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得荣县志
得荣县志

得荣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得荣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61416660
  • 页数:492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今日贺县下一篇:移民与中国
《得荣县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篇 建置沿革 29

第一章 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 29

第一节 地理位置 29

第二节 历史沿革 29

第二章 行政区划 30

第一节 清末和中华民国时期 30

第二节 解放后 33

第一节 县城 37

第三章 县城 乡镇 37

第二节 乡镇 41

第二篇 自然地理 43

第一章 地质地貌 43

第一节 地质 43

第二节 地貌 47

第二章 山脉 水系 50

第一节 山脉 50

第二节 水系 51

第三章 自然资源 53

第一节 土地资源 53

第二节 生物资源 54

第四节 水利资源 55

第三节 矿藏资源 55

第四章 气候 物候 57

第一节 气候 57

第二节 物候 68

第五章 自然灾害 69

第一节 旱灾 69

第二节 泥石流 70

第三节 虫灾 71

第四节 水灾 71

第五节 霜冻 冰雹 72

第一章 农业 73

第一节 机构 73

第三篇 农林牧副渔 73

第二节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74

第三节 耕地面积 78

第四节 农作物 81

第五节 农技农艺 84

第六节 农业机具 88

第七节 农田水利 90

第二章 林业 91

第一节 机构 91

第二节 森林资源 92

第三节 森林权属 95

第四节 森林培育 96

第五节 森林保护 97

第六节 经济林木 101

第三章 牧业 104

第一节 资源 104

第二节 繁殖 106

第三节 饲养 107

第四节 疫病防治 109

第四章 副业 111

第五章 渔业 112

第四篇 工交邮电 115

第一章 工业 115

第一节 机构 115

第二节 企业性质 116

第三节 工业门类 117

第二章 交通运输 123

第一节 机构 123

第二节 古道 乡道 123

第三节 公路 126

第四节 桥梁 127

第五节 渡口 129

第六节 运输 130

第七节 公路养护与管理 132

第八节 交通安全 132

第三章 邮政电信 133

第一节 机构 133

第二节 邮政 134

第三节 电信 136

第四节 邮电管理 138

第五篇 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139

第一章 城乡建设 139

第一节 机构 139

第二节 历史概况 140

第三节 解放后的建设 141

第四节 建筑管理 144

第五节 房产管理 145

第二章 环境保护 146

第一节 县城绿化 146

第三节 河堤的加固 147

第二节 防洪沟的治理 147

第四节 监测与管理 148

第六篇 商贸 粮油 149

第一章 商贸 149

第一节 机构 149

第二节 商业变革 150

第三节 集市贸易 153

第四节 商品购销 153

第五节 饮食服务 156

第六节 松茸交易 157

第二章 粮油 159

第一节 机构 159

第二节 购销 160

第三节 储运 179

第四节 粮食加工 183

第七篇 金融 财税 188

第一章 金融 188

第一节 机构 188

第二节 货币 189

第三节 存款 191

第四节 贷款 192

第五节 基本建设投资 193

第六节 信用合作社 194

第七节 代理业务 195

第二章 财税 196

第一节 机构 196

第二节 财政收入 197

第三节 财政支出 203

第四节 财税管理 207

第五节 财税监督 210

第六节 税收制度 212

第八篇 综合管理 214

第一章 计划管理 214

第一节 机构 214

第二节 工作实施 214

第一节 机构 216

第二章 工商物价管理 216

第二节 市场管理 217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 217

第四节 经济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217

第五节 物价管理 218

第六节 物价演变 218

第三章 统计管理 220

第一节 机构 220

第二节 统计工作 220

第四章 审计管理 221

第一节 机构 221

第二节 审计监督 221

第一节 得荣县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222

第九篇 政党 22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222

第二节 中共得荣县历届党员代表大会 223

第三节 县(工)委的机构设置 224

第四节 中心工作 226

第五节 组织建设 232

第六节 党员教育 233

第七节 纪律检查 233

第八节 宣传教育 234

第九节 统战工作 234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236

第一节 得荣县设治后的政治概况 236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得荣县党部筹备处 237

