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和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3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志升主编;兴和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5068313
- 页数:1203 页
概述 3
大事记 13
第一编 政区第一章 地域 85
第一节 地理位置 85
第二节 境域变迁 85
第三节 正黄旗 87
第二章 建制 88
第一节 历史简况 88
第二节 行政区划 92
第三章 乡 镇概况 105
第一节 城关镇 105
第二节 张皋镇 108
第三节 赛乌素镇 111
第四节 壕堑镇 112
第五节 二台子镇 114
第六节 店子镇 116
第七节 大库联乡 118
第八节 五一乡 119
第九节 五股泉乡 120
第十节 曹四夭乡 121
第十一节 台基庙乡 122
第十二节 民族团结乡 124
第十三节 大同夭乡 125
第十四节 鄂尔栋乡 127
第二编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质、地貌 131
第一节 地质 131
第二节 地貌 132
第二章 土壤植被 135
第一节 土壤 135
第二节 植被 144
第三章 气候物候 145
第一节 气温 145
第二节 四季气候特征 147
第三节 降水 148
第四节 风 150
第五节 日照、辐射、蒸发、湿度 150
第六节 物候 152
第四章 自然资源 158
第一节 土地 158
第二节 水 159
第三节 草场 166
第四节 林木 169
第五节 野生动植物 170
第六节 矿产 171
第五章 自然灾害 173
第一节 旱涝 173
第二节 霜冻 176
第三节 雹灾 177
第四节 风灾 178
第五节 雪灾 179
第六节 虫灾 179
第七节 地震灾 180
第八节 疫灾 181
第三编 人口 185
第一章 人口规模 185
第一节 人口发展 185
第二节 人口变动 186
第三节 人口分布 190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93
第一节 性别、年龄 193
第二节 少数民族人口 195
第三节 文化程度 196
第四节 职业 197
第五节 城乡人口 198
第三章 婚姻家庭 199
第一节 婚姻 199
第二节 家庭 199
第四章 人口普查 200
第一节 第一次人口普查 200
第二节 第二次人口普查 200
第三节 第三次人口普查 200
第四节 第四次人口普查 201
第五节 第五次人口普查 201
第五章 姓氏 202
第一节 汉族 202
第二节 蒙古族 203
第六章 计划生育 204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204
第二节 政策与措施 205
第三节 技术与服务 210
第四节 管理成果 211
第七章 人民生活 212
第一节 农民生活 212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214
第三节 长寿老人 217
第四编 农业 221
第一章 垦务耕地 221
第一节 垦务 221
第二节 耕地 223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224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 224
第二节 土地改革 225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227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228
第五节 生产责任制 229
第六节 稳定完善责任制 230
第七节 产业结构调整 231
第八节 实施二轮土地承包 232
第九节 农业税费改革 233
第三章 农作物 234
第一节 粮食作物 235
第二节 经济作物 239
第四章 农技农艺 241
第一节 耕作方法 241
第二节 栽培技术 243
第三节 良种推广 244
第四节 土壤肥料 246
第五节 田间管理 247
第五章 农田建设 250
第一节 土壤改良 250
第二节 梯田建设 251
第三节 耕地保护 252
第六章 农业机械 253
第一节 传统农具 253
第二节 农业机械 254
第三节 机械经营 255
第四节 农机队伍培训 256
第五节 农机监理 256
第六节 农机供应 257
第七章 农业发展战略 257
第一节 “进、退、还”战略 257
第二节 “125”工程 258
第三节 商品粮基地及农产品基地 259
第八章 管理 260
第一节 机构与改革 260
第二节 管理措施 261
第三节 收益分配 262
第五编 畜牧业第一章 所有制变革 267
第一节 私有制 267
第二节 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 268
第三节 草畜双承包责任制 269
