与吞噬 392

(二)药物的分布 392

(一)药物的吸收 392

三、药物在体内的转运 392

4.循环仪法 392

3.旋转吊篮法 392

1.生物膜 392

1.隔室模型 393

2.表观分布容积 393

(三)药物的清除 393

四、影响中药制剂有效性的因素 393

(一)生理因素 393

1.胃肠道各区域的药物吸收 393

4.种族 394

(二)剂型因素 394

1.剂型种类 394

2.生理条件与药效 394

3.病理状态 394

2.制备工艺 395

3.赋形剂与附加剂 395

(三)药物的理化性质 395

1.离解常数 395

2.溶解速度与溶出速率 395

3.药物粒径大小 395

一、影响中药制剂安全性的因素 396

(一)选方用药 396

4.药物的晶型 396

第三节 中药制剂的安全性 396

(四)药物的相互作用 396

(二)炮制加工 397

(三)制备工艺 397

(四)配伍用药 397

二、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 397

途径 398

第四节 解决中药制剂“三效”的 398

一、速效中药制剂 398

(一)制成静脉或肌肉注射液 398

(三)临床试验 398

(二)基础医学实验 398

(二)固体分散法 399

1.熔融法 399

(一)微粉化 399

2.溶媒法 399

三、长效制剂 399

二、高效中药制剂 399

(三)制成栓剂和微型灌肠剂 399

(二)制成气雾剂 399

(三)延缓代谢 400

(二)延缓吸收 400

(四)延缓排泄 400

(一)延缓释药 400

第一节 中药传统剂型改进概况 402

一、中药汤剂的改进 402

第十九章 中药传统剂型的改进 402

二、中药丸剂的改进 403

四、中药酒剂的改进 404

五、中药糕剂的改进 404

三、中药膏药的改进 404

视的问题 405

一、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剂型改进 405

第二节 中药传统剂型改进应重 405

二、加强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 406

三、药效是中药剂型改进的核心 406

四、剂型改进要结合药理、临床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407

五、应重视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应用 407

第三节 中药传统剂型改进的方 407

法 407

一、原方改型法 407

二、单味药提制法 408

三、修方改型法 408

四、中药制剂系统研究法 408

配伍方法 410

一、组方原则 410

二、配伍方法 410

第一节 中药处方的组方原则和 410

第二十章 中药的配伍变化 410

一、药理性配伍变化 411

配伍禁忌 411

(一)协同作用 411

第二节 中药配伍变化的分类与 411

(二)拮抗作用 412

二、物理性配伍变化 412

(一)熔点降低 412

(二)吸湿、潮解 412

(三)吸附作用 412

(四)分层或沉淀 412

(一)产生沉淀或混浊 413

(二)变色 413

(三)产生气体 413

三、化学性配伍变化 413

(四)发生爆炸 414

四、中药的配伍禁忌 414

五、中西药配伍 414

(一)中西药配伍变化 414

(二)中西药配伍禁忌 415

六、中药注射液的配伍变化 415

(一)由附加剂产生的变化 415

(二)复方注射液在制备时的 415

配伍变化 415

的处理 416

(二)物理性或化学性配伍禁忌 416

(一)药理性配伍禁忌的处理 416

七、配伍变化的处理原则 416

(三)中药注射液混合时的配伍 416

变化 416

(一)量比 417

(三)浓度 417

(二)观察时间 417

(四)pH值 417

一、可见性配伍变化的实验方法 417

方法 417

第三节 溶液中配伍变化的实验 417

二、稳定性实验 418

实验指导 419

实验一 国家药品标准的使用 420

实验二 参观中药房 420

实验三 药剂卫生 421

一、蜜丸中活螨及螨卵的检查 421

二、参观常见消毒灭菌器具 421

实验四 参观中药厂 422

实验五 液体药剂的制备 422

一、真溶液型药剂的制备 422

三、混悬液型药剂的制备 423

二、胶体溶液型药剂的制备 423

四、乳浊液型药剂的制备 424

实验六 汤剂与合剂的制备 425

实验七 浸提药剂的制备 426

实验八 散剂的制备 429

实验九 胶囊剂及微型胶囊剂的 431

制备 431

实验十 水丸、蜜丸与浓缩丸的 433

制备 433

实验十一 片剂的制备 435

实验十二 胶剂的制备 439

实验十三 丹剂的制备 439

实验十四 外用膏剂的制备 440

一、软膏剂的制备 440

二、硬膏剂的制备 442

实验十五 栓剂的制备 443

实验十六 注射剂的制备 445

实验十七 膜剂与茶剂的制备 448

实验十八 药剂的稳定性 449

实验十九 中药传统剂型改进 450

实验二十 中药的配伍变化 450

(一)控制中药制剂质量的环节 49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