第一章 各族各界代表会议 239

第十篇 权力机关 239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40

第一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240

第二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241

第十一篇 行政机关 244

第一章 得荣县政府 244

第二章 得荣县人民政府 245

第一节 人民政府的成立 245

第二节 政府工作 245

第一章 概况 256

第十二篇 得荣县政协委员会 256

第二章 历届全委会议 257

第三章 工作范筹和贡献 259

第一节 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259

第二节 文史资料征集 259

第三节 宗教争归工作 260

第四节 文教、卫生、科技工作 260

第五节 加强政协机构的自身建设 260

第六节 围绕中心,组织视察 261

第十三篇 群众团体 262

第一章 总工会 262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263

第二章 贫下中农协会 263

第四章 共青团得荣县委 264

第十四篇 民政 266

第一章 机构 266

第二章 行政区划管理 266

第一节 行政区划调整 266

第二节 地名普查与规范 267

第三章 救济 267

第一节 灾害救济 267

第二节 贫困救济 268

第三节 社会福利 269

第四节 扶贫帮困 270

第一节 优抚 271

第四章 优抚 安置 271

第二节 安置 273

第三节 革命烈士褒扬 273

第五章 婚姻 殡葬 274

第一节 婚姻登记 274

第二节 殡葬 274

第十五篇 政法 276

第一章 公安 276

第一节 机构 276

第二节 惩治反革命 277

第三节 治安 278

第四节 户政 279

第六节 刑事侦察 281

第五节 预审 看守 281

第七节 交通安全 282

第八节 消防 282

第九节 县中队 283

第二章 检察 285

第一节 机构 285

第二节 检察 285

第三章 审判 287

第一节 机构 287

第二节 刑事审判 287

第三节 民事审判 288

第六节 调解 289

第四节 经济审判和信访 289

第五节 申诉复查 289

第四章 行政司法 291

第一节 机构 291

第二节 普法宣传 291

第三节 公证律师 292

第四节 基层调解 292

第十六篇 劳动人事 293

第一章 机构 293

第二章 劳动 293

第一节 劳动就业 293

第三节 劳保福利 294

第二节 劳动管理 294

第三章 人事 295

第一节 职工来源 295

第二节 职工队伍 295

第三节 干部管理 296

第四节 职工福利 298

第四章 工资 300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薪俸 300

第二节 解放后的职工工资 300

第十七篇 军事 302

第一章 机构 302

第一节 民国时期 302

第二节 解放以后 303

第二章 驻军 305

第一节 清末和民国时期 305

第二节 解放后 305

第三章 战事 306

第一节 红军长征过得荣 306

第二节 平叛战斗 308

第四章 兵役 310

第一节 兵役制度 310

第二节 兵员征集 311

第五章 民兵 312

第一节 党管武装 312

第二节 民兵组织 313

第三节 民兵军事训练 314

第四节 民兵政治教育 315

第五节 战勤活动 315

第六章 拥政爱民 317

第一节 工农红军 317

第二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 318

第十八篇 教育 319

第一章 学校教育 31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19

第二节 历史变迁和教学层次 320

第三节 教师 332

第四节 教育经费及设备 338

第五节 招生工作 341

第二章 业余、家庭教育 342

第一节 业余文化教育 342

第二节 家庭教育 342

第十九篇 科学技术 344

第一章 科技组织 34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44

第二节 研究机构 344

第二章 科技队伍 345

第三章 科研项目与成果 346

第一节 农业科技 346

第二节 林业科技 347

第三节 畜牧科技 349

第四节 医药卫生科技 350

第五节 其他科技 351

第六节 模范人物 353

第二十篇 文化艺术 354

第一章 文化机构 354

第一节 文化馆 354

第二节 电影公司 355

第三节 新华书店 355

第四节 广播电视局 356

第二章 群众文化 357

第一节 文化宣传 357

第二节 民间艺术 360

第三章 电影 367

第四章 图书 368

第一节 图书发行 368

第二节 图书阅览 369

第五章 广播 电视 370

第一节 广播 370

第二节 电视 372

第三节 广播宣传成效 374

第二十一篇 文物胜迹 375

第一章 历史文物 375

第一节 寺庙 375

第一节 烈士陵园 376

第二章 风景名胜 376

第二节 革命文物 376

第二节 翁佳寺 377

第三节 嘎金雪山 377

第二十二篇 体育 378

第一章 体育设施 378

第一节 运动场地 378

第二节 器材设备 379

第二章 学校体育 379

第一节 体操和运动会 379

第三章 群众体育 380

第一节 传统体育运动 380

第二节 人才培训和输出 380

第二节 现代体育活动 381

第四章 体育比赛 381

第二十三篇 医药卫生 383

第一章 机构 383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383

第二节 医疗机构 384

第三节 防疫站 385

第四节 妇幼保健站 386

第二章 医疗 386

第一节 医疗队伍 386

第二节 医疗制度 389

第三节 诊断与检验 390

第四节 治疗与手术 391

第一节 中、西药 393

第二节 中药资源 393

第三节 藏药 393

第三章 医药 393

第四章 医疗设施 394

第一节 病床 394

第二节 医疗器械和车辆 395

第三节 住院部概况 395

第五章 防疫 396

第一节 防疫站队伍的发展 396

第二节 爱国卫生 396

第三节 各种传染病的防治 401

第二节 妇科病普查 404

第六章 妇幼保健 404

第一节 新法接生 404

第三节 妇幼保健 405

第七章 医疗卫生教育 406

第二十四篇 民族人口 407

第一章 民族状况 407

第二章 人口发展概况 407

第三章 人口结构 408

第一节 民族结构 408

第二节 性别结构 409

第三节 年龄结构 410

第五节 职业结构 411

第四节 文化结构 411

第四章 人口变化 412

第五章 人口管理 41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14

第二节 人口普查 415

第六章 计划生育 415

第一节 机构 415

第二节 宣传教育 416

第三节 节育措施 416

第四节 政策和奖惩 416

第五节 计划生育成果 417

第一节 衣、食、住 420

第二十五篇 风俗习惯 420

第一章 生活习俗 420

第二节 家具用器 423

第三节 银饰艺术 424

第四节 道德风尚 424

第五节 婚嫁 喜庆 425

第六节 节日 427

第七节 丧葬 428

第二章 禁忌与宗教习俗 429

第一节 禁忌 429

第二节 宗教习俗 430

第一章 传入与发展 433

第二十六篇 宗教 433

第二章 寺庙分布 434

第一节 龙绒寺 434

第二节 翁佳寺 434

第三节 得炯寺 435

第四节 兴艾寺 435

第三章 寺庙政治经济 436

第一节 寺庙组织机构与特权 436

第二节 寺庙经济 437

第四章 寺庙文化艺术 439

第一节 寺庙教育 439

第二节 寺庙艺术 440

第二节 管理 441

第五章 宗教管理 441

第一节 机构 441

第二十七篇 方言 谚语 民间故事 443

第一章 方言 443

第二章 谚语 444

第三章 民间故事 446

第二十八篇 人物 458

第一章 传记 458

第二章 传略 460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465

附录 474

后记 49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