第二章 草场 269
第一节 草场分布 269
第二节 饲草品种 270
第三节 退耕种草和草库伦建设 271
第三章 畜禽品种 271
第一节 当地品种 271
第二节 引进品种 277
第三节 畜禽改良繁殖 277
第四章 奶牛、寒羊养殖 280
第一节 奶牛养殖 280
第二节 寒羊养殖 281
第五章 疫病防治 282
第一节 传染病 282
第二节 寄生虫病 285
第六章 畜禽产品 286
第一节 产品产量 286
第二节 检疫 288
第七章 牧业改革 290
第一节 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290
第二节 产业结构调整 291
第三节 牧业税费改革 292
第四节 养殖专业户 294
第八章 经营管理 29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95
第二节 饲养与管理 296
第三节 政策实施 296
第六编 林业 301
第一章 林木分布与种类 301
第一节 分布 301
第二节 林种 302
第三节 树种 303
第二章 植树造林 305
第一节 种苗培育 305
第二节 四荒绿化 306
第三节 退耕种树 307
第四节 场圃建设 308
第三章 林木管护 309
第一节 封山育林 309
第二节 护林防火 310
第三节 病虫鼠害防治 311
第四章 采伐利用 312
第一节 林产品采伐 312
第二节 林产品利用 313
第五章 林业改革 313
第一节 产业结构调整 313
第二节 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314
第三节 落实和完善责任制 314
第四节 林业体制改革 315
第六章 林业管理 31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16
第二节 林权林政 317
第三节 政策实施 318
第七编 水利 323
第一章 水利工程 323
第一节 饮水工程 323
第二节 提水工程 325
第三节 蓄水工程 327
第四节 节水工程 330
第五节 防洪用洪 333
第二章 水利机械 337
第一节 打井机具 337
第二节 灌溉机具 337
第三章 水土保持 338
第一节 水土流失 338
第二节 水土治理 338
第四章 水利管理 341
第一节 机构与改革 341
第二节 资金管理 343
第三节 政策实施 344
第八编 乡镇企业第一章 经营机制 349
第一节 体制与结构 349
第二节 经济效益 350
第二章 行业构成 356
第一节 农业企业 356
第二节 工业企业 358
第三节 建筑业 362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 364
第五节 商业饮食业 364
第六节 服务业 366
第三章 强项建设 368
第一节 强县建设 368
第二节 强乡镇建设 369
第三节 强村建设 371
第四节 强企业建设 373
第五节 乡镇出口企业 376
第四章 管理机构 377
第一节 机构与改革 377
第二节 管理措施 377
第九编 工业 383
第一章 体制与改革 383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 383
第二节 集体二轻工业 384
第三节 国营企业 386
第二章 矿业 387
第一节 石墨 387
第二节 膨润土 389
第三节 煤炭 390
第四节 磷灰 392
第三章 建筑材料 393
第一节 水泥 393
第二节 砖瓦 393
第三节 石材 395
第四章 电力工业 395
第一节 发电 395
第二节 输变电 396
第三节 电价 397
第五章 机械修造 398
第一节 机械制造 398
第二节 农机修造 399
第六章 管理 40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00
第二节 管理制度 402
附:重点企业简介 404
第十编 交通运输第一章 道路 423
第一节 车马大道 423
第二节 公路 424
第三节 桥梁 428
第四节 公路养护 431
第二章 运输 433
第一节 客运 433
第二节 货运 434
第三章 管理 43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36
第二节 运输管理 438
第三节 监理与养路费征收 443
第四节 路政管理 444
第十一编 邮电第一章 邮政 447
第一节 邮政网络 447
第二节 邮政业务与资费 449
第三节 报刊发行 453
第四节 邮政储蓄 454
第五节 集邮 455
第六节 转运投递 455
第二章 邮政管理 456
第一节 机构与改革 456
第二节 经营质量管理 457
第三节 安全保卫 457
第三章 电信 458
第一节 电报 458
第二节 电话 461
第四章 电信管理 476
第一节 机构 476
第二节 经营质量管理 477
第三节 财务物资管理 478
第十二编 城乡建设第一章 城镇建设 481
第一节 旧城布局 481
第二节 旧城改造 482
第三节 旧城主要建筑 483
第四节 道路交通 486
第五节 供电、供水 488
第六节 绿化 489
第七节 住宅建设与管理 490
