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汉语语法基础
汉语语法基础

汉语语法基础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冀平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10002871X
  • 页数:50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语法概述、词法、句法、语法的分析和运用四章,包括语法和语法体系、语法和修辞、名词、动词、形容词、主语和谓语、定语和状语、单句、复句等内容。
《汉语语法基础》目录
标签:语法 基础

目录再版题记 1

第一章 语法概述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体系 1

1.1 语法 1

1.2 词法和句法 2

序 张志公 5

1.3 语法体系 6

第二节 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 9

1.4 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9

1.5 汉语的语法手段 10

1.6 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的关系 12

1.7 逻辑 13

第三节 语法和逻辑 13

1.8 语法不是逻辑 14

1.9 语法同逻辑密切相关 16

第四节 语法和修辞 18

1.10 修辞 18

1.11 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 18

1.12 语法和修辞的关系 22

第五节 语法单位 23

1.13 词 23

1.14 词素 25

1.15 单纯词和合成词 26

1.16 词组 27

1.17 固定词组 29

1.18 简称 30

1.19 句子 31

1.20 词素、词、词组、句子之间的关系 34

第六节 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 36

1.21 结构层次 36

1.22 结构关系 37

1.23 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的分析 40

第七节 词的语法分类 43

1.24 词类 43

1.25 个别的选择和类别的选择 45

1.26 划分词类的原则 46

1.27 划分词类的标准 51

1.28 一词多类 52

1.29 实词和虚词 54

1.30 六类实词 56

1.31 五类虚词 58

第八节 句子的构成 59

1.32 句子成分 59

1.33 完全句、简略句、无主句、独词句 64

1.34 单句和复句 66

第二章 词法第一节 名词 71

2.1 名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 71

2.2 名词的构成 74

2.3 名词的用途 77

2.4 附:方位词 79

第二节 动词 80

2.5 动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 80

2.6 动词的构成 82

2.7 动词的变化 84

2.8 动词的用途 86

2.9 附类1:能愿动词 89

2.10 附类2:趋向动词 90

2.11 附类3:判断词 94

2.12 形容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 97

第三节 形容词 97

2.13 形容词的构成 99

2.14 形容词的变化 101

2.15 形容词的用途 103

第四节 数词和量词 105

2.16 数词 105

2.17 量词 107

2.18 数量词 109

第五节 代词 110

2.19 人称代词的语法特点和用途 110

2.20 疑问代词的语法特点和用途 114

2.21 指示代词的语法特点和用途 117

2.22 副词的语法特点和用途 120

第六节 副词 120

2.23 副词的意义 125

第七节 介词 140

2.24 介词的语法特点和用途 140

2.25 介词结构 142

2.26 介词的意义 144

2.27 几个介词的用法 153

第八节 连词 161

2.28 连词的语法特点 161

2.29 连词的作用 162

2.30 几个连词的用法 167

2.31 助词的语法特点和用途 175

第九节 助词 175

2.32 三类助词 177

2.33 几个助词的用法 184

第十节 叹词 192

2.34 叹词的语法特点和用途 192

2.35 叹词的写法 195

第三章 句法第一节 主语和谓语 196

3.1 主语和谓语的定义 196

3.2 什么样的词、词组以及其他语言结构能够充当主语 197

3.3 什么样的词、词组以及其他语言结构能够充当谓语 201

3.4 主语和谓语之间的意念关系 208

第二节 宾语和补语 214

3.5 宾语和补语的定义 214

3.6 什么样的词、词组或者其他语言结构能充当宾语 215

3.7 一个动词能够带几个宾语 218

3.8 宾语的位置 220

3.9 宾语同动词的意念关系 224

3.10 什么样的词、词组或者其他语言结构能够充当补语 228

3.11 在什么情况下补语要加结构助词“得” 230

3.12 补语的位置 233

3.13 补语同中心词之间的意念关系 234

第三节 定语和状语 239

3.14 定语和状语的定义 239

3.15 什么样的词、词组或者其他语言结构能够充当定语 240

3.16 在什么情况下定语要加结构助词“的” 243

3.17 定语同中心语的意念关系 250

3.18 什么样的词、词组或者其他语言结构能充当状语 257

3.19 在什么情况下状语要加结构助词“地” 263

3.20 状语的位置 269

3.21 状语同中心语的意念关系 272

第四节 复指成分——同位语 274

3.22 同位语和本位语 274

3.23 什么词语能够构成同位语和本位语 277

3.24 同位语在句子里能充当什么成分 281

3.25 句首同位语 284

第五节 独立成分——插入语 290

3.26 什么是插入语 290

3.27 插入语表示的意义 294

第六节 句子成分的复杂化 298

3.28 成分复杂化的三种手段 298

3.29 并列成分复杂化的方式 299

3.30 多项联合词组对外的搭配关系 302

3.31 多项联合词组同连词“和” 307

3.32 多项的修饰成分同中心语的三种关系 309

3.33 单一的关系和交错的关系 311

3.34 修饰成分的次序 316

3.35 谓语复杂化的方式 321

3.36 连动式 323

3.37 兼语式 327

3.38 特殊的复杂谓语 331

3.39 多项的复杂谓语 334

3.40 复杂谓语的辨认 335

第七节 句子的分类 340

3.41 主谓句和省略句 340

3.42 无主句 343

3.43 独词句 347

3.44 复句的构成 349

3.45 陈述句 351

3.46 疑问句 356

3.47 祈使句 364

3.48 感叹句 366

3.49 并列关系(A,B,C ) 367

第八节 复句 367

3.50 选择关系(或者A,或者B) 369

3.51 递进关系(不但A,而且B) 371

3.52 转折关系(A,但是B) 373

3.53 让步关系(虽然A,但是B) 375

3.54 假设关系(如果A,就B) 377

3.55 条件关系(只有A,才B;无论A,也B) 380

3.56 纵予关系(即使A,也B) 384

3.57 因果关系(因为A,所以B) 386

3.58 推论关系(既然A,就B) 389

3.59 取舍关系(与其A,不如B;宁可A,也不B) 391

3.60 多重复句 393

3.61 紧缩复句 394

第四章 语法的分析和运用第一节 两种析句方法 396

4.1 句子的分析 396

4.2 层次分析法 397

4.3 成分分析法 401

4.4 两种分析方法的比较 403

第二节 单句的分析 411

4.5 标示法和图解法 411

4.6 图解法的基本规则 413

4.7 单句分析示例 423

附:单句分析的练习 436

4.8 复句的意念关系和结构层次 440

第三节 复句的分析 440

4.9 复句分析示例 442

附:复句分析的练习 455

第四节 句子的正与误 458

4.10 语言的使用 458

4.11 句意和词义 461

4.12 怎样造句 465

附:句子运用的练习(一) 468

第五节 句子的结构必须完整 469

4.13 什么样的句子结构才算完整 469

4.14 使句子结构“致残”的几种常见的情况 470

4.15 层次不清会引起误解 477

第六节 结构的层次必须清楚 477

4.16 层次不清会引起歧义 479

第七节 成分的搭配必须得当 483

4.17 句子成分的搭配 483

4.18 主谓搭配不当 484

4.19 动宾搭配不当 486

4.20 偏正搭配不当 488

4.21 “的、地、得”的分写问题 495

第八节 虚词的使用必须准确 498

4.22 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498

4.23 一般虚词的误用 499

4.24 关联词语的误用 503

附:句子运用的练习(二) 505

返回顶部