第二章 新区开发 491
第一节 总体规划 491
第二节 建设形式 491
第三节 “三项工程”庆典 492
第四节 道路 492
第五节 供水、供电、供热 492
第六节 主要工程介绍 493
第三章 乡村建设 493
第一节 村落形成 493
第二节 乡村规划 493
第三节 乡驻地建设 494
第四节 住宅建筑 495
第四章 建筑 497
第一节 建筑队伍 497
第二节 建筑市场管理 499
第三节 设计与施工 500
第十三编 土地管理与环境保护第一章 土地管理 503
第一节 土地调查 503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 503
第三节 地权、地籍管理 503
第四节 管理机构 504
第五节 财务管理 505
第二章 环境保护 505
第一节 环境污染 505
第二节 污染治理 506
第三节 管理机构 507
第四节 财务管理 507
第十四编 商贸第一章 体制 511
第一节 私营商业 511
第二节 国营商业 515
第三节 集体商业 519
第四节 个体商户 524
第二章 商品购销 527
第一节 商品购进 527
第二节 商品销售 528
第三节 农畜产品与土特产品收购 529
第四节 生产生活资料供应 531
第三章 经营方式 534
第一节 商业网点 534
第二节 集市贸易 535
第三节 专业批发市场 537
第四章 出口贸易 53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37
第二节 出口商品 538
第五章 饮食服务 539
第一节 饮食业 539
第二节 服务业 540
第三节 其它服务业 541
第六章 专卖商业 541
第一节 石油 541
第二节 烟草 543
第三节 医药 543
第四节 盐业 544
第五节 物资供应 544
第七章 管理机构 545
第一节 兴和县商会 545
第二节 商业局、供销社 545
第三节 社员代表大会 549
第四节 烟草专卖局(公司) 550
第五节 流通产业局 550
第六节 乌兰察布盟药监局兴和分局 551
第十五编 粮油经营第一章 征购 555
第一节 粮市行情 555
第二节 征购统购 556
第三节 议购定购 557
第二章 销售 559
第一节 非农业人口供应 559
第二节 农牧民人口供应 560
第三节 工商行业用粮 561
第四节 军供 562
第五节 饲料供应 562
第三章 储运调拨 563
第一节 储存 563
第二节 调运 566
第四章 加工 566
第一节 粮油加工 566
第二节 饲料加工 567
第五章 管理 56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68
第二节 质量管理 569
第三节 经营管理 569
第十六编 财政税务第一章 财政 573
第一节 财政收入 573
第二节 财政支出 574
第三节 平衡收支 575
第四节 财务管理 577
第五节 财务监督 579
第六节 体制与改革 580
第二章 税务 581
第一节 农业税 581
第二节 工商税 585
第三节 分税制 589
第三章 管理机构 590
第一节 财政 590
第二节 税务 591
第十七编 金融第一章 货币 597
第一节 旧时货币 597
第二节 人民币 598
第二章 存款 贷款与结算 599
第一节 存款 599
第二节 贷款 603
第三节 结算 611
第三章 保险 613
第一节 保险业务 613
第二节 保险机构 615
第四章 金库债券 616
第一节 金库 616
第二节 债券 616
第五章 管理 618
第一节 金融机构管理 618
第二节 金融业务管理 618
第六章 机构 619
第一节 钱庄、当铺 619
第二节 银行 620
第三节 信用社 622
第十八编 综合经济管理第一章 计划 629
第一节 计划管理体制 629
第二节 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630
第三节 机构与改革 639
第二章 统计 640
第一节 业务工作 640
第二节 机构与改革 642
第三章 审计 643
第一节 国家审计 643
第二节 内部审计 646
第三节 社会审计 646
第四节 机构与改革 647
第四章 工商物价管理 648
第一节 市场管理与监督 648
第二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652
第三节 物价管理 653
第四节 市场法制建设 654
第五节 机构 655
第五章 技术监督 656
第一节 计量监督 656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658
第三节 质量监督 658
第四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659
第五节 质量技术监督法制建设 659
第六节 机构与改革 660
第十九编 政党社团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663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在兴和县的早期活动 663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665
第三节 中共兴和县委职能部门 672
附: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675
第二章 社会团体 676
第一节 工会 676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678
附: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地方组织 679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679
第四节 农会、贫协 680
第五节 残疾人联合会 681
第六节 红十字会 681
第七节 工商业联合会 682
第八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683
第二十编 政权政协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687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687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687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 694
第二章 政府 697
第一节 清朝末期地方官府 697
第二节 中华民国初期地方政府 699
第三节 日伪统治时期伪政权 700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民主政权 701
第五节 国民党地方政府 702
第六节 人民政府 702
第七节 县人民政府主要政绩 716
第八节 县人民政府重要决定及规定 726
第三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组织 734
第一节 政协兴和县委员会 734
第二节 主要工作 736
第二十一编 人事劳动第一章 人事管理 741
第一节 编制 741
第二节 干部队伍 744
第三节 职工队伍 745
第四节 知识分子待遇 747
第二章 劳动管理 749
第一节 劳动就业 749
第二节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750
第三节 劳动保护 751
第四节 社会保障 753
第三章 机构与改革 754
第一节 人事局 754
第二节 劳动局 755
第三节 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755
第四节 劳动就业服务局 756
第五节 职工医疗保险中心 756
第二十二编 民政扶贫第一章 基层政权建设 759
第一节 废保建政 759
第二节 普选工作 759
第二章 优抚安置 761
第一节 优待抚恤 761
第二节 烈士褒扬 762
第三节 退伍安置 763
第三章 救济福利 764
第一节 灾害救济 764
第二节 困难救济 766
第三节 社会福利 768
第四章 婚葬管理 770
第一节 婚姻登记管理 770
第二节 殡葬管理 771
第五章 行政区域划界 771
第一节 毗邻县域划界 771
第二节 乡村划界 772
第三节 地名普查 773
附:兴和县部分地名由来考 773
第四节 管理机构 775
第六章 扶贫 776
第一节 贫困状况 776
第二节 扶贫措施与成果 776
第三节 扶贫开发项目 777
第四节 老区建设 778
第二十三编 公安司法第一章 公安 783
第一节 历史简况 783
第二节 机构沿革 783
第三节 政治保卫 785
第四节 治安管理 786
第五节 刑事侦察 789
第六节 户籍管理 789
第七节 监所管理 790
第八节 交通管理 792
第九节 消防管理 793
附:取缔会道门及帮会组织 794
第二章 检察 796
第一节 机构与改革 796
第二节 刑事检察 798
第三节 反贪工作 798
第四节 法纪检察 799
第五节 监所检察 799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 799
第七节 控告申诉工作 800
第三章 审判 801
第一节 机构与改革 801
第二节 刑事案件审判 802
第三节 民事案件审判 803
第四节 行政案件审判 804
第五节 审判监督 804
第六节 执行 805
第四章 司法行政 805
第一节 机构与改革 805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 805
第三节 基层工作 807
第四节 调解 807
第五节 律师 808
第六节 公证 809
第七节 法律援助中心 810
第二十四编 军事第一章 兵役工作 813
第一节 清代兵役 813
第二节 中华民国兵役 81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 815
第二章 驻军、军事设施 818
第一节 驻军 818
第二节 军事设施 820
第三章 地方武装 821
第一节 根据地建设 821
第二节 地方游击队(县大队) 822
第三节 兴和县人民武装部 824
第四节 武装警察 827
第五节 民兵 828
第四章 人防 830
第一节 人防组织 830
第二节 人防工程 830
第五章 主要战事 831
第一节 抗日战争战事纪实 831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主要战事 831
第六章 兵燹、匪患 832
第一节 兵燹 832
第二节 匪患 833
第二十五编 科学技术第一章 科学普及 837
第一节 科普宣传 837
第二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 838
第二章 科技活动 839
第一节 科技培训 839
第二节 科技成果 841
第三节 科技引进 844
第四节 科技推广 847
第五节 科技承包 849
第六节 科技特派员制度 851
第三章 气象 852
第一节 机构与改革 852
第二节 设施与经费 853
第三节 气象服务 854
第四节 人工影响天气 858
第四章 地震 85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59
第二节 监测与服务 860
第五章 机构与改革 86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861
第二节 科技队伍 862
第三节 科普协会 862
第二十六编 教育第一章 普通教育 867
第一节 学前教育 867
第二节 小学教育 868
第三节 中学教育 878
第二章 民族教育 885
第一节 民族小学 885
第二节 民族中学 886
第三章 专业教育 887
第一节 职业中学 887
第二节 技工学校 888
第三节 农业中学 890
第四节 其它职业学校 891
第四章 成人教育 893
第一节 农牧民教育 893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 894
第三节 自学考试 895
第五章 教师队伍 896
第一节 教师结构 896
第二节 师资培训 897
第三节 民办教师 898
第四节 教师待遇 899
第六章 经费与设施 899
第一节 教育经费 899
第二节 勤工俭学 902
第三节 教育设施 902
第七章 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 903
第一节 教学研究 903
第二节 教学实践 904
第三节 机构与改革 905
第二十七编 文化艺术第一章 群众文化 909
第一节 基层组织 909
第二节 文化宣传 909
第三节 传统文化 910
第四节 业余文化 913
第五节 东路二人台 914
第六节 基层文化建设 916
第二章 文艺创作 917
第一节 文学 917
第二节 美术、书法、摄影 918
第三节 舞蹈、音乐 919
第四节 戏剧 920
第五节 民间文艺 921
附:兴和县文艺作者及作品简介 921
第三章 文艺团体 925
第一节 晋剧团 925
第二节 乌兰牧骑 926
第四章 文化单位 927
第一节 文化馆 927
第二节 图书馆 929
第三节 新华书店 929
第五章 文化管理 931
第一节 机构与改革 931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 931
第三节 图书发行与管理 932
第六章 电影 933
第一节 场所与设备 933
第二节 发行放映管理 934
第二十八编 文物第一章 遗址 937
第一节 古城址 937
第二节 古长城 941
第三节 古遗址 943
第四节 古墓葬 945
第五节 古庙宇 947
第二章 文物工作 955
第一节 文物考古 955
第二节 出土文物采集 956
第二十九编 广播电视报纸第一章 广播 961
第一节 广播设施 961
第二节 节目安排 963
第二章 电视 964
第一节 差转台 964
第二节 有线电视 965
第三节 设备 966
第三章 报纸 967
第一节 民国时期报纸 967
第二节 新中国创办的报纸 967
第四章 管理机构 968
第一节 广播电视机构 968
第二节 报社机构 969
第三十编 档案史志第一章 档案工作 973
第一节 接收保管利用 973
第二节 业务指导、执法培训 975
第二章 党史县志编纂 976
第一节 资料征集 976
第二节 资料汇编 977
第三章 机构 977
第一节 档案机构 977
第二节 党史地方志机构 978
第三十一编 医疗卫生第一章 医疗 981
第一节 医疗单位 981
第二节 培训教育 989
第三节 医疗制度 990
第二章 疫病防治 993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993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996
第三节 非典防治 998
第三章 妇幼保健 1002
第一节 妇女保健 1002
第二节 婴幼儿保健 1004
第四章 群众卫生 1005
第一节 食品卫生 1005
第二节 企业卫生 1006
第三节 学校卫生 1007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1007
第五章 医药 1009
第一节 经营机构 1009
第二节 药品检验监督 1011
第六章 管理 1012
第一节 机构与改革 1012
第二节 卫生经费 1013
第三十二编 体育第一章 群众体育 1017
第一节 职工体育 1017
第二节 农民体育 1019
第三节 学校体育 1019
第四节 老年体育 1020
第二章 竞技体育 1021
第一节 运动会 1021
第二节 竞赛纪录 1023
第三章 教育与培训 1027
第一节 业余体校 1027
第二节 人才输送 1027
第三节 管理机构 1028
第三十三编 旅游第一章 资源 1031
第一节 自然资源 1031
第二节 人文资源 1031
第二章 旅游项目开发 1032
第一节 苏木山森林公园 1032
第二节 佑安寺 1033
第三节 涝利海 1036
第四节 摩崖石碑 1036
第五节 衙门号水库 1037
第六节 二台子万亩滩 1037
第七节 黄花梁绿色农家别墅十景园区 1037
第八节 兴旺角人文生态旅游园区 1037
第三十四编 民族宗教第一章 民族 1041
第一节 民族源流与分布 1041
第二节 民族结构 1044
第三节 民族工作 1044
第四节 民族团结 1045
第五节 民族语文工作 1045
第六节 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 1046
第二章 宗教 1046
第一节 佛教 1046
第二节 伊斯兰教 1049
第三节 基督教 1050
第四节 其他教派 1053
第三十五编 民情风俗第一章 生活习俗 1057
第一节 蒙古族生活习俗 1057
第二节 汉族生活习俗 1058
第三节 回族生活习俗 1063
第二章 岁时节俗 1063
第一节 蒙古族岁时节俗 1063
第二节 汉族岁时节俗 1064
第三节 回族岁时节俗 1066
第三章 礼仪习俗 1067
第一节 生辰 1067
第二节 寿诞 1067
第三节 嫁娶 1068
第四节 丧葬 1071
第五节 禁忌 1073
第四章 新风旧俗 1074
第一节 新风 1074
第二节 旧俗 1074
第三十六编 方言、谚语、歇后语第一章 方言 1079
第一节 基本特点 1079
第二节 声母、韵母和声调 1080
第三节 词汇 1083
第二章 谚语、俗语和歇后语 1103
第一节 谚语和俗语 1103
第二节 歇后语 1117
人物 1123
一、传略 1123
二、简介 1130
三、革命烈士名录 1147
附录 1159
一、跋 1159
二、文献辑存 1160
1、地方文献辑存 1160
2、报刊文章辑存 1186
3、《兴和县志》出版报批文件辑存 1194
三、碑贴艺文选 1196
四、《兴和县志》历届编纂机构成员名单 1200
五、《兴和县志》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 1200
六、《兴和县志》编修始末 1201
- 《雷山县志 1988-2015 上》雷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2017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规划教材 供护理、助产、临床医学专业用 生物化学 本科》张又良,郭桂平主编 2016
- 《雷山县志 1988-2015 下》雷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2017
- 《民国 思南县志稿》马震昆 2019
- 《汇兑统制 国联经济财政委员会报告》朱通九译 1939
- 《兴安县志》张永年主编;兴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2
- 《江口县志 1986-2005》《江口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2014
- 《无锡文库 第1辑 (康熙)江阴县志 (乾隆)江阴县志 1》(清)龚之怡修;(清)沈清世续修;(清)陈芝英纂;(清)朱廷鋐续纂 2011
- 《中国地方志集成 贵州府县志辑 44 道光安平县志 光绪镇宁州志 民国镇宁县志》黄家服主编;《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编委会编 2016
- 《凤冈县志 1978-2007》罗胜明主编 2011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吉林省志 卷2 大事记》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2002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黄遵宪集 4》陈铮主编 2019
- 《孙诒让集 1》丁进主编 2016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理实一体化教程 下》王秀军,徐永红主编;刘波,刘克生副